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勞木:反恐難,歐洲反恐尤其難

「反恐反恐,越反越恐」,這是流傳民間對全球反恐狀況的說法。《查理周刊》慘遭恐怖襲擊,為這一看法增添佐證的同時,也強化了另一個話題:世界反恐難,歐洲反恐尤其難。

  相比其他地區,歐洲反恐有4大難。

  歐洲接受移民多,目前至少有3000萬,多為穆斯林。歐洲國家大都實行多元文化政策,鼓勵移民保留自身的文化特色,允許他們有自己的社區,政府還給予一定的照顧。但現實是,移民大都從事髒累差、工資低的工作。對此,老一代移民能忍,但受歐洲自由平等教育的新一代移民不接受。他們中許多人對自已的歐洲誕生國生出疏離、抵觸情緒。「9·11」後歐洲排外情緒高起,更成為極端主義的催化劑。一些穆斯林青年投奔基地組織和伊斯蘭國,接受洗腦和學習從事恐怖活動的技能。有些人離開「狼窩」,回到歐洲,進行「獨狼式」或三兩人結夥的恐怖活動。這類離開歐洲又返回的人數沒有確切統計,說前者數千後者數百,大概不是過高估計。憑藉像貌丶語言和環境優勢,他們的行動讓人防不勝防。這成為歐洲反恐的第一難題。

  第二難是,1985出台的「申根協定」規定,在協定簽字國之間不再對公民進行邊境枔查;外國人一旦獲准進入「申根領土」,即可在簽字國內自由通行。這無異給恐怖主義分子躥到歐洲作案開了方便之門。本來恐怖襲擊的頭號目標是美國,但「9·11」後美國防範甚嚴,不易下手,於是,恐怖主義之劍便更多刺向缺少盾牌的歐洲。

  如今,歐洲國家表示要提升反恐級別,加強對申根地區邊界管控,必要時將實行申根區內國家的邊境管控。但邊境漫長,管控談何容易?何況,成員國眾多,怎麼讓大夥齊心協力也是難事。這很可能應了一句中國老話:龍多不治水。

  《查理周刊》遭襲後,法國舉行聲勢浩大的抗議遊行,數百萬人參加,40多位國家首腦到場,表現了對恐怖主義的同仇敵愾和反恐的堅定決心。這當中,捍衛言論自由、新聞自由成為最強音。這就埋下更大隱憂。此次恐怖襲擊的引爆點是,穆斯林極端分子認為《查理周刊》刊登污辱「先知」的漫畫,罪不可赧。而深層的原因是不同宗教文化的互不相容,彼此視對方為異類,即所謂文明的衝突。這次恐怖襲擊和反恐大示威,在某種意義是強化了這種衝突。《查理周刊》的倖存者表示要於14日照常出刊,增印一百萬份,譯成16種語言,而且照登「先知」漫畫。試想,這會有何等結果?歐洲人普遍擔心恐怖浪潮會接踵而至,並非杞人憂天。此為第三難。

  加強反恐需要團結,也需要錢,而這兩樣歐洲都缺。這是歐洲反恐面臨的第四難。

  恐怖襲擊後,歐洲組織了「團結大遊行」,但在「團結」背後潛藏著裂痕。一部分人主張搞「去伊斯蘭化」,叧一部分人不同意將穆斯林與極端分子混為一談;只強調言論自由而忽略宗教信仰的行為,受到不少質疑。BBC的一篇文章明確指出,這樣做只會導致悲劇重演。認識上的歧見,勢必影響行動上的一致。

  歐洲經濟困難,用于軍事和安全的預算本來就少,要加強反恐需要大錢。但錢從哪裡來?成員國又如何分攤?都是傷腦筋不好解的難題。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俄軍中將阿薩波夫在敘利亞遭極端組織襲擊陣亡?
夜視儀夜裡能看多遠?小編帶你進入夜視儀裡面的「視界」
《反恐特戰隊之獵影》:黃維德、牟星傷痛情侶並肩反恐 俠骨柔情催淚
如何評價「中國公民在巴基斯坦卡拉奇遭槍手襲擊事件」?
「伊斯蘭國」與反恐形勢

TAG:歐洲 | 反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