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梅花的古詩詞名句總結
梅花與蘭、竹、菊並稱為「四君子」,還與松、竹並稱為「歲寒三友」。中華文化有謂「春蘭,夏荷,秋菊,冬梅」,梅花憑著耐寒的特性,成為代表冬季的花。中國文學藝術史上,梅詩、梅畫數量重多。梅花是中華民族與中國的精神象徵,象徵堅韌不拔,不屈不撓,奮勇當先,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黃櫱禪師有「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詩句,從梅花本身來說,是讚美梅花不畏嚴寒、凌寒獨開的品格。引申開來,就是勉勵人們不畏艱難困苦,須經一番奮鬥才能有所成就,有所作為。
梅花是一種比較普遍的名花,是我國歷代詩歌中最常見的花卉意象之一。《詩經》中的《摽有梅》一詩曾提到梅的果實,但只是作為起興,並非吟詠的主體。南北朝時代陸凱折梅贈驛使所賦的詩,梅花是作為一種表達友情的意象。唐宋時,梅花被賦予了高潔、不屈的品格,以梅花作為吟詠對象的詩詞俯拾皆是。吟詠的角度不同,風格各異,可謂是異彩紛呈。從林逋開始,詠梅詩詞進入鼎盛時期,形成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熱鬧景象。元末明初的詩人高啟,專門寫了一組梅花詩,這九首梅花詩,首首都有孤獨高傲而無凄涼抑鬱,憐梅惜梅卻不神傷心碎的特點。後來清代的張問陶復作梅花八首,足可以與高啟這梅花九首並稱雙璧。清曹雪芹《紅樓夢》里也有詠梅花的詩詞,多從高啟這組詩借鑒或脫胎。
因為梅花是在天寒地凍的時節凌霜冒雪而開,不與眾芳為伍,所以人們賦予了它清高、孤傲、頑強、堅貞的品格;又因為梅花開在冬末早春,它首先佔得了春先,所以人們又賦予了它報春使者的聲名,成了先知先覺的先驅者或釀時造勢的的英雄豪傑的形象。
歷來詠梅花的詩詞,寫得最美又得其神韻的要數林逋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兩句,它把梅花的風姿神韻寫到了極致。「疏影橫斜水清淺」,梅花疏落,梅枝斜橫在清淺的水面上,如清瘦的美人臨水照鏡,有翩若驚鴻之致。「暗香浮動月黃昏」,梅香幽幽地飄動,不見其形就聞其香,在朦朧的月色之下,更顯幽獨超逸。其中「疏影」、「暗香」二詞用得極好,它既寫出了梅花獨特的風貌,又寫出了它異於桃李濃郁的獨有芬芳。這兩個詞最後便成為詞牌名,足見詩人們對其讚譽之高。只是這兩句詩並非林逋的首創,他除了對生活細緻的觀察之外,還借鑒了前人的成果,五代南唐江為有「竹影橫斜水清淺,桂香浮動月黃昏」兩句,因為只有這兩句,沒有構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故缺乏感發的力量。而林逋只改了兩字,便使梅花形神活現,也使得那兩句「原詩」有了神韻。
王安石也寫過一首著名的梅花詩:「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詩中以梅花的堅強和高潔品格喻示那些像詩人一樣,處於艱難、惡劣的環境中依然能堅持操守、主張正義,為國家強盛而不畏排擠和打擊的人。著名的一句是「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詩人從很遠處就知道那一樹的白花不是積雪,因為有幽幽的香氣一陣陣地飄過來。梅花的香氣是從很遠處傳來的,然而詩人卻很敏銳地覺察到,說明詩人善於發現,也表明了具有高潔品格之人的魅力之大,終有被發現被認可的一天。作者在北宋極端複雜和艱難的局勢下,積極改革,卻得不到實施,其孤獨心態和艱難處境,與梅花有共通的地方。作者以梅自喻,準確傳達出了自己的操守與主張,渾然天成,沒有絲毫雕琢的痕迹。
梅花情
折梅寄遠人,以表祝福及思念。如陸凱的《贈范曄》,「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詩人與好友相隔遙遠只能憑驛使來往互遞問候,詩人折梅的時候正好碰上驛使,就寄梅問候。「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江南沒什麼可以相贈,暫且送你一枝梅花吧。江南的風物何止萬千,怎麼會一無所有呢,其實,只不過眼前除了梅花就沒有一樣東西最能代表作者此時的心意罷了。作者此時在梅嶺,眼前是開得正繁盛的梅花,於是,他對朋友的思念也全部都集中在梅花身上,因此便想到「聊贈一枝春」。作者用「一枝春」,來借代梅花,以一代全,耐人尋味,引人聯想。「一枝春」象徵春天的來臨,它帶給遠方朋友的是江南春天的濃濃氣息,是迎春吐艷的美好祝願,也是詩人與遠方好友同享春意的最好表達,同時又隱含著對相聚時刻的期待。足見作者情趣高雅,想像豐富,那遠在千里之外的友人收到一枝梅花,想必一定明了作者的心意。後世宋之問也有類似的句子「明朝望鄉處,應見隴頭梅」,以表達對家鄉的思念。他想像明天清晨登上嶺頭的時候,可以再望忘家鄉,還可以看看嶺頭盛放的梅花。更多有關梅花的古詩詞名句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www.xigutang.com)
折梅寄遠人,以表達相思之情。南朝樂府民歌《西洲曲》的開篇就是「憶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初春時節,女子見到梅花開了,就回憶起以前和情人在梅樹下相會的情景,因而想到去西洲折一枝梅花寄給江北的情人。由見梅到憶梅再到折梅,是女子感情的發展脈絡,對於她來說,這梅花有著特殊的意義,它是他們愛情的見證,是他們美好往事的觸媒。因為思念情人,她要去西州,必然要打扮得光彩照人,這是「女為悅己者容」的表現,即使見不到「悅己者」,她也要以最美的形象,出現在曾經相聚的地方,展現出女子對愛人感情之深摯。
李商隱有句「贈遠虛盈手,傷離適斷腸」,也是用梅花也寫自身的孤獨與悲哀。作者睹物思人,懷念起故友。本想折一枝梅花來贈給遠方的朋友,卻不知要寄往何方,要寄給何人。詩人仕途坎坷,生不逢時,長期在外過著漂泊的游幕生活,處境非常艱難,身邊更是沒有一個要好的交心朋友。詩寫的是十一月中旬就已經迎風怒放的早梅,一個「早」字,更是詩人自身的寫照,詩人早慧、早名,卻受到排斥,抱負不得施展,如此坎坷不遇的身世,怎麼能不令人哀傷欲絕,愁腸寸斷。「傷離」句一語雙關,既含親友長別而斷腸,又含跟梅花離別而斷腸。
馮延巳筆下的梅花是多情的。「梅落繁枝千萬片,猶自多情,學雪隨風轉」,這是一個落梅如雪的場景,是寫美景也是在寫自然界衰敗的生命。「梅」是一種美麗高潔的花,梅花落了,這本來是一種常見的自然景象,但作者加上「繁枝」、「千萬片」等字詞,就寫出了一種氣象,使人如臨其境,眼看著雪一般的花兒紛紛落下,更想到了整個自然界生命的無常。只是,這落梅是不甘心就這麼「零落成泥碾作塵」的,它「猶自多情,學雪隨風轉」。梅花如何「多情」?它學雪的樣子,在空中飄轉,在那落下的瞬間也要展現美麗的姿態。「多情」、「學」等字眼,是擬人的用法,作者把落梅看作有思想、有主觀意識的人,但這並不是最妙之處,它的最妙之處在於傳達一種精神,一種即使香消玉殞也不甘喪失美好的資質。
蘇軾與梅
「寒雀滿疏籬,爭抱寒柯看玉蕤」,寒梅盛開,百花尚無消息,寒雀則對氣候變化異常敏感,它們已經感受到了春天的歸來,於是爭先恐後地飛上梅花枝,競相觀賞這一抹春色,好像充滿了無限喜悅之情。「滿」字、「爭」字,營造了一種喧鬧的氛圍,將寒雀的神情動作生動地刻畫出來。「玉蕤」指梅花,暗含梅花的高潔雅緻、絢爛繁盛。這兩句從側面描寫梅花開放的情景,以寒雀的熱鬧歡騰及對梅花的依戀,來寫梅花盛放之景,突出梅花花開之早、之美、之香。使以清冷著稱的梅花瞬間充滿了溫情與活力,為賞梅詞增添了新意。接著寫文人雅士因梅花而歡聚,襯托出梅花高潔雅緻的品質。
「好睡慵開莫厭遲,自憐冰臉不時宜」,詞的開篇以擬人手法,寫出紅梅晚開的情態。「好睡」以美人喻梅花,再承以「自憐」二字,刻畫出紅梅嬌慵的姿態,展現紅梅清冷自愛的形象;「慵開」寫梅花懶散之態,突出一個「晚」字,同時也悄悄透露了紅梅的孤寂。「莫厭遲」,則是花與美人的融合,花似美人,美人似花,饒有情致。紅梅的一個明顯特點就是苞芽期相當漫長,雖然如此,紅梅並非沉睡不醒,而是深藏暗香,故曰「莫厭遲」。紅梅自知開在這百花凋殘的嚴冬時節,有不合時宜之感,因此顧影自憐。「冰臉」則來刻畫紅梅的玉潔冰清,既是紅梅的外表,也暗合紅梅的不流習俗之氣。
蘇軾雖在政治上屢遭磨難,但是在與王朝雲的愛情生活上還是很幸福的。朝雲是蘇軾凄涼晚景中唯一的慰藉,在蘇軾被貶惠州時,她萬里相隨,陪伴蘇軾輾轉流離。只可惜,蘇軾暮年之時,朝雲去世,作者看到惠州盛放的梅花時,突然覺得它就是朝雲的化身。「高情已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高情」即朝雲絕塵脫俗的精神內涵,只可惜,它「已逐曉雲空」,這種「高情」已隨著朝雲的逝去而化為虛無。意謂美人已逝,世上再也看不到此種「高情」;「不與梨花同夢」,蘇軾再也不會夢見梅花了,不像王昌齡夢見梨花雲那樣做同一類的夢了。「梨花」即「梨花雲」,「雲」字承前「曉雲」而來,而曉與朝同義,因此「曉雲」,可以認為是朝雲的代稱。詞表達了對朝雲的一往情深和無限思戀。
李清照與梅
李清照嗜酒,愛花尤愛梅愛菊,梅和菊不止一次地出現在詞人的詞里。《清平樂·年年雪裡》是李清照最為有名的一首吟詠梅花的詞。「年年雪裡,常插梅花醉」,早年時期,每年下雪的時候,作者都會去踏雪尋梅,這來一枝梅花插在鬢間,多麼美好的回憶。一個「醉」字,準確地刻畫出作者彼時的心情。那時的生活無憂無慮,作者為這眼前的美景所陶醉,更為那幸福美滿的生活所陶醉。當然,這醉也有可能是飲酒所致,李清照愛酒,在踏雪尋梅之際怎能少了美酒的陪伴。總之,「醉」字包含了作者早年的生活之美好幸福。「挼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昔日的梅花依舊年年綻放,只是物是人非,怎不滿衣清淚?插梅與挼梅,前後相比,一喜一悲,反映了不同生活階段的不同心情。「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年華逝去,遠離故土,漂泊天涯,此時再賞梅更加沒有心思。況且「看取晚來風勢,故應難看梅花」,晚來風急,恐怕梅花早已落盡,想賞梅也看不成了。
「要來小酌便來休,未必明朝風不起」,這兩句極具跳躍性,上片所言都是未開之梅,而這句就聯想到梅花將敗的情景。作者詠梅,不寫梅花的盛開,卻由含苞直跳到將敗,構思新穎獨特。作者此時的心境並不佳,「悶損闌干愁不倚」,心中的煩悶無法排遣,她只有借酒消愁,與梅花共醉。「未必明朝風不起」,是作者自勸飲酒之辭,也流露出對梅花命運的擔憂。明日如果狂風大作,梅花就被吹落在北風中了,玉殞香消,還有誰與之共訴衷腸呢?因此要抓緊時間飲酒賞梅吧,莫要錯過大好春光。這看似曠達的背後,隱藏的是作者的無限愁情。
「夜來沉醉卸妝遲,梅萼插殘枝」,這句里的「梅萼」、「殘枝」,有可能是作者插在自己頭上的殘枝梅花,也有可能是作者房內插在花瓶中水養的梅花殘枝,是詞人的親眼所見。可是不管是哪一種梅花,都是一副毫無生氣的枯殘的景象。梅花已經枯殘了,但它的清香還在,可是詞人是不喜歡它的清香的,因為它「熏破春睡」,梅花的香攪醒了她的美夢,讓她「夢遠不成歸」。這與作者的心情是分不開的,梅花本來是美好的事物,可是在作者眼裡卻是那麼不令人喜歡。一般詩詞所詠之梅,大都是凌寒怒放,傲立枝頭,對殘梅則極少描寫欣賞。這首寫梅詞卻不落前人窠臼,選取新的角度描寫梅,《花草粹編》題此詞作「枕畔聞殘梅噴香」,景況不差,然仍未得其抒情之三昧。
「為誰憔悴損芳姿」,梅花因思念而減損了容易,變得憔悴不堪了,實際上是說作者自己因相思而致消瘦憔悴,昔日的容光已經變得黯淡,表達了作者對心上人的極度思念之情記憶青春易逝的感傷。亦人亦梅,饒有情趣。「夜來清夢好,應是發南枝」,「清夢」即美夢,詞人將對遠人的殷切思念寄託給夢境,既然現實中難以相會,夢中相聚也是值得憧憬的。這句寫的是人,下句又轉而寫梅。「南枝」,這裡指代梅花,高華中帶有一些凄麗的意味。梅花雖然已經憔悴了,可是夜間正是梅花重新開放的時候,也是作者美夢中得以歡娛的時候。這句寫梅,其中也寄託了作者的一絲希望。
「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作者折來一枝梅花,想寄給思念之人,只是「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哪裡可以看到愛人的身影,她無人可寄贈。「人間天上」;寫盡了尋覓之苦;「沒個人堪寄」,寫盡了悵然若失之傷。陸凱有詩句「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以贈梅來表對遠人的思念祝福,作者化用這個典故,表達了無人可寄贈的悲哀。
陸遊與梅
陸遊一生酷愛梅花,一生共寫下了160多首詠梅詩,歌頌梅花傲霜雪,凌寒風,不畏強暴,不羨富貴的高貴品格。詩所塑造的梅花形象中,有詩人自身的影子,明寫梅花,暗寫抱負。其特點是著重寫梅花的精神,而不從外表形態上去描寫。「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即使是被風吹落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塵土,它的香氣依然如故。前句上承寂寞無主、黃昏日落、風雨交侵等凄慘境遇。如此悲慘的命運,真讓人扼腕嘆息,只是作者突然一轉,「只有香如故」,梅花的操守無論到何種境地都不會改變。這兩句,作者借讚美梅花的高尚品德來表達自己雖遭貶謫,受盡磨難,也不會趨炎附勢的決心。
他愛梅,以至發此痴語。「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既然梅樹數不清看不完,但作者又不甘心白白錯過,於是突發奇想:我怎麼樣才能把身體化作千億個,使得每一株梅花樹下都有一個我呢?這兩句想像奇特,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生動地將作者對梅花熾烈的愛表現出來。唐代柳宗元有詩句「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是借佛經里「化身」的說法來表達對故鄉的熱切思念。陸遊很可能是借鑒柳宗元的寫法,並加以發揮,使「一樹梅花一放翁」,顯得更加新奇。陸遊的一生是很不得志的,但他的北伐的意志是堅強的,因此最後兩句,「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很可能寄寓了作者的政治抱負,他幻想能夠像梅花一樣開遍全天下,以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
他還說梅花「高標逸韻君知否,正是層冰積雪時」,寥寥數字便把梅之風骨、梅之清艷,刻畫得入木三分,十分到位。梅花生存在幽谷之中,並非平常之地,那品質便與尋常花朵不同,梅花冒寒,每年開花要比普通的花遲,如此「高標逸韻」,君卻不知,委實是極大的遺憾。詩人這句詩表面讚美梅花的高潔品質,實際上是以梅花自比,其中更有一些話外之音。詩人寫這首詩時是78歲,當時國家失地仍未收復,北伐派一直受到偏安勢力的打擊,詩人希望能在有生之年看到北定中原,至老不休。梅花傲霜雪、不畏強暴、不改初衷,品質高潔,詩人以梅花自比,是說雖然自己遭受保守派的打擊摧殘,但自己的初心不變,自己對國家的忠心不變。
王冕與梅
王冕善畫梅花,更欣賞梅花的品格氣節。「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梅花的顏色秀美,但卻不是為了博得人們的讚賞,它不需要別人誇讚,只需要把幽幽的梅香留於人間就夠了。一個「滿」字,不僅傳神地寫出了梅香充盈人間,無處不在的情景,而且將詩人的人格魅力得以具體的呈現。這兩句刻畫了梅花勁秀芬芳、卓而不群的氣質,它不以色博取人們的喜愛,而以內在精神感染別人,為人間播撒芬芳。這兩句正是詩人的自我寫照,他自幼家貧,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長明燈下苦讀,終於學得滿腹經綸,而且能詩善畫,多才多藝。但他屢試不第,又不願巴結權貴,於是絕意功名利祿,歸隱浙東九里山,以作畫易米為生。作者借梅花的這種風骨,表明自己淡泊名利,不媚俗不趨時的純潔操守。更多有關梅花的古詩詞名句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www.xigutang.com)
梅花生長於冰雪之中,就色而言,它有冰雪之白;就品性而言,它不畏嚴寒,有堅韌頑強的意志。作者以梅自況,表明自己既有冰清玉潔的品格又有不畏強權、堅持自我的風骨。「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一夜之間,梅花綻放,清香四溢,這清香飄散到人間各處,為人們傳來春的消息。然而在此之前,它都是「寂寞開無主」的,都是不為人們所欣賞的。這正是王冕的自我寫照,他不屑於追名逐利與人勾心鬥角,而是像梅花一樣,默默無聞,以自己的精神品質感染別人,以自己無私的奉獻為世間造福。這白梅或許只是詩人筆下的一幅畫,作者將芳香與玉骨冰肌都賦予了墨梅,將畫格、詩格、人格有機地融為一體,字面上在讚譽梅花,實際上是讚賞自己的立身之德。
梅與雪
梅花開放之時,總有雪的陪伴,二者同樣冰清玉潔。元代詞人王旭認為,「兩種風流,一家製作」,雪花梅花雖然各不相同,各有所長,但實質上一樣好,不分上下。但「雪花不似梅花薄」,這個「薄」字,頗有深意,可以理解為「淡薄、淡泊」,當然也可以「薄」的本意來理解。「薄」即草木叢生。雪是水氣的精華,而梅花是草木的精華,是花中之花。所以,雪花的「不似」,表現了略遜一籌。「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隨意穿簾幕」,梅花開花是開在空山,在空谷山野之中放出異彩;而雪花則是「隨意」飛向人家屋檐下的簾幕,到處亂穿,似乎是說梅花比雪花更加淡泊名利,而雪花則像是有點趨炎附勢之態。基本上可以看出,詞人是有揚梅抑雪的意味的。
盧梅坡則認為,「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這兩句用對比手法,道出梅與雪各自的長處及不足:梅不如雪白,雪不如梅香。這樣一來就回答了「騷人閣筆費評章」的原因,也道出了雪、梅各執一端的根據。其實,兩全其美的看法不如:梅是幽香四溢的雪,雪是潔白無瑕的梅。二者是相互襯托,相互補足的。如果沒有了雪的映襯,只有梅花就不能凸顯出它凌寒獨開、傲霜鬥雪的風骨;沒有梅的映襯,雪自然也顯現不出他的晶瑩剔透、冰清玉潔。正像詩人在另一首《雪梅》詩中所說的那樣「有梅無雪不精神」,然而,有雪無梅不是春。二者只有相映才能成趣。作者寫這首詩是意在言外的:借雪梅的爭春,告誡我們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才是真理。這首詩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詠思。
早梅
「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後香」,花開百花之先,是梅花最為獨特的生物特點。梅花嗅覺敏銳,最先感覺到春天的到來,當百花都還在土壤之中安詳愜意地沉眠之時,梅花就已經在迎風而立,冒雪而開,這是百花做不到的。詩人以梅花自比,把保守派比作百花,「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後香」,我就是那第一朵,只要我先開放了,你們聞到春天到來的氣息,勝利即將到來的喜訊,你們也就和我一樣開放了。詩人批判了保守派,但是詩人並不悲觀,而是對國家的前途充滿了必勝的信心,春天必將到來,投降派的種種苟且的言論又怎能阻擋春天到來的腳步呢?進一步以頌讚梅花的挺然獨立來表達對投降派的強烈譴責,寄託了自己一生力主抗戰,反對投降的愛國主義思想。
張謂初見早梅的感受是「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滿懷驚喜與感嘆。不知道那臨近水邊的梅花提前開放了,還以為是枝頭沒有融化的冰雪呢。上句承接前兩句,作者巧設一個轉折,將看到早梅的驚嘆之情恰當地表達出來。下句寫「不知」的緣由,一個「疑」字進一步抒寫作者的驚嘆心理。這句再次以冰雪喻梅,對應了首句的「白玉條」,且有意無意地強調了白梅的冰清玉潔的形象以及不畏嚴寒、凜然不屈的堅毅精神。
何遜描繪的早梅是「銜霜當路發,映雪擬寒開」。它不畏嚴寒,與霜雪並立,它開在路邊,不慕繁華,甘於寂寞;它映雪而開,與白雪相映成趣。「銜霜」,是說梅花開時,恰逢霜落其上;「映雪」是說它與白雪相互映襯,更顯潔白無瑕之質。這兩句從形式和聲律上看已經符合對仗的要求,也可以看出作者對語言的錘鍊功力,特別是「銜」和「映」兩字用得極為傳神,不僅形象準確地刻畫出了梅花冰清玉潔的形象,而且還傳達出了梅花的氣質神韻,給人以美的藝術享受。更多有關梅花的古詩詞名句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www.xigutang.com)
謝燮認為「迎春故早發,獨自不疑寒」,梅花早開是為了迎春,為此,它不怕嚴寒的侵襲。「畏落眾花後,無人別意看」這兩句揭示梅花早開的「心理」原因。它只怕開得晚了,落於百花之後,就不會引人注目了,所以它爭先恐後地早開了。一個「畏」字,賦予梅花以人的情思,巧妙地刻畫出梅花不怕嚴寒的堅強性格。作者藉以表達自己不甘人後的進取精神,以及敢為天下先的拼搏精神。同時,正因為「無人別意看」,遇不上賞識自己的人,作者才害怕落於人後,流露出作者懷才不遇感嘆。
「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齊己的這兩句寫早梅的詩,用字很平常,樸實無華,卻頗有韻味。「深雪」是梅花開放的背景,突出氣候的嚴寒,並照應了首聯的「凍欲折」。就是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中,「昨夜一枝開」,一枝梅花就提前綻放了。「一枝開」是全詩的點睛之筆,如果是樹樹梅花都已經開放,就不能突出一個「早」,而一枝獨秀的梅花,不僅點明了它先於眾梅而開,更是先於萬芳而開,這樣的一枝梅必然是不同尋常的,它是最早的報春使者。這樣,一幅清麗的雪中梅花圖就呈現在讀者面前,給人以豐富的美的感受。
李商隱看到早梅,不是驚喜而是悲傷。他於百花爭艷的春天遊玩時,看到奼紫嫣紅的「物華」就想到了早已開過的梅花,瞬間就怨恨起寒梅來了。「寒梅最堪恨,長作去年花」,作者此時面對的是百花爭妍的春天,他突然想到了梅花,於是便埋怨起梅花為何那麼過早地開放,就像是開在去年一樣,讓人遺憾。其實,這寒梅正是作者人生的寫照。作者「八歲初照鏡,長眉已能畫」,他很小的時候就已經注重自身修養的提高,然而卻過早地經歷人生的各種打擊,以至最後竟然頹唐起來。因此作者想到早開早謝的寒梅時,就觸動了自己早秀先凋的身世之悲,以至發出「寒梅最堪恨」的埋怨了。詩到這裡,戛然而止,給人一種黯然神傷之感。
梅花,以其不凡的氣質神韻博得詩人們的無限讚譽。「千紅萬紫,終讓梅花為魁」,梅花摘得「花魁」桂冠,成為詠物抒懷的理想對象,千百年來,傳唱不衰,為她清雅不俗的形貌,更為她告誡堅貞的精神。
(責任編輯:夏素箏)
推薦閱讀:
※2018年第一季度總結
※20170516周二教學札記
※金石全訣總結
※澳洲457簽證常見的問題最全總結
※一位阿姨熬了10年小米粥,總結5個好喝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