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陳氏太極拳纏絲勁

「太極拳,纏絲法也。進纏,退纏,左右纏,上下纏,里外纏,大小纏,順逆纏。而要莫非即引即纏,即進即纏。不能各是各著,若各是各著,非陰陽互為其根也。世人不知皆目為軟手。是一外面視之皆跡象也。若以神韻論之,交手之際,剛柔並用,適得其中,非久於其道者,不能澈其底蘊。兩肩松下,兩肘沉下,秀若處女,見人肆若猛虎下山,手即權衡稱物而知其輕重,打拳之道吾心中自有權衡,因他之進退緩急而以吾素練之精神,臨之是無形之權衡也。以無形之權衡權有形之跡象,宜輕宜重而以兩手斟酌,適得其當斯為妙手」。摘自陳鑫《陳氏太極拳圖說巻首·太極拳纏絲精論》

纏絲勁是陳式太極拳特有的練功方式,按照「圖說」要求,我們在練拳的過程中,一定要把上下纏、前後纏、左右纏、進退纏、里外纏的一順一逆、雙順雙逆的五對纏絲做到位。開合時,要做到順纏合、逆纏開,均衡、對稱、協調,無所偏倚,無過無不及。通過長期持續不斷地練習,就可以達到渾身俱是纏絲圈,全身上下左右無一處不纏絲,而又以身軀纏繞為主宰,通過腰脊的螺旋運動和胸腹折迭運化來帶動貫穿上下四肢的螺旋纏絲,進而達到周身一家的螺旋纏絲,溝通周身奇經八脈、十二經、十五絡,使氣血流注,營衛周身,調解三焦,和平陰陽,內壯五臟,而又柔活骨節、肌腱、筋韌,外強筋骨。

一、順逆纏絲是基礎

無論是進退、上下、左右、里外,所有纏絲勁都是以這一順一逆一陰一陽的纏絲為基礎的,順逆纏絲是陳式太極拳的最主要核心之一,也是此拳的精華。陳鑫講:「拳者,纏法也。」「不懂纏絲勁,即不懂拳。」陳照奎先生講:「以順纏和逆纏為基本纏絲勁。」纏,本義為圍繞、纏繞之義。《說文》中有「纏,繞也。」因而纏繞即為走螺旋。詩曰:「人人都會沖一拳,看吾沖拳玄不玄。太極沖拳螺旋勁,纏絲擰出快如電。」

二、順逆纏絲的訓練方法

陳照奎先生講:「小指領勁,大指合為順纏絲;大指領勁,小指開為逆纏絲。」就是說在陳式太極拳中以小指領勁向手心方向旋轉,同時大指和小指相合形成瓦壟掌,為手的順纏;以大指領勁,向掌心方向旋轉,同時大指與小指相合,形成瓦壟掌,為手的逆纏。同理當出腿或收腿時,如以腳掌外緣領勁,向腳心方向旋轉,膝部向襠外方向旋轉,即為腿的順纏;如以腳跟里側領勁,向腳心方向旋轉,膝部向襠內方向旋轉,即為腿的逆纏。無論順纏還是逆纏,都以螺旋運動為主要形式,再結合手法、腿法,形成陳式太極拳特有的纏絲勁。

三、螺旋纏絲勁的升華

通過前面的訓練,以順逆纏為基礎,進而將上下、前後、左右、進退、里外等各種纏絲勁的一順一逆、雙順雙逆做到位。練拳時,以纏絲勁為核心,周身相隨,以內勁催動外形大螺旋和小螺旋的組合旋轉,隨著動作的屈伸變化,連綿不斷地纏繞絞轉,通過呼吸的動力,將隱於內的丹田之氣引出,入於骨縫,循經走脈,纏繞運行四梢,使其遍布全身。氣不到,外形寂然不動;氣一到,外形隨氣而動。以心行意、以意行氣、以氣運身。從而達到每招每勢,氣由丹田發起,內走五臟百骸,外行肌膚毫毛,運行周身而復歸丹田,纏繞往來,圓轉自如,形成一個完整的運動體系。如陳鑫所說:「打太極拳須明纏絲勁,纏絲者運《中氣》的法門也,不明此理,及不明拳。」

總之,「纏絲勁」發源於腎,起于丹田,遍布全身,處處有之,無時不然,衍溢於四體之內,浸潤於百骸之間,達四梢通九竅,增長內氣無窮,使內勁收斂入骨。伸筋壯骨、氣血流通,消化飲食,祛病延年,皆纏絲內勁之功效。陳鑫說:「理不明,延明師;路不清,訪良友;理明路清,而猶未能,再加終日乾乾之功,進而不止,日久自到。」


推薦閱讀:

徐曉冬和雷雷的比武,說明了什麼?苗青
太極拳理傳真
科研中的武者—生命科學博士眼中的太極
太極拳的「松靜」「虛靜」和「空靜」-吳文翰 曾乃梁 梅墨生
[推手技巧]太極拳推手的基本要點[一]

TAG:太極拳 | 解讀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