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經絡系統的組成

經絡系統的組成 經絡系統,由經脈、絡脈、十二經筋和十二皮部所組成。經絡在內能連屬於臟腑,在外則連屬於筋肉、皮膚。其絡屬如下: 經絡系統包括經脈、絡脈、十二經筋和十二皮部所組成;經脈包括正經十二(十二經脈)、奇經八脈和十二經別; 正經十二包括手三陰經、手三陽經、足三陰經和足三陽經; 手三陰經包括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和手少陰心經; 手三陽經包括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和手太陽小腸經; 足三陰經包括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和足少陰腎經; 足三陽經包括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和足太陽膀胱經。 十二經脈在體表的循行分布規律是:凡屬六臟(心、肝、脾、肺、腎、和心包)的陰經分布於四肢的內側和胸腹部,其中分布於上肢內側的為手三陰經,分布於下肢內側的為足三陰經。凡屬六腑(膽、胃、大腸、小腸、膀胱和三焦)的陽經,多循行於四肢外側、頭面和腰背部,其中分布於上肢外側的為手三陽經,分布於下肢外側的為足三陽經。 手足三陽經的排列順序是:陽明在前,少陽居中,太陽在後;手足三陰經的排列順序是:太陽在前,厥陰在中,少陰在後(內踝上八寸以下為厥陰在前,太陰在中,少陰在後)。 任脈,行於腹面正中線,其脈多次與手足三陰及陰維脈交匯,能總任一身之陰經故稱:「陰脈之海」。任脈起於胞中,與女子妊娠有關,故有「任主胞胎」之說。 督脈,行於背部正中,其脈多次與手足三陽經及陽維脈交匯 ,能總督一身之陽經,故稱為「陽脈之海」。督脈行於脊里,上行入腦,並從脊里分出屬腎,它與腦、脊髓、腎又有密切聯繫。 什麼是腧穴?腧穴的作用? 穴位又稱腧穴,是經氣出入人體的門戶,是人體臟腑、經絡的活動機能聚集於體表的一些特殊部位,也就是常說的聯繫內臟於體表的橋樑。如合谷、內關、足三里等穴位。通過對這些穴位進行針灸、按摩等,可以調整人體機能,起到保健和治療疾病的作用。 我們常說的三個穴位指按摩合谷、內關和足三里這三個極有代表性的穴位。其中合谷穴管頭面和上肢,內關穴管胸腔,足三里穴管下肢、全身以及五臟六腑,對它們的按摩可以使全身氣血通暢,為祛病健身打下重要的基礎。 合谷穴——手陽明大腸經上的一個重要穴位,位於第一、二掌骨之間,在第二掌骨的中點,橈側邊緣處。「面口合谷收」。所以經常按摩合谷穴除了對大腸經循行之處的組織器官的不適與疾病有一定作用外,還對頭痛發熱、口腔疾病、面癱等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內關穴——手厥陰心包經上的一個重要穴位,位於腕橫紋上三橫指兩條明顯的肌腱之間。「心包取內關」。經常按摩內關穴可以治療和預防心臟疾病。此外由於這條經脈直接與胸腔肺腑和心臟相通,所以對肺臟疾病的治療也有特效。 足三里穴——足陽明胃經上的一個重要穴位。位於膝蓋的髕骨外側凹陷的犢鼻穴下三寸,於脛骨粗隆旁開一橫指處。「肚腹三里留」。此穴通過胃經與胃相連,而胃與脾相表裡,因此凡是消化系統的疾病,按摩足三里都有顯著效果、另外,足陽明胃經從頭一直循行到腳,所以按摩足三里對全身及各臟腑的疾病如:頭痛發熱、口舌生瘡、腹脹、胃痛、黃疸、心悸、精神及泌尿疾患等都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當然對於不同的病症也可配合採用不同的但針對性強的三個穴位,如: 抗衰老:湧泉、勞宮、足三里; 增強食慾:足三里、合谷、中脘; 增強正氣(免疫力):氣海、關元、命門或足三里、湧泉、腎俞; 增強睡眠質量:三陰交、湧泉、神門; 消除疲勞:命門、足三里、合谷; 養心安神:神門、內關、勞宮; 增強腦力:神庭、百會、腦戶; 增強性機能:曲泉、關元、腎俞; 消除視疲勞:肝俞、睛明、四白; 預防感冒:大椎、合谷、風池; 注意:一般人每天早晚兩次,左右不拘,每次五分鐘,按摩時如能感到酸、脹、麻,並且這種感覺有上下竄動的得氣感,就證明得到有效按摩了。
推薦閱讀:

練太極拳與人體十二經絡關係主要是修心
全身經絡穴點陣圖
經絡資料集錦
經絡疏通的重要性
五臟與經絡、五官等的對應關係

TAG:系統 | 經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