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古 玉 拾 粹(第九期)--隋唐玉器(上篇)

釵與簪

隋代由於享國時間短,文物相對稀少。最著名的隋代文物,大都出自於陝西西安的隋代李靜訓墓。李靜訓死時只是個9歲女孩,但因為身份高貴,隨葬品非常豐富,等級也很高。其中出土了三件白玉釵。目前發現最早的釵,就是隋代李靜訓墓出土的這三件。

對我們來說,相對熟悉的束髮器有簪和釵。簪是單股的,釵是雙股的。《釋名·釋首飾》中對「釵」有明確的解釋:「釵,叉也。象叉之形,因名之。」就是說釵的樣子像叉子一樣,有兩個分叉。有一點說明,簪和釵也不一定是女人在用,古代男子有時候也用它們來束髮。簪比釵出現的時間要早,從簪到釵的分化,是中國美學從簡化到繁化的過程,強調了中國古典的對稱美。

玉釵 隋代

左長:8.4cm左右 中、右長:6.8cm左右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蹀躞帶

唐朝有什麼新鮮的玉器是以前沒有的呢?首推玉銙,是指在腰帶上面鑲有玉,也叫玉帶板。也有金帶板、銀帶板,等等。實際上帶板在唐朝以前就有,北朝發現過銅帶板,但從唐朝開始,將帶板作為一種國制。

玉帶板的形式,是受游牧民族的「蹀躞帶」影響而來。蹀躞帶這個詞非常專業,指古代北方少數民族的傳統服飾,從腰帶上面垂下來很多懸掛物,比如刀子、解繩器等游牧民族生活中常用的工具。今天出土文物中可以看到早期的玉帶板,1988年咸陽機場擴建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北周墓,出土了一件九環玉蹀躞帶。「蹀躞」這個詞的本意是:小步走路,行進艱難。蹀躞帶最早是游牧民族使用的,他們出門的時候要帶上很多東西,就掛在腰帶上面。但掛上去以後,行動開始不方便,不能大步走。

武帝銅帶飾 北朝

通長110cm

陝西省考古研究所藏

九環蹀躞玉帶 北朝

復元長150cm

陝西省考古研究所藏

玉帶珠袍

佩帶玉銙作為制度,文獻記載始於唐高祖李淵時期。《唐實錄》記載:「高祖始定腰帶領之制,自天子以至諸侯,王、公、卿、相,三品以上許用玉帶。」《新唐書》則說:「靖破蕭銑時,所賜于闐玉帶十三銙,七方六刓,銙各附環,以金固之,所以佩物者。又有火鑒、大觿、算囊等物,常佩於帶者。」唐初大將李靖,由於戰功卓著,高祖李淵就獎勵他一條白玉帶,鑲嵌有十三塊于闐玉,七個方的,六個圓的。「刓」,古意就是圓鈍無稜角的樣子,也就是半圓狀。這條玉帶明確帶有蹀躞帶的特徵,在玉板之下有環,環上佩物,有「火鑒、大觿、算囊」等等,「火鑒」是古代取火的工具,類同陽燧,相當於今天的打火機。「大觿」,觿是解繩的工具,一頭是尖的,可以解扣。「算囊」,相當於今天的腰包,裝點兒隨身小雜物。這段記載很清楚,玉帶的形制跟今天能看到的實物非常吻合。

玉梁金筐真珠蹀躞帶 唐代

復元長150cm

陝西省歷史博物館藏

何家村窖藏

唐代最有名的玉帶板出自哪兒呢?陝西。1970年10月5日,陝西西安何家村,施工時無意中發現了一個大陶瓮,旁邊一個小銀罐,裡面裝滿各種金銀器。陶瓮距地表只有80公分,非常淺。一般來講,文物出土時都需要挖很深,但何家村是個偶然。發現這個瓮以後,有學者認為不應該只有一個,應該擴大範圍再找找。結果沒過幾天,不遠處真的又發現一個。何家村窖藏出土了各種價值連城的文物1000多件,包括大量金銀器,極為精美。

同是出土,窖藏與墓出是兩個概念。墓出就不用說了,一定跟喪葬有關,我們出土的文物,大部分都是墓出的,有一定的規律性。而窖藏呢,常常是偶然發現的,沒有規律性,全憑運氣。建國以來,著名窖藏有:1964年保定的窖藏,出土了兩件罕見的釉里紅帶蓋大罐,現藏北京故宮一個,保定捨不得,自己也留了一個。 1980年,江西高安元代瓷器窖藏,僅帶蓋梅瓶就有6個,分別寫著:「禮、樂、射、御、書、數」。 1991年,四川遂寧發現南宋窖藏,出土文物1000餘件,大部分是瓷器,其中最精美的是南宋龍泉青瓷大罐。

何家村的窖藏,大都是以貴重材料為主的文物,主要是金、銀、玉。文物中以金銀為主,但玉器也是唐代最重要的玉器。其中整整十副玉帶,玉帶板九副,蹀躞帶一副。玉帶之漂亮,凡是看到實物的人都非常震驚,不能相信那是一千多年前的東西。蹀躞帶為白玉,掛九環。其餘九副玉帶分別放在四個銀盒裡,盒蓋上都寫有相應的名字。有「白玉」、「更白玉」、「斑玉」、「深斑玉」,以玉色定名。「斑玉」與「深斑玉」指黑白相間的玉。何家村的玉帶多為一副有十五塊玉,比初唐定製要高。玉帶有兩種組合,一種是純玉方銙組成;另一種是方銙和半圓開銙組成,每副都美不勝收。

九環十四銙蹀躞玉帶 唐代

復元長150cm

陝西省歷史博物館藏

「更白玉」玉帶 唐代

大鉈尾長4.45cm

陝西省歷史博物館藏

「斑玉」玉帶 唐代

鉈尾長4.8cm

陝西省歷史博物館藏

帶板上的外來文化

何家村出土的帶板中,有一副特別有意思,它雕刻的是獅紋。十五白玉板,每塊上面雕刻一隻或坐或卧的獅子。獅子是一種外來動物,並不是中國所有。唐朝的獅子都是西域進貢來的,《冊府元龜》有記載:貞觀九年康國獻獅子,開元十年波斯國遣使獻獅子,等等。正因為獅子的稀少與珍貴,唐代人才將它裝飾在帶板上。

這副帶板上能看出來,唐代的獅子還保留了原始的樣子,毛髮披散,眼神都比較兇狠。至少到元代,獅的形象還都算彪悍。可一到了明清,獅子就變得不一樣了,溫順得不行。今天天安門前的獅子,和故宮裡的獅子,大部分是永樂年間的,體態肥胖,老老實實地坐著;毛髮打卷,跟燙了頭似的,;身上有很多裝飾,完全是個獅子狗的樣子。

獅紋玉帶 唐代

大銙長:5cm 方銙長:3.8cm 鉈尾長:4.8cm

陝西省歷史博物館藏

胡騰舞紋玉鉈尾 唐代

長:10.5cm

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藏

舉報
推薦閱讀:

南京博物館收藏的珍品玉器欣賞
沒有適合,只有更適合的位置?
薄胎玉器:工巧無比 精美絕倫
華夏遺珍_玉器15_白玉螭龍紋帶扣
玉不過手的意思你真的清楚了嗎?

TAG:玉器 | 上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