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中爆發的智慧·四》作者:多識仁波切

 三寶原理與皈依法通俗解說

  一、概述  在佛法中稱佛、法、僧為三寶。將佛、法、僧稱為「三寶」有清凈無垢、威力無窮、稀世珍寶之義。  佛寶指具足四身之佛,法寶指八萬四千法和道、滅二諦,僧寶大乘佛法專指見道以上的聖僧、菩薩。佛是指路人;法是道路;僧是熟悉道路的夥伴。  有人說什麼藏傳佛教在三寶上加了「上師」,成了「四寶」,這是胡說八道。上師是集「三寶」於一身的導師,並非第四寶。上師傳法如佛,上師的功德、智慧如佛的法身,上師言傳身教起著具體的僧寶作用。因此佛說:「無師哪知佛名、佛法?有師才得知佛名佛法,故師恩重於佛恩。」尤其密法不能靠經典,必須要有上師親口傳授,因此密法稱:「上師是加持之源,守戒是成就之源。」藏傳佛教特別看重上師的作用,其原因就是這樣。  三寶有因三寶和果三寶。因三寶是指向眾生說法和普度眾生的諸佛,和指引成佛的經典教義、啟迪心扉的佛智以及諸聖僧菩薩。果三寶是指自己爭取達到的目的。自己通過學修,獲得戒定慧成就便有了法寶獲得見性智,成為僧寶;成佛便成了佛寶。皈依因三寶是手段,證得果三寶才是目的。學法、修法的全部過程和最終結果,都屬於三寶皈依法的範疇。因此要想懂得「皈依師、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四句經文的全部含義,非掌握整個佛法的內容不可。佛法經文的深奧,由此可見一斑。

  二、目錄

  1、概述

  2、導論  1)佛法的總概念  2)皈依法的重要性  3)信與解的重要性

  3、三寶原理  A、三寶總述  1)「三寶」與佛教的關係  2)規定為「三救星」的原因  3)稱做「三寶」的原因  4)因三寶與果三寶的區別  5)真諦與俗諦三寶之分  6)小乘派關於「三寶」的概念  7)大乘教與大乘「三寶」概說  B、佛寶解說  1)佛的定義  2)佛的四身  3)顯密佛的異同和密佛的特點  C、法寶  1)法的概念  2)教法的定義及分類  3)法寶的定義  D、僧與僧寶  1)僧伽的名稱和概念  2)僧人的分類和層次  3)「僧寶」的定義和概念  4)同體三寶和異體三寶的含義

  4、三寶皈依法  A、皈依法基本知識  1)皈依對象的可信性  2)皈依的起因  3)皈依的本質  4)皈依的方法  5)皈依戒規  6)皈依的利益和作用  B、皈依現實三寶  C、皈依法觀修要義  1)準備工作  2)正式觀想

  三、精華摘錄

  有許多東西的性質作用永遠無法用科學的標準衡量,如文化習俗、思想感情、藝術創造、美學價值等等。不能認為藝術中的虛構和誇張不合乎科學的標準而加以否定,科學不是區別好壞對錯的惟一標準。

  佛法中超世間經驗範圍的知識,不是世間經驗可認識的對象,像眼睛看不見聲音、耳朵聽不到顏色一樣,無法以科學衡量,也不必以科學的框架限制認識的擴展和深化。(271頁)

  大智和大悲心是靈魂,也稱"佛父"和"佛母"。(273頁)

  "方便法"即指以大悲心為動力的利眾行為。

  聲聞和菩薩相比,聲聞是一顆"小星星",菩薩是"天空"。因聲聞、緣覺只有智慧,沒有大慈大悲心,冰冷無情,只想自己出離塵世,永住寂靜涅磐境界,是一種自私自利的表現。(274頁)

  自己是否已皈依三寶,進入佛門,也是主要看自己能否如法行事,而不是看掌握了多少佛法知識、有沒有皈依證、穿什麼衣服、是什麼身份等等之燈的表面現象。衡量一個佛門弟子道行的標準也不是看他的外表和社會上的名譽、地位、稱號、有多少弟子,因這類東西容易偽裝,騙子都可以做到,而是看他平常處世待人接物的態度和言論行為是否符合慈悲利眾的佛法標準。

  本人要有善良的願望,若本人沒有善良願望,好比卵石在水中浸泡千萬年石心也不會變得濕潤柔軟一樣,雖在佛法中浸泡,也無法使他變得聰明善良。(280頁)

  那種見圖像、聲光的功能和佛教見性開悟沒有任何共同點,把世俗的這類特異功能當成佛家的見道開悟,是缺乏佛教知識的表現。希望佛門信眾不要把這類迷惑人的、五光十色的"塑料珠子"當成價值連城的"寶石"。(281頁)

  "信"是純潔的、堅定的、使人向上的一種積極的信念。信仰有迷信和理信兩種。"迷信"是缺乏智慧的信仰,它是盲目的、純感情性的。(282頁)

  正信要具備三個條件。第一是純潔性,就是說"正信"是純潔的心靈中產生的崇敬的感情。第二是不疑性,就是在確認其正確可靠性的基礎上所產生的不懷疑、不動搖的堅定信仰。第三是嚮往性,就是在確認其信仰對象崇高向上價值的基礎上所產生的羨慕、嚮往和追求的心理。(283頁)

  鈍根人如果得到良師益友,得到公認的正法,老老實實、認認真真地修持,反而比那些半信半疑、思想污染較深的有學問的人,更有獲得好成就的希望。因為一般的利根學人,因其見聞廣,大腦就像一個雜貨商店,三教九流的貨色樣樣都有,思想意識的白紙上塗滿了各種亂七八糟的顏色。這種人如果沒有特殊的因緣和慧眼,在思想意識里很難形成純潔的、色調鮮明的信仰畫面。這就是信仰堅定專一的鈍根人有時比那些見多識廣的利根學人反而出成就快的原因所在。

  在諸德性中,"信德"不足是最根本的原因。(284頁)

  無分別智慧,如視覺等五官感覺和"夢境"似的直觀直覺,這種智慧不藉助語詞和分析推理,故無分別。(285頁)

  "生命短促而知識領域甚廣,自己能活多久又沒有什麼把握,所以要如天鵝從湖水中析出乳漿那樣選擇吸收自己最需要的知識。"(289頁)

  佛法的"空假"、"真妄"觀點,並不是說世間沒有任何真見、真情,而正是承認世間六道和眾生的真實存在,承認世間有真情、真善,也有真丑、真惡,還承認這種不如人意的生活狀況完全可以改變的事實,才根據存在的事實,提出了改變這種事實的實實在在的主張--解脫道。(291頁)

  眾生的幸福來源於佛--覺者的愛心和智慧。

  眾生暫時性的和永久性的幸福快樂的獲得要依靠三寶。(300頁)

  通過學法,在思想意識和行為動作方面所產生的作用,才能真正拯救自己離惡脫苦,所以才是真法、法寶。口頭空說,光念經文,不解決思想行為方面的實際問題,和扮演佛、菩薩念經的演員一樣,不會有什麼作用。(307頁)

  本質光明,現象混濁,是眾生心的特點,"光明"表心性的凈分,"混濁"表心性的染分。一染一凈,一事一理,這就是心性的辯證法。佛法的根本就是解決這心性去染的問題。(313頁)

  對自身寶藏的開發,說的就是自身光明心的開發,真智的開發。(314頁)

  很多人在"佛心論"的問題上理解產生錯誤,主要有兩點:一是認為"眾生心中本來有佛",這是違背"諸法是因緣和合,佛也是善因緣的結果"這一邏輯規律的。如果本來有佛,何需重修?如果說佛被無明煩惱污染,需要重修開悟的話,就等於認定"佛會退轉墮落"。如果佛也會"退轉墮落"的話,關於佛的四身的殊勝功德,沒有一個能站住腳的,這等於對佛的全面否定。二是認為"原本自性是永恆不變的"。既然眾生的自性是永恆不變的,要麼純潔無染,要麼染無凈,只有這兩種可能性。因為"染"是一種變得混濁不清的"變化",既然是"永恆不變",怎麼會有"變化"?這種不變與變"的自相矛盾,如何解決呢?凡是物質和精神的一切存在都是變化中的存在。沒有永恆不變的存在,只有否定的概念"空"所表達的事物才是不生不滅、永恆不主為的,如虛空、未生、已滅之物。原本自性以及轉世的靈主只等,是生滅連續不斷的續流,絕不是一成不變的東西。如果永恆不變,前世的豬、狗轉生為今世的人,其意識必定和豬狗一樣;前世的人轉成今世的豬狗,也定會說話。

  空出十萬個酒瓶,宇宙空間的性質數量也不會減少。因為虛空的本質是無增無減。

  從斷德方面來說,佛具有自性清凈和離染清凈的"二凈"特點。(316頁)

  過去曾經有過,但現在已不存在的東西,屬於"永恆",如昨天的時間,已打碎的玻璃杯,不會復生,已變成斷滅、無為的狀態。

  "自生"功德是指無動機目的、無意識、不動念、說法度眾等一切利樂眾生之事自然而然,按眾生的意願完全可以完成的自然作用。這種自然、自生、自如作用,像雨露和空氣,或山水自然環境對眾生的有益作用一樣。這類天體和自然物,雖無心無意,確能以本身的自然性能利益萬物。這種自然性能,因"無心"所以才無選擇、無私、無傾向,一律平等地起到利益萬物的作用。因不受思想意識支配,這種作用才完全進入自然運行軌道,如地球的運轉,無始無終。

  佛的不可思議的作用,完全進入了一種慣性軌道,不需要主觀意識的推動。

  有人也許會說:"既然佛的作用是自然、無意識的,那麼供養佛、求佛的保佑、皈依佛會起什麼作用呢?"這和請太陽保佑、請天上下雨有什麼不同呢?

  太陽是普照萬物的,但有些地區看不到太陽,或者這些地區的上空有煙塵雲霧籠罩,或者這些地區就在背著太陽的地方,這能算太陽能的過錯嗎?太陽沒有白天黑夜,地球上形成白天黑夜是地球本身運轉的結果,能說太陽晚上無光嗎?下雨能改變氣候環境,能使萬物生長,春天種在地里的麥種,受春雨的滋潤就會發芽,但腐爛了的麥種不會發芽,放在倉庫里,不接觸雨露的小麥也不會發芽,所以麥種不發芽能說雨露不起作用嗎?天空裡布滿了微波和無線電信息,如果沒有接收這類信息的電視機和收音機,怎能知道天空中有這類住處即使有電視機、收音機如果不打開開關,主動接收,以怎麼會收到這些信息呢?利用人工技術可以用太陽光發電、取暖等等,如果人們不積極主動地利用太陽能,太陽也會自然產生上述的作用嗎?

  平常說"千江有水千江月",這"月"如佛,"江水"如眾生的信念。如果江中無水,就不會有月影。天上雖然有"月",如果地上無江河湖海之類的反射物,就反映不出皎潔的月容。對人而言,智慧和信念就是反射物。

  混濁的水中反映出的皓月也是昏暗的,波動的水中照出的月影是無規則的碎片,哈哈鏡中的美人像也是醜八怪。

  "靈感"、"應驗"對佛來講,是一種自然的性能,要充分發揮這種自然性能還要靠自己。一個有經驗的人,可用凸透鏡對準太陽燃起火來;如果沒有這種凸透鏡,想借陽光取火,恐怕做不到。(318頁)

  關於知識障,有些當今解釋佛經的人毫無根據地亂作解釋,說什麼"知識越多知識障就越多",讀佛經多,也會變成知識障"等等。這真是聞所未聞的奇談怪論。照這些人的說法,沒有知識的人就不會有知識障。豬狗這類沒有知識的動物,不需要破知識障,就會變成遍知一切的佛,成佛何必要轉得人身?多造惡業、投生畜牲道,反而沒有知識障,思想境界還比小乘羅漢高,多好!彌勒大菩薩說:"不精通五明,雖然是大菩薩也成不了佛。"(319頁)

  佛的遍知一切的智慧,是心識的智能,所以它是有為法,是"五蘊"轉化為識的特種功能。凡眾的肉體和精神是相互領帶的關係,但肉體是物質,精神是無色無相、不受時空限制的一種能量,不是同類事物。五官之識也各司其職,功能不一樣。但成佛後佛的有色之身也是智慧的化現相,億萬化身都是一體智慧,不但五官是全能,如眼能聽音,耳能觀色,皮膚觸覺有耳、目的作用之類,而且每一個毛孔都具五官的作用,具有全息性作用。

  "佛智所及之處,就有佛身;佛身所到之處,就有佛光;佛光所照之處,就有佛聲;佛聲所及之處,就有佛心。"

  "誰想到佛,佛就在他身旁。"因為佛的智慧是遍智慧,智慧之光覆蓋一切事物,沒有一樣東西不在佛智的照射之下。因佛的身體也是智慧身,所以,佛智所到之處,就有佛身、佛光、佛聲、佛心、佛能等等。這雖然不可思議,但推理完全合乎邏輯。

戰勝一切惡魔的最具威力的法寶是慈悲心。

  慈悲心和無二邊中觀智、利眾菩提心是成佛的根本因素。(324頁)

  佛的聖能中最重要的是佛的智慧和慈悲遍及一切的作用和永不間斷的永恆作用。(325頁)

  學佛的人,只懂顯法而不懂密法,或者只懂密法而不懂顯法,如同"一隻眼"的殘廢,不能算"精通佛法"。(327頁)

  所謂"萬物有靈"的觀點,不是佛家的觀點。諸佛可以化現山水草木,但山水草木絕非有情識的生命,純屬無靈識的自然物,既無轉世的生命,也非六道眾生。(331頁)

  不學顯宗不知佛法的博大,不學無上密不知佛法的精深。(349頁)

  人的「自我」只是「五蘊」之身或者「心識」的一種自我意識,即每個人的意識中的「自我」是指自己的身體和感覺意識的綜合體,或指主體意識。人的有形的肉體和無形而應境所生的感知意識都是眾緣和合之物,不加以分析,籠統地將它認定為「自我」,並以這個自我為主體,產生各種感情和行為動作--這就是事諦的自我--這種眾緣組合的「自我」或「我」,是造業、感受業果、輪迴轉世的主體,不能不承認。若不承認這種緣生自我,卻又承認轉世解脫的靈識,是自相矛盾,無法自圓其說。宗喀巴曾說:「作為造業、感受業果的『自我』,佛家從不否定。」但人們的思想意識中還有另一種「自我」,認為這是「自我」是主宰自己思想感情和行動的主體,肉體和意識都是這個「自我」的「附屬物」。但是這種既非肉體,也非感知意識的「自我」純屬虛構,「無我」說的就是這種俱生虛構「自我」的「無」。這種虛構的「自我」意識是引起煩惱的根源,所以佛教主張破此虛妄的「我」,以達到正本清源的目的。(356-357頁)

  在佛經中有個故事,有一次佛在向眾比丘說法時,一位身穿華貴的俗家服裝,佩戴珠寶瓔珞的貴族男士來到了佛的身旁,佛很尊敬地請他坐在自己旁邊。法會結束後眾比丘議論紛紛,大伽葉對佛說:「一個在家的貴族,為什麼讓他坐在眾比丘的上席?」佛說:「你們別小看他,他就是文殊大菩薩。」面貌像佛的未必都是佛,面貌不像佛的也未都不是佛。不能以相看佛、以貌取人,就是這個道理。361頁)

  從密宗的角度講,應把給自己施教、傳法、灌頂的根本上師看做是諸佛引渡自己的化身,是直接把活的法流傳遞給自己的眾佛的代表。眼能看到身密、耳能聽到言密、心能體會到意密,這比抽象的無形的佛更具體實在,而在直接得到言傳身教這點上,師的恩情比佛更大,尊師的功德受益與佛相同。(364頁)

  「堅信不疑,緊緊依靠」就是「皈依」之義。但如果你找到的救生船仍然是一個漏水的破船呢?如果你所找到的救生船是一個「賊船」呢?如果你投靠的恰恰是一個浮在泡沫上的紙船呢?如果你看不清楚,伸開雙臂擁抱的是一條鱷魚呢?所以選准依靠、投靠對象非常重要。在世間信仰中像上面所說的那是「漏船」、「賊船」、「紙船」甚至「鱷魚」是很多的。如果選錯了皈依對象,投錯了主子,或者解決不了問題,如上「漏船」和「紙船」;或者反害自己,如上「賊船」、「鱷魚」。

  人就像小孩和弱小的國家,需要靠別人才能活著。(367頁)

  供養財富不僅是種福田,更重要的是斷除貪心的修鍊。物質財富的供養,不在質量和數量,重在無私的誠意。如釋迦牟尼在因地,因家貧無可供佛,只捧了一把土,誠心地獻給護光佛,佛非常高興地接受了,並說:「你因此善,將來會做大地的主人。」(372頁)

  對充滿邪見、福慧淺薄的末世眾生,雖然佛陀親自到眼前,也起不了什麼作用。

  在沒有佛陀的時代,真正起到佛陀作用的是授戒、傳法的上師。

  寺廟、佛像和佛經的存在並不能證明佛法的存在,因為真正的佛法指的是一種活的思想品德和活的智慧。

  佛不在世時就是以師為佛聽從教導,學習做人。法固然重要,但無師,法從何而知?

  「在沒有師傅之前,連佛名都不知道,哪知佛法?」有師才知佛與佛法,才能分清是百善惡。因此,師恩大於佛恩。

  上師依法指明道路,就和佛一樣。一般人在見不到佛面、聽不到佛的教導的情況下,上師替佛傳授了佛法,起到了佛起不到的作用,因此,上師的恩大於佛恩。佛的事業是說法度眾,上師也照樣說法度眾,因此說,上師是自己的現實的佛。

  佛書中所描寫的那樣「金光閃閃,雲里去,霧裡來,十分神奇」。實際生活中應化的佛並不是那樣,化人就有人的特點,化動物就像個動物,不然怎能和他(它)們相處呢?佛本身雖然沒有缺點,但化為人就要像個人,像人就不可能沒有缺點。何況,人的優缺點也沒有統一的標準。有些優點,有的人反而認為是缺點;有些缺點,有的人反而認為是優點。難道不是嗎?

  「親師是道之本」,是「世間和超世間一切善功德的根源」。密宗還認為,師是「加持之源」。重本尊、輕上師的修持等於從「沙中取油」,不可能有任何成就。供養千萬個佛的功德,不如供養一個自己的傳法上師的功德。把自己的上師當作凡夫看待的人,只能得到凡夫一樣的加持;當作真佛看待的人,就會受到像佛一樣的加持。加持的能量不全在對方,更重要的是自己的信力和念力。如果沒有虔誠的信念,雖真佛在眼前,也許看到的只是一條死狗,如無著見彌勒的故事;如果有虔誠的信心,狗牙也會發出佛光,如一個老太婆將狗牙當作佛牙供奉的故事。

  修佛的人,把自己的上師這個現實的佛放在一邊,親近一種看不見的佛,像住在金山旁邊,向別處進行乞討一樣愚蠢。

  如果這個法門修得好,別的法就會不修自得;如果這個法門修不好,修別的法就像鹼地播種,徒勞無益。(382頁)

推薦閱讀:

土登翁修堪布:看破別說破,點到不傷害
經典精萃短文(70)——低姿態是一種智慧
小故事大智慧——不要好為人師
【漫畫】東華禪——愚昧者的特性
張其成:最迷易經時,我過紅綠燈,都會算一卦

TAG:智慧 | 愛心 | 爆發 | 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