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看懂《西遊記》了嗎?

刑警一笑風雲過 張家口公安局刑事偵查員 17小時前 73贊

我很喜歡《西遊記》這本書,看過二十多遍,在我重複閱讀的書目裡面僅次於《三國演義》。

真看懂了,這句大話不敢說,但是我也很願意說說我對這本書的看法,和大家一起探討,學習。

首先要解讀一本文學著作,不能脫離其本身的內容,《西遊記》這本書裡面只有一條主線,那就是唐僧師徒四人到西天取經的經歷,但是這個過程本身有兩個指向,對外是取經弘法,斬妖除魔,解救眾生痛苦,而對內,也就是對於取經四人組而言,這是一個改邪歸正,磨礪心性,求得自身圓滿的過程,第九十九回書目,九九數完魔滅盡,三三行滿道歸根,交代得非常清楚。

下面我們從人物定位,故事發展和價值導向三個方面來分析一下《西遊記》這本書。

一、角色定位

毫無疑問,取經四人組是整本書的主角,加上小白龍,這個設計非常接近於近幾年大火的美劇《權利的遊戲:冰與火之歌》,斯塔克家族的五個孩子雖然各有一條故事線,但是整本書講的是斯塔克家族的變遷起伏,而在《西遊記》裡面,四人一龍合一,統一到了取經這條主線上。類似的創作方法並不少見,比如電影裡面的《古惑仔系列》、《美國往事》、馬爾克斯的小說《百年孤獨》中的奧雷良諾一家,所以這是一個典型的集體主角,而在四大名著中,除了《紅樓夢》,《水滸傳》梁山群雄,《三國演義》蜀國群英都採用了這種集體主角的創作方式。

集體主角一定有一個共同點,以突出這個集體的特點,梁山群雄的特點是現實遭遇和不滿,反貪官不反皇帝,蜀國群英的特點是擁護正統,緊密團結在劉備同志周圍,在《西遊記》中,這個共同點就是改邪歸正,接受大乘佛教再教育。唐僧的前世金蟬子輕慢大教,反對大乘佛教路線方針政策,孫悟空自稱齊天大聖,另立花果山小朝廷,豬八戒調戲嫦娥,破壞男女大防,沙和尚在重大儀式上犯了政治錯誤,嚴重影響玉帝形象,小白龍焚毀龍王的夜明珠,是個忤逆之子,這都是非常嚴重的罪行,其實仔細想想,唐僧的罪行最為嚴重,所以才歷劫九世,第十次轉世才得解脫,但是思想罪這個東西,只能重罰,不好明說,孫悟空對應謀反,豬八戒對應內亂,沙和尚對應大不敬,小白龍對應忤逆,都是十惡大罪,在明代的法律制度裡面,這幾個人是通通應該斬立決的。

而在設計角色的時候,四人組又非常巧妙的和佛教經典,道家五行學說相對應,佛教講五毒,貪嗔痴慢疑,豬八戒對應貪,孫悟空對應嗔,沙和尚對應痴,唐僧對應慢,只有疑空了出來,為什麼空了出來,也很有講究,容我賣個關子,放到價值導向部分去說。

而這個角色定位決定了,《西遊記》講的是浪子回頭,而不是什麼改天換地,長期以來特別是在對孫悟空的解讀上,脫離了其創作的歷史背景,反對皇權在封建時代是不可能出現的,歷史上的起義軍最後也都當了皇帝,吳承恩要是能得到皇帝重視,也就不會寫什麼《西遊記》了。

而在取經隊伍內部,也有主次之分,很多人認為孫悟空是主角,這是一個典型的誤讀,因為九九八十一難講的是唐僧的八十一難,原文中講到

蒙差揭諦皈依旨,謹記唐僧難數清:金蟬遭貶第一難,出胎幾殺第二難,……第九十九回

所以唐僧是西遊記的主線人物,其主角地位不可動搖,而這裡其實就像古惑仔一樣,是一個雙主角設計,唐僧的作用是推動故事,西遊記中的爭鬥基本都是圍繞唐僧展開的,妖魔鬼怪出場都是打算吃唐僧肉,阻撓西天之行,而孫悟空的定位就是斬妖除魔,畢竟唐僧是個和尚,破殺戒就髒了自己的手,而豬八戒是二配,沙和尚是三配,小白龍是道具,做角色分析的基礎,就是要把主次分清楚。

二、故事發展

任何一個故事的發展,脫離不了起承轉合這個基本結構。

《西遊記》的起是從第一回到第二十二回,交代了人物背景,取經隊伍集合,而第二十三回到三十一回是承的部分,核心是消弭內部矛盾,團結取經隊伍,三十二回到九十七回是轉的部分,也是西遊記最主體的部分,四人同心協力克服各種困難,妖魔鬼怪紛紛出場,各路神仙頻頻客串,就是一個純粹的砍怪升級闖關環節,第九十八回到一百回,抵達靈山修成正果,所有人物最終緊密團結在如來同志周圍,圓滿結局。

取經故事本身不複雜,《西遊記》的脈絡也非常清晰,出場的妖魔鬼怪各有定位,有些是奔著唐僧肉去的,有些是奔著冒領取經成果去的,還有些是貪圖寶物,最慘的是被取經組多管閑事打上門去的,畢竟取經組的任務不僅是趕路到西天,一路上還要救濟民生,以樹立大乘佛教的正面形象,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考驗取經組的不只有妖魔,也有仙、佛和人,例如二十三回四聖試禪心是佛家下場,五庄觀鎮元大仙親自出手,女兒國國王發花痴,最突出的就是最後一難是觀音親自下手(我私心猜測是編到最後發現少編了一難,差點兒爛尾,讀到這裡的時候我也很絕望啊~~),而出場的妖魔有相當大比例是神佛派來的,平頂山金角銀角,觀音的坐騎賽太歲,老君的坐騎青牛精,彌勒佛的黃眉童子,太乙救苦天尊的九頭獅子,整本《西遊記》裡面真正被打殺的倒霉蛋並不多,還是以說服教育為主,有些朋友喜歡講,神仙包庇妖怪,有背景的都救走了,沒背景的化為膿血,其實這也是一個誤讀,《西遊記》並不是一本鼓勵以殺止殺的書,絕大多數妖怪只要沒有犯原則性錯誤,都還是可以教育好的同志,而看看幾個落得凄慘下場的妖怪,車遲國三位國師欺負和尚輕慢佛法,玄英洞三隻犀牛冒充佛祖招搖撞騙,盤絲洞一窩蜘蛛荒淫無恥,如來眼裡可揉不得沙子還多少有點兒直男癌, 所以下場慘一些,也符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和本書主旨。

從故事情節來看,《西遊記》其實就是一本花式闖關的故事,四個字一言以蔽之,打怪升級,和我愛玩的暗黑破壞神沒有本質區別,關卡基本都是如來提前設計好的,但是會隨機出來一些奶牛關之類的事件,大家靜靜的在天上看著師徒四人被虐待,實在過不去了就召集小夥伴來玩群毆,不管打得多熱鬧,最後還是要回到道路是艱難的,過程是曲折的,結果是美好的,貢獻是很大的,所以《西遊記》不如《三國演義》,越往後讀越缺乏閱讀快感。

三、價值導向

《西遊記》這本書的價值導向是非常鮮明的,就是擁護大乘佛法不動搖,鬥爭只是表面現象,很多人說西遊記揚佛抑道,我覺得這種錯誤觀點,你重複一遍等於你也有責任,因為《西遊記》裡面雖然有道教元素,但是並沒有涉及到道教宗教信仰的問題,相反,天庭和天竺是友好鄰邦關係,玉帝還經常請如來吃飯,而太上老君乾脆就是道佛一體,自己都化胡為佛了,怎麼可能反對佛教,有些朋友糾結為什麼天庭的事情要請如來插手,明擺著的事,太上老君直接解決掉了,後面如來該怎麼出場呢?老君搭台請如來唱戲,天庭諸神積極為取經保駕護航都是服務於宣傳大乘佛法這個目的,誇一個人長得帥並不是說在場的其他人都丑,這其實是一個邏輯的問題。

唯一直接描寫道佛衝突的故事,就是車遲國,但是好好看看這一段,是道士先動手欺負和尚的,和尚欺負過道士嗎?沒有啊!所以這也只能是如來的自衛反擊,下手重了點兒,明朝也沒有防衛過當這回事,而各路妖魔,不管在佛家門下還是道家門下,結果都還不錯,待遇是一樣的,該回天庭回天庭,該回天竺回天竺,而那些閑散妖怪,本來就非佛非道,沒有聽如來的話,吃人作亂也不是老君的鍋啊!

再來說一下為什麼沒有疑這個人物,其實不難猜到,因為作者設計的就是只要做到不疑,虔信大乘佛法,就可以解決貪嗔痴慢的問題,人的一切苦惱,都可以通過真經來解決,在書中通過如來之口多有敘述,信如來,得正果,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

現在有一種奇葩觀點,說《西遊記》是一本講道家修行的書,什麼金丹元嬰之類,我覺得這些人是網路小說看多了,這就相當於照著《蜀山奇俠傳》練飛劍,照著《笑傲江湖》練葵花寶典,道家是有很多修仙養生煉丹的方法,有正經教科書不看,非要從一本小說里得道成仙,真那麼容易的話,吳承恩不會自己先長生不老試試?

我並不反對各種不同角度的解讀,但是核心觀點是不能動搖的,脫離歷史背景,文本原意的過度解讀,真不怕吳承恩的棺材板壓不住嗎?胡思亂想可以很可愛,胡說八道就很可悲了。

而西遊記中的每一段故事,都也有自身的不同側重,可以做更為具體的解讀,但是其總體的評價,魯迅先生點評西遊記說過這樣一段話,我是非常同意的

評議此書者……或雲勸學,或雲談禪,或雲講道,皆闡明理法,文詞甚繁。然作者雖儒生,此書則實出於遊戲,亦非語道,故全書僅偶見五行生剋之常談,尤未學佛,故末回至有荒唐無稽之經目,特緣混同之教,流行來久,故其著作,乃亦釋迦與老君同流,真性與元神雜出,使三教之徒,皆得隨宜附會而已。假欲勉求大旨,則謝肇浙(《五雜俎》十五)之「《西遊記》曼衍虛誕,而其縱橫變化,以猿為心之神,以豬為意之馳,其始之放縱,上天下地,莫能禁制,而歸於緊箍一咒,能使心猿馴伏,至死靡他,蓋亦求放心之喻,非浪作也」數語,已足盡之。 ——《中國小說史略注評本》

《西遊記》是由民間故事、傳說、話本整理而成的集大成者,其歷史貢獻是非常突出的,但是從整體上看,這並不是一本諷刺小說,更多的還是神怪小說的格局,很顯然是一本休閑消遣的讀物,類似書籍在明代並不少見,《封神演義》、《鏡花緣》、《四遊記》,《後西遊記》、《三遂平妖傳》等種種,多是書商營利的產物,即便在創作之初,也不是要寫出什麼驚世駭俗的觀點,多麼高深的內涵,說句得罪人的話,這和今天的網路小說沒有本質區別,只是要讀者看得爽罷了。而作為讀者,看一下爽一爽也就罷了,明代四大奇書,《三國演義》《金瓶梅》《西遊記》《水滸傳》,就目前學界研究來看,作者的身份根本難以確定,在中國文學史上,小說野史的地位一直是非常低的,歷朝歷代的文學大家,也少有小說傳世,對於舊派的中國文人來說,寫小說是件丟人事,八股文才是正經,重議論而輕敘事是一個傳統,所以也沒必要強行抬高,非要挖掘出微言大義來。

1評論

窮矮挫的雞湯文 12-07 08:37 5贊

悟空眼裡只分人妖,唐僧眼裡只分善惡,八戒眼裡只分美醜,沙僧眼裡只分對錯。所以悟空有能力,唐僧有境界,八戒有品味,沙僧有原則。佛曰:四蘊皆空。悟空代表行蘊,負責衝鋒陷陣。唐僧代表想蘊,負責凝聚團隊。八戒代表色蘊,負責製造驚喜。沙僧代表受蘊,負責調和矛盾。一部西遊即是妖魔傳又是人性史!

1評論

科技與我們的生活 11-03 14:35 17贊

《西遊記》向人們展示了一個絢麗多彩的神魔世界,人們無不在作者豐富而大膽的藝術想像面前驚嘆不已。然而,任何一部文學作品都是一定社會生活的反映,作為神魔小說傑出代表的《西遊記》亦不例外。 正如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指出,《西遊記》「諷刺揶揄則取當時世態,加以鋪張描寫」。又說:「作者稟性,『復善諧劇』,故雖述變幻恍忽之事,亦每雜解頤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的確如此。

通過《西遊記》中虛幻的神魔世界,我們處處可以看到現實社會的投影。如在孫悟空的形象創造上,就寄託了作者的理想。 孫悟空那種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奮起金箍棒,橫掃一切妖魔鬼怪的大無畏氣概,反映了人民的願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種正義的力量,表現出人民戰勝一切困難的必勝信念。又如取經路上遇到的那些妖魔,或是自然災難的幻化,或是邪惡勢力的象徵。他們的貪婪、兇殘、陰險和狡詐,也正是封建社會裡的黑暗勢力的特點。不僅如此,玉皇大帝統治的天宮、如來佛祖管轄的西方極樂世界,也都濃濃地塗上了人間社會的色彩。也而作者對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態度也頗可玩味,在《西遊記》中,簡直找不出一個稱職的皇帝;至於昏聵無能的玉皇大帝、寵信妖怪的車遲國國王、要將小兒心肝當藥引子的比丘國國王,則不是昏君就是暴君。玉皇大帝手下十萬天兵天將,竟然抵不過孫猴子一條金箍棒,而讓真正的賢才去當不入流的馬夫,其統治之昏暗,虛弱,不言而喻。如來佛祖所創佛教,僧人自然不能以錢財所迷,可是佛祖竟然默許手下人收取賄賂,而《西遊記》一路上妖魔鬼怪,多與神佛有瓜葛,如青牛精是太上老君坐騎,金銀角大王是太上老君的童子,獅駝嶺三魔王均與文殊,普賢菩薩甚至如來佛祖有關係,這反映封建社會官官相護的黑暗情景。

對這些形象的刻畫,即使是信手拈來,也無不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西遊記》不僅有較深刻的思想內容,藝術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以豐富奇特的藝術想像、生動曲折的故事情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詼諧的語言,構築了一座獨具特色的 《西遊記》藝術宮殿。《西遊記》在藝術上的最大成就,是成功地創造了孫悟空、豬八戒這兩個不朽的藝術形象。

孫悟空是《西遊記》中第一主人公,是個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無窮的本領,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著人性,神性和猴性三重特點。大英雄的不凡氣度,對師父師弟有情有義,也有愛聽恭維話的缺點,機智勇敢又詼諧好鬧,是為人性,毛臉雷公嘴,山大王則是猴性,而七十二變,一個跟頭十萬八千里,則是神性。而他最大的特點就是敢斗。與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斗,楞是叫響了「齊天大聖」的美名;與妖魔鬼怪敢斗,火眼金睛決不放過一個妖魔,如意金箍棒下決不對妖魔留情;與一切困難敢斗,決不退卻低頭。這就是孫悟空,一個光彩奪目的神話英雄。大鬧天宮的桀驁不馴,與西天取經相比似乎改變許多,其實悟空的個性仍然沒有變,比如在騙取妖怪的二件寶物,讓玉帝派人裝天,威脅道:「若不從,即上靈霄寶殿動起刀兵。」在得知妖怪是觀世音菩薩所派,咒她「活該一世無夫」,對如來佛祖更是以「妖精的外甥稱呼」,孫悟空,這麼一個不「聽話」,不為強勢屈服的硬漢子,躍然紙上。

說到豬八戒,他的本事比孫悟空可差遠了,更談不上什麼光輝高大,但這個形象同樣刻畫得非常好。 豬八戒是一個喜劇形象,他憨厚老實,有力氣,也敢與妖魔作鬥爭,是孫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滿身毛病,如好吃,好佔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難,常常要打退堂鼓,心裡老想著高老莊的媳婦;他有時愛撒個謊,可笨嘴拙腮的又說不圓;他還時不時地挑撥唐僧念緊箍咒,讓孫悟空吃點苦頭;他甚至還藏了點私房錢,塞在耳朵里。他的毛病實在多,這正是小私有者的惡習。作者對豬八戒缺點的批評是很嚴厲的,但又是善意的,畢竟他在西天一路上披荊斬棘,當開路先鋒,不辭辛苦污臭,所以他並不是一個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們並不厭惡豬八戒,相反卻感到十分真實可愛。特別是他的很多小聰明比孫行者強,這也是孫行者做夢也不想不到他認為的獃子居然是這麼一個「陰險」「狡詐」的傢伙,行者化緣的齋飯,八戒吃的最多,行者打敗妖怪,八戒撿便宜,沒事挑撥唐僧念緊箍咒「制裁」一下行者,可是在唐僧眼中,他還是一個老實人,是個好徒弟,這也是行者的聰明不如豬八戒的地方。

唐僧的形象寫得也不錯,但比起孫悟空、豬八戒來,則要遜色得多。沙僧更是缺少鮮明的性格特點,這不能不說是《西遊記》的缺憾。儘管如此,《西遊記》在藝術上取得的成就仍是十分驚人的,孫悟空、豬八戒這兩個形象,以其鮮明的個性特徵,在中國文學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藝術豐碑。 而且,這裡的人物也給現代管理學帶來很多值得參考的價值。

《西遊記》成書於16世紀明朝中葉,自問世以來在中國及世界各地廣為流傳,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中國,乃至亞洲部分地區西遊記家喻戶曉,其中孫悟空、唐僧、豬八戒、沙僧等人物和「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火焰山」等故事尤其為人熟悉。幾百年以來,西遊記被改編成了各種地方戲曲,及電影、電視劇、動畫片、漫畫,版本繁多。在日本等亞洲國家也出現了以孫悟空為主角的文藝作品,樣式眾多,數量驚人。關於西遊記的作者,一般認為是明朝的吳承恩。 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會》等,元雜劇有吳昌齡的《唐三藏西天取經》、無名氏的《二郎神鎖齊大聖》等,這些都為《西遊記》的創作奠定了基礎。吳承恩也正是在民間傳說和話本、戲曲的基礎上,經過艱苦的再創造,完成了這部令中華民族為之驕傲的偉大大文學巨著。

11評論
推薦閱讀:

遊記丨同賞一江月
多米尼加是個怎樣的國家?
李自成行宮遊記
麗江-瀘沽湖-稻城亞丁遊記攻略

TAG:西遊記 | 西遊 | 遊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