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烏克蘭危機

西方世界普遍認為烏克蘭危機大可歸咎於俄羅斯的侵略行為,俄總統普京圖謀復興蘇聯帝國,先是吞併克里米亞,然後準備蠶食烏克蘭其他地區,甚至整個東歐。在他們看來,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2014年2月被趕下台僅僅是普京武力吞併烏克蘭的借口而已。

但他們想錯了,美國及其歐洲盟國才是烏克蘭危機的主要責任方。危機根源是北約東擴。東擴背後的宏大戰略是,要把烏克蘭從俄羅斯防衛圈中解脫出來,融入西方懷抱。同時,歐盟東擴,西方力挺烏克蘭國內的民主運動——起源於2004年橙色革命——這兩個因素也很重要。自1990年代中期以來,俄羅斯領導人一直公開反對北約東擴。最近幾年俄方態度很清楚:他們不會坐視重要鄰國成為西方堡壘。就普京而言,烏克蘭的親俄派政治家、民選總統亞努科維奇遭遇非法政變,這是促使他反擊的最後一根稻草。普京以吞併克里米亞作為反擊——他曾擔心這座半島會成為北約的海軍基地。普京將堅持干涉烏克蘭,直到該國放棄加入西方陣營為止。

普京的反應並不奇怪。畢竟,西方一直在試圖潛入俄羅斯後院,威脅後者的核心戰略利益。普京反覆強調過這一點。美國和歐洲的精英之所以對時局視而不見,完全是因為他們持有錯誤的國際政治觀念。他們以為21世紀不需要現實主義,以為歐洲憑著法治、經濟互聯和民主等自由主義理念便可縱橫天下。

但這種宏大理念在烏克蘭失靈了。此次危機表明,依舊是現實政治在起作用,任何國家都不能忽視它。美國和歐洲領導人想把烏克蘭變成俄羅斯邊境線上的據點,結果就把事情搞砸了。事已至此,再不醒悟過來,還會犯更大錯誤。

西方普遍認為烏克蘭危機歸咎於俄羅斯的侵略,但他們想錯了。

西方的輕蔑

冷戰結束之際,蘇聯領導人希望美軍駐留歐洲,也希望北約繼續運作,以保證德國和平統一。但蘇聯以及後來的俄羅斯領導人都不希望看到北約擴軍——他們以為西方外交官們了解俄方的關切。柯林頓政府顯然打著別的算盤,從1990年代中期開始推動北約擴軍。

北約第一輪東擴是在1999年,包括捷克、匈牙利和波蘭三國。2004年第二輪東擴:保加利亞、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羅馬尼亞、斯洛伐克和斯洛維尼亞。莫斯科方面從一開始就發出反對聲音。1995年,北約轟炸波黑塞族,俄羅斯總統葉利欽說:「這是北約直面俄羅斯邊境以後的第一個跡象……戰火可能燒到整個歐洲。」但當時的俄羅斯還不足以阻止北約東擴進程。並且,當時的威脅還沒那麼大,因為北約新成員國除了波羅的海各國以外,都不是俄羅斯鄰國。

接著,北約繼續東進。2008年4月的布加勒斯特(羅馬尼亞首都——觀察者網注)峰會上,北約成員國們考慮接納喬治亞和烏克蘭。小布希政府表示支持,但法國和德國則擔心激怒俄羅斯。最終,北約各國達成妥協,暫不啟動接納新成員國程序,但發表聲明支持喬治亞和烏克蘭的意願,並公然宣稱「這些國家未來將會加入北約。」

然而,莫斯科方面並不覺得這是妥協。時任俄羅斯副外長格魯什克表示:「喬治亞和烏克蘭加入北約是巨大戰略錯誤,將對歐洲安全產生嚴重後果。」普京簡稱,這將對俄羅斯產生「直接威脅」。有俄羅斯報紙報道,普京曾對小布希「挑明,如果烏克蘭被納入北約,那麼這個國家將不復存在。」

2008年8月俄羅斯入侵喬治亞,普京希望阻止喬治亞和烏克蘭加入北約的決心本該一目了然。喬治亞總統薩卡什維利是加入北約的堅定支持者,他希望統一兩塊分裂地區——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但普京試圖保持喬治亞的弱國地位和分裂局面,並且,遠離北約。喬治亞政府軍與南奧分離武裝交火後,俄軍佔領了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莫斯科方面曾經警告過這一後果。但北約從未表示放棄接納喬治亞和烏克蘭的企圖。北約東擴的腳步沒有停下,2009年,阿爾巴尼亞和克羅埃西亞成為新成員國。

歐盟也在東擴。2008年5月,歐盟發布「東部夥伴關係」計劃,幫助烏克蘭等國繁榮發展,以融入歐盟經濟體。不出所料,俄羅斯領導人認為這是針對俄方的敵對行為。今年2月,亞努科維奇下台前,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指責歐盟想要在東歐劃設「勢力範圍」。在俄羅斯領導層看來,歐盟東擴不過是為了掩飾北約東擴。

西方從莫斯科手裡搶奪基輔的終極手段是其價值觀宣傳,以及在烏克蘭等國推動民主進程,通常,西方國家會為當地的親西方組織和個人提供活動資金。美國國務院歐洲和歐亞事務助理國務卿紐蘭在2013年12月估計,美國自1991年以來已經在烏克蘭投入50億美元,幫助該國實現「她應有的未來」。作為計劃的一部分,美國政府為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National Endowment for Democracy)提供資金。這家非營利性組織在烏克蘭資助的公民社會項目數量超過60個。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主席蓋爾什曼稱烏克蘭代表著「最高榮譽」。亞努科維奇2010年2月贏得總統大選後,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把他當作眼中釘,於是,該組織加大了對反對派、民主運動機構的支持力度。

俄羅斯領導人注意到西方在烏克蘭所做的「社會工程」,擔心本國成為下一個目標。這種擔心並非幻想。2013年9月,蓋爾什曼在《華盛頓郵報》撰文,「烏克蘭選擇加入歐洲,這將加速普京所代表的的俄羅斯帝國主義意識形態滅亡。」他寫道,「俄羅斯人也面臨選擇。不單是周邊地區,普京在國內也將失勢。」

創造危機

西方的三大戰略組合——北擴東擴、歐盟東擴和民主運動——埋下了火種。2013年11月,時局冒出火星。當時,亞努科維奇放棄了歐盟的經濟協議,並決定接受俄羅斯價值150億美元的協議。這一決定引髮長達3個月的反政府示威遊行。截至今年2月,視為衝突導致約100人死亡。西方國家的使者們趕忙飛赴基輔調停危機。2月21日,烏克蘭政府與反對派達成協議,亞努科維奇可以在新一輪選舉結束前繼續行使總統權力。但這一承諾很快便破產,亞努科維奇第二天就逃往俄羅斯。基輔新政權的成員們親西方、反俄羅斯,其中至少有4名高官可以恰當地稱之為「新法西斯主義者」。

美國具體捲入的程度不明,但至少樂見基輔政變。紐蘭與共和党參議院麥凱恩親赴烏克蘭反政府遊行助陣。美國駐烏克蘭大使皮亞特在亞努科維奇下台後宣稱,「今天是載入史冊的一天」。電話錄音曝光,紐蘭支持政變,並希望亞采紐克成為新政府總理。結果若其所願。難怪俄羅斯會認為西方參與了顛覆亞努科維奇政權的行動。

就普京而言,阻擊烏克蘭的西方國家的時機終於到了。2月22日後,他命令俄軍拿下克里米亞,然後迅速將其融入俄羅斯領土。數千名俄軍士兵本來就駐紮在賽瓦斯托波爾港口的海軍基地,不費吹灰之力。克里米亞60%居民都是俄羅斯人,大多數都希望脫離烏克蘭。

下一步,普京向烏克蘭新政府施壓,望其與西方世界保持距離。他直接挑明,不會容許烏克蘭成為安插在俄羅斯家門口的西方據點。他向烏克蘭東部的分離武裝提供軍事顧問、武器和外交支援,將這個國家推向內戰。他向烏克蘭邊境派遣重兵,如果烏政府軍鎮壓叛軍,俄軍就會入侵。普京突然抬高天然氣價格,並要求烏克蘭支付欠款。普京是玩兒真格的。

時勢分析

普京的舉措不難理解。拿破崙帝國、德意志帝國和納粹德國都曾越過烏克蘭的廣袤平原侵略俄羅斯,因此,這是後者重要的緩衝地帶。沒有一個俄羅斯領導人會容許烏克蘭與其宿敵結盟,也不會容許西方扶植烏克蘭政權加入其陣營。

華府可能不喜歡莫斯科方面的立場,但至少應當理解其邏輯。這是典型的地緣政治:大國對於邊境線上的潛在威脅十分敏感。畢竟,美國也不會容忍其他大國在西半球部署軍隊,更不要說周邊地區。想像一下如果中國拉幫結派,然後拉加拿大和墨西哥入伙,然後華府會怎麼想。就算腦子裡沒想過,西方國家至少直接收到過俄羅斯領導人發出的明確信號,後者不希望北約接納喬治亞和烏克蘭,不希望這兩個國家成為反俄勢力——2008年俄格戰爭的意義再清楚不過。

美國和歐洲盟友的官員們提出,他們已經想法設法安撫俄羅斯人的情緒,並且反覆申說自己沒有遏制俄羅斯的意圖。北約從未在新成員國部署常備軍。2002年,還成立了北約-俄羅斯理事會進行溝通工作。美國為了進一步安撫俄羅斯,於2009年宣布放棄在捷克和波蘭部署反導系統。但這些措施均未奏效,俄羅斯還是反對北約東擴,尤其敏感喬治亞和烏克蘭的風吹草動。最終,是俄羅斯來決定哪些是威脅,而非西方人。

要想理解西方——尤其是美國——對烏政策最終導致與俄羅斯發生衝突,我們必須回到1990年代中期。當時,柯林頓政府開始倡導北約東擴。專家們對此意見不一。美國的東歐移民大多支持東擴,他們希望北約保護匈牙利和波蘭等國。一些現實主義戰略家也支持東擴,以遏制俄羅斯。

但大多數現實主義者反對北約東擴,認為俄羅斯是一個正在衰弱的大國,人口老齡化、經濟結構單一,西方根本不需要遏制。他們擔心,東擴會激怒俄羅斯干涉東歐。1998年,美國參議院審議通過北約第一輪東擴方案後不久,外交家喬治·凱南說:「我認為俄羅斯人將逐漸採取產生敵對情緒,並付諸決策。」他還表示:「我覺得這是一個悲劇性錯誤。沒有理由這麼做。沒人在威脅誰。」

相反,大多數自由派都支持東擴,包括柯林頓政權的多名成員。他們認為,冷戰的終結深刻地改變了國際政治格局,「後民族國家」秩序取代了原來的現實主義理論。美國不只是國務卿阿爾布萊特所說的「獨一無二的民族國家」,還是仁慈的世界霸主,不是莫斯科的敵人。他們的目的,從根本上來說,就是要把整個歐亞大陸變成西歐。

所以,美國及其盟友在東歐等國推動民主,增強經濟聯繫,派遣國際組織。美國自由派在國內佔據上風後,隨即說服歐洲人一齊支持北約東擴進程。歐洲人比美國人更希望擺脫地緣政治,支持與世無爭的自由主義國際秩序。

21世紀第一個十年,自由派主宰了歐洲軍事格局的話語,現實主義者未能阻止北約東擴進程。自由主義世界觀成為美國官員的教條。今年3月,奧巴馬總統在演講中提及烏克蘭,他反覆申說西方政策的「理念」,這些理念「常常遭到古老而傳統的強權政治的威脅。」國務卿克里討論克里米亞危機時也是同樣的邏輯,他說:「你不能在21世紀採取19世紀的做法——捏造借口侵略別國。」

從根本上來說,兩邊是完全不同的思路:普京及其同僚思考的是現實主義邏輯,而西方領導人則是自由主義理念。結果,美國及其盟友無意中引發了烏克蘭危機。

追究責任

凱南在1998年的那次訪談中預言,北約東擴會引發危機,然後支持者們會「說,我們早就說過俄羅斯人的德行。」果然,如今許多西方官員都把普京當作烏克蘭危機的罪魁禍首。今年3月,《紐約時報》報道稱,德國總理默克爾暗示普京是個瘋子,她告訴奧巴馬,普京生活在「另外一個世界」。普京無疑具有專制傾向,但沒有證據表明他有任何精神問題。事實恰恰相反:他是第一流的戰略家,值得所有對手畏懼和尊敬。

另一種分析相對合理一些,即普京懷念蘇聯,希望重振帝國雄風。普京吞併克里米亞是在試水,為侵略烏克蘭做鋪墊,以後他還會覬覦其他周邊國家。根據這一觀點,普京相當於希特勒,和他做交易就是另一次慕尼黑協定。因此,北約必須接納喬治亞和烏克蘭以遏制俄羅斯。

上述觀點其實也站不住腳。如果普京真要打造俄羅斯帝國,2月22日之前他就該動手了。但普京從未表現出對克里米亞的興趣,更不要說烏克蘭。支持北約東擴的西方領導人事先也沒想過俄羅斯會立即動武。普京對克里米亞動手完全是當機立斷,是針對亞努科維奇遭遇政變的本能反應。普京當時還說過他反對克里米亞分裂,後來他才改變主意接納該地區入俄。

另外,俄羅斯就算有虎狼之心,也缺乏實際能力征服烏克蘭東部,更不要說整個國家。烏克蘭有1500萬人居住在第聶伯河與俄羅斯邊境線之間的區域,約佔本國三分之一人口。其中大多數人希望留在烏克蘭,反對俄羅斯侵略。另外,俄羅斯的二流軍隊不可能拿下烏克蘭全境。莫斯科方面沒做好戰爭準備,虛弱的經濟狀況也無法抵禦西方制裁。

即使俄羅斯真的擁有強有力的軍隊和經濟實力,也不太可能成功佔領烏克蘭。大家只要想像蘇聯和美國在阿富汗的遭遇,或者美國在越南和伊拉克、俄羅斯在車臣的教訓,就可以知道,軍事佔領通常沒有好結果。普京心裡當然清楚,征服烏克蘭就相當於胃裡吞下一隻刺蝟。目前他的反應是防禦性,而非侵略性行為。

解決之道

大多數西方領導人仍然否認普京的決策合理性,難怪他們變本加厲,試圖用強硬手段抵擋俄羅斯進一步侵略。克里口頭宣稱「不惜一切手段」,但美國和北約都不準備使用武力保衛烏克蘭。西方現在依靠的是經濟制裁,試圖讓俄羅斯放棄支援東烏克蘭叛軍。今年7月,美國和歐盟發起第三輪經濟制裁,對象是與俄羅斯政府關係密切的個人、銀行、能源公司的軍火公司。他們還威脅下一步制裁俄羅斯經濟的各個領域。

這些制裁不會奏效。嚴厲制裁可能無法落實;西歐國家,尤其是德國,已經提出反對制裁,擔心俄羅斯報復,損害歐盟經濟利益。即使美國說服各個盟國執行嚴厲制裁,普京也不太可能改變決策。歷史經驗表明,一個國家會選擇承受經濟制裁,堅決保護本國核心戰略利益。俄羅斯也不例外。

西方領導人沒有放棄當初引發危機的挑釁性舉動。今年4月,美國副總統拜登會見烏克蘭議員時說:「這是實現橙色革命的第二次歷史時機。」當月,中央情報局局長布倫南訪問基輔,白宮聲稱此行是與烏克蘭政府加強雙邊合作。這並沒有讓事情變得好一點兒。

同時,歐盟繼續推動東部夥伴關係計劃。今年3月,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總結西方對烏克蘭問題的立場:「我們有責任、有義務與這個國家站在一起,竭盡所能拉近雙邊關係」。6月27日,歐盟和烏克蘭簽署了亞努科維奇當初拒絕的經濟協議。同樣在6月,北約成員國外長會議決定繼續接納新成員,雖然外長們沒有直接點名烏克蘭。「沒有任何第三方能夠否決北約東擴。」北約秘書長拉斯姆森表示。此外,北約成員國外長們在會上同意加強烏克蘭的軍事指揮、裝備和互聯網作戰能力。俄羅斯領導層自然忌憚這些措施;西方的危機反應只會讓事情雪上加霜。

不過,烏克蘭危機不是沒辦法解決——西方需要從根本上改變思維。美國及其盟友們應當放棄將烏克蘭「西方化」,轉而將其視為北約與俄羅斯之間的緩衝地帶,類似於冷戰時期的奧地利。西方領導人應當承認烏克蘭對於普京的戰略意義,放棄支持反俄政權。烏克蘭政府應當在俄羅斯與西方陣營之間保持中立。

為此,美國及其盟友應當公開放棄北約在喬治亞和烏克蘭的東擴進程。歐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俄羅斯和美國應當走到一起,為烏克蘭制定經濟援助方案——莫斯科方面應當會歡迎一個繁榮而穩定的烏克蘭鄰居。西方應大幅限制烏克蘭境內的「社會工程」運動。西方應及時停止新一輪橙色革命。不過,美國歐洲領導人應鼓勵烏克蘭尊重少數民族的權利,尤其是俄語民族。

有些人會說,美國現在改變對烏政策將嚴重損害她在全世界的信譽。任何事情都有代價,但繼續執行錯誤戰略的代價將更大。有錯必改,這會贏得其他國家的尊重。顯然,美國現在還有回頭的機會。

還有人會說,烏克蘭有權決定和誰結盟,俄羅斯人無權干預基輔加入西方陣營。烏克蘭人如果秉持這種外交觀念,那會很危險。現實令人遺憾:大國博弈的時候,是由強權決定正義。大國與小國較勁,此時談論什麼「獨立自主」幾乎毫無意義。冷戰的時候古巴有權決定與蘇聯結盟嗎?當時美國當然不這麼想,而現在俄羅斯人也是這麼看待烏克蘭的。烏克蘭與比自己強大的鄰國交涉時,應當認清現實,小心行事,這樣才真正符合本國根本利益。

不過,即使有人覺得烏克蘭有權加入歐盟和北約,美國及其歐洲盟友同樣有權拒絕請求。如果烏克蘭執行錯誤的外交政策,那西方就沒必要接納她,尤其是考慮到烏克蘭的國防並非西方的重大戰略利益。就烏克蘭人民而言,不能為了滿足某些烏克蘭人的美夢,而去招致不必要的敵意和衝突。

當然,某些分析家可能承認北約沒有處理好與烏克蘭的關係,但他們堅稱俄羅斯是未來的威脅——因此,西方別無選擇,必須貫徹現行政策。但這種觀點十分荒謬。俄羅斯是一個正在衰落的大國,未來只能更加衰弱。另外,就算我們假設俄羅斯崛起,北約接納烏克蘭也不是什麼好事。道理很簡單:美國及其歐洲盟友不會把烏克蘭當作核心戰略利益——他們現在不願使用武力支持烏克蘭,已經是充分的證明。因此,接納一個根本無心協同防禦的新成員國,無疑是滑稽之舉。北約過去之所以東擴,是因為自由派覺得將來已經沒必要兌現協同防衛的約定。但俄羅斯近期的博弈表明,北約一旦接納烏克蘭,俄羅斯將與西方進入衝突的軌道。

堅持現行政策只會讓西方與莫斯科的關係複雜化。美國需要從俄羅斯借道,撤回在阿富汗軍事裝備,還要一起和伊朗達成核設施協定,一起穩定敘利亞的局勢。莫斯科在三件大事上都幫了美國。2013年夏天,是普京火中取栗,讓敘利亞同意銷毀化學武器,使得美國不必兌現奧巴馬許下的軍事打擊承諾。美國將來還需要俄羅斯幫忙遏制中國崛起。不過,美國現行的外交政策只會讓中俄越走越近。

美國及其歐洲盟友在烏克蘭問題上面臨選擇。他們可以繼續執行現在的政策,加劇與俄羅斯的衝突,讓烏克蘭狀況進一步惡化——所有人都將是輸家。或者,他們可以改變方向,共同建立經濟繁榮、政治中立的烏克蘭,不針對俄羅斯,讓西方與莫斯科修復關係。若能實現,所有人都將是贏家。


推薦閱讀:

烏克蘭與克里米亞:撼動世界的危機
百億海底撈的最大危機是什麼?| 獨家
中國光棍危機2020年或全面爆發:光棍男性上千萬
人到中年的危機,女人45歲出軌率最高
肉減不下去成中年危機

TAG:危機 | 烏克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