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馬來西亞的娘惹文化(華人與馬來人的後代)

聊聊馬來西亞的娘惹文化(華人與馬來人的後代) 2011-08-17 21:25閱讀:

X巴巴娘惹(或稱土生華人/僑生)是指十五世紀初期定居在滿剌伽(馬六甲)、滿者伯夷國和室利佛逝國(印尼和新加坡)一帶的中國明朝商人與當地馬來人通婚生下的子女。男性稱為「巴巴」,女性稱為「娘惹」,通稱為「巴巴娘惹」。定義   巴巴娘惹(峇峇娘惹)也包括少數在唐宋時期定居此地的唐人的後裔,但目前沒有來源證明唐宋已有唐人定居此地,所以一般上峇峇娘惹都是指大明人與當地馬來人通婚生下的子女。這些唐宋明後裔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當地馬來人或其他非華人族群的影響。男性稱為峇峇(巴巴) ,女性稱為娘惹。由來   六十年代以前峇峇娘惹在馬來西亞是土著身份(Bumiputra),但由於"某些"政黨政治因素而被馬來西亞政府歸類為華人(也就是馬來西亞華人),從此失去了土著身份。峇峇娘惹今天在馬來西亞憲法上的身份和十九世紀後期來的「新客」無分別。這些峇峇人,主要是在中國明朝或以前移民到東南亞,大部分的原籍是中國福建或廣東潮汕地區,小部分是廣東和客家籍,很多都與馬來人混血。文化   某些峇峇文化具有中國傳統文化

載入中...內容載入失敗,點擊此處重試載入全文 色彩,例如他們的中國傳統婚禮。峇峇人講的語言稱為峇峇話,並非單純的福建話,在使用漢語語法的同時,依地區不同,摻雜使用馬來語與泰語辭彙的比例也隨之不同。有些受華文教育的華人也稱那些從小受英式教育的華人為「峇峇」,這個用法有藐視的意思,表示此華人已經數典忘祖或者不太像華人了。此外,當地的閩南人亦有句成語叫作『三代成峇』,根據這句話的定義,所有在馬來西亞出生的第三代華人也都成了峇峇,但這句話沒有藐視的成份,只是意味到了第三代華人,由於適應當地的社會環境的原故,其文化難免帶有當地色彩。 族群  此外,峇峇亦特指一個自稱並被稱為「峇峇」的華人族群,也就是今日在馬六甲以及馬來西亞獨立前在檳城和新加坡的峇峇,峇峇華人講馬來語,他們也自稱為「Peranakan」--馬來語中「土生的人」,故「CinaPeranakan」即土生華人,這一詞本用來識別「峇峇人」與「新客」--也就是從中國來的移民。在19世紀的馬來半島,這樣的分別很明顯也很重要,「峇峇」是土生的,而「新客」是移民,兩者的生活習慣和政治意識不太一樣。雖然現在的馬來西亞華人大都是本地出生的,可是「Peranakan」一詞已成為「峇峇人」的專用自稱。現狀  在今天的馬來西亞,一位馬來西亞華人娶了一位馬來人為妻,他們的兒子也不是峇峇娘惹,是混血兒。峇峇娘惹可謂當世產生的特殊民族。(*特別註明:馬來西亞華人娶/嫁任何一位馬來人就必定要改用阿拉伯姓名,例:某某 bin Abdullah和皈依回教。)娘惹文化既有馬來族文化影響(如:膳食、衣飾、語言)也有華人傳統(如:信仰、名字、種族認同),形成獨有的綜合文化。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航空空姐身上穿的制服,就是娘惹女裝的baju kebaya,腳上穿的嵌珠拖鞋是娘惹女鞋Kasut Manek。 語言  峇峇和娘惹人講的語言稱為峇峇話,並非單純的福建話,在使用漢語語法的同時,依地區不同,摻雜使用馬來語與泰語辭彙的比例也隨之不同。娘惹食物

此外,娘惹更是一種飲食文化,主要是中國菜與東南亞菜式風味的混合體。因此在馬來西亞也能吃到很多的娘惹菜,如甜醬豬蹄、煎豬肉片、竹筍燉豬肉等。喜食甜品的人也可以在娘惹菜中找到知音,由香蕉葉、椰漿、香蘭葉、糯米和糖精製而成的娘惹糕甜度適中,嚼頭兒十足。娘惹裝

  娘惹裝是娘惹文化的代表之一。在馬來傳統服裝的基礎上,改成西洋風格的低胸襯肩,加上中國傳統的花邊修飾,就是娘惹服飾。多為輕紗製作,顏色不僅有中國傳統的大紅粉紅,還有馬來人的吉祥色土耳其綠;點綴的圖案多是中國傳統的花鳥魚蟲龍鳳呈祥。娘惹鞋

  娘惹的飾珠鞋也是獨特文化產物。娘惹女孩自小便學習刺繡、串珠等手工藝,平日利用餘暇製作枕頭套、床罩等物品,當結婚時就將成品當作新房裝飾。飾珠鞋是用極小的彩色珠珠在鞋面綉成圖案而成,手工複雜且耗時。娘惹準新娘通常會多準備幾雙飾珠鞋,在婚禮當天送給公婆及新郎當作禮物,婆家也可因此炫耀新娘的賢惠巧手,而婚禮過後,飾珠鞋便成為已婚娘惹的日常便鞋。

分享

  • 我的博客
  • 微博
  • 微信
  • 朋友圈
  • N同時轉發到微博 發送
    推薦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全文?(2)
    都知道馬來西亞華人很多也很牛,可為何他們紛紛選擇離開?
    紐約華人過春節老照片
    王健林成華人首富 財富高達2600億元!
    排華法案頒布後美國華人

    TAG:文化 | 華人 | 馬來西亞 | 西亞 | 後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