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地理 | 地理視角下的港珠澳大橋
2017年7月7日,世界最長海底隧道——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貫通,標誌著港珠澳大橋主體全線貫通。年底具備通車條件後,屆時從香港到珠海、澳門陸路車程由3.5小時縮短為半小時。從1983年第一次提出港珠澳大橋構想,到2003年立項,再到2009年動工,至今已有34年。一橋飛架三地。「輪勢隨天度,橋形跨海通」,古人的詩句在今天已經變為現實。
1
港珠澳大橋簡介
港珠澳大橋東接香港特別行政區,西接廣東省珠海市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是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中珠江三角洲地區環線的組成部分和跨越伶仃洋海域的關鍵性工程,將形成連接珠江東西兩岸的新的公路運輸通道。
港珠澳大橋的起點是香港大嶼山,經大澳,跨越珠江口,最後分成Y字形,一端連接珠海,一端連接澳門。整座大橋按六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
它是全球第一例集橋、島、隧道為一體的跨海大橋;沉管隧道,也是當今世界上最長、埋深最深、綜合技術難度最高的沉管隧道;港珠澳大橋也是目前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大橋能抗16級颱風、8級地震,它的設計使用壽命長達120年。
2
修建中面臨的困難
水文狀況:伶仃洋是珠江最大的喇叭形河口灣,雖屬弱潮河口,但其下有兩個深海溝,即便是無風天氣,看似平靜的海面,也會形成兇猛的涌浪。
「
涌浪是風停止後或風已削弱,改變了原來風向,在海面上留下的波浪。涌浪是海面上由其他海區傳來的(遠處的風),或已經過去的風所引起的波浪。「無風三尺浪」指的就是涌浪。
風浪是由當地風產生,且一直處在風的作用之下的海面波動狀態。
」---涌浪與風浪的區別
氣候:季風氣候,多暴風雨,尤其是夏秋季節容易受到颱風的侵襲。
地質:位於珠江的入海口,地基不穩;海底地質狀況複雜,對施工影響大;
其它:海域寬闊,橋樑長度大;海底隧道長度大,埋藏深,技術要求高;
海水腐蝕性強,對建築材料的要求高;
海洋生態環境的保護;橫跨三個區域,協調困難等。
3
大橋為何要用「橋隧"構造
大橋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是以公路橋的形式連接香港、珠海及澳門的大型跨海通道。
伶仃洋位於中國廣東珠江口外,為一喇叭形河口灣。又稱零丁洋、珠江口。其範圍北起虎門,口寬約4千米,南達香港、澳門,半徑60公里內有14個珠三角大中城市、7個機場。此地經過珠江主航道,經過該海域的海上運輸繁忙,香港機場航線起落較多,同時該水域內有國家Ⅰ級保護動物中華白海豚自然保護區。
為了減少對海上航道、飛機起落和中華白海豚生存區域的干擾(海洋生態的保護),就在相應的區域採用了這種海底隧道+島+橋的方式。
4
大橋建成對三地的影響
大橋建成後可以加快港珠澳區域經濟社會一體化進程,加速大珠三角城市區域發展;
有利於珠港澳城市等級提升,城市服務範圍擴大,城市服務功能增強,城市規模擴大,提升區域綜合競爭能力;
有利於縮短三地間的行程,完善區域間的綜合運輸體系,加快區域間的交流與合作;
有利於促進珠江兩岸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相互協作,優勢互補,保持港澳地區的繁榮與穩定。
提高運輸效率,降低運輸成本;拓展城市經濟腹地;促進旅遊發展等。
5
地理題中的港珠澳大橋
(吉林省吉林市2016屆高三第四次調研測試)港珠澳大橋全長近50千米,將按六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中間段的海底隧道兩端各建一個人工島。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6.港珠澳大橋中部有近7公里是海底隧道,主要是為了
A. 縮短通行距離和時間
B. 保持珠江主航道的通航能力
C. 節約建設成本,降低難度
D. 方便旅客欣賞水下風景
7.港珠澳大橋建設帶來的影響,正確的敘述是
A. 提升澳門物流業的區域主導地位
B. 極大破壞珠江口水域的生態環境
C. 加快港珠澳區域經濟社會一體化進程
D. 澳門將成為繼香港之後新的國際航運中心
8. 海底隧道兩端人工島的主要功能是
A.方便遊人觀景 B.方便旅客休息
C.抵禦地震颱風 D.利於橋隧轉換
BCD 6、從圖上可知,海底隧道並沒有縮短通行距離,A錯。海底隧道建設成本更高,難度更大,C錯。圖示隧道埋在海底,應不能欣賞水下風景,D錯。海底隧道建設在珠江的主航道處,主要是為了不影響珠江主航道的正常通航,B對。
7、港珠澳大橋的建設,縮短了三地之間的時間距離,有利於促進三經濟社會一體化進程;澳門的物流業在區域中不佔主導地位,香港佔主導地位,大橋修通後澳門也不會成為繼香港之後新的國際航運中心,需要澳門自己的發展,AD錯;大橋建設對珠江口生態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但不會太大,B錯。
8、人工島建在橋隧交界處,並非主要目的地,為方便遊人觀景,建有觀景台,並不是人工島的主要功能,A錯;隧道兩側的人工島,從圖上可知,是隧道的出入口,其主要功能是為橋隧轉換提供必要的空間場所,D正確;該大橋通過時間短,旅客不下來休息,B錯;整個大橋的橋島隧都會考慮抵禦地震或颱風的影響,並非人工島的主要功能,C錯誤。
16.港珠澳大橋工程浩大,是迄今行業內最大的投資項目,建設內容包括路、橋、隧、島等多項工程。港珠澳大橋建成後將成為世界級的跨海通道。據此並結合下圖,回答下列問題。
(1)影響港珠澳大橋修建的主要區位因素是 。
(2)結合區域位置,分析大橋建設過程中將成為施工障礙的自然條件。
(3)簡述港珠澳大橋建設的意義。
16.(1)經濟因素(分析:工程浩大,行內投資最大)
(2)夏秋季節的颱風,海上的風浪、潮汐;位於珠江的入海口,地基不穩;海岸生態環境的保護等;
(3)完善了粵港澳地區的綜合運輸體系,使珠海西岸地區與香港地區的經濟、社會聯繫更加密切,促進珠江兩岸社會經濟協調發展,保持港澳地區的繁榮與穩定,提升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綜合競爭能力。
2015屆湖南省長沙市雅禮中學高三第二次
17.(14分)讀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總投資達720多億元的港珠澳大橋於2010年12月15日在珠海舉行開工儀式。大橋跨越珠江口海域,是連接香港、珠海及澳門的大型跨海通道。大橋全長為49.968公里,主體工程「海中橋隧」長35. 578公里,島隧工程全長約7 440米,成為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作為中國建設史上里程最長、投資最多、施工難度最大的跨海橋樑項目受到海內外廣泛關注。材料二:港珠澳大橋建設方案示意圖。
(1)從自然條件方面分析港珠澳大橋造價昂貴的原因。(6分)(2)分析港珠澳大橋中部採用隧道而不採用橋樑的原因。(4分)(3)運用城市中心地理論,簡述港珠澳大橋通車對香港、珠海、澳門三城市的主要影響。(4分)
(1)海域寬闊,橋樑長度大;海底隧道長度大,埋藏深,技術要求高;海底地質複雜,施工難度大;氣候條件複雜,對施工的影響大;海水腐蝕性強,對建築材料的要求高。(回答3點即可,每點2分,共6分)
(2)該處海域海水深度較大,採用隧道比採用橋樑在運行時的安全性要高、維護更方便;該處是重要的海運通道,採用隧道對船舶運輸不會產生影響。(每點2分,共4分)
(3)城市等級提升;城市服務範圍擴大;城市職能種類可能增多,甚至轉變城市職能;城市服務功能增強;城市規模擴大。(回答2點即可,每點2分,共4分)
福建省龍岩市2017屆高三5月綜合能力測試(二)
37.根據材料,回答下列問題。(22分)
粵港澳大灣區是繼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東京灣區之後的世界第四大灣區。一般而言,灣區經濟發展主要經歷了港口經濟、工業經濟、服務經濟、創新經濟四個階段。粵港澳大灣區陸地面積、常住人口、GDP總量分別佔全國的0.6%、0.5%、l 2 1%,有三個港口排名世界前十。2017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將粵港澳大灣區上升為國家級區域戰略,粵港澳大灣區規劃是泛珠江經濟協作區規劃的升級,粵港澳大灣區將成為引領中國經濟發展的引擎。圖6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示意圖。
港珠澳大橋總長55公里,是連接香港、珠海和澳門的超大型跨海通道,是迄今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主體工程由6.7公里的海底沉管隧道和長達22 9公里的橋樑工程組成,隧道兩端建有東、西兩個人工島。大橋於2009年12月正式動工,2016年9月27日全線貫通。
(1)簡述粵港灣大灣區成為引領我國經濟發展引擎的主要條件。(8分)
(2)根據深圳港灣經濟發展所處的階段,為其經濟持續發展提出建議。(8分)
(3)從自然環境角度簡析建設港珠澳大橋面對的主要困難。(6分)
(1)粵港澳地理位置優越,海運條件好,對外經貿合作便利:(3分)通過發達的水路交通網,能帶動廣闊經濟收地(泛珠江流城)的發展;(2分)工業發達,第三產業比重高,資金雄厚,基礎設施完善,國家政策支持,對外聯繫經驗豐富(答出2項得2分),引領經濟發展的能力強。(l分)
(2)提升港口服務水平:(l分)調整產業結構.提高先進位造業的比重,發展高端服務業(創新設計的服務業);(3分)加強區內外合作,加工環節向西部地區轉移,利用香港對外經貿的渠道(開拓對外經貿集道); (3分)注重環境保護,加大開放力度。(答出1項得1分)
(3)海洋多風浪、大霧,施工和保障難度較大;(2分)海洋沉積物深厚,橋墩埋設深度大;(2分),處干多颱風地區.工程防颱風標準高;(2分)海洋空氣中的水汽鹽分高,橋樑防腐蝕標準高。(2分)答出3項得6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