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精神為主導的山水畫傳統

哲學精神為主導的山水畫傳統汪為勝 2013-2-28 15:58:20  來源:美術報

21世紀的山水畫多數成為展覽機制的一種擺設,由於西方寫實主義的輸入,人們不同程度上借鑒風景油畫,並強調對景寫實,所謂不脫離自然生動的新鮮感。當諸多的山水展示在樓堂館所時,我們首先感到的是似曾相識,繼而產生了審美疲勞。有人說這是具有時代特徵,需要名正言順地大力推崇,使之成為一種集體繪製的公共山水。但倘若站在以中國哲學精神為主導的山水畫傳統來判斷,未必是一件幸事。

  閃爍著中國文化光輝的傳統哲學在相當程度上是與中國山水畫結緣的。儒家孔子「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是首次用哲學審視山水,引出「動」與「靜」的辯證概念。道家老子性愛山水,崇尚自然,用山水寓意著道的法則和規律。莊子學說超逸現實,他宣稱:「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莊子的觀點是,天地造物,隨其剪裁,任其分合,春夏秋冬,南北山水景物可自由組合。他的這一思想觀念構成了超越事實的表象,從而達到物化為我的精神山水。

  中國歷代畫論中,或多或少地滲透著以中國哲學精神為主導的山水畫傳統的闡述,也正是畫論運用了哲學精神提出了山水畫的要求,確立了諸多山水畫大師能善於用哲學精神完成山水畫創造。

  五代荊浩是用老莊哲學來進行山水畫創作的親躬實踐者,強調在繪畫中思而取物之真,去偽存真,而致力於南方山水創作的董源,專註於江南丘陵溪流、重汀絕岸、林霏煙雲的表達,不僅獲得了「平淡天真」,還增添了濃厚的高隱成分,這正是道家宣揚的出世隱居態度。道家之學滋養成長起來的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三遠法」(平遠、高遠、深遠)。在他看來,「遠」是一種飛越與延伸,有著一片化機蒼蒼茫茫,無邊無際,只有這樣才能漸入「無」的境地,「虛」的境地,「淡」的境地,使自己精神世界得到升華,達到「登高山則情滿于山,臨蒼海則意溢於海」。這是哲學精神構成郭熙寫意性山水的結果。宋米芾認為繪畫的功用是「自適其志」,不應是裝點世俗的工具。他喜好南方輕墨淡嵐的山水,「米氏雲山」是他追尋道家「平淡天真」理想的歸宿。元四家之一的倪瓚,繪畫就是為了「寫胸中之逸氣。「氣」是古典哲學概念,《黃帝內經》稱:「諸血者皆源於心,諸氣者皆源於肺。」古代先賢很智慧的地方就是,認為人的情感、智理、知覺記憶所發出之處並不是腦,而是心得思維。老子以氣入手探討萬物起源,莊子講人之生為氣,人之存為氣,達到最高境界亦為氣。故而,宋代蘇軾提出「士人畫」,「取其意氣所到」,倪瓚的「逸氣說」,與蘇軾皆受道學的影響,表現出文人畫家精神凈化之美的審美心理建構。明董其昌受儒、道、禪影響很重,他的論文常用古典哲學相喻。自己所畫的山水構圖抓住「遠」作思考,總是近處坡岸叢林,中景山巒草屋,遠景高峰危岩。以披麻用筆,輕鬆、柔和,毫無觚稜鉤角刻露之痕,這是道家「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思想作用的結果。他用墨虛淡、柔和、軟秀,也是道、禪提倡的「柔、弱、虛、淡、不爭、處下」影響下的結果。

  清以後的山水畫處於萎靡逐漸衰弱的狀況,由於「法我派」(石濤、梅清等)異常活躍,而「仿古派」(「四王」)因襲摹仿,加之幾千年封建社會到了窮途末路,以中國哲學精神為主導的山水畫傳統遭到空前的遺棄。儘管石濤的理論不同程度上受了儒道的影響,但他不僅隱晦不顯,而且對此輕蔑、大加鞭伐。他總結出「筆墨當隨時代」,批評倪(瓚)黃(公望)山水如口誦陶潛詩句一樣淡而無味,這在一定程度上警示了當時仿古風氣,但他自己也落下了只圖形式、浮張煙墨的詬病。

  20世紀以中國哲學精神為主導的山水畫飽受了巨大的責難,由於西方文化不斷地湧入中國,促使一些文化精英要求變革中國畫的呼聲空前高漲,這給原本就置於劣境的山水畫雪上加霜。康有為指責蘇軾謬發高論,以禪品畫,其結果是「謬寫枯淡山水及不類之人物花鳥而已」,他要求採取西方寫實主義改良中國畫。相比康有為,陳獨秀表現得更為激烈,他首先要革王畫的命,由於陳獨秀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人物之一,所以,他對傳統中國山水畫的打擊,用「災難性」來形容毫不為過。

  海外歸來的徐悲鴻,他與康、陳二人既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相同之處在於他認同康、陳的改良主張,不同之處在於他是畫家,要提出具體實際的改良措施。當然,他對以中國哲學精神為主導的山水畫傳統的改良並不像康、陳那樣一以貫之地深惡痛絕,其間進行了幾次變化。他開始指出中國山水畫需對景寫實,對於雲霧改作烘染,不應反加鉤勒等技法上的改良。其間他又強調:「採取世界共同法則,以人為主題,要以人的活動為藝術中心,捨棄中國文人畫的荒謬思想獨尊山水。」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年,或許意識到以中國哲學精神為主導的山水畫傳統捨棄不了,或者說沒有必要,他在《漫談山水畫》一文中指出:「現實主義·····它使人欣賞,又能鼓舞人,不更好過石溪、石濤山水么?」頗有意味的是,姑且不論徐悲鴻對山水畫作何評價,他所舉薦的齊白石、黃賓虹、張大千、傅抱石等,既沒有用素描,也極少採用寫實主義,相反卻更親近以中國哲學精神為主導的山水畫傳統。

  中國山水畫的核心思想是哲學精神。儘管山水畫能夠兼容著各種形態,包括寫實與寫意、虛擬與表象、直觀與寓意,能夠觀賞自然美景,抒發國土情懷,表現生態環境。儘管隨著當下文化的變革,產生新思想、新內容和新的表現方法,但山水畫哲學精神的傳統不可缺失,那是前人用智慧為我們留下的一筆需要認真研究的寶貴財富,倘若我們棄之遺失殆盡,未來中國畫的發展將會失去「中國精神」,是一個沒有核的泡沫氣體,我們將為之付出代價。


推薦閱讀:

更年期精神病
20歲人生的迷茫該選擇物質還是精神?
幾乎不出門,生活作息極不規律。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
精神活動會反映到現實嗎?
幹活或者爬山/拉船(船夫)/拔河的時候喊口號會有精神?

TAG:哲學 | 傳統 | 精神 | 山水畫 | 山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