要真正練好太極拳,就必須找到「對稱勁」!

太極拳的本質是武術,現代人習練太極拳的好處很多,如強身健體,預防疾病。掌握太極拳的拳理拳法,可幫助我們早點入門,我們今天隨著太極拳論,了解太極拳的「對稱勁」,這是太極拳運動的規律之一。

 

 淺談太極拳的「對稱勁」

  太極拳的創編結合了道家哲學思想中的陰陽,陰陽本是矛盾關係,而太極拳將兩者相結合,保持對稱。

  怎樣理解「對稱勁」?一個充氣的球體,從相對靜止的球心向球體表面任何一點均衡的形成了膨脹力,通過球心的任何一個直徑的兩端都是對稱的力。這諸多的膨脹力,凝聚在中間的虛無的球心,這就是馮老師說的「中心點」,也就是這個球體的平衡點。一個練太極拳的人就應該把自己練成一個球體,以丹田為球心形成膨脹力,這個膨脹力的兩端是對拉著的或是對吸著的對稱的力,這就是「對稱勁」。

  「對稱勁」的最大特點是,「方向相反,大小相等」。大小因作用力(爆發力)和速度而變化。

  練習太極拳一定要掌握太極拳的對稱關係,相互克制,相輔而生,練習太極拳能提高身體平衡性。

  古人對太極拳的「對稱勁」早有論述,王宗岳在《太極拳論》中開宗明義便言明「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和,無過不及,隨曲就伸。」這裡的陰陽、動分、靜合、屈伸不都是對稱著的勁嗎?它還形象地說:「氣如車輪,腰如車軸」,這不正是球體與球心的關係嗎。

  陳鑫在《太極拳著解》、《太極拳推原解》、《太極拳纏絲精論》中反覆多次說著同樣的話,即:「動則生陽,靜則生陰,一動一靜互為其根」。什麼叫「互為其根」?我理解,就是「對稱勁」的兩端。他同時強調:「此即太極拳之本然」。這裡明確指出太極拳的每著每勢無不存在陰陽,無不存在「互為其根」的「對稱勁」。

  我看到學拳的人群中,多數人找不到這種「對稱勁」。行拳走架時,身體的各部分總是向著同一方向轉來轉去,晃晃噹噹,飄飄忽忽,到真的是「行雲流水」了。就是經過指點後,也需要經過一個階段的細心揣摩才會有部分人體會到。可見,要真正練好太極拳,就必須找到「對稱勁」。

  太極拳是門博大精深的學問,想要提高太極境界,首先要掌握太極拳的運動規律,即對稱關係。

  1、「對稱勁」是物質存在的形式和物體運動的規律

  世界上的物質都是矛盾的對立統一體。對立,是相互排斥的向外對拉著的力,即為太極拳的「開」;統一,是相互依賴、相互聯繫的凝聚著的向心力,即為太極拳的「合」。開與合是方向相反的兩種對稱的力。這種對立、統一的矛盾的雙方共處於物資的同一體,即是物質存在的形式。凡物體都在運動著,運動有自身的或外力作用下的運動。太極拳行拳走架、修鍊內功是自身的運動;推手、散手技擊是自身在外力作用下的運動。說到底都是自身運動,只是外界條件不同罷了。

  凡是運動都離不開「對稱勁」。如槍炮內的子彈是靠後坐力而發放的。生物包括樹木、蒿草、農作物等都是根與莖同時向兩端及四周延伸的。人體的各種運動,如走路、跑步是靠後腳的蹬力;負重、推車是靠身體的支撐;就是內臟運動如呼吸靠肺部的膨脹和收縮,血液流通靠心臟舒張和收縮完成的。一切物體包括生物的運動形式,無不是「對稱勁」的作用。

  2、「對稱勁」是太極拳運動的內在要求

  太極拳是人這個高級有機體的全身性運動,這種運動不僅具有物質運動的一般規律,更重要的是人可以在主觀意識支配下的,調動全身發揮出最大能量和技巧的運動。這裡有三點:一是意識為主導,二是全身協調一致,三是技巧的靈活運用。三點的核心是健身和防身。健身和防身的核心是包括內、外臟器在內的人身整體的完整、平衡、和諧。人身的完整、平衡、和諧發展是需要一種合乎邏輯的生存方式和鍛練方式實現的。太極拳「對稱勁」的修鍊就是實現這一鍛練方式的有效途徑。

「對稱勁」的修鍊是通過意識的作用引導肢體陰陽、開合、虛實等辯證運動,可以強化人們的智慧,培養良好的精神狀態和心理狀態,提高健康水平和防禦能力。「對稱勁」的修鍊,可以把零散的、小的力整合成整的、更大的勁,實現身體的協調一致,均衡發展。

  「對稱勁」的修鍊,可以使內勁和外力結合成為整體,通過蓄髮、收放、屈伸、柔剛等勁力發放出技擊的合力。太極拳要求虛領頂勁,氣沉丹田,立於平準,活似車輪;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等,只有通過「對稱勁」的修鍊才能達到和提高。

  3、「對稱勁」是太極拳習練水平的標誌

  練太極拳的好與差,往往是通過套路或散打比賽檢驗的。套路比賽體現了太極拳的「表演性」;散打比賽體現了太極拳的「技擊性」;還有一點「健身性」。這「三性」是太極拳的主要特點。「三性」的標誌是穩定性、平衡性、全身協調性。穩定性是太極拳的起碼要求,凡舉手投足,必須站似松,坐如鐘,受到外力時能穩如泰山。

  穩定來源於平衡,人體在運動中需做出各種不同的動作,如穿蹦跳躍,閃展騰挪等,但不論什麼動作,都必須保持身體的平衡。同時做到身體內外相合、上下相隨、協調一致,調動全身整體之力,形成一個整勁。這樣,才能引進落空,粘連粘隨 ,人剛我柔,我順人背將對方擊倒。這種「勁」的培養,首要的是找到「對稱勁」的感覺,然後加以修鍊,達到理想的境界。這是練好太極拳的理性的最佳途徑。

  4、怎樣才能練好「對稱勁」呢

  「對稱勁」是太極拳勁力修鍊的本質要求,要練好太極拳,就必須找到它;只有體會到它的美妙,你的太極拳功夫就會大進一步。

  (1)身法中正是練好「對稱勁」的基礎

  《十三勢行功心解》說:「立身須中正不偏,方能八面支撐。」習練太極拳首先要把身法搞正,不偏不倚,頭領頂勁,氣沉丹田。不論做什麼樣的動作,都不能前仰後合,左歪右邪,塌腰突臀,要掌握好核心平衡點,要始終保持氣不上浮,重心穩定。這是練好太極拳的基礎,當然也是練出「對稱勁」的基礎。我開始練拳時,因缺少名師指點,練了多少年還是找不到腳與地面的平準結合點;找不到有上必有下,有前必有後,有左必有右的感覺。有時甚至練得矇頭轉向,找不到方向。其原因,就是身法有問題,找不到平衡點。所以,練拳必須身法端正,有一定基礎後再經指點練好「對稱勁」。

  (2)心靜體松是練好「對稱勁」的前提條件

  練太極拳必須心靜,心靜才能用意引導動作。練拳開始前要端正姿勢,呼吸自然,無思無慮,平心靜氣,細心體會全身膨脹向外的張力。同時,要做到體松,身體內外充分放鬆,不僅是肌肉,包括皮膚、骨節,特別是中樞神經系統、內臟器官等都要同時放鬆。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初學者往往是非「懈」即「緊」。

  有人提出「松是一種自由空間的增大」,我贊同這種說法,松要全方位的像氣球充氣似的膨鬆。松還可以理解為放,四肢及身體的各部分向四周平衡對稱的拔長放遠;有時也需要收縮,收縮也是平衡對稱的,這就形成了蓄與發、收與放、屈與伸、合與開的鬆勁。我在教學中,有同學問:發力還能放鬆嗎?我認為,不會放鬆就練不出太極拳的彈簧力,彈簧力是放鬆的結果,是「對稱勁」的突出表現形式。

  (3)「對稱勁」是在太極十三勢的虛實轉換中形成並靈活運轉的

  太極拳即是八大勁法五種步型的靈活運轉過程。楊澄甫傳抄太極拳譜中《太極平準腰頂解》指出:「上下一條線,全憑兩手轉,變化取分毫,尺寸自己辨,車輪兩命門,一纛搖又轉。」《太極正功解》言明「太極者圓也,無論內外上下左右,不離此圓也。」這裡反覆指出太極拳的勁法就是在搖、轉、輪、圓中體現的。

  陳鑫在《太極拳經譜》中開門見山:「太極兩儀,天地陰陽,闔闢動靜,柔之與剛,屈伸往來,進退存亡,一開一合有變有常、虛實兼到,忽見忽藏。」這裡又反覆強調了在變化中的兩種對應的共處一體的勁力。

他又在《太極拳纏絲精論》中說:「太極拳纏絲法也」。他說進退、左右、上下、里外、順逆、引進都要纏,不能各是各著,「各是各著非陰陽互為其根也」;只有處處纏絲,「皆陰陽互為其根之理也」,「斯為妙手」。

  他還寫了四句七言詩云:「動則生陽靜生陰,一動一靜互為根,果然識得環中趣,輾轉隨意見天真」。顯然,「互為其根」是在太極拳的環形、輾轉、纏絲、陰陽、虛實轉換過程中連續不斷地生成和運轉著。

  這裡舉個例子,太極拳起勢中「對稱勁」的體現:兩腳開立時立身中正,心靜體松,氣沉丹田,頭頂懸,足踏地;兩手平舉時,身軀略後撐,以保持丹田為中心的平衡點;兩手下按屈蹲時,要特別注意頂勁;從默立、膨臂、下按的整個過程都要細心體會膨脹感,使整個身軀呈現上下、左右、前後、由里到外的,八面支撐的「對稱勁」。這才是太極拳的本質要求。學者必須「細心揣摩,日久自悟」。

  (4)內功修鍊是「對稱勁」發展的源泉

  找到「對稱勁」並能在千變萬化的拳技中發揮作用,已實屬不易。但是,人的追求是無止境的,太極拳的發展也是無止境的,人體這個科學而高級的生物體的潛能更是無止境的。掌握「對稱勁」後,發展、發揮,更強、更大靠什麼?我的體會,靠內功的修鍊,內氣的培養,內勁的形成和壯大。

  其實,「對稱勁」的生成和發展從來就離不開內功的修鍊,這是練好太極拳的基本功。我的師父馮志強大師編撰的《心意混元內功》和《混元太極纏絲功》是通向大成之路。需要日復一日、持續不斷地堅持修鍊下去,採氣、導氣、養氣、鍊氣。

  由氣沉丹田到丹田內轉,再到神氣鼓盪,煉成一粒混元氣,形成旋轉自如的太極球體。這個球體,破之不開,撞之不散,發之透骨。我的師父說:「練就彈簧力,天下誰能敵。」須知彈簧力即是對稱勁。

  

太極拳的對稱關係

  神與形

  所謂「神」,是心的功能表現。心主神明是人體生命活動的主宰,對人體起統帥的作用。《素問.靈蘭秘典》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靈柩.邪客篇》說:「心者,五臟六腑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形」即外部形體動作。

  「形為神之宅」,太極拳之「形」,主要靠眼睛,眼隨手走,目隨勢注,通過傳神來反應動作的意向及技擊。「神為形所生,形依神而存」體現了對立統一的辯證思想,故「形與神俱」(出自《黃帝內經》)已成為醫學、養生、氣功及其太極拳等共同的理論。

  虛與實

  虛和實,亦稱"陰」和「陽」,它是太極拳理論的重要概念,也是太極拳運動的又一重要的運動法則。所謂「實」,意為運動部位或主要用力部位或意欲向外用力之部位的狀態或感覺。「虛」則是從屬運動部位的狀態或感覺。

  拳諺曰:「虛中有實,實中有虛」。太極拳所有的動作都必須分清虛實,故《拳經》道:「太極拳的一舉手,一投足都離不開陰陽虛實」。虛實隨著拳式的變化而轉化,是在意識指導下先內動而後外動,內外合一。

  作為太極拳運動,應首先分清步法的虛實,手法的虛實和身法的虛實,才能進而談及虛實的滲透及「忽現忽藏」之轉變,達到「虛非全然無力,實非全部站熬」的要求,此即為虛實的真正含義。

  虛實一詞的產生,從力學等角度來講,是由於人體總負荷的重心之偏差所致。

  太極拳「步隨身換」,及時調整重心,轉換順遂而保持人體平衡,其運動本身動力就產生於重心偏差之轉換中,並且通過運動的變化,而重獲轉換的動力,故有「太極拳運動,就是虛實運動」之說。

  

結語:

綜上所述,相信您對太極拳的對稱關係已有了解,太極拳的對稱關係體現了太極拳的柔和美,提高了太極拳的藝術欣賞價值,太極拳是新時代發展的重要拳術,也是人們健身養生的首選運動。


推薦閱讀:

新郎帶娶親隊伍到女方家 婚禮現場沒找到新娘
男生如何找到自己「對的人」?
如何找到結穴的所在?
做到這一點,你也可以找到合適的對象
第五課:找到事情發生的時間點

TAG:對稱 | 太極拳 | 太極 | 找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