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佛教簡介
藏傳佛教簡介
前言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藏傳佛教很神秘,很多方面與漢地傳統的佛教不太一樣,加之,社會上流傳著學藏傳佛教的人可以喝酒、雙修之類的謠言,讓藏傳佛教帶上了一種畸形的神秘感。事實上藏傳佛教一點也不神秘,當真正去認知它,了解它的時候,很多謠言自然不攻自破,真相也自然顯露出來。其實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一樣,都是古代的祖師大德歷經千辛萬苦從印度傳過來的大乘佛法。
由於藏傳佛教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有些人卻對藏傳佛教各教派的修法、見解沒有一個正確的概念,對各個教派的不同觀點也缺乏準確的認識,這就勢必會導致許多疑問。如果不澄清疑問,就會對修行造成障礙。另一嚴重過失是謗佛、謗三寶等嚴重口業。因此,對所有正在修學或準備修學藏傳佛教的人來說,從整體上了解藏傳佛教,既相當重要也十分必要。
赤松德贊
一、藏傳佛教的稱呼
首先介紹稱呼——藏傳佛教。藏傳佛教已經被全世界的佛教界所公認。有些書和人稱藏傳佛教為「喇嘛教」,這不是一個準確的名稱。極少數稱藏傳佛教為「喇嘛教」的人也許覺得,藏傳佛教只是西藏喇嘛發明的宗教,而並不是佛教,因此才故意這樣稱呼,但這種看法肯定不具普遍性,無論如何,就象漢傳佛教不叫「和尚教」一樣,藏傳佛教也不叫「喇嘛教」,正確的稱呼應為藏傳佛教。
二、藏傳佛教與漢傳佛教的異同
藏傳、漢傳之間,只是傳承的差異,實際上都是佛教。不過,漢、藏佛教的傳播方法卻稍有不同。據史書記載,漢地以前的大成就者在傳法時,主要以講經為主,撰著論典普遍較少。
在藏地,有很多規模不同的佛學院,其大部分課程,是顯宗的五部大論;另外的少部分課程是需要上師的口傳或其他竅訣教授,安排了密宗的內容。所以,藏傳佛教本身,就是一個顯密圓融的完整體系。
三、藏傳佛教的特點
藏傳佛教每個教派,都有顯宗和密宗兩部分。
藏傳佛教非常講究傳承,每一代都記錄得十分詳細,比如誰傳給了誰,誰又傳給了誰,一代一代傳戒人的傳記都有清楚的記載,迄今為止,有著極為清凈的傳承。這是藏傳佛教在戒律方面的一個特色。
藏傳佛教還有獨特的伏藏法,所以密宗永遠也不會徹底消失。
我們無論對大乘、小乘,顯宗、密宗的任何教派,都有著極大的信心,畢竟這些都是佛陀的教法,都是為了適應某些眾生的根基而應世的。
另外,藏傳佛教的任何一個教派,都非常強調修行次第。第一是出離心,第二是菩提心,沒有任何一個教派會說不需要出離心和菩提心。至於空性的修法,又分為不同的層次,修法上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四、藏傳佛教主要支派
(一)寧瑪派
蓮花生大師
1、概況
提起藏傳佛教,首先要介紹的就是寧瑪派。寧瑪派是佛教剛剛進入西藏直到藏王朗達瑪滅佛為止,在很長時期內,於西藏形成的唯一教派,它是整個藏傳佛教的基礎。由於該教派僧人只戴紅色僧帽,因而又稱紅教。
寧瑪派的教義包含九乘:聲聞、緣覺、菩薩道,包括了所有的顯宗。其中的聲聞、緣覺乘,囊括了所有的小乘,菩薩乘則包括了所有的大乘佛法。密宗又分外密和內密。外密包括事部、行部、瑜伽部,內密包括瑪哈、阿努、阿底瑜伽。寧瑪派的九乘既包含了所有的解脫道,也包含了所有的人天道。
密宗是所有顯宗的精華,而大圓滿又是所有密宗的精華。在每一種內密裡面,都涉及到四種灌頂。對應於四種灌頂,又有越來越深、越來越高的四種修法。
第四級灌頂的修法是什麼呢?在一般的密宗裡面,叫做圓滿次第的修法;在寧瑪派當中,則把第四級灌頂的修法或圓滿次第的修法獨立劃分出來,從而形成了一個獨立的修法,叫做大圓滿。
其實,在所有的內密裡面,都有大圓滿的內容,只是寧瑪派把它單獨列出來了。寧瑪派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大圓滿修法,也即阿底瑜伽。因為九乘裡面的聲聞、緣覺、菩薩乘,跟顯宗的漢傳佛教,以及藏傳佛教當中的薩迦、嘎舉、格魯派等等的顯宗修法是完全一致的;外密的事部、行部、瑜伽部,也跟格魯、薩迦等其他教派的密宗修法沒有什麼差別;哪怕是內密的瑪哈瑜伽、阿努瑜伽,其很多修法也基本上一樣,差別也不是很大。雖然瑪哈瑜伽、阿努瑜伽,或者格魯、薩迦等教派的內密修法各有所長,但沒有一個能像寧瑪派的大圓滿修法講得那樣具體、透徹,大圓滿的證悟方法非常豐富,遠遠超勝於其它密法。
一千三百多年前,密法開始傳到藏地,之後蓮花生大師和布瑪莫扎又親自將密法的大圓滿這部分帶到西藏來弘揚。
2、寧瑪教法的傳播途徑
寧瑪派教法的傳播途徑有三種。
第一種是經。
所謂經,是指像顯宗的《法華經》、《大方廣華嚴經》等佛陀親口所說的經書一樣,從普賢王如來直到蓮花生大師之間,一脈相承不間斷地傳下來,從而流傳至今的經文。這些經在寧瑪派的教法當中,佔了相當一部分的比重。
第二個種是伏藏或伏藏品。
寧瑪派最神奇、最突出的地方,就是伏藏品。雖然其他教派也有伏藏品,而且在那些教派的上師當中,也有很多人可以取伏藏品,但伏藏的源頭卻是蓮花生大師。蓮花生大師所處的時期是前弘期,那個時候只有寧瑪派,所以絕大多數伏藏經文是寧瑪派的。
伏藏是非常重要的藏經方式。真正的伏藏不需要外界的條件。
當年蓮花生大師給弟子們灌頂、傳法之後,就把各種灌頂、修法、儀軌的傳承,交付給不同的人,並特別囑咐不同的護法神保護這些伏藏。蓮花生大師也同時授記:未來什麼時候需要這些伏藏法,什麼時候就能取出來。正是依靠這種殊勝因緣,才使藏密不會斷絕。在取出的伏藏中,灌頂、修法、儀軌的傳承應有盡有,而且傳承非常清凈。這是蓮花生大師特有的、非常偉大的弘揚密法、續佛慧命的竅訣。依靠這種竅訣,藏密永遠都不可能從根本上毀滅!除非眾生的福報窮盡了,那只有另當別論。
伏藏品的內容非常豐富,既有修法,也有佛像、甘露等等,真可謂面面俱到,但最重要的是佛經。佛經裡面的一部分是灌頂內容,一部分是與灌頂有關的修法,還有一部分是修法儀軌,另外還有其他一些從前行到正行的一系列具體修法。
伏藏品的傳承非常清凈,是由蓮花生大師直接傳給伏藏大師的。
當然,伏藏品並不是真正需要什麼外緣,在外境發生轉變的時候,如果因緣具足,伏藏品一樣可以保留下來。
伏藏是非常奇妙的佛法傳承方式,蓮花生大師也說過,藏密的最後一個希望就寄托在伏藏身上,因為伏藏永遠都不可能被徹底毀滅!
雖然藏地其他教派真正的高僧大德中,也有蓮花生大師的化身,亦或蓮花生大師弟子的化身,其中有很多是取過伏藏的,象宗喀巴大師、噶瑪巴大師等等,但伏藏的主要來源卻是寧瑪派。
寧瑪派教法傳播的第三個途徑,就是凈相。凈就是清凈的凈,相就是指形象,換言之,也可以稱為凈境或凈觀。
它有一定的特徵,具有包括灌頂、修法、儀軌及解說在內的完整體系。
當然,有些凈相法也只有三、四句,所以也不能一概而論,否認所有文字短小的凈相法。藏地有些上師雖然可以鑒定,但總的來說還是十分稀有。
3、寧瑪派特有的殊勝法門——大圓滿
在整個藏傳佛教中,真正弘揚大圓滿,就是寧瑪派。寧瑪派有不共同的續部24個卷帙,卻沒有列入藏傳佛教《大藏經》的經教部分——《甘珠爾》的目錄裡面,因為前輩的高僧大德們認為,寧瑪派的這些法基本上都跟大圓滿有關,都是密宗當中的密宗,是非常秘密的內容,所以不能列在《大藏經》的目錄裡面,而應該單獨列出。在德格印經院的目錄中,除了幾部寧瑪派的續部以外,其他的都看不到,都是獨立保存的。
寧瑪派的大圓滿實際上跟其他密法也不矛盾,在不矛盾的基礎上,它有自己的特點。
如果沒有寧瑪派,藏傳佛教雖然也有五部大論、生起次第、圓滿次第等內容,卻唯獨缺少了大圓滿,以及和大圓滿相關的一些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
我們一定要注重修行次第,嚴格按照佛、菩薩、上師們的要求去修,這樣肯定會成就。否則,倘若隨順自己的妄執,既不修加行,又不修出離心、菩提心,直接去修大圓滿,我敢保證,這種做法很難解脫,無非種點善根而已。
(二)薩迦派
薩迦班智達 貢嘎堅參
薩迦派中的「薩迦」(sa-skya)藏語意為灰白色的土地,因該派的主寺——薩迦寺建寺所在地呈灰白色而得名。由於該教派寺院圍牆塗有象徵文殊、觀音和金剛手菩薩的紅、白、黑三色花條,故又稱花教。
薩迦派的見解與噶舉派基本一致,加行又與寧瑪派大致相同。雖然大圓滿的一些修法是其他藏密教派中看不到的,但薩迦派也在修大圓滿的一部分修法。
薩迦派最興盛的時期,是薩迦班智達時代。薩迦班智達等大德都是文殊菩薩的化身,他們以卓絕的智慧,撰著了大量而珍貴的論典,成功地指導著後學者的修行。從古至今,藏傳佛教其他教派在戒律、《俱舍論》等論典的詮釋方面,一直沿用薩迦派大德的著作。很多藏傳佛教的高僧大德都是薩迦派的弟子,包括宗喀巴大師的上師,和宗喀巴大師的兩大弟子——克珠傑和加操傑。薩迦派在藏傳佛教當中舉足輕重的地位與不可估量的貢獻,也由此可見一斑。
薩迦派的主要觀點,是首先全盤接受《中論》等《龍樹六論》中有關中觀方面的空性,並在空性基礎上加上如來藏的見解。薩迦派具體的修法,就是喜極金剛的生圓次第和道果的修法。這些修法屬於無上密宗的生圓次第,不過,與大圓滿的修法還是有一定的差別。
薩迦派有一個文殊菩薩親傳的加行修法,叫做「離四欲修」。「四欲」,就是四種貪慾,也即遠離四種貪慾的加行,實際上就是修出離心和菩提心。
具體內容如下:
第一、貪慾今生非修法者。若稱作修法者,最低限度不能對現世有貪慾心。否則,為了今生的健康、長壽、發財所做的念經、觀修等善行,皆與解脫無關。(註:佛法有狹義和廣義兩種解釋。廣義指所有的善事都是佛法,狹義指能獲得解脫的修法才是佛法。此處從狹義的角度而言)以這樣的發心而修行的人,也根本談不上是修行人。
第二、貪慾輪迴非出離心。無論貪著此世或來生的輪迴,皆不具足出離心。
第三、貪慾自利非菩提心。自私自利與菩提心相違,凡有愛執自己之心,皆無菩提心可言。
第四、若有執著非正見。無論執著有、執著無、執著空性、執著光明,凡是有執著都不是正見。
此修法實際上與宗喀巴大師的《三主要道》中所講的修行次第完全一致,只是宣講的角度略有不同:後者從正面的角度來闡釋,而「離四欲修」卻以否定的角度來解釋。無論如何,出離心和菩提心是任何教派都必須要修的。
薩迦法王
(三)噶舉派
噶舉派祖師瑪爾巴大師
噶舉派是藏傳佛教支派最多的教派。「噶舉」(bkav-rgyud),藏語意為「口授傳承」,謂其傳承金剛持佛親口所授密咒教義。創立者先後有兩人。一是瓊布朗覺巴(khyung-po-rnal-vbyong-pa,990—1140),一是瑪爾巴譯師。因該派僧人按印度教的傳統穿白色僧衣,故稱為白教。
嘎舉派一直以擁有眾多苦修者而著稱,其中最著名的,當數因傳奇般的事迹而倍受矚目的米拉日巴大師。其實,噶舉派還有不勝枚舉的許多不被外人所知的修行成就者。如今,在藏地很多神山或寂靜處,仍清晰可見當年修行者的足跡——當初沒有雄偉的寺廟,也沒有清凈的道場,修行人只能在山上搭建茅棚。這些小房子基本上都是由石塊和石板構建而成,僅夠一人的容身之處,旁邊一個很小的土灶,就在這樣的地方,不知成就了多少功德蓋世的苦修者。
十七世大寶法王
噶舉派的加行修法和其它教派完全相同,也是修出離心和菩提心,但正行的修法卻是「大手印」。
為什麼叫「大手印」呢?「手印」也即古代國王的印章,如同現今政府的公章。只要蓋上了國王的印章,任何人都無法超越,無法推翻,只能接受。
同樣的,「大手印」就是空性和光明,如同國王的印章一般,任何事物都離不開空性和光明,因為其本體既是空性又是光明。當然,有時經論里稱大中觀也叫大手印,有時也稱大圓滿為大手印,這都是因為佛法名詞有廣義和狹義兩種概念之故。
麥彭仁波切的著作中也有一些噶舉派「大手印」的簡單修法,從表面上看與大圓滿的修法十分相似。實際上,在薩迦派、嘎舉派和寧瑪派這三個教派的具體修法中,除了大圓滿特有的一些修法以外,其他修法都是很相似的,達摩祖師的禪宗也很像大手印的有些修法。
(四)噶當派
阿底峽尊者
創建於1056年。藏語「噶」指佛語,「當」指教授。通俗說法是用佛的教誨來指導凡人接受佛教道理。噶當派的奠基人,是古格時期從印度迎請過來的著名佛教大師阿底峽,熱振寺是噶當派的主寺。該教派以修習顯宗為主,主張先顯後密。
在噶當派傳承中,形成了三個主要支派:教授派、教典派、教誡派,並各有自己所依的典藉和教義。13世紀晚期,一位名叫泅丹惹遲的噶當教典派僧人,把噶當派的納塘寺搜集保存的大量藏譯佛經編訂成《甘珠爾》、《丹珠爾》。這就是在佛教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藏文《大藏經》最早的編纂本。
噶當派由於教理系統化、修持規範化,因而對藏傳佛教其他各派都有重大影響。噶舉、薩迦派的一些重要僧人都向噶當派學習。而格魯派則是直接在噶當派的基礎上建立的,故有「新噶當派」之稱。此外,藏傳佛教中一切大論的講說,也都源於噶當派。15世紀時格魯派興起後,因格魯派是在噶當派教義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因此原屬噶當派的寺院,都逐漸成了格魯派的寺院,噶當派從此在藏區隱滅。
(五)格魯派
宗喀巴大師
格魯派(dge-lugs-pa)中的「格魯」一詞漢語意譯為善規,指該派倡導僧人應嚴守戒律。又因該派認為其教理源於阿底峽尊者所創的噶當派,故稱新噶當派。由於此派戴黃色僧帽,故又稱為黃教。
格魯派有新、舊兩種。舊派也稱噶當派,湧現了一大批以阿底峽尊者的弟子為代表的,修持嚴謹的大成就者;新派稱為格魯派,是由宗喀巴大師建立的教派。
格魯派的特點:第一,是整個僧團的每一個出家人的持戒都非常清凈,要求也非常嚴格;第二,是深廣地聞思經教。幾乎每個格魯派的小寺院,都會為僧眾安排聞思的內容;第三,是著重強調單空的修法。
格魯派的修法,主要依據《菩提道次第廣論》。而《廣論》的來源,則是阿底峽尊者的《菩提道燈論》。根據該論的密意,宗喀巴大師創立了上、中、下三士的修行之道。其中有共同和不共同兩種修法,不共同或特殊的修法和見解,與寧瑪派與噶舉派基本上一樣。關於這一點,從宗喀巴大師本人,以及他的弟子等格魯派成就者撰著的論典中可以知道,但這些修法是不太公開的。
為什麼在公開場合或普通傳法中不強調這些修法呢?宗喀巴大師解釋說:初學者剛剛修行就妄談什麼大空性、不執著、遠離一切戲論等等,實際上不可能有什麼證悟,甚至連空性的感受都不可能生起,因此,宗喀巴大師後來就開始著重強調中觀的單空部分,因為,首先以單空修法既可以清凈煩惱,斷除貪、瞋、痴等人我執與法我執,而且不容易走彎路,普通人也比較容易接受,然後再通過這種方法引導眾生最後進入大中觀的境界,所以,在宗喀巴大師晚期的一些著作,和大師的首座弟子寫的書裡面,幾乎都是單空方面的內容。
儘管單空修法跟其他教派的修法並沒有衝突,但仍然有一些不共之處,稍微懂一點中觀的修行人,都能看出其中的差別,不像其他教派的修法,除了很專業的人以外,其他人若想清晰地辨別,就有一定的難度。
目前我們也需要這樣的修法,前幾年講過的麥彭仁波切的空性修法,就提煉了很多中觀的精華,是一部非常完整的修法。如果不修這些單空修法,而好高鶩遠地去修大光明、大空性,很多人的修行還是會失敗的。
為什麼這樣講呢?因為,雖然我們修了出離心、菩提心,根基相對比較成熟,但一下子要去接受大圓滿或大手印等等,還是相當困難的。只有當出離心和菩提心日漸成熟之後,首先去了解一下單空,樹立起空性的見解,然後在一定的時間中修持單空的修法,依此才會斷除粗大的煩惱,剩餘的一些細微執著,再用其他的修法根除,結果就易如反掌了。
單空修法是由釋迦牟尼佛宣講,並經龍樹菩薩傳承下來的,不是除了格魯派以外的其他教派就不提單空,只是宗喀巴大師格外強調這個修法而已,同時,單空修法也是所有修行人都應該修持的基礎。可以說,宗喀巴大師提倡的這種修法非常踏實,非常實用,特別適合現代人。我曾一再強調,在出離心、菩提心沒有成熟之前,基本上不考慮修什麼空性、大圓滿等等,一旦出離心和菩提心達到標準以後,雖然也可以修大圓滿,不過之前修一修單空,修行的境界會非常穩固。
在宗喀巴大師以後,格魯派也出現了很多的高僧大德和成就者,他們撰寫了大量的論典,對佛法和解釋五部大論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如果藏傳佛教缺少了格魯派,出家人的持戒不會被廣泛弘揚;聞思方面也不會如此深入;單空修法也不會這樣強調。因此,格魯派也被譽為是整個藏傳佛教的基礎。
(六)覺囊派
如來藏的形變
覺囊派最強調的,就是如來藏。
雖然其他教派也講如來藏,但沒有覺囊派宣說的那麼完整,該教派確實是如實地闡述了釋迦牟尼佛三轉法輪的密意。
覺囊派的顯宗見解,主要是第三轉法輪的如來藏;在修密宗的時候,他們比較注重時輪金剛的修法。覺囊派的加行,與《普賢上師言教》的內容沒有兩樣,除了一些傳承上師的觀想不太一樣,或者有些地方加了一些修法,有些地方少了一些修法以外,基本上沒有什麼差別。
佛陀初轉法輪所講的出離心、四聖諦、人無我等法門,如今每一個教派都在宣說;第二轉法輪的空性,也是每一個教派都要修學的內容,只是格魯派特彆強調而已;只有覺囊派,才適時地彌補了第三轉法輪有關如來藏光明方面的缺口。第三轉法輪的見解和時輪金剛的見解聯合起來,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修法,這一修法一直沿續至今,從而形成了藏傳佛教非常完整的學修體系!
推薦閱讀:
※我靦腆地一笑
※學佛的真相(四)佛悟到了什麼?
※止與觀
※關於「南無阿彌陀佛」讀音的種種爭論,雪相法師這樣認為……
※佛教天台宗在國內的研究現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