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臨終前給朱允炆留下一支神秘軍隊,為何朱允炆至死不願動用

在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朝後,朱元璋為了鞏固朱姓王朝的長治久安,先後兩次分封諸子為藩王。這些被封為藩王的皇子們手握重兵,坐鎮一方,其中鎮守北方的秦、晉、燕、寧四位藩王實力最強。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駕崩後,皇太孫朱允炆繼位為帝,史稱「建文帝」。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後,對於祖父朱元璋所分封在外的諸王深感有疑慮,因為這些藩王不僅是他的親叔叔,而且個個手握重兵。

因此,建文帝朱允炆在其登基的第一年,就採納齊泰、黃子澄和方孝孺三位大臣的建議,開始實行削藩之策。在短短的一年之內,周、齊、湘、代、岷等五位藩王先後被廢除。

與此同時,鎮守北平的燕王朱棣也受到了來自朝廷的種種限制。建文帝朱允炆不僅在北平周圍及城內部署大量的兵力,而且還以防邊為名,將燕王朱棣的護衛精兵調出塞外戍守,準備削除燕王。

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燕王朱棣朱棣被迫在北平起兵造反,以計擒殺張昺、謝貴二人,並命燕府護衛指揮使張玉、朱能率兵乘夜攻奪北平九門,控制北平。之後,燕王朱棣打出尊祖訓、誅「奸臣」齊泰、黃子澄,為國「靖難」為名,誓師出征。

戰事之初,由於北方諸將多屬燕王朱棣的舊部,投降朱棣者甚多,所以在短短不到一個月的內,朱棣先後攻下了通州、薊州、懷柔等城,守將宋忠等人戰死。隨後,朱棣率領燕軍揮師南下,建文帝起用老將耿炳文統兵北伐。在耿炳文戰敗後,又改派派李景隆繼續討伐。

但因建文帝缺乏謀略,致使明軍主力不斷被殲,所以致使燕軍一路南下,直逼都城南京。守衛金川門(位於南京城西北面)的谷王朱橞和李景隆見燕軍勢大,開門投降。至此,南京城陷落,皇宮起火,建文帝朱允炆不知所終。

難道建文帝朱允炆就沒有取勝的機會嗎?其實不然,他有過很多次取勝的機會,但是都被他的的優柔寡斷,給白白錯過了。但這都沒有關係,因為朱元璋還給這位寶貝孫子朱允炆留了一個重要的後手,如果朱允炆在重要關頭肯啟用它的話,也不至於落得如此下場。這個重要的後手,就是鎮守西南的30萬沐家軍。

沐英出身貧苦,自幼顛沛流離,八歲時被朱元璋收為義子。十二歲起,沐英跟開始隨養父朱元璋攻伐征戰。十八歲時,被授帳前都尉,參與守鎮江,並開始擔當軍事重任。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派水軍和陸軍取福建,沐英領兵自西進攻,攻破江西、福建交界處的分水關,佔領崇安(屬今福建省武夷山市),又攻破閔溪十八寨,俘虜陳友定部將馮谷保。

洪武三年(1370年),沐英被授鎮國將軍,任大都督府僉事;次年升大都督府同知。大都督府是明初軍事中樞,掌天下兵馬。沐英年紀雖輕,聰明敏悟,在府中七年,處事果斷,解決問題明快,毫無遺漏,馬皇后多次稱讚他的才幹,深得朱元璋器重。

洪武九年(1376年)以副帥之職隨鄧愈征討吐蕃,因軍功被封西平侯,賜丹書鐵券。洪武十四年(1381年),與傅友德、藍玉率兵三十萬征雲南。在雲南平定後,沐英被朱元璋留下來鎮守雲南。

為什麼朱元璋晚年將那些臣宿將誅殺殆盡,卻將這位手握重兵的人留給自己尚且年幼的孫子呢?這不是不是自找麻煩嗎?如果你這樣想的大錯特錯了,因為沐英和朱允炆的父親朱標從小就是鐵哥們,到底有多鐵?據史料的記載,洪武十五年(1382年),沐英因義母馬皇后病逝,悲傷過度而咳血。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又因太子朱標的去世,遭受打擊而患病,兩個月後病逝於雲南任所,年僅四十八歲。

那麼朱允炆為何至死也沒有動用這支祖父朱元璋特意留下的軍隊呢?難道他真的是想要找死嗎?其實不是他不想調用這支軍隊,而是他來不及去調。因為耿炳文、李景隆等人敗得實在是太快了,朱棣所率領的燕軍很快就兵臨南京城下,再加上城中有內應,所以說朱允炆根本沒有那個時間了。

推薦閱讀: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寫給地方入伍士兵的一封信
這才是這個軍隊無往而不勝的根本原因
汶川十年丨當年的兵哥哥,你在哪裡?
韓司令廖政委講話不管用?又見媒體宣傳軍官推遲婚禮!

TAG:軍隊 | 神秘 | 朱元璋 | 朱允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