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筷子的規矩,老北京人不能不知道
「老輩兒」留下來的規矩
對外國人叫文化
對自己人叫禮貌用筷子的規矩,咱不能丟
老北京人在飯桌上立的規矩很多,其中大都涉及動筷子。因為筷子是吃飯吃菜的主要傢伙什兒嘛。
飯桌上用筷子的老規矩,可以用十二個忌諱來概括。
一忌「豎筷」。所謂「豎筷」,就是把筷子直接立在碗里的飯上或盤子里的菜上。
北京的老規矩是:飯桌上,筷子只能平著放。筷子立起來,像在供桌上焚香,這是非常不吉利的。同時,也是在「方」(咒)同桌吃飯的人。所以這是大忌。
二忌「敲筷」。所謂「敲筷」,就是用筷子敲飯桌上的盤子碗。生活中,有這種現象,在飯館就餐,上菜慢了或晚了,有人便用筷子敲盤子敲碗,表達自己的不滿。
北京的老規矩是:在飯桌上,筷子只能用來吃飯吃菜的,沒有其他功能。在飯桌上亂敲,一是反映自己沒教養,不文明。二是對同桌吃飯的人不禮貌,不友好。三用老北京的話說,證明自己命苦,是要飯的命。因為從前要飯的人才敲盤子敲碗。四在飯桌上敲盤子敲碗,「方」(咒)自己家的老人。所以,這是飯桌上的大忌。
三忌「跳馬筷」。所謂「跳馬筷」,就是手裡拿著筷子,看著是奔那道菜去的,但手裡的筷子在那道菜上面,像體操運動員跳鞍馬似的,「跳」了過去,又奔了別的菜。
老北京的規矩是:想吃哪道菜,拿著筷子就直奔主題,別三心二意。
四忌「半途筷」。所謂「半途筷」,就是拿筷子夾住了這個盤子里的菜,但夾起來覺得不好吃,趕緊放了回去,又到另一個盤子里其夾菜。
北京的老規矩是:只要您夾了哪個盤子里的菜,就不能再往回放。您琢磨呀,筷子是沾了您的嘴的,您用您的筷子夾了菜,再往回放,別人還吃不吃了?
五忌「遊動筷」。所謂「遊動筷」,就是拿著筷子「巡城」,這個盤子里扒拉一下,那個盤子扒拉一下,筷子來回遊動,挑挑揀揀,也不知道到底要吃那個盤子里的菜。
北京的老規矩是:下筷子夾菜要果斷,不能二二虎虎,猶豫不決。
六忌「抬轎筷」。所謂「抬轎筷」,就是拿著筷子,在菜里找自己喜歡吃的,為了找愛吃的,甚至用筷子在盤子里「抄底」。
北京的老規矩是:拿筷子夾菜,只能搛盤子上面的菜,不能再菜盤子里翻來翻去,更不能「抄底」。
七忌「窺筷」。所謂「窺筷」,就是手裡拿著筷子,兩隻眼睛來回踅摸著桌上的飯菜,輕易不下手。
北京的老規矩是:在飯桌上兩隻眼睛不能盯著菜,想吃就拿筷子夾。手裡拿著筷子,看看這個,瞧瞧那個不動手,表示您對桌上的飯菜不滿意。對飯菜不滿意,就是對主人的不滿意。
八忌「碎筷」。所謂「碎筷」,就是盤子里的「菜」塊兒大,比如整塊的燉肉和大塊的魚肉,單夾著費勁,便用筷子把它撕碎,便於大伙兒夾著吃。
北京的老規矩是:在飯桌上用筷子的動作要文雅,不能站起來動筷子。用筷子把盤子里的大塊肉撕碎,方便大伙兒吃,說起來是好事,但用「碎筷」,人要站起來,這就破壞了坐著用筷子的規矩。此外,站起來,用筷子在盤子里斯肉,也不雅觀。按老規矩,您可以把盤子拿到一邊去撕,撕碎之後,再拿回飯桌。
九忌「刺筷」。所謂「刺筷」,就是把筷子當成西餐用的叉子,刺盤子里的菜肴,直接進嘴。有時刺不起來,用單只筷子當「槍」,去挑盤子里的菜。
北京的老規矩是:拐子只能成雙成對用,不能單只用。此外,只能用筷子去夾菜,不能把筷子當「刀槍」。這種「刺筷」,失之文雅,且有「魯莽」之嫌,用北京話說:「吃相兒狼虎。」其實,最好的辦法是,夾不起來,改用勺子或其他餐具。
十忌「淚筷」。所謂「淚筷」,就是盤子里的菜帶滷汁,夾起來往嘴裡輸送的過程,筷子上的菜像掉眼淚似的,往下滴答汁兒。
北京的老規矩是:用筷子夾菜,不能滴答湯汁兒,看上去實屬不雅。有兩種辦法可以避免這種情況,一是右手拿筷子夾菜,左手拿布碟接著;二是改用勺子。
十一忌「簽筷」。所謂「簽筷」,就是用筷子當牙籤。這是一種習慣動作。牙塞了東西,一時找不到牙籤,便想到了筷子。於是把筷子撅折,取其較細的部位權當牙籤。
老北京人認為,筷子是吃飯的傢伙什兒,所以,吃飯掉筷子,是不吉利的事兒。您想筷子掉地上都犯忌,把筷子給撅了,那不更是大忌嗎?其實,要想不犯忌,身上備根牙籤不就行了么?拿筷子當牙籤,用著也費勁呀!
十二忌「吮(shǔn)筷」。所謂「吮筷」,就是用嘴吮吸筷子上蘸著的湯汁兒。通常小孩兒愛做這個動作。
雖說現在不少人覺得
年輕人普遍不怎麼懂規矩了
但您別忘了老舍先生在《正紅旗下》感嘆過,
旗人就陷在了規矩的一潭死水裡。
沒規矩,不是好事兒,
但是太多規矩,也未必是好事兒。
理性看待規矩吧~
這裡是北京
?
本期看點幾道中國菜,各個有傳奇,
當北京烤鴨遭遇「人肉搜索」,
祖宗四代都是名門之後,
當看家菜品遭遇珍惜動物,
稀有食材竟被永久收藏。
飯桌上品出一部經典名著,
炒勺里掂出幾段名人往事。
推薦閱讀:
※北京人用麵食,就能征服整個世界!
※爲什麽北京人這麼熱愛自己的球隊?
※歷史謎案:北京人頭蓋骨究竟在哪裡?
※北京大院到底是指什麼?
※北京人是如何打哈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