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元代古錢的種類

元朝以紙幣為主要通貨。所以政府對銅錢的鑄行大大減少。中國北方游牧民族蒙古族1206年建國,1271年改國號「元」,1279年滅南宋,建立起橫跨歐亞大陸的元帝國。元紙幣為主要貨幣,銅錢種類多,數量少。元代通行紙鈔。早期錢幣除蒙文大元及至大通寶外,鑄額均少。有些年號僅有廟宇錢傳世,舊稱供養錢。元末的至正權鈔幣埴大,面背錯范沒有對準,造成文字和輪廊都傾於一邊的現象,但出於自然,無造作之氣。這種錢背文筆畫較繁,含糊不清者居多,偽造者常用真錢翻鑄,由於翻造不精,背文模糊。與真者大相經庭。同時,也有偽品雖刻意摹仿,背文特別清晰,同樣失去原錢渾自然的風貌。歷朝鑄錢除特殊情況外,鑄量以千萬貫計,必然是熟練工人才能勝任,他們按工序操作,不若作偽者肆意模仿。一:大朝通寶

在元世祖入關前,曾經鑄過「大朝通寶」錢。有銅、銀兩種,銀質的大朝通寶錢應該也是作為通貨發行的。在中國歷史上金、銀的方孔元錢多數是厭勝類的性質,不做正式通貨使用。而大朝通寶銀錢則是真正的正用品。

二:八思巴文錢

元錢有漢文錢,也有八思巴文錢。惠宗至十年(1350)鑄至正通寶錢,正面漢文,背面用蒙文紀年(有蒙文地支紀年「寅」「卯」「辰」「巳」「午」五種),兩個民族的文字出現在同一枚錢上。還有用蒙漢文同時在錢背記值的,如折二、折三、折五、折十。

元錢中更有甚者,還發現了一枚有四個民族的文字同時鑄在一枚錢上的,如「至元通寶」,正面只讀漢文,背文為直讀「至治通寶」四字,分別由蒙文、西夏文和察合台文組成,顯現了多民族國家的特色。

三:權鈔錢

至正之寶權鈔錢是元惠宗至正年間(1341~1368)在江西吉安地區發行的一種錢幣。儘管是地區性發行,時間也不長,但在中國貨幣史上是一個特例。用金屬貨幣「權」紙幣,說明在元朝紙幣的影響很大。但實際上,「權鈔」是虛,「權銀」是實,因為當時民間用銀已經很普遍,所以權鈔,實際是對白銀作價。

四:廟宇錢

亦即佛藏錢,供養錢。元代主要通行紙幣,銅錢鑄量不大,但元代遺存的供養錢卻不少。元代的供養錢多以年號錢為主,製作粗陋,且以小錢居多,經常使用簡筆字,如「?」字簡寫成,「寶」。這種現象在中國古錢的正用品中是絕難找到的,但元代的供養錢卻是可以參與流通使用的。

五:元末農民起義錢

錢幣界常把元末農民起義軍的張士誠、韓林兒、徐壽輝、陳友諒四支部隊稱為元末「四雄」,其實.,元末農民起義軍還有朱元璋、明玉珍等部,他們多鑄造並發行過錢幣,只是朱元璋後來奪取了政權,建立了明朝,所以人們便把他起義時鑄造的「大中通寶」錢列為明朝的第一種錢幣,實際上明朝建國後正式鑄行的第一種錢應該是「洪武通寶」錢。就體制而言,「大中通寶」應該歸為元末農民起義錢,到明朝建立初期仍繼續使用,「洪武通寶」則繼承了「大中通寶」的錢制。


推薦閱讀:

五帝古錢招財入宅
中國古錢幣的歷史與種類
古錢幣在風水布局上的妙用
五帝古錢招財術

TAG:古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