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鉤沉】 楊貴妃兩次被唐玄宗攆出宮之謎
白居易在《長恨歌》中用「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來形容有閉月羞花之貌的楊貴妃,是如何妙曼嬌媚,力壓群芳的;用「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來形容楊貴妃入宮後,是如何被唐玄宗溺愛專寵的;用「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來形容李隆基和楊玉環的情與愛是如何堅如磐石,牢不可破的。這也是世人所熟知的唐明皇與楊貴妃「海枯石爛不變心,天長地久不分離」的愛情故事。但卻很少人知道,在楊玉環被冊封為貴妃受到專寵至馬嵬坡殞命的十年時間裡,其實還有兩次被唐玄宗攆出宮的經歷。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關於楊貴妃兩次被逐的原因,《舊唐書》記載:「五載七月,貴妃以微譴送歸楊銛宅」,「天寶九載,貴妃復忤旨,送歸外第。」《新唐書》記載:「它日,妃以譴還銛第,比中仄,帝尚不御食,笞怒左右。」,「天寶九載,妃復得遣還外第,國忠謀于吉溫。」《資治通鑒》記載:「妃以妒悍不遜,上怒,命送歸兄銛之第。」,「九載二月,楊貴妃復忤旨,送歸私第。」以上幾部正史都沒有正面地詳細說明楊貴妃被遣送這件事的發生過程,並異口同聲地說是楊貴妃因犯錯得罪了唐玄宗而被送歸娘家。《資治通鑒》記載的理由是「妒悍不遜」,究竟發生了什麼事,還是沒說。野史《開元傳信記》記載:「太真妃常因妒媚,有語侵上,上怒甚,召高力士以輜送還其家。」宋代樂史撰寫的《楊太真外傳》記載的楊貴妃第一次被逐原因與以上記載大同小異:「五載七月,妃子以妒悍忤旨。乘單車,令高力士送還楊銛宅。及亭午,上思之不食,舉動發怒。」,倒是記載的第二次被逐原因與眾不同:「九載二月,上舊置五王帳,長枕大被,與兄弟共處其間。妃子無何竊寧王紫玉笛吹。因此又忤旨,放出。」可見,無論正史野史,都沒有告訴世人,楊貴妃第一次被逐的原因。原因成秘讓人探究,還是讓本文來對楊貴妃的兩次被譴事件逐一解密吧!
第一次被逐出宮,是楊貴妃因恃寵驕縱,得罪了唐玄宗,被譴歸娘家。《資治通鑒》記載:「妃以妒悍不遜,上怒,命送歸兄銛之第。」楊貴妃此次被攆的罪名是「妒悍不遜」。楊貴妃嫉妒的是誰,又是如何嬌悍不遜的呢?根據唐宣宗大中二年(公元848年)曹鄴所作《梅妃傳》記載,被楊貴妃嫉妒的人就是梅妃。此文亦選入宋代《唐宋傳奇集》。梅妃,姓江,名采蘋,閩中(今福建)莆田人。父江仲遜,世代為醫。江采蘋九歲時,便能誦讀《二南》(周南、召南)。並對父親說:「我雖女子,冀以此為志。」父奇之。
開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十二月,唐玄宗最寵愛的武惠妃去世,玄宗心中悲傷,視後宮佳麗皆不入眼,宦官高力士便建議在全國選美。高力士來到閩中,見到了芳齡十五歲的江采蘋,驚為天人。於是,把她帶回宮,獻給了唐玄宗。江采萍不僅容貌美麗,而且溫柔典雅,很快便擄獲了玄宗的心。長安大內、大明、興慶三宮,東都大內、上陽兩宮,有近四萬宮妃,唐玄宗自從得到江采蘋,其餘宮妃皆視如塵土,宮中嬪妃亦自認為不及。江采蘋自小喜愛淡雅,也喜歡同樣淡雅的梅花。玄宗便特地在她居所闌檻栽種了一片梅林,居所闌檻由唐玄宗御書《梅亭》,並昵稱她為「梅妃」。當梅花盛開之時,玄宗便攜梅妃來到這裡,賞花吟詩,恩愛無比。
後來,由高力士引薦,唐玄宗見到了兒媳楊玉環,便為她的風韻所傾倒,因為二人都擅長音樂,很快成了翁媳同床的知音。唐玄宗在千方百計將楊玉環弄到手之後,便日日與楊貴妃在一起。此時的風流天子並無疏遠梅妃之意,但江、楊二人卻相忌很深,相見時,避路而行。玄宗想使二人和好,比之為舜帝之二妃娥皇、女英。宮中竊議:「廣狹不類,氣度不同,難相容。」楊玉環悍妒卻有急智,而江采蘋性格溫柔和緩,終不能勝,後來竟被楊玉環趕往上陽東宮。
天寶五年(公元746年)七月,唐玄宗思念梅妃,夜遣小黃門熄滅燭火,黑燈瞎火地悄悄用戲馬(宮中馳戲之馬)載梅妃至翠華西閣,重敘舊愛,梅妃擁著玄宗悲不自勝。既而二人相擁而眠,睡至天大曉。侍御太監驚報:「皇上,貴妃已到閣前,怎麼辦?」玄宗披衣起,抱梅妃藏於夾幕間。楊貴妃隨既至內閣,問:「『梅精』安在?」玄宗道:「在東宮。」貴妃又道:「乞請宣至,今日同浴溫泉。」玄宗道:「此女已被疏退,無需並往。」貴妃語意堅決,力求並往。玄宗左右四顧,默不作答。貴妃大怒,道:「到處一片狼藉,御榻下有婦人鳳鞋,夜間何人為陛下侍寢,歡醉至於日出不視朝?大臣以為是妾身糾纏陛下,請陛下出見群臣說明原由,妾在此閣以候聖駕返回。」玄宗愧疚,無法支吾,索性拽衾復寢,閉目不語。貴妃大吵大鬧,催逼愈甚,玄宗亦動怒,道:「今日朕有疾,不可臨朝。」貴妃怒氣沖沖,轉身走了。玄宗再到夾幕間尋覓梅妃,已不見蹤影,原來已被小黃門送走,並令其徒步歸東宮。玄宗認定此事為小黃門播弄,怒斬之。李隆基畢竟是皇帝,怎能讓貴妃如此吵鬧,如此教訓,一怒之下,便下令「攆回去」。於是,楊貴妃就這樣被攆回了娘家。貴妃一走,唐玄宗突然覺得心中空落落的,很快就後悔了。直到第二天中午,玄宗仍茶飯不思,動輒發怒,鞭撻左右。高力士試探請旨,將貴妃接回宮。先將宮中衣物及米面酒饌百餘車送至楊銛家。當初,楊家三姊及楊銛 因貴妃被遣,感到大禍臨頭,相聚痛哭,當御饌兼至,乃稍寬慰。
為了掩人耳目,不讓皇家糗事外泄,於當天夜晚,打開不常開的安興坊禁門,由高力士用輕車接貴妃,從連接後宮的太華公主院宅而入。第二天一早,唐玄宗在內殿召見楊貴妃,龍顏大悅。貴妃襝衽下拜,涕泣謝罪。午後,玄宗即召梨園弟子,演出雜戲以娛貴妃。並召貴妃三姊一同進食宴樂。越宿,三姊皆封為一品夫人。自是楊貴妃恩遇日深,後宮無得進幸矣。
自西閣一幸,梅妃已有幾年沒有見到玄宗了。一日,梅妃仿漢司馬相如《長門賦》自作《樓東賦》,托高力士呈獻玄宗,其賦結尾處為:「思舊歡之莫得,想夢著乎朦隴。度花朝與月夕,羞懶對乎春風。欲相如之奏賦,奈世才之不工。屬愁吟之未盡,已響動乎疏鍾。空長嘆而掩袂,躊躇步於樓東。」玄宗見賦,傷感不已。遂取珍珠一斛,令高力士密賜梅妃。梅妃不受,作七絕一首,再托高力士上呈唐玄宗,其詩曰:「柳葉雙眉久不描,殘妝和淚污紅綃。長門自是無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寞。」唐玄宗覽詩,悵然不樂。令樂府譜以新聲彈奏,名為《一斛珠》,自此曲名便有了《一斛珠》。令人感慨的是,梅妃死於其後「安史之亂」攻入長安的亂兵之中。
天寶九年(公元750年),楊貴妃又一次被遣送回了娘家。這一次又是為了什麼呢?楊貴妃這次被攆的原因,正史皆記載為:「貴妃復忤旨,送歸外第。」楊貴妃忤的是什麼旨呢?《楊太真外傳》記載:「九載二月,上舊置五王帳,長枕大被,與兄弟共處其間。妃子無何竊寧王紫玉笛吹。因此又忤旨,放出。」天寶九年二月的一天,在唐玄宗和兄弟們及兒子共敘情誼時,楊貴妃偷偷地吹寧王的紫玉笛,被唐玄宗看見了,以忤旨又被送出宮外。有人提出此說不可信,因為玄宗的大哥寧王李憲,於開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十一月十五日去世,至天寶九年,已經死了九年。楊貴妃不可能與死人有染。其實此寧王非彼寧王,這裡的寧王是指李憲的兒子李琎,被嗣為寧王。楊貴妃偷拿寧王的紫玉笛後,把玩許久,也按原調吹弄起來,玄宗聞貴妃笛聲過來,見是寧王之笛,十分惱怒,說貴妃:「此笛寧王吹過,口澤尚存,汝何便吹?」貴妃毫不在意,直至吹完原曲,起座冷笑道:「玉笛非鳳鞋可比,陛下被鳳鞋勾躡,尚擱置不問,奈何責妾?」玄宗乘酒性,勃然道:「汝連日蹇傲,出言不遜,難道朕不能攆汝么?」貴妃也抗聲道:「儘管攆!儘管攆!」玄宗被逼得無可轉詞,遂著內侍張韜光,將貴妃送至楊國忠府。
楊貴妃這次被送回娘家,是唐玄宗除了教訓楊貴妃,也是要滅滅楊氏家族的威風,因為此時的楊家已權傾朝野了。這一招果真很靈,楊家人慌了神,可又不好出面求情,而楊貴妃更是終日以淚洗面。因為,這一次唐玄宗並沒有急著把貴妃接回去,而且送走之後就再沒有了消息。楊國忠更害怕失去權勢,便請玄宗寵信的吉溫去做說客。玄宗雖然沒有派人去接楊貴妃,但心中還是很想念的。這時,吉溫來遊說唐玄宗,正中玄宗下懷。唐玄宗立刻派張韜光去看望貴妃,還將自己的御膳分了一半給她。楊貴妃見皇帝派人來看她了,感動地淚流滿面,馬上伏地認錯,還剪下了自己的一縷頭髮,由張韜光帶回宮獻給唐玄宗。玄宗一看到貴妃的青絲,又坐不住了,即派高力士將楊貴妃接回了宮。又加封楊國忠遙領劍南節度使。嗣後,貴妃稍加收斂,更為媚順,故而恩顧經久不衰。
唐朝詩人張祜詩云:「梨花深院無人處,閑把寧王玉笛吹」以及《寧王小管》詩云:「金輿還幸無人見,偷把寧王小管吹。」就是諷詠此事的。
這就是正史沒有明說的,關於楊貴妃兩次被唐玄宗攆出宮的真相。有人說,楊貴妃一生只是享樂,並未參與政治,不應承擔紅顏禍國的責任。焉知,玩樂奢糜與裙帶關係又何嘗不是勵精圖治與風清氣正的天敵呢?
推薦閱讀:
※影壇傳奇「李麗華」離世,三段婚姻,演過楊貴妃,扮過小鳳仙
※「四大美人」之一:楊貴妃故里
※楊貴妃
※馬嵬坡楊貴妃墓中,埋得其實不是楊貴妃,她被悄悄送到了日本!
※楊貴妃留下的千古疑問?誰能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