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相信上帝的存在嗎?
一、佛教反對迷信,對鬼神的崇拜以及人死即鬼的信念,不是佛教的教義範圍。
二、釋迦牟尼,即佛陀不是創世主。佛教中沒有創世主的概念。佛陀是人間的覺悟者,是良醫,是大教育家,是最好的嚮導,教導我們一切都要自己對自己負責。
三、佛陀是一切智者或正遍知覺,也即是釋迦牟尼。佛陀是覺悟的眾生,眾生是尚未覺悟的佛陀。
四、菩薩是覺悟的有情,是信佛學佛之後發願自度度人乃至捨己救人的人。泥塑木雕的土地城隍牛鬼蛇神,不能成為菩薩。菩薩是眾生成佛的必經階段,「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五、只顧著自己乘著佛法而得解脫,不願回頭過來救度其他的眾生,稱為小乘;上求無上佛道而自己解脫生死,下化無量眾生而同離生死苦海,稱為大乘。
六、佛教的教理里有個基本原則,一切均「因緣而生」。世間萬事萬物都是緣生緣滅的,變化無常,也就是說不是永恆存在的。這就是說「一切皆空,緣生性空」中的「空」的涵義,即沒有固定不變的事物,而不是不存在。
七、佛教的戒律不是神意的約束,而是倫理的要求。佛教的基本戒是「五戒十善」,其他的戒律也是以這個為基礎。所謂「五戒」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私通)、不妄語、不飲酒。」「十善」是「救生,布施,梵行,誠實,和諍,愛語,質直,清凈,慈悲,正見。」
八、素食是大乘佛教的特色,是為慈悲一切有情眾生的緣故。佛教沒有苛刻要求一律素食,但如能堅持是最好,最低限度是不殺生。
九、佛教無嚴格戒煙的規定。
十、出家的佛徒是佛教的骨架,在家的佛徒是佛教的皮肉。在本體上說,出家的重要;從作用上說,在家的重要。因此,信了佛的,可以出家,但卻不是必須出家。
十一、佛教認為眾生平等,且人人都有成佛的可能。根據修行的層次和所守的戒律,佛教徒可分為「近事男、近事女、近住男、近住女、沙彌、沙彌尼、式叉摩尼、比丘、比丘尼」九個等級。
十二、要成為一名佛教徒,必須經過「三皈」的儀式。「三皈」是指皈依三寶(佛是佛陀,法是佛的言教,僧是弘揚佛法的出家人)。
十三、為何要皈依三寶?皈依佛陀不是把佛陀當成神道來崇拜,而是出於對尊師和感恩。皈依法,因為這個法是佛陀親證的解脫之法修行,成佛的途徑。皈依僧則主要是因為他們弘揚佛法而功德無量。
十四、佛教不拒絕任何一個願意信仰的人,即使那人是娼妓、屠夫、魚販、獵人、酒販。也即,佛教不放棄任何可以種下善根的機會。
十五、佛教相信天堂和地獄,同時根據所修善業和惡業的不等輕重,天堂和地域也分層級。
十六、佛教相信上下浮沉的生死流轉,但不相信永恆不變的靈魂。
十七、佛教只崇拜三寶----佛、法、僧,但不崇拜神鬼,雖然佛教並不否認神鬼的存在,因為神鬼也是六道輪迴的兩大流類。
十八、佛教不以為人死之後即是鬼,做鬼僅有六分之一的可能。佛教更不相信經過焚燒之後的紙幣錫箔能夠供鬼受用。佛教只相信死人的親屬可以用布施、供佛、齋僧的功德,迴向亡靈、超度亡靈。
十九、佛教的因果律通看三世(前世,今世,後世),並且不是一般人所誤解的宿命論或定命論。佛教相信人是可以憑後天的努力而來改善先天的業因的。
二十、佛教徒是反對自殺的,因為在佛教的戒律里有明確的規定,佛教徒不可以自殺,自殺是有罪的。
二一、為了厭離這個苦多樂少的世間,所以要求解脫生死。可見,佛教是厭世的,也是出世的。然而,佛教不是自私自利的宗教。除了自己出離,也要設法使得一切的眾生都能出離。可知,厭世是入世的啟發,出世是入世的目的。
二二、劫,乃是古印度用來計算時間的單位通稱。佛教通常所稱的劫,是指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長時代而言。
二三、一千個小世界(一個日月系),稱為小千世界。小千世界每一小世界的範圍,是由一個須彌山至色界的梵天。一千個小千世界,稱為中千世界,中千世界每一中世界的範圍,到達色界的光凈天。一千個中千世界,稱為大千世界,大千世界每一大世界的範圍,到達色界的光音天。
二四、佛教注重實踐,實踐的四大項目是「信、戒、定、慧」。
二五、發大願心,為全體人類義務勞役,作一切眾生不請之友,乃至犧牲自己而救濟他人,這便是佛教的苦行。如果有人以不吃煙火食,不過人的生活,而以標新立異,那便不是佛教的苦行而是外道的苦行。
二六、眼、耳、鼻、舌、身、意,從心理與物理的媒介功能上說,稱為六根。六根所接觸的對象上說,稱為六塵,也就是物理學上的各類物質。六根接觸六塵而產生的判別力與記憶力上說,稱為六識。所謂六根清凈,不是沒有了六根,而是我們的生理官能,不再隨著外境的幻象而轉,這就叫做一塵不染。一般僧侶均不能做到。
二七、佛教所講的四大,是指「地、水、火、風」的四大物質因素。四大,只是五蘊(色、受、想、行、識)中的一蘊。佛教不僅要做到四大皆空,而且要五蘊皆空。
二八、佛教極力主張孝敬父母。以佛教的觀念來說,自己的生日,正是母親的難日,應該把懷念母難的情緒提高,應該於母難的日子特別懷念父母的生育教養之恩,應該加上十倍百倍地恩孝父母,而不是盡情歡樂地為自己慶生。
二九、出家,僅是佛教生活方式的一種,家庭才是佛教建設的根基所在,如果反對家庭制度,佛教的僧尼也將無以為生。
三十、佛陀卻曾積極勉勵家庭生活的如理建立,比如《善生經》,就是一部指導在家生活的經典,指導在家人應該建立正確的倫理生活:子女對父母要報恩要孝順,父母對子女要教養要婚配;弟子對師長要供養要恭敬,師長對弟子要盡心教導,要代選擇明師善友;妻子對丈夫要敬愛服侍、要誠實料理家務;丈夫對妻子要給養服飾飲食、要憐念、要親親;主人對僕從要給食要體恤,僕從對主人要服從要盡職;親族鄰友對待親族鄰友,都應互相敬愛、互相濟助、互以赤誠相待、互以善言規勉;在家人對待出家人要恭敬設座、要布施供養,出家人要教在家人信善學善。
三一、佛教是崇恩主義的宗教,父母、眾生、國家、三寶,稱為四恩,孝養父母、廣度眾生、愛護國家、恭敬三寶,不是為了求取什麼,完全是為了報恩的動機。
三二、在佛教徒的觀念中,戰爭是最最殘忍的事,寧可犧牲了自己的生命,貢獻出自己的生命,來感化強暴,來贏取和平,也不願以牙還牙以暴易暴地從事戰爭。
三三、佛教分為大乘和小乘。大乘包括密宗,禪宗,凈土宗,南山宗,華嚴宗,地論(歸入華嚴宗),唯識宗,攝論(歸入法相宗),天台宗,涅磐(歸入天台宗),三論宗。小乘包括俱舍宗,成實宗。
三四、佛教的解脫道的修持法,是以戒為起步,以定為重心,以慧為目的,戒、定、慧,稱為三無漏學,三者缺一不可,三者相互關連,相互助長,成一螺旋形的狀態——由戒生定,由定發慧,由慧起修——直向解脫之道上升。其中的定,就是禪定。
三五、禪宗是主張頓悟的,是主張不立文字直指心源的,是主張前念迷是眾生,後念悟即是佛的。除了禪宗之外,沒有一個宗派,能像如此直截了當而開門見山的了。
三六、佛教相信上帝的存在,但並不認為上帝是世界的創始者.
推薦閱讀:
※怎麼能相信這是鋼筆畫呢
※戀愛說的話有幾句可以相信?(理財早知道的回答,2贊)
※生活這麼殘酷,為什麼我還相信愛情?
※【婚姻物語】一定要相信你的男人
※右手食指指紋決定了你的愛情 你相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