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保稅區和一座「自由港」新城的崛起

一個保稅區和一座「自由港」新城的崛起2010年08月14日 17:04 來源: 經濟觀察報 【字體:大 中 小】 網友評論  作為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保稅區,它的發展給區域發展的帶動力在哪裡?一個鐵絲圍網內的「彈丸之地」,其對城市發展的輻射作用體現在何方?張家港保稅區的發展給了我們一個答案。  1992年,我國長江內河唯一的保稅區——張家港保稅區經國務院批准成立,保稅區所在港口城鎮也開始了加速度建設。2008年,張家港保稅區轉型升級為保稅港區。2009年,張家港保稅區《濱江新城規劃》通過專家論證並啟動實施。嚴格講,張家港保稅區作為我國改革開放制度創新的實踐載體之一,它所演繹的並非僅僅是一個狹義區域的制度創新,而是把目前轉型後的保稅港區與周邊城市建設有機結合,打造「自由港」城市。  配套載體多元化體現參與經濟全球化的時空規律  保稅區不等同於一般的經濟開發區,但保稅區也需要開發區功能的配套。1992年,經國務院批准,張家港市在該市西部港區框定4.1平方公里土地打造中國式自由貿易區,以出口加工、保稅倉儲、國際貿易和商品展示等四大功能,吸引全球經濟要素集聚和流動。這一年,張家港亮出了一張 「全國唯一的位於縣級市的保稅區」名片。  歷經10年發展之後,陶氏化學、雪佛龍菲利普斯、杜邦旭化成等世界化工巨頭相繼落戶張家港保稅區,依託這些化工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引領了一個新興工業配套區的誕生。2001年,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張家港保稅區設立了江蘇揚子江國際化學工業園,作為保稅區的工業配套區,規劃面積24平方公里,享受保稅區的有關優惠政策,主要發展精細化工、生物醫藥、工程塑料等。  2004年,國務院批准設立了張家港保稅物流園區,作為保稅區的配套物流區,主要拓展國際中轉、國際配送、國際採購、國際轉口貿易等功能。  2008年,張家港保稅區與保稅物流園區實施區域整合,被國務院批准設立了張家港保稅港區,並與鄰近的金港鎮實行 「區鎮合一」,確立了濱江新城和香山雙山風景區發展構想。  2010年,張家港保稅區根據新興產業的發展需求,經江蘇省批准設立了環保新材料產業園區,重點發展環保新材料產業,以及研發和總部經濟。同時,規划了段山裝備工業園,重點發展重型裝備和再製造產業。至此,張家港保稅區區域面積達到15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7.2萬,「一城五區」(濱江新城、保稅港區、環保新材料產業園區、揚子江化工園區、段山裝備工業園區、香山雙山風景區)格局形成。  張家港保稅區每一個時間節點的載體建設並非簡單的規模擴張,實際上就是我國探索建立自由貿易區的縮影,也是園區經濟發展規律中「投入-產出-積累-再投入」的良性循環。從我國建立第一批保稅區,到實施區港聯動建立保稅物流園區,再到推進區域整合建立保稅港區,張家港保稅區都在這個功能升級的過程中趕上了我國自貿區發展的時空規律。即便到目前為止,我國特殊區域的發展仍然與國外自貿區的建設有一定差距,但現有的保稅港區不僅疊加了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園區乃至港口碼頭通關的所有政策和功能,也實現了口岸物流與保稅物流、保稅加工的交織與融合,其功能定位和政策設計已經比較接近國際自由貿易區的形態。  看著張家港保稅區始終不曾停止的步伐,仍有很多人帶著懷疑和不解的目光:是什麼讓這個在夾縫中誕生的保稅區得以生機勃勃地發展。張家港保稅區人用執著而真誠的個性作出了回答,善抓機遇的他們在不斷適應國際貿易便利化、自由化的趨勢下,讓希望變成了現實。在「經營區域」理念下推進產業價值鏈不斷延伸  張家港保稅區的發展從來沒有把自身僅僅定位於國務院批准的鐵絲圍網區域,而是立足江蘇沿江開發和服務長江流域產業發展的區域高度實施滾動開發。區域經濟的經營理念在張家港保稅區得到充分體現。產業培育從單體龍頭項目的落戶到以一個項目延伸出一條產業鏈,從企業集群到區域化的產業集聚,最終打造了目前集約化的發展格局。  產業鏈經營理念加速了園區工業化步伐。張家港保稅區始終堅持循環經濟「3R」原則,在招商時不僅看項目的先進性和環保性,還看項目在園區產業發展中的 「鏈接性」,拉長園區產業鏈和物資循環鏈,實現「鏈式發展」,逐漸形成了「低能耗、低排放」的低碳經濟發展趨勢。目前區內有一半以上企業進入循環經濟圈。揚子江國際化學工業園已經在區域層面上形成了水循環、熱力循環、工業氣體配套、管廊配套等產業鏈結構。放眼張家港保稅區,機械裝備、化工等循環經濟型產業散佈於沿江地帶,形成了精細化工、棕櫚油、有機硅等多條較具規模的產業鏈。  產業鏈延伸了價值鏈。2009年,張家港保稅區完成業務總收入1960億元,工業開票銷售收入552億元,國內生產總值240億元,進出口貿易額86億美元,全口徑財政收入31億元。目前,該區累計批辦企業近4300家,其中外資企業430家,包括道康寧、陶氏、瓦克、雪佛龍等22家世界500強企業和11家全球化工50強企業,壯大形成了化工、糧油、紡織、機電等支柱產業。  工業企業的集聚對物流服務體系的需求加速擴大。從2004年保稅物流園區獲得國務院批准之後,張家港保稅區發揮天然良港和深水岸線優勢,港口物流業快速發展,幾年間彙集了一批具有世界性經營網路和強大供應鏈管理能力的物流服務提供商,貨運量、貨值連續多年在全國保稅物流園區位居前列,2009年海關稅收超40億元。以市場為依託形成的商貿業,使保稅區的國際貿易功能得到充分彰顯。張家港保稅區化工品交易市場註冊企業達800多家,2009年實現成交額234億元,位列「中國最具競爭力的化工品交易市場」第一名。化工品市場報價從2004年開始就已成為南京關區的審價依據,並成為國內化工產品的「價格晴雨表」。此外,還建成了紡織原料、糧油、鋼材進出口和名貴木材等專業市場,在加快集聚區內貨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  一個園區的產業興盛助推了一座新城的崛起  以港興市,區港合一;以區促市,區興市旺。從工業化起步,到臨港產業板塊的形成,再到配套新城的建設,張家港保稅區正在探索的是自由貿易口岸與現代口岸新城的完美結合,走出了一條「保稅區有開發區資源配套,開發區有保稅區政策支撐」的創新之路。  張家港保稅區所在區域是張家港市城市副中心,臨港而建。這也是按照張家港市城市發展規劃和沿江開發需要,在「一城四片區」的總體框架下,規劃在沿江區域建設的3座濱江小城市之一。隨著張家港保稅區的建設和發展,鄰近的金港鎮迅速由一個江邊小漁村演變為一個新興港口城市,城市規模隨著保稅區的發展拓展到30平方公里,現有12個社區,戶籍人口近18萬人,外來常住人口17萬人左右。  2009年全鎮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40億元,工業銷售收入230億元,實現財政地方一般預算收入6.8億元,形成了以紡織、機械、化工、冶金四大行業為支柱的行業特色產業。  而今,張家港保稅區所在的金港片區,按照城市副中心的定位,實施「區、港、園」結合,以雙山生態島和香山風景區為依託,正在加快建設綠色港口濱江新城。8.49平方公里的新城核心區規劃框架基本拉開,年內即將動工建設的滬通鐵路也在這裡連通。  港口向東,積極對接上海「兩大中心」建設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規劃,張家港保稅港區逐步成為大上海「長三角港口群」戰略中的重要支撐點,成為洋山港的主要支線港和補給港,上海的物流配送分中心、港口作業分中心和服務結算分中心;城市在西,以保稅區為核心的張家港市西部港區,正在探索自由港與城市建設的互動發展,長江流域下游一座以自由貿易為主要特徵的濱江城市已經顯山露水,逐步形成。
推薦閱讀:

保稅區內的增值稅政策 南京廖華
從「達芬奇傢具事件」看我國保稅區監管的弊病
綜合保稅區
【保稅區】關於保稅區的內幕?比本土價格還便宜?保稅區很靠譜?

TAG:自由 | 崛起 | 保稅區 | 自由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