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公園 : 反擊科學謬誤的實踐指南
圖註:揭露真相就相當於在人們的心智中打開了一道缺口,這個缺口需要用其它事實來填充。那麼如何使科學更「粘人」?切普和丹·希斯給出了「粘人」科學的幾個特徵,簡稱「SUCCES」:簡單易懂(Simple):借用歐內斯特·盧瑟福的話來說,如果你不能夠簡潔地解釋你做的物理學研究,那麼它很可能就不是一個好研究。出其不意(Unexpected):如果你的科學研究結果是反直覺的,接受它!用這種出其不意來說服懷有好奇心的公眾。可信性(Credible):你的信息來源要出自最可信的地方:一般是同行評議的科學論文。具體而微(Concrete):使抽象的科學概念變得具體易懂,最好的做法就是類比或比喻。以情動人(Emotional):科學家在科研中會做到價值中立與感情無涉。但是,科學家也是人,若我們向科學家表達我們對科學的熱情或向民眾表明科研成果如何改善我們的生活,那麼科普效果會十分好。講故事(Stories):把你的科學研究敘述成一個動人的故事。破除謬誤假設你做到了以上幾條,把你的研究成果變成了簡單易懂、具體的、動人的故事,祝賀你!事情已經成功了一半。在如何說明科學事實是正確的同時,也要解釋為什麼謬誤是錯誤的。當你破除謬誤時,這裡有一個要警惕的心理學效應。當你提到了謬誤,就會使人們更加熟悉它。人們越熟悉一條信息,就越容易相信它是真的。這意味著熟悉性造成了適得其反的效應,強化了人們心中的謬誤。這裡有幾個破除這種效應的小技巧。首先,多強調事實而不是謬誤。用你要交流的科學事實引導聽眾而不是大談謬誤。不幸的是,大部分揭露真相的文章採用了最壞的做法,在標題中就重述了謬誤。其次,在提到謬誤之前先說幾句預警的話。這樣人們就會提前預知,不會再輕易受謬誤的影響。極其簡單的預警語句可以這麼開頭「一個常見的謬誤是……」。第三,要解釋清楚扭曲事實的那些謬誤之處。這使得人們具有用事實來改正謬誤的能力。一個好用的分析框架是 科學謬誤五特徵法,裡面含有科學謬誤的一系列特徵,主要是邏輯上的謬誤。總括一下,如果你要駁斥一篇文章中的虛假信息,那麼無論是做一場報告還是隨意的言談,多用「粘人」的科學事實。在提到謬誤之前,告知一下你要提到謬誤了,然後解釋清楚歪曲事實的種種謬誤。牛刀小試我用一個例子來說明上述技巧如何使用。假設有人對你說,全球變暖是不存在的。那麼你可以做的就是給出事實:97%的氣候科學家同意人類是造成全球變暖的罪魁禍首。這方面已經有很多研究,使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伊利諾伊大學2009年的一項調查表明,97.4%的氣候科學家認同人類活動提高了全球平均溫度。普渡大學2010年的一項研究調查了研究氣候變化的科學家,這些科學家都發表有同行評議的論文;對他們的公共言論進行了分析,表明97.5%的科學家認同全球變暖。作者本人參與了2013年的一項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在過去的21年里,氣候變化主題的科學文獻中,97.1% 的文獻確證了是人類活動造成了全球變暖。當然,類似的一個謬誤聲稱氣候科學界對於全球變暖沒有形成共識,還援引了一個由31000個科學家的請願書來作為證據。這個謬誤犯了虛假專家的錯誤:簽名的31000個科學家中,99.9%都不是研究氣候變化的。列入請願書的資格僅僅是具有科學學位,所以簽名列表中有計算機領域的,工程技術領域的,以及生物醫學領域的專家。但是研究氣候科學的專家少之又少。所以你現在明白了吧。在我們的網路課程《為什麼有人否認全球變暖》(Making Sense of Climate Science Denial)中,破除了50個最常見的對全球變暖的謬誤。每一講都採用事實-謬誤-謬誤的結構,首先陳述了科學事實,然後介紹了謬誤,之後解釋了謬誤所依賴的那些謬誤。在我們的六周課程《揭露真相的心理學》(psychology of debunking)里,我們也強調了循證原則對於科學界自身的重要性。否則,那會變得很諷刺,如果我們在反擊科學謬誤時不講科學。原文鏈接: http://phys.org/news/2015-06-countering-science-denial.html?utm_content=buffer58ada&utm_medium=social&utm_source=twitter.com&utm_campaign=buffer編譯:魏玉保
推薦閱讀:
※如何實踐佛法 第二篇 發心立願
※2-6 十大綱領展開敘述《國共合作成立後的迫切任務》《和英國記者貝特蘭的談話》
※老中醫十多年萬餘例臨床實踐 製成藥水專門對付痣、疣、血管瘤
※那些讓師生趨之若鶩的科技競賽,竟然藏有不可告人的」貓膩」!
※【實踐案例】拙作(9):曲脈大坪 靈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