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中的貳臣 洪承疇祖大壽榜上有名 沒有吳三桂

國內祭祀唐張巡許遠二公的廟宇,有一副對聯:國士無雙雙國士,忠臣不二二忠臣。說的是二公忠臣不事二主為國家盡忠的故事,歷代忠臣為人所景仰,賣國求榮之人都受到後世唾罵與不齒。

千年香火

清朝未入關與明朝對壘時,不擇手段拉攏、收買明朝官員將領,比如洪承疇,在松山被清兵圍困半年後被俘,洪承疇絕食數日,拒不肯降。皇太極派所有能動用的人前去勸降,均被大罵無功而回。皇太極親自出馬,對洪承疇備加關照,恩遇禮厚,問寒問暖,一次見洪承疇衣服單薄,當即脫下自己身上貂裘,披在洪承疇的身上。洪承疇感恩後降,不但獻計攻下北京,還為強化清朝統治立下不少功勛。

明清大戰

祖大壽是吳三桂的舅舅,崇禎元年(1628年),祖大壽因「寧遠大捷」而升為前鋒總兵官,被派駐守錦州。後來隨袁崇煥入關保衛京師。崇禎由於種種原因將袁崇煥下獄後,祖大壽怕受到牽連,毀山海關逃出。崇禎命袁崇煥寫信招撫,祖大壽才返回勤王。1631年(崇禎四年),大凌河之戰,祖大壽糧盡援絕,於是詐降,後逃往錦州城對抗清軍。皇太極多次寫親筆信招降不從。最後因援軍洪承疇兵敗,錦州解困徹底無望,祖大壽於是率部降清。後人有詩諷之:「一代名將,據關外,收關內,堪稱往複有忠義;兩朝貳臣,悖前主,負後主,真箇里外不是人。」

祖大壽墓

在經歷了清初的動蕩之後,到了乾隆時期,滿清政權統治已經非常鞏固。乾隆帝為了緩和民族矛盾,瓦解民族意識,達成統一思想,在大力表彰忠臣(明末清初因抗清遇難的明朝官員)的同時,下令編纂《欽定國史貳臣表傳》即《貳臣傳》。

表彰功勛

詔曰:「因思我朝開創之初,明末諸臣望風歸附。如洪承疇以經略表師,俘擒投順;祖大壽以鎮將懼禍,帶城來投。……自不得不加之錄用,以靖人心,以明順逆。」後來筆鋒一轉:「朕思此等大節有虧之人,不能念其建有勛績,諒於生前;亦不能因其尚有後人,原於既死。今為準情酌理,自應於國史內另立《貳臣傳》一門,將諸臣仕明及仕本朝名事迹,據實直書,使不能纖微隱飾,即所謂雖孝子慈孫百世不能改者……此實乃朕大中至正之心,為萬世臣子植綱常!」

乾隆

簡單說,褒忠貶奸,忠臣不事二主,大家以後要以之為戒,一心保我大清江山。忠臣難得,任何朝代都不敢作踐不二忠臣,哪怕是敵方的忠臣!《貳臣傳》里人物又分為二等。一是投降後對清朝赤膽忠心,積有功勛,二是對強化統治毫無建樹的。乾隆要求對貳臣們區分對待,將前一種人編入甲編,後一種人編人乙編。祖可法,洪承疇,祖大壽等榮登甲編;孫得功,馬光遠,錢謙益等收入乙編。

二本書

初讀此書時感到意外:滿清入關第一功臣、天字第一號反賊吳三桂怎麼榜上無名?查考後才知,吳三桂連二都當不成。乾隆還下令修編一本《逆臣傳》,「至於叛逆諸臣,如吳三桂等,也應明正罪狀,另立一門,以昭斧鉞之嚴。」《逆臣傳》中吳三桂名列榜首,也算名至實歸。

推薦閱讀:

揭秘皇太極奪取中原的引路者:出招直指殘明「死穴」|洪承疇| 清軍
如果你是洪承疇……
歷史人物 — 洪承疇
洪承疇——從名將到名奸

TAG:吳三桂 | 沒有 | 洪承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