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官職解讀

三國時期官職解讀發布時間:10-23

一.魏國的官制組成和特點

三國之中,只有魏國是和東漢一脈相承下來的國家,而且兩個朝代很難找出一個劃時代的嚴格標誌。以魏文帝即位為始,則名義上說得通,實際上不符合;以建安元 年曹操迎漢帝都許昌為界線,貫際上有道理,名義上分 不開。

諸侯王國官,魏制規定,凡國,王、公、侯、伯、子、男六等,有傅、相、常侍、侍郎、郎中令、太尉、大農、文學、友、謁者、大夫、雜署令丞。

丞相、相國,建安十三年漢罷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六月,曹操為丞相,總攬朝政。曹操死後,其子曹丕嗣位為丞相。建安末鍾繇曾為相國。文帝初即位,又命御史大夫華歆為相國。屬官有左右長史,左右司馬,從事中郎,署諸曹事,主簿,掾屬,舍人。

大傅、太保,魏初置,以鍾繇為之。末年又置太保,以鄭沖為之。其屬有左右長史,署諸曹事,司馬,從事中郎,主簿,掾屬,舍人。

大司馬、大將軍位在三公上,大司馬掌武事;大將軍掌征伐,其屬有左右長史,左右司馬,軍師,從事中郎,參軍,列曹掾屬,舍人。大將軍其屬官主簿外尚有記室,列曹掾外尚有都督。 太尉、司徙、司空,位為三公。魏文帝即位之初,以大中大夫賈詡為太尉,黃初元年改相國為司徒,御史大夫為司空。

太尉典兵獄,司徒主民事,司空掌水土。其屬官均有軍師,長史,司馬,從事中郎,主簿,參軍,列曹掾,諸都督,舍人等。

驃騎將軍、車騎將軍,位從公,其屬官有軍師,長史,從事中郎,正行參軍,諸都督,主簿,掾史等。

光祿大夫,位從位,掌勸善規過。漢代多為臨時派遣之特使,自魏始轉為優重,不復以為使命之官。往往用為諸公告老再拜之位或在朝顯職。

尚書令、左右僕射、列曹尚書,魏尚書台置尚書令一人,典總綱紀,無所不統。僕射主封門,掌授稟,假錢穀,令不在,可代理奏下眾事。建安四年始分左右,魏相沿而置。

魏改選部尚書為吏部尚書,主選部事,又有左民、客曹、五兵、度支,共五曹尚書,加二僕射、一令,合之稱為「八座」。其屬官有左右丞,諸部郎中,諸曹典事,主書令史等。

中書監、中書令,典尚書奏事。中書之名始於西漢武帝游宴後庭,開始使宦者典事尚書,謂之中書謁者,置令和僕射。成帝改中書謁者令為中謁者令,罷僕射。東漢省中謁者令,而有中官謁者令,非此職。曹操為魏王,置秘書令,典尚書奏事。文帝黃初初期改為中書,置監、令,以秘書左丞劉放為中書監,右丞孫資為中書令。中書有監、令自此始。其屬有中書通事郎,次黃門郎,黃門郎已署事過,通事再署名。已署,奏以人,為帝省讀,書可。

中書主事令史,著作郎,著作佐郎等。曹魏加強中書權力和擴大官制組織不但是這一個國家的事情,而且是整個三國時代官制的一大變化,影響極為深遠,也備受重規。歷來被認為是中國官制史上中樞機要改變的一個標誌。原來都認為秦漢機要之位,由丞相而歸三公。東漢機要之位,由三公而歸尚書。魏晉機要之位,由尚書而歸中書。魏文帝有此一舉,便以親信之人充任。於是運籌惟幄,權擬丞相,而名義上的丞相不但空有其位,即尚書已經逐漸加重之權,也因此而看輕。中書省成了政權的機要重地。

侍中,魏置四人,不算另外加官者數。掌侍皇帝出入,壯威儀,大駕出則次直侍中護駕,正直侍中負璽陪乘,不帶劍,余皆騎從。御登殿,與散騎常侍對扶,侍中居左,常侍左右。備切問近對,拾遺補闕。

給事黃門侍郎,與侍中俱管門下眾事,無定員。 散騎常侍,魏黃初置散騎,合之於中常侍,同掌規諫,不典事,貂璫插右,騎而散從。魏末散騎常侍又有在員外者。又有散騎侍郎。 中常侍,掌顧問應對。即所謂「規諫」。

給事中,掌顧問應對,位次中常侍。

秘書監,曹操為魏王時置秘書令、丞,及文帝黃初置中書令,而秘書便改令為監。後以何禎為秘書丞,因為秘書先已有丞,便以禎為秘書左丞。

太常,黃初元年,文帝初即位改奉常為太常,掌禮儀祭祀。其屬有丞,主簿、協律都尉、博士、祭酒及太史、太廟、太樂、園邑令等。

太常博士,魏文帝初置,與漢朝五經博士不是同一種官職。

光祿勛,黃初元年,文帝初即位改郎中令為光祿勛,掌宿衛宮殿門戶,其屬有五官中郎將、左右中郎將、南北中郎將、虎賁中郎將、羽林中郎將、羽林左右監、奉車都尉、駙馬都尉、騎都尉、太中大夫、中散大夫、議郎、黃門令、謁者僕射、冗從僕射、守宮令、清商令、 暴室令、掖庭令、華林園令等。

衛尉,掌徼巡宮中。其屬有公車司馬令、衛士令、左右都候、宮掖門司馬。 太僕,掌輿馬,其屬有典虞都尉、牧官都尉,考功令、車府令、典牧令、乘黃廄令、驛騮廄令。

廷尉,黃初元年,文帝初即位改大理為廷尉。掌平刑獄。其屬有正、監、平,並有律博士,主簿,諸獄丞。 大鴻臚,掌諸侯國及歸附各族,其屬有丞及客館令。

宗正,掌宗室親屬,其屬有丞及諸公主家令,家僕,家丞。

大司農,黃初元年,文帝初即位改大農為大司農。掌錢穀、金帛、貨幣。其屬有典農中郎將、典農校尉、典農都尉、度支中郎將、度支都尉、司馬丞及郡丞、太倉令、導官令。

少府,掌中服御諸物衣服實貨珍膳之屬。其屬有丞,材官、校尉、太醫令、太官令、上林苑令、鉤盾令、御府令、中藏府令、中左右尚方令、平準令。

執金吾,掌宮外,戒非常水火等事,其屬有丞,武庫令。

將作大匠,掌宮室宗廟路寢建築。其屬有丞及左右校令。

太后三卿,衛尉、太僕、少府,位在九卿之下。皆隨宮為官號。其屬有丞。 大長秋,皇后卿,掌奉宣皇后意旨。其屬有丞。

**太傅、**少傅、**詹事,皆掌輔導**。其屬有中庶子、庶子、家令、率更令、仆、虎賁督、司馬督,食官令,洗馬,衛率、侍講、門大夫、常從、廄長、舍人、摘勾郎、文學等。

御史中丞,秦有御史大夫,其屬二丞,一為中丞。中丞外督部刺史,內領侍御史,受公卿奏事,舉劾案章。漢因之,及成帝更名御史大夫為司空,置長史,而中丞官職未變。哀帝建平二年復為御史大夫,元壽二年又為大司空,而中丞出外為御史台主。歷東漢,至魏皆以御史中丞為御史台長官。其屬有治書侍御史,掌律令;

治書執法,掌彈劾;

殿中侍御史,蘭台遣二御史居殿中,伺察非法,即從魏開始。

禁防禦史,蘭台令史。

符節御史,別為一台,位次御史中丞,掌授節、銅武符、竹使符。其屬有符璽郎。

都水使者,掌陂池灌溉,保守河渠,其屬有前後左右中水衡都尉,河堤謁者,都水參軍、令史。

中領軍將軍,魏國開創之官。建安四年曹操在丞相府自置。

及拔漢中,以曹休為中領軍。文帝即位,始置領軍將軍,以曹休為之,主五校、中壘、武衛等三營。又其屬還有護軍將軍,曹操為相,以韓浩為護軍,史渙為領事。建安十二年改護軍為中護軍,領軍為中領軍,置長史、司馬。魏初因置護軍將軍,主武官選,隸領軍。

城門校尉,掌京師城門,其屬有司馬及門候、門副。

殿中將軍,掌督守殿內,其屬有中郎將、校尉、都尉、司馬、羽林郎。

地方四征、四鎮(東南西北)將軍,即束西南北四方,以此分將軍之號,兼統州刺史。其屬有長史、司馬、從事中郎、正行參軍、諸督:主簿,掾屬。

持節都督,都督諸州軍事,兼領刺史。其中又分使持節為上,持節次之,假節為下。其屬有護軍、參軍。

司隸校尉,始為漢武帝所置,歷東漢至魏相沿不廢。掌察舉百官以下,及京師近郡犯法者,井領一州,稱為司州。其屬有從事史、假佐,都官從事,功曹從事、諸曹從事、部郡從事,武猛從事,督軍從事,主簿、錄事,門下書佐,省事記室書佐,諸曹書佐等。

州刺史,掌循行郡國,錄囚徒,考殿最,或置牧。其屬有從事史、假佐員職如司隸校尉。

部郡從事、治中從事、別駕從事、功曹從事、主簿書佐,

簿曹從事、兵曹從事、文學從事、武猛從事,門亭長、計吏。

郡太守,掌治其郡,其屬有丞及中正,諸曹掾史,主簿,督郵,書佐,小吏。

郡都尉,大郡二人,一般一人,典兵禁,備盜賊,其屬有丞及司馬等。

縣令、長,縣大者置令,小者置長,掌治其縣。其屬有丞、尉、三老、嗇夫,諸曹掾史等。

少數民族地區有戊己校尉,護羌校尉。護東羌校尉;護烏桓校尉,護鮮卑校尉,西域校尉,西戎校尉。

二.蜀國的官制組成和特點

在三國中,蜀以漢朝正統自居,所以在官制上反映漢朝官制的遺風比較濃重,可惜蜀國是留下材料最少的,卻明知這是事實而表述很難。只可就現有材料略作反映。

丞相、司徒,章武元年,劉備即帝位,以諸葛亮為丞相,許靖為司徒。按西漢制度,有丞相無司徒,東漢則無丞相,有三公,司徒為三公之一,蜀國這種以丞相、司徒同時並設,與兩漢皆不同。但是丞相在蜀國有重要地位,可能既有制度上的規定,又和諸葛亮本人的傑出才能有關係。其屬有左右長史、左右司馬、從事中郎等。

太傅,不常置,建安二十四年劉備以許靖為太傅,章武元年許靖為司徒,即無代為之者。

大司馬,掌武事,其屬有左右長史、左右司馬等。

大將軍,掌征伐,建興十二年(公元二三四年),以蔣琬為尚書令總統國事,不久即遷大將軍錄尚書事。從此可知蜀國大將軍也有為總統**者的官銜。其屬有左右長史。 太尉,典兵獄,不常置。

司徒:主民事,章武元年蔣琬曾普為之。

驃騎將軍、驃騎右將軍,車騎將軍,前者馬超曾為之而車騎將軍張飛曾為之,又有左右車騎將軍,張翼、廖化分別為之。

光祿大夫,掌勸善規過。

尚書令,尚書僕射、列曹尚書,令總典綱紀,無所不統。章武三年李岩為尚書令,劉備病篤,託孤於丞相諸葛亮,即以李岩為副。

僕射主封門,掌授稟,假餞谷。

列曹尚書有吏部尚書、左民尚書、客曹尚書、五兵尚書、度支尚書,其屬有諸部郎中及主節令史等。

中書令,平尚書奏事,掌機密。其屬有中書郎。

侍中,出入侍從,備顧問,或拾遺補闕。董允曾為之。

中常侍,備顧問應對。

秘書令,典藝文圖籍,其屬有秘書郎。

太常,掌禮儀祭祀,其屬有丞,主簿、太史令上高廟令、園邑令等。

光祿勛,宿衛宮殿門戶,其屬有五官中郎將、左右中郎將、南北中郎將、虎賁中郎將、羽林左右都督、羽林監、奉車都尉、駙馬都尉、騎都尉、太中大夫、中散大夫、議郎、黃門令,又有虎步監、虎騎監等。

建安二十六年蜀黃龍甘露碑載五官中郎將一人,碑陰載中郎將十三人,與【漢書·百官志】相符,即五官中郎將一人,員數固定,其餘中郎將無定員。有人以此證明「蜀承漢制」。

衛尉,徼巡宮中。

太僕,掌輿馬。

廷尉,掌刑獄。

大鴻臚,掌諸侯國及歸附各族。

宗正,掌宗室親屬。

大司農,掌錢穀、金帛、貨幣,其屬有督農。

少府,掌中服御諸物衣服寶貨珍膳之屬。

執金吾,徼巡京師。

太后三卿,衛尉、太僕、少府,均隨太后宮為官號,位在九卿上,其屬有丞。

大長秋,皇后卿,掌奉宣皇后意旨,其屬有丞。

**太傅.掌輔導**。

御史中丞,受公卿奏事,舉劾彈章。

符節令,掌授節、銅虎符、竹使符等。

中領軍、領軍、前領軍、行領軍,掌領禁衛諸軍。其屬有中護軍,步兵、屯騎、越騎、長水、射聲五校尉。

殿中督,掌督守殿內。

地方官有四征、四鎮將軍,以東西南北四方分將軍之號,兼統州刺史。

持節都督,於緣邊諸郡置之。其屬有護軍、監軍。 司隸校尉,如漢制督察京師,不典益州事。

州刺史,掌循行郡國,錄囚徒,考殿最,或置牧。其屬從事史、假佐諸行事,部郡從事、治中從事、別駕從事、功曹從事、主薄書佐。議曹從事、勸學從事、典學從事、督軍從事、祭酒從事、前後左右司馬。

郡太守,掌治其郡。 郡都尉,典兵禁,備盜賊。

縣令、長,縣大者置令,小者置長,掌治其縣。

三.吳國的官制組成和特點

吳國官制的明顯特點就是雖無創造,但和魏、蜀均有諸多不同之處。反映出吳國統治者堅持從本國實際情況出發,並不步別人之後塵。

丞相,置左右丞相,此與魏、蜀不同。 太傅,不常置。

大司馬,置左右大司馬,掌武事。朱然曾為左大司馬 ,全琮曾為右大司馬。此外仍稱大司馬。

上大將軍、大將軍,掌征伐,陸遜、呂岱曾為上大將軍,諸葛恪為大將軍。

太尉,典兵獄。 司徒,主民事。 司空,掌水土。

驃騎將軍,車騎將軍,不常置。

光祿大夫,掌勸善規過。

尚書令、尚書僕射、列曹尚書,尚書令總典綱紀,無所不統。

尚書僕射主門封,掌授稟,假錢榖。諸曹書有選曹尚書、戶曹尚書、賊曹尚書,其屬有郎中等。

中書監、令,監典尚書奏事,令平尚書奏事,同掌機密。其屬有中書郎、左右國史。

侍中,出入侍從,備顧間,或拾遺補闕。 散騎中常侍,掌「規諫」。又有散騎侍郎。

秘書監、典藝文圖籍,其屬有秘書郎、主書、主圖、主書令史。

太常,掌禮儀祭祀,其屬有博士祭酒、太史令、太廟令、園邑令。

光祿勛,掌宿衛宮殿門戶,其屬有五官中郎將、左右中郎將、南北中郎將、羽林督、奉車都尉、駙馬都尉、騎都尉、太中大夫、中散大夫、議郎,繞帳督、帳下左右都督。

衛尉,掌徽巡宮中。 太僕,掌輿馬。

廷尉,掌刑獄。其屬有丞。 大鴻臚,掌諸侯國及歸附各族。

宗正,掌宗室親屬。

大司農,掌錢穀、金帛、貨幣,其屬有典農校尉、都尉、節度。

少府,掌中服御諸物衣服寶貨珍膳之屬。其屬有御府令、中藏府令、中左右尚方令、平準令。

執金吾,掌徼巡京師,其屬有武庫令。

將作大匠,掌宮室宗廟路寢建築。

太后三卿,衛尉、太僕、少府,均隨太后宮為官號,其屬有丞。

大長秋,皇后卿,掌奉宣皇后意旨,其屬有丞。

**太傅、**少傅,掌輔導**,其屬有中庶子、庶子。又置有**賓客,左輔都尉、右弼都尉、輔正都尉、冀正都尉,輔義都尉、左右部督。

御史大夫,掌受公卿奏事,舉劾彈章,又置左右御史大夫,

永安五年(公元二六二年)以廷尉孫密、光祿勛孟宗分為之。其屬有中執法、左執法、侍御史、監農御史。

符節令,掌授節、銅虎符、竹使等。其屬有符璽郎。

領軍將軍、左右領軍,掌領禁衛諸軍,其屬有中左右護軍,武衛,步兵、屯騎、越騎、長水、射聲五校尉。

城門校尉,掌京師城門。

地方四征、四鎮將軍,以東西南北四方分將軍之號,兼統州刺史。

持節都督,都督諸州軍事,於瀕江之要地置之,其屬有護軍、監軍。

州刺史,掌循行郡國,錄囚徒,考殿最,或置牧。其屬有從軍史、假佐從事等,部郡從事。又有師友從事。

郡太守,掌治其郡。 郡都尉,典兵禁,備盜賊。

縣令、長,掌治其縣,縣大者置令,小者置長。


推薦閱讀:

十八屆四中全會公報新亮點 新舉措解讀
怎麼解讀眉毛上的痣?
女命訣解讀(二)
解讀皇城相府之
麥門冬湯——經方解讀(七十三)

TAG:三國 | 官職 | 解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