狹小密閉帶來身心窘迫 禮貌尊重化解交往困惑
點評 |
狹小密閉帶來身心窘迫禮貌尊重化解交往困惑 |
|
華南理工大學學生就業指導中心 劉潔 |
在職場的電梯間遭遇尷尬,確實是一個比較常見的現象。
電梯間是一個狹小、密閉的場所,狹小意味著裡面的人距離很近——用蘇曉提到的人際距離理論來說,小於社交距離的範圍;而密閉,則意味著失去了避開的可能性,只能表現出人際交往的行為。這兩個特點合在一起,就把電梯這個代步工具變成了一個人際交往空間。
如果一起乘電梯的人非常熟悉或者完全陌生,都沒有什麼可尷尬的,因為前者的交往已經很自然,不需要額外的努力;而後者完全沒有人際交往的基礎,不做什麼也很正常。可是,如果同乘一部電梯的恰恰是公司里不怎麼熟悉的同事,甚至是職級相隔甚遠的高層領導,「明知道該說話,卻又不知道說什麼」的情況就產生了。不說話,尷尬;沒話找話說,尷尬;找了話對方沒回應,更尷尬。
電梯間里的尷尬氣壓往往會隨著電梯門的打開而化解,因此對於很多人來說,尷尬本身並不成為問題。但是不同的人要求的人際距離不同,換句話說,願意容忍他人靠近的最小距離不同,對電梯尷尬的耐受程度也不同。比如蘇曉和小婕相比,明顯蘇曉更不能忍耐電梯尷尬:小婕會在電梯中對陌生人說「您好」,而蘇曉,即使是跟平時聊得來的朋友一起,進了電梯也會「覺得彆扭」。因此要根據個人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策略,如果不能或不願意忍受電梯尷尬,情況允許(比如樓層不高)的話,像蘇曉那樣先觀察,然後見機行事的方法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但電梯給職場中人帶來的困擾並不僅僅是那十數秒鐘可能的尷尬,還有一個深層的擔心:大家在電梯之外的職場中還會有交集,自己在電梯中的言行不慎可能給對方留下不好的印象,進而影響到日後的人際關係和工作。這種擔心在撞見高層領導時最為明顯,因為可能的後果最嚴重。所以李欣才會過度關注自己的言辭,甚至緊張到語無倫次行為失措。
但事實是否如此,這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電梯時間畢竟非常短,一般也就十幾秒,多的也就三四十秒。這麼短的時間內,除非極端情況,否則很難給領導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而且,人際印象的形成往往是在舊有印象的基礎上疊加而成的,電梯中某一次接觸很難具有決定性的效果。
即使在極端情況下,就像李欣這樣,在領導對自己的第一印象中就表現得比較失敗,但充其量也就是給領導留下了一個處理人際關係不成熟、欠穩重的印象,這對新人來說是可以接受的。更重要的是,在公司中擅長處理人際關係雖然重要,但領導更為關注的還是工作表現。李欣完全有機會用業績來證明自己,同時努力在人際上成熟起來,修正領導同事對自己的印象,而不必一直萎靡下去,再也不敢踏足電梯。因此,在電梯中沒有表現好也不必過分緊張,總會有修正的機會。放下這個包袱,在電梯里遇見領導時才能自然起來。
當然,我們期望的還是不要出狀況,能夠比較順利地給電梯中的他人一個好的、或者至少是不壞的印象。其實不管遇見的是高層領導還是普通同事,應對的規則都一樣,最基本的就是禮貌和尊重。有了這兩點,再加上保持微笑,基本就能做到不過不失。要想更進一步,就要學習小婕,做做功課。準確了解公司關鍵人物的基本情況,準備一些家長里短的開放式話題,盡量保證不管碰見什麼人,在電梯中都有話可說。此外,電梯禮儀的了解和遵循也非常重要。比如,有沒有等待正快速趕過來的人,有沒有主動幫助不便按樓層的人,出電梯的時候是否禮讓女士或上級等等。好印象不僅是說出來的,更加是做出來的。電梯內外都是如此。
其實,還可以走得更遠一點。職場電梯是困擾,是挑戰,同時也是機會。電梯是一個很自然的接觸領導並且讓領導記住自己的機會。職場中要想近距離接觸和自己相距甚遠的領導,除了電梯這個途徑,幾乎沒有別的機會了。因此平時可以多做功課,充分準備,以便抓住甚至創造機會。另外,電梯也是一個自然的化解同事間原有尷尬誤會的機會。職場中大家都有一層角色的殼,有時明明想解釋,也沒有合適的時機。電梯恰恰提供了這樣的場所和機會。處理得好,誤會化解不說,還可能讓關係更進一步。不過,這些取巧的手段都只是錦上添花之舉,不能過度依賴。畢竟,職場的機會更多還得在職場中找,職場的人際關係重點也還得在職場里營造,而合理應對電梯時間,把握電梯機會決定性的步驟和功夫,也都在電梯之外。
職場尷尬:電梯里的上下級 |
|
米芫 |
不到半分鐘的相遇讓他頭疼10年
坐電梯從1樓到8樓,這不到半分鐘的時間,卻讓李欣整整頭疼了10年。
「病根」發生在他剛進公司的時候。一天下午,李欣接了個電話,說是客戶那邊出了些狀況,要他飛速趕到。這可是李欣的第一單生意啊!放下電話,他火急火燎地把一堆文件塞進公文包,拽過風衣,一路小跑衝到了電梯口,按住了向下的按鈕。
「
電梯門一關,在這個不到兩平方米的局促空間里,就剩下李欣和趙總兩個人了。
「你好。」趙總微笑著朝李欣點了點頭。
一來一往之後,又輪到李欣開口說話了。可是,該說點兒什麼呢?他心裡默默盤算:說「您這是上哪兒去啊」好像不太合適,領導的行蹤關我什麼事;誇誇「您今天顯得特別精神」貌似也有點兒過了,人家領導八成都不知道我是誰呢,套什麼近乎……
無數個念頭在腦子裡閃過並且被迅速否決,李欣忍不住責怪自己「內存太小」,腦力不夠。「7,6,5……」他默念著屏幕上顯示的樓層數,拚命地想著對策。
空氣中充滿了緊張與尷尬。
鬼使神差地,李欣突然冒出一句:「您這是出去呀?」
「嗯。」趙總還是這麼惜字如金。
李欣簡直快要崩潰了——又輪到他說話了,怎麼辦啊?!
盯著不斷下降的數字,保持微笑,這是李欣當時唯一能做到的。「3,2……」終於忍到「
萬萬沒想到的是,電梯門的反應遠沒有李欣的動作快,「咣當」一下,他撞在了門上。「噢,趙總,對不起。」這話一說出口,李欣就恨不得給自己一巴掌:「這都哪兒跟哪兒啊?!」
「沒關係,沒關係。」趙總也沒反應過來,只是下意識地使用了「對不起」和「沒關係」這個固定搭配。
電梯門開了,李欣逃命似的衝出公司大門,一頭扎進路旁的計程車里。從此之後的10年,這個段子在公司廣為流傳,而李欣呢,卻再也沒走進過寫字樓的電梯間。
坐電梯還是爬樓梯要視情況而定
蘇曉的辦公室在4樓,對她來說,坐不坐電梯要「視情況而定」。
她要視的這個「情況」,就是盡量避免在電梯里遇見不熟悉的同事。
每次走到公司一層大廳的時候,蘇曉的神經就高度緊張起來,眼睛也格外忙碌:先要看看電梯口有沒有人——如果沒人,她就會走過去搭電梯上4樓;要是有人,則需要判斷一下這個人跟自己是否足夠熟悉——熟悉的話,湊過去一起坐電梯上樓,如果僅僅是點頭之交,那她寧可自己去爬樓梯。
當然了,在整個的觀察和判斷過程中,僅僅注意到電梯口是不夠的,還要留神「外圍」。有時候明明沒人,可等電梯的工夫沒準兒就冷不丁走過來一個,不認識的還好,怕就怕那種知道應該說話但又不知道說什麼的,更難受。每當這種時候,蘇曉總是在打過招呼之後借口落了東西在車裡,轉身離開。
下樓的「情況」也一樣需要判斷。但有所不同的是,上樓要注意觀察電梯外面的人員情況,而下樓則要根據樓層顯示屏上的數字來分析電梯里的情況,難度更大。
在蘇曉的公司,核心領導都在頂層辦公。每每見到電梯升至頂層才開始往下走,那一定是有大領導要出門了。如果趕上這種情況,蘇曉和她的同事們總是很默契地相互對視一下,然後不約而同地提議「走樓梯」。
「挺累的,」蘇曉直言不諱,「但總比關在電梯里沒話找話強吧。」為了印證自己的觀點,她還找來了理論依據:「你知道人際距離的說法嗎?45厘米之內的是親密距離,46到76厘米叫個人距離,是熟人和朋友在交往中比較合適的距離,如果不夠熟悉,起碼要相距1.
「我特有體會,就算是平時很說得來的朋友,一起進了電梯間,也經常會覺得很彆扭,不知道說什麼。」蘇曉說,「所以呀,不光是為了躲領導。電梯這麼個密閉的空間,又那麼狹促,跟個不熟悉的人待在一起,多尷尬呀。」
實在不行就掏出手機假裝發簡訊
剛來公司的時候,小婕也有「電梯恐懼」。
那次,小婕在電梯里跟一個40多歲的中年男人狹路相逢。「看樣子,這傢伙肯定不是一般人。」她心裡這麼想,但又實在不認識眼前這個人,就只好點頭微笑說:「您好。」
中年男子倒是相當和藹:「個兒真高,你有
「嗯,呵呵。」小婕挺高興。
「新來的?哪個部門?」中年男子很善於聊天。
「對,我今年剛畢業,在公關部。」
「哦,老龐的部下!」他頓了頓,「哪個學校的?」
小婕報出了自己的母校,順便把專業也說了。中年男子頻頻點頭:「不錯嘛,好學校。噢,你們系主任是我哥們兒呢。」
「是嗎?!」小婕感嘆了一句,之後忽然發現一直是對方在提問。她覺得出於禮貌,自己也該主動提問:「您是……?」
「我叫周榕。」
「哦……」得到這個回答之後,小婕不知道該怎麼繼續了。
電梯還在繼續上升,可氣氛突然間冷了下來。小婕看著眼前這個人,急得乾瞪眼,就是找不出話題。好在熬了沒一會兒,電梯門開了。
進了辦公室,小婕馬上問坐在旁邊的同事:「咱公司有個叫周榕的人,剛才跟我一個電梯上來的,他是幹嗎的呀?」
「天哪,他可是咱公司的『牛人』!」同事大驚,「你連他都不認識?咱們這兒一多半的客戶,都是沖著他來的。」
小婕有些後怕:幸虧沒說什麼不該說的。不過,「周強人」報出名號之後,自己居然沒反應,人家肯定覺得特沒面子。還有,那段冷場,簡直太尷尬了。
在那之後,小婕一度特別不願意坐電梯,但公司樓層實在太高了,21層,要是每天上班爬樓梯,估計還沒開始工作就累趴下了。
小婕向一些朋友抱怨,他們建議她主動出擊——做做功課。首先是認人,尤其是公司里的關鍵人物,見到臉就得對應出名字、部門和職務,準確率必須100%;第二,也是最關鍵的,就是要準備一些家長里短的開放式話題,以備不時之需,比如,「今天天氣真好/真熱/真陰/真冷啊!」「我來的時候特堵車,您呢?」「你怎麼瘦/胖了?」「今天衣服真漂亮!」等等。
實踐了一段時間,小婕果然已經不像當初那麼恐懼坐電梯了。「現在比那時候好多了。硬著頭皮逼自己沒話找話,習慣之後就不覺得太難受了。」小婕眨眨眼,「實在不行了,就掏出手機假裝發簡訊唄。」
推薦閱讀:
※愛一個人,就要懂得尊重
※反同老爹遇上同性戀兒子,最後還是得到了父親的祝福
※這樣的公婆,連三歲的孩子都不讓著,還怎麼讓我尊重你們?
※員工如此拚命,只因老闆作對一件事……
※你不能要求一個男人養著你,還要尊重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