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用藥 人人有責

安全用藥人人有責

藥物是治療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可以治病救人,然而「是葯三分毒」,所以在治療疾病的過程中安全用藥顯得尤為重要。用藥安全不僅僅是醫務工作者的事,而且是每個人不可忽視的問題。

藥品是一種特殊商品

藥品在維護人類身體健康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的身體一旦受到疾病的侵擾,比如感冒、腹瀉、發燒等,小到身體不適,大到身體重大疾息,都必須使用藥品予以調節或治療,才能恢復健康。因此,健康離不開藥物,我們的生活離不開藥物。那麼,什麼是藥物呢?藥物是指用以預防、治療及診斷疾病的物質,從理論上說,凡能影響機體器官生理功能及(或)細胞代謝活動的化學物質,都屬於藥物的範疇。藥品雖然具有商品的一般屬性,但是事關人民生命健康,故極具特殊性。從使用對象上說,它是以人為使用對象,預防,治療、診斷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調節人的生理機能,有規定的適應證,用法和用量要求;從使用方法上說,許多藥品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而不是患者自己選擇決定。同時,藥品的使用方法、劑量、時間等多種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其使用效果,誤用不僅不能「治病」,還可能「致病」,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因此,藥品是一種特殊的商品。藥品的3大特性:

.1 種類複雜性 全世界大約有20000餘種,我國目前中藥製劑約5000多種,西藥製劑約4000多種,由此可見,藥品的種類複雜。品種繁多。2 醫用專屬性 藥物作為維護人類健康的特殊物品,對藥品的使用者,獲得和使用某些藥品不是任意的。患者只有通過醫生的檢查診斷,並在醫生的指導下才能應用,並達到防治疾病、保護健康的目的。3 質量的單一性 藥品直接關係到人們的身體健康甚至生命存亡,因此,其質量不得有半點馬虎。它不像其他商品一樣,有質量等級之分如優等品、一等品、二等品、合格品等等;而只有符合規定與不符合規定之分。只有符合國家標準的藥品,才能保證療效,低於或高於規定的質量標準都可能降低甚至失去藥品的療效或者加劇藥品的毒副作用。

藥品的分類

目前國際上均將藥品分成處方葯和非處方葯。迄今為止,西歐,北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已經建立了比較成熟的處方葯和非處方葯的分類管理制度。我國《處方葯與非處方葯分類管理辦法》(試行)於1999年6月1日經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審議通過,並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於1999年6月18日公布。該管理辦法自2000年1月1日起施行。

非處方葯

非處方葯是指應用安全、質量穩定,療效確切,不良反應少而輕,不需醫生處方;購葯者依據自己所掌握的醫藥知識,並藉助藥品說明書對小傷小病如感冒、咳嗽,消化不良、頭痛、發熱等自我診療和選擇應用的在藥房中即可買到的藥物。因為美國將其稱之為「可在櫃檯上買到的藥物」(即over the counter drug,簡稱ORC),故非處方葯亦稱為「OTC」藥物。需要強調的是,非處方葯絕大多數是從原有的處方葯轉變而來的。從嚴格意義上講,某種藥物被批准為非處方葯,只是獲得了非處方葯的身份,並不是說這種藥品只能作為非處方葯使用,也不代表這種藥物在任何情況下都無需醫師處方便可自由使用。事實上,許多藥物既有處方葯身份,又有非處方葯身份。例如,氫化可的松作為非處方葯時只用於治療皮膚過敏的外用軟膏劑,而用於急性炎症、風濕性心肌炎,類風濕關節炎以及支氣管哮喘等其他疾病的氫化可的松製劑(如片劑和注射劑),則必須憑醫師處方才能出售和使用,而且使用過程需要醫務人員進行監護。另外,我國非處方葯目錄中明確規定藥物的使用時間和療程,並強調「如癥狀未緩解或消失應向醫師諮詢」。

溫馨提示如果您使用醫生開的處方葯的同時又在服用OTC藥物,一定要告知醫生,否則輕則影響療效,重則可能出現危險。例如,服用四環素的患者不可以同時服用抗酸葯或含鐵製劑,因為抗酸葯和含鐵製劑可影響機體對四環素的吸收,所以兩葯服用的間隔時間至少兩小時,否則會降低四環素的療效。

處方葯

處方葯簡稱RX葯,是為了保證用藥安全,由國家衛生行政部門規定或審定的。需憑醫師或其他有處方權的醫療專業人員開寫處方出售,並在醫師、藥師或其他醫療專業人員監督或指導下方可使用的藥品。處方藥包括:①上市的新葯,對其活性或副作用還需要進一步觀察。②可產生依賴性的某些藥物,例如嗎啡類鎮痛葯及某些催眠安定藥物等。③藥物本身毒性較大,例如抗癌藥物等。④用於治療某些疾病所需的特殊藥品,如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物。

用藥也要講原則——合理用藥

我們在臨床上經常看到,相同劑量的藥物在不同病人身上並非產生相等的療效。產生這種差異的原因很多,包括藥物劑型,藥物的吸收分布、臨床病理等。如果不了解這些因素,不結合病人的具體情況,不考慮如何加以調整,就難以充分發揮藥物的最好療效、避免或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所以,用藥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簡單以疾病是否治癒作為判斷用藥是否合理的標準,而是在用藥原則的基礎上靈活使用,那麼合理用藥的原則有哪些呢?1 明確診斷 診斷明確,用藥才有針對性。用藥不僅要看適應證,還要考慮禁忌證。2 根據藥理學特點選葯 選葯時既要針對疾病,又要根據藥物的作用特點。那些一病多葯所謂「多管齊下」的做法,不僅浪費,而且容易發生相互作用甚至增加副作用。3 了解並掌握各種影響藥效的因素 用藥千萬不能「跟風」,不能單純公式化,用藥必須個體化。4 對因、對症治療並重 在採用對因治療的同時要採用對症支持療法。如在嚴重的病毒和細菌感染或癌症化學治療時,亦應重視採用免疫增強劑以增強機體免疫功能。5 嚴密觀察很重要 在用藥的過程中,必須嚴密觀察病情的變化和反應,以便醫生及時調整劑量或更換治療藥物、發現及糾正不良反應。

藥品說明書——合理用藥的重要指南

患者用藥前,一定要認真閱讀藥品說明書。重點閱讀——藥品名稱,適應證、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項這裡主要強調的是藥品名稱。一般說明書藥品名稱有通用名、商品名和化學名。通用名是世界通用的名稱,一種葯只有一個通用名,一般以英文和譯文表示。商品名是生產廠家為產品取的名稱,同為一種藥品不同廠家可取不同的名稱。如舒樂安定為商品名,艾司唑侖片是通用名。所以一定要認準通用名,以避免一種藥物重複服用導致過量中毒。

謹慎了解——藥物不良反應和藥物相互作用

1 藥物不良反應臨床上將不符合用藥目的的並為患者帶來不適或痛苦的有害反應,都叫做藥物的不良反應,包括副反應,毒性反應、後遺效應,停葯反應和變態反應等。這裡需要強調的是,多數不良反應是藥物固有的作用,在一般情況下是可以預知的,如噁心,嘔吐,影響肝腎功能等;少數較為嚴重的不良反應是較難恢復的,如慶大黴素中毒引起神經性耳聾。

在這裡提醒大家,不要一看到藥物有不良反應就拒絕服藥。此時應正確對待,權衡利弊。比如腫瘤患者如果不化療其危險巨大,這時雖然不良反應嚴重但還得堅持治療。另外,在服藥過程中一旦發生了不良反應,應及時諮詢醫生,甚至停葯。2 藥物相互作用 在同一時期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藥物,要認真閱讀說明書中的「藥物相互作用」。對於說明書中明確提出有不良相互作用的藥物,應避免同時使用。

大致查看——有效期、貯藏,性狀,批准文號

這裡要看清是「准字型大小」還是「健字型大小」。因為它們之間是有差別的。藥品的批准文號為「准字型大小」,而保健品的批准文號為「健字型大小」。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作用不同。藥品具有治療作用,是經過動物、藥理、毒理等實驗及有關主管部門鑒定,並必須由醫生開具處方(處方葯)才可購買和使用而保健品卻只有保健和輔助治療作用,不需要經過醫院臨床試驗,可以在商店裡購買。另外,藥品說明書中還有些名詞也需要大家了解。半衰期 藥物經口服,肌注或靜滴後進入人體,在血漿里形成一定的濃度即血漿藥物濃度,它隨著時間的推移會發生變化。我們把血葯濃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時間叫做半衰期。其臨床意義是:①根據半衰期將藥物分為短效類、中效類和長效類藥物:②確定給葯間隔時間,一般來說,半衰期短的藥物給葯間隔時間短,半衰期長的藥物給葯間隔時間長;③預測達到穩態血漿濃度的時間,多數藥物經過5個半衰期,即達到穩態血葯濃度;④預測藥物基本消除的時間,通常停葯時間達到5個半衰期,藥物即可消除95%以上。肝臟首關消除:口服藥物經過胃腸道吸收後通過門靜脈進入肝臟。有些藥物首次通過肝臟就發生轉化,這樣就減少了進入體循環的藥量,醫學上將此現象叫做首關消除。生物利甩度:是指藥物經過肝臟首關消除過程後,能被吸收進入體循環的藥物的相對量和速度。它是反映藥物吸收速度對藥效的影響以及評價藥物製劑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同一藥物的製劑由於各藥廠的製造工藝不同,甚至同一藥廠的生產批號不同,生物利用度也可能有差異。影響生物利用度的主要因素有:肝臟首關消除、藥物的劑型、給葯時間,以及患者的年齡,性別、生理狀態、食物、疾病等等。

注意生活中濫用抗生素的現象

據有關報道,我國每年約有20萬人死於藥物不良反應,其中因濫用抗生素造成的死亡要佔到40%。我國三分之一的殘疾人屬於聽力殘疾,而60%到80%的致聾原因與濫用抗生素有關。我們說,用藥也有誤區。如很多人一旦出現發熱、咳嗽、腹瀉,血象高就要用抗生素;很多患者就診時主動要求輸抗生素。陳某,女,23歲,因發熱咽痛等上感癥狀,自行服用阿莫西林和左氧氟沙星兩天,效果不明顯,在附近一家醫院加用阿奇黴素輸液治療,因出現全身皮疹,仍高燒來我院診治,考慮為藥物過敏,立即停用所有抗生素,予以抗過敏治療,兩天後皮疹、高燒均自愈。林某,女,41歲,因在北戴河吃海鮮出現腹瀉,腹痛伴發熱,自行服用諾氟沙星(氟哌酸)、頭孢呋辛等抗生素未愈,在當地診所輸左氧氟沙星後緩解,回到北京後腹瀉又加重,分別在數家醫院診斷為急性腸炎,繼續用三種抗生素達兩周,癥狀仍未緩解,大便塗片顯示腸道菌群嚴重失調,予停用所有抗生素,只用微生態製劑後癥狀逐漸緩解。依據抗生素的作用對象,可分為抗細菌、抗病毒及抗真菌抗生素等。抗菌葯通常是指對細菌具有抑制或殺滅作用的藥物,作用範圍較窄,很多人往往分不清抗生素和抗菌葯的區別,抗菌葯只對細菌感染有效,對其他微生物感染無效或效果很差,如病毒性感染(如感冒,H1N1流感等)導致發熱時使用抗菌藥效果並不好。

濫用抗生素的危害

增加毒副作用是葯三分毒,任何藥物在其治病正作用的同時都有毒副作用,上述陳某的例子就是不對疾病進行診斷分析,大量多種抗生素同時應用,造成了過敏。皮膚過敏相對來說是比較輕的,嚴重的過敏反應如急性喉頭水腫,心跳驟停等則會威脅患者的生命。另外,藥物還會造成肝、腎損害,神經系統的損害,尤其是聽力的損害,血細胞的減少等等。二重感染長期或大劑量使用廣譜抗生素,正常細菌被抑制,真菌趁機大量繁殖,引起菌群失調而致病,尤以老年人、幼兒、體弱及合併應用免疫抑製劑的患者為多見。以白色念珠菌、耐葯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口腔,呼吸道感染以及敗血症最為常見。例子中的林某就是抗生素濫用導致的腸道正常陰性桿菌大量減少,球杆比例失調,造成嚴重的菌群失調,進入了抗生素越用越厲害的惡性循環。產生耐葯生活和醫療中均存在大量濫用廣譜抗生素的現象,導致細菌對抗生素的耐葯變得越來越嚴重,開發一種新的抗生素往往需要10年左右,但耐葯的速度卻越來越快,一旦對所有抗生素都耐葯的細菌出現,那麼人類是否就意味著自我滅亡呢。怎樣正確使用抗生素有人把抗生素當作常用藥儲存在家庭小藥箱里,隨用隨取,這種做法是非常錯誤的。有些醫生在利益的驅使下也為濫用抗生素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相反歐美國家對抗生素的應用是比較慎重的,他們對感冒發熱往往只是對症處理,也不常用輸液來治療,用得最多的是對乙醯氨基酚(泰諾林),讓你回家物理降溫。對於感染性疾病導致的發熱、腹瀉等,首先要診斷明確,搞清楚是什麼感染,這就需要建立嚴格的實驗室的病原學診斷,如血液培養,大小便培養,葯敏試驗等,明確感染是細菌、病毒、支原體、衣原體、寄生蟲等何種病原微生物,做到治病求本,有的放矢。由於目前的病原學診斷往往遲後於臨床治療,醫生需要根據臨床癥狀,體征、初步的實驗室檢查(血尿便常規,胸片等)來綜合分析判斷,作出正確的選擇,抗生素使用不能憑感覺,更不能隨意。

維生素:補充不當會適得其反

目前人工合成的維生素藥品有14種,全部都是非處方葯,臨床上主要用於治療維生素缺乏症,也可作為某些疾病的輔助用藥。由於維生素藥品的含量通常大於人體每日所需的攝入量,過多地服用有的造成浪費、增加腎臟負擔,有的在體內蓄積產生不良反應,反而對機體有害。因此,只有偏食、慢性疾病、長期吸煙、孕婦等特殊人群,在醫生的建議下方可適量補充維生素複合製劑。

補充維生素主要靠食補

維生素是機體維持正常代謝和功能的營養素之一,但是人體每天對維生素的需要量甚微,大多數可從食物中獲得,少數可在體內合成或由腸道細菌產生。人們只要均衡膳食,無需額外補充維生素,例如成年人每天膳食250克以上的穀物、125克以上的肉魚蛋、300克以上的蔬菜和200克以上的水果,就可以基本保證人體所需的各種維生素。而不加限制地服用維生素藥品往往導致不良反應的發生。

補充維生素也要做到心中有「數」

特殊人群確需補充維生素藥品時,應當了解以下成人每日所需攝入量、藥品的劑量和治療量以及過量服用導致的不良反應。在計算維生素攝入量時,不僅需計算藥品的含量,也應包括每日飲食中的含量,避免服用過量。以維生素C為例,每日服用100毫克已經是藥理劑量:超過1000毫克即為過量;超過5000毫克時,可導致溶血,重者可致命。如果每天口服一片1000毫克的維生素C泡騰片,再食用一定量的水果蔬菜(如100克水果中維生素C的含量:獼猴桃為420毫克、鮮棗為380毫克、草莓為80毫克、橙子為50毫克),很有可能引起維生素C過量。

管好家庭小藥箱

幾乎所有的家庭都備有小藥箱,以方便治療感冒、腹瀉等常見病和急症等病症,既方便,又節省了時間。但家庭藥箱里的藥物多是以往治病服用剩下來的,並散亂地堆放在抽屜里。這樣不僅不方便找葯,還會留下安全隱患,特別是中老年人,只有管理好家庭小藥箱,才能真正做到有備無息。

家庭小藥箱的配備

家庭小藥箱中的藥物種類不宜過多,除最常見的治療感冒,腹瀉和外用類藥物外,可根據家庭成員易發生的疾病配備:如易便秘者配備通便藥,易過敏者配備抗過敏葯。中老年人應分門別類地配備兩部分葯:一是用於防治常見疾病藥物的常用藥;二是用於治療中老年人現有疾病的專用藥。1 l配備治療常見病,多發病的常用藥,以不良反應較小的非處方葯為主,例如:解熱鎮痛葯 如去痛片、對乙醯氨基酚、芬必得。抗菌消炎藥 如氟哌酸、螺旋黴素,頭孢菌素。治療感冒藥 如強力銀翹片、感冒清熱顆粒、藿香正氣水。止咳祛痰葯 如必嗽平、復方甘草片、止咳糖漿。胃腸道用藥 如顛茄片,復方氫氧化鋁,嗎丁啉。助消化葯 如乳酶生,多酶片。通便瀉火藥 如果導片、牛黃解毒片。治療腹瀉藥 如鹽酸小檗鹼、思密達。抗過敏葯 如賽庚啶、氨苯那敏。

眼科用藥 如氯黴素滴眼液,金黴素眼藥膏。外用藥如酒精、碘酒、紅花油、清涼油,雲南白藥,傷濕止痛膏。醫用器材 如消毒棉簽、紗布、膠布、創可貼、體溫表。2 儲備的專用藥物是用於治療中老年患者現有慢性疾病,經醫生診治開出的處方葯,但必須在醫生指導下應用。例如:心腦血管急救藥 硝酸甘油片、速效救心丸、復方丹參滴丸。心腦血管用藥 如復方丹參片、銀杏葉膠囊、阿司匹林片。高血壓用藥 如硝苯地平、美托洛爾、卡托普利。調血脂葯 如血脂康膠囊,洛伐他汀、非諾貝特。糖尿病用藥 如二甲雙胍、格列齊特、阿卡波糖。

家庭小藥箱的保管

家庭小藥箱不僅藥品要配備齊全,關鍵是平時還需要「打理」,即合理保管,當然正確使用也是至關重要的。1 藥物應按類別的不同擺放,做到內服、外用藥分開保存。小藥箱應擺放在避光、乾燥、陰涼、密封的地方,並注意不要讓小孩子夠到,以免發生意外。2 除個別需要長期服用的藥物外,每種藥物的儲備量不宜過多,一般夠5~7天用量即可,以免過期浪費。3 藥物最好原包裝保存,不宜使用藥口袋,並妥善保存藥品說明書,便於用藥前查看。如果固體藥物打開後沒用完,可將瓶蓋擰緊留用,而液體口服藥物即使沒用完也不可留用。4 藥物的有效期多在1~5年,需定期檢查儲備藥品的有效期,一旦出現過期、變色、潮解、異味等變質現象,切不可使用。5 家庭儲備的部分處方葯如抗菌消炎藥,每次使用前最好諮詢醫生或藥師。6 家人可以幫助年事較高並服用兩種以上藥物的患者預先分好葯,以便老年患者每次按時取出服用。7 準備一個小本子記錄現有藥物的種類、有效期以及注意事項,做到心中有數。在小本子首頁可記錄附近醫療單位的急診電話和家庭成員的聯繫電話,以備急用。

相關鏈接 藥物在人體內的代謝過程

要想達到安全,有效、科學用藥的目的,光知道了合理用藥的原則還不夠,同時還要了解藥物在人體內是如何起作用的,以及藥物在人體內代謝的過程。藥物在體內的代謝過程主要包括吸收、分布,排泄和轉化。需要強調的是:

①藥物作用強弱、吸收快慢與給葯途徑有關:不同途徑給葯,因其吸收的量和速度不同,故藥物作用的快慢和強弱也不同。如最常用的口服給葯,雖然方便,但其吸收較慢、欠完全,不適用於容易在胃腸內破壞的或對胃刺激性大的、首關消除多的藥物,也不適用於嬰兒等不能口服的病人。舌下及直腸給葯後其吸收途徑不經過肝門靜脈,故可避免首關消除,吸收也較迅速。靜脈注射和靜脈滴注可使藥物迅速而準確地進入體循環,沒有吸收過程。肌肉注射及皮下注射藥物也可全部吸收,一般較口服快。

②血漿藥物濃度可以反映藥效強度:吸收的藥物通過循環迅速向全身組織輸送,經過一段時間血葯濃度與組織內濃度趨向「穩定」分布達到「平衡」,但此時各組織中藥物濃度並不均等,血漿藥物濃度與組織內濃度也不相等。這時血漿藥物濃度的高低可以反映藥物效應的強度。

③藥物轉化受多種因素影響:藥物的生物轉化主要依賴於肝葯酶。肝葯酶的活性個體差異很大,除先天性差異外,年齡,營養狀態、疾病以及藥物均可影響其活性。如苯巴比妥能增加酶的活性,可加速藥物生物轉化;西咪替丁有抑制酶的活性,可使其他藥物效應增加。

④腎功能影響藥物的排泄:腎臟是藥物主要排泄器官,所以腎功能的好壞影響藥物的排泄。腎功能低下時,藥物自腎排泄變慢,易蓄積中毒,此時宜相應減少藥物的劑量或延長給葯間隔時間,尤其是強心苷類藥物。(徐 潛 徐 蒙 劉書姝 江和平)

來源:《中老年保健》2009年11期 由【醫覽】微信公眾號編輯整理,轉載請註明作者與出處。


推薦閱讀:

區塊鏈如何改變AI
NEW阿美容儀專用凝膠檢測出致癌物!
對於恐怖車貼的看法?
學習班 第23集 當前世界亂,中國最安全,所以我早晚會回到中國
如何評價兩女生2016年4月16日入住四星級酒店遭遇醉漢暴打事件?現階段到底有沒有避免類似事件的辦法?

TAG:安全 | 用藥 | 人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