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阿密的故事
06-03
作者:李子陽 對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來說,制度的作用最為重要。當然,位於撒哈拉沙漠深處的某地,即使有好的制度恐怕也難以取得快速的經濟發展。但即使是這樣的地區,如果有了好的制度,也會比那些沒有好制度的同類地區取得更好的經濟發展。在論證制度的巨大作用時,經濟學家最經常使用的例子是香港。一個幾乎沒有任何自然資源、人口稠密、周邊地區又遍布緊張局勢和戰亂的彈丸之地,僅僅用了幾十年的時間就發展成一個世界級的發達繁榮的城市,實現了舉世矚目的巨大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這種活生生的現實確實是制度能力的典型體現。除了香港以外,好的制度還曾經在許多地區發揮了重大的作用。正是由於有著優越的制度,許多被認為根本不可能發展、甚至必將走向混亂和失敗的地區,卻出人意料地成長為財富和文明之地。美國的邁阿密就是一個有著這樣傳奇歷史的城市。邁阿密(Miami)建立於1896年。建立之時只有人口344人。當時這裡的主要產業是農業。到了20世紀20年代,由於擁有景色優美的海灘,大批富有的觀光客湧來邁阿密。這時,邁阿密出現了第一次快速發展。1920年代,邁阿密的人口超過了3萬。以後,邁阿密雖然一直在穩步發展,但一直到1960年,這裡仍然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小地方,根本看不出來會成為一個具有世界影響力的超級大都市。1959年,發生了古巴革命,菲德爾·卡斯特羅成為古巴統治者。大量古巴流亡者渡海逃往美國佛羅里達。邁阿密的大部分地區都對古巴流亡者表示歡迎。於是,邁阿密成為古巴流亡者集中的地區。僅1965年一年,就有10萬古巴人通過每天兩次的「自由航班(freedom flight)」從哈瓦那來到邁阿密。雖然這些難民中的一部分屬於原來古巴社會的中上階層,但由於出走倉促,根本無法大量攜帶自己的財產。他們往往只攜帶有少量隨身的財物,在一片慌張中來到了美國。其他的大部分難民則比他們的條件更差,往往是身無分文地來到了美國。他們甚至都不會說英語。這些人肯定不符合值得期待的投資移民的標準。在許多人看來,大量吸收這樣的移民只能意味著災難和混亂,甚至是國家的分裂。整個六七十年代,古巴人都在大量湧入這個城市。邁阿密的沿海地區已經被稱為「小哈瓦那」。甚至,這裡通行的語言不再是英語,而是西班牙語。由於美國對古巴限制移民外出的政策一直持批評態度,1980年,卡斯特羅決定給美國人一個教訓。這一年,古巴政府忽然放開對一個港口——馬里埃爾港的控制,於是,有15萬古巴人通過這裡一次性渡海到達邁阿密。這是歷史上最大的一次非軍事渡海行動。跟1960年代的那批難民相比,這批難民不但更貧窮,而且其中充滿了囚犯、精神病患者和妓女。卡斯特羅通過這次偷渡事件,清除了國內大量的罪犯和精神病患者。此後,1994年,古巴政府又一次放鬆了海岸巡邏,於是,又有好幾千名古巴難民來到了邁阿密投親靠友。除了古巴難民以外,1991年的海地政變又使得大量海地難民湧入這個地區。這次難民潮的結果是,邁阿密除了原有的西班牙語社區以外,又出現了一個被稱為「小海地」的社區。1990年代,海地語即海地克里奧爾語出現在公共場所和選舉期間的選票上。當然,除了這幾次重大的難民潮以外,平時的移民進入一直在邁阿密持續進行。目前,在邁阿密地區有大量合法的和非法的阿根廷人、巴哈馬人、巴貝多人、巴西人、哥倫比亞人、古巴人、多米尼加人、荷蘭人、厄瓜多人、法國人、海地人、牙買加人、以色列人、義大利人、墨西哥人、尼加拉瓜人、秘魯人、俄羅斯人、薩爾瓦多人、南非人、土耳其人、委內瑞拉人。這裡既是西班牙和加勒比海移民的佔主要的城市,同時也擁有美國最大的芬蘭、法國和南非移民社區,也是美國最大的以色列、俄羅斯、土耳其移民社區之一。現任邁阿密市長和警察局長都是外來移民。2004年,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根據各國城市中出生在國外的居民占該市總人口的百分比排列世界主要城市,邁阿密以59%排在第一位。也許在有些人看來,接納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難民和移民的城市,如果能維持和平和基本的秩序,能夠避免激烈的社會動蕩,能夠讓這些可憐的難民活下去,就已經幾乎是一個奇蹟了——想想1980年被卡斯特羅清理出來的那些囚犯、妓女和精神病患者,他們的突然湧入很有可能徹底摧毀任何地區的秩序。至於經濟發展,那就不要指望了。邁阿密看來註定將成為美國為了保障難民人權而付出的代價。可實際結果是什麼呢?實際結果是,在這樣一個沒有什麼發展基礎的地區,在這樣一個普通的小地方——直至1960年,邁阿密都被認為是一個「漁村」,擠滿了被迫逃離家園、幾乎身無分文、精神沮喪的人們,他們既不會講所在國的語言,在主流社會也沒有任何商業網路和商業信用,結果,世界卻看到了一個繁榮發達的超級大都市。制度的優勢在邁阿密發展過程中的作用非常明顯。優越的制度使得人們在這裡得到了堅強的產權保護和充分的自由發展的機會。以產權保護為例,相比於拉丁美洲各國不穩的政治經濟局勢,邁阿密成為存放資金最安全的地點。因此,大量拉美資金湧入邁阿密。1980年代,拉丁美洲各國企業家帶著大筆資金來到邁阿密,將邁阿密布瑞肯大道(Brickell Avenue)變成遍布高聳入雲金融大樓的「拉丁美洲華爾街」。那些逃到邁阿密的難民,在原來的國家,他們往往只能成為無能之輩和其他人憐憫的對象,但在這裡,在得到自由發展的機會以後,他們創造出了傳奇。且讓我列舉一下他們的主要成就。在1960年的那個「小漁村」的基礎上,目前:邁阿密是美國第十一大城市,整個地區擁有人口250萬,其中邁阿密市人口超過36萬;邁阿密所在的南佛羅里達州都市區是僅次於東京的世界第二大都市區;邁阿密不僅是通往拉丁美洲的門戶,而且是一個國際性的貿易、商業中心;邁阿密是除了紐約之外的全美國際金融業務中心,有「中南美貿易金融之都」之稱,擁有100多家外國銀行,美國前20大銀行的Bank of America、Citibank、First Union Corp、NationBank及Sun Trust Bank等均在邁阿密設有分行;邁阿密國際機場是在美國際貨運排名第一的國際機場;邁阿密是許多跨國公司的拉丁美洲地區總部,例如美洲航空公司、思科、迪士尼、埃克森美孚、聯邦快遞、微軟、甲骨文、美國電報電話公司(AT&T)和索尼等。邁阿密有太多不能發達的理由:貧困的移民、分裂的文化、動蕩的國際政治環境、低素質的人口結構——至今邁阿密23%的18歲以上人口沒有中學的學歷,排位全美倒數第二。也許正是因為這些條件的限制,邁阿密目前的人均收入水平在美國屬於落後行列,但和世界上那些同等條件的其他城市相比,邁阿密所取得的成就卻已經超出了他們最大膽的想像。那些全面控制國家、剝奪人們自由發展機會的政權,在面對由他們一手造成的貧困和衰敗時,總是可以找到足夠的理由和借口——自然條件差、基礎條件差、外國人的欺壓、國內野心家的破壞、人民的素質低下等等,不一而足。好在世界上還是存在自由發展的人群的,他們往往面對著更差的條件。在更差的條件下,那些自由的人們所取得的無與倫比的成就是對那些形形色色的壓制自由的勢力的最好回答。【作者名字最後一字(「楊」左邊取日旁)不能正常轉碼,因此以同音字代替。抱歉。】--原載:《鉛筆經濟研究社》,2007-07-11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元且
※兵器譜-錘(一)
※睡前故事:如何成為太極門史上最氣人的少門主
※鬼魅故事集·百舌
※永無止境的洞穴
TAG: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