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港直通帶來的新機遇與新衝擊
(本文由台灣《今周刊》雜誌提供,節選自9月11日出版的當期「老謝開講」專欄)
滬港通即將在十月正式通車,這項新制度,不但可以直接打通中港股市的任督二脈,香港本地投資人可以直接買進上海的A股,而且,上海的股民也可以直接買進港股,甚至全球投資人都可透過香港這個跳板,進入全世界最難以進入的A股市場。
高盛預估滬港通之後,全球會有逾兩兆美元資金直接進入A股市場,而且,中國也會有超過一兆美元資金流出來。滬港通之後,中港股市形成的「大中國股市」將搖身一變成全球第二大市值及全球第三大成交量的大市場,中國股市也會很快成為富時指數及MSCI的成分指數,這標示著大中華市場的新時代。
**最直接受益個股:港交所**
今年最直接受益於滬港通的個股就是港交所(○三八八.HK),今年四月港交所股價只有一一八港幣,但是港交所是滬港通最大受惠者,股價先飆上了港幣一八五港幣,代表香港的大藍籌股,股價都有很大的漲幅。例如中國移動(○九四一.HK)從六十三.六五大漲到一○二.二港幣,聯想集團從七.六二漲到十二.七港幣,代表香港本地財團力量的長江實業也從一一一.八大漲到一五二港幣,港股跟著中國股市黯淡多年,這回出現量價齊揚的景象。
但是變化最大的仍是中國A股市場。
過去幾年,上證幾乎是年年下跌,表現幾乎都在全球敬陪末座,今年上半年上證下跌三.一九%,仍是跌勢,但是滬港通確立之後,上證指數在七、八月發威,價量齊揚,單是下半年,上證指數從二○四八.三三點大漲到二三三一.九三點,就拉出一三.八四%的大漲幅,而且,這一漲就創下兩年新高價,最重要的是量能回來了。
上證成交量從七月二十八日出現逾一八○○億人民幣大量之後,每天都維持近千億人民幣大量,九月起更是連續四個交易日出現逾一七○○億人民幣的大成交量,這是人氣迴流的最具體表現。而還沒有受惠的深圳股市,表現也十分火爆,深證指數從五月的一○○四.九三點大漲到一二七六.九五點,一口氣拉出二七%的驚人漲幅。最大動能是深市成交量回來了,深證在九月四日創下二一二八.六九億人民幣的驚人天量,充分可以看出深滬股市的「人氣」。
在滬港通即將通車的號召之下,中、港股市在九月都爆出新天量。例如,九月三日深市成交二一○九億人民幣,滬市成交一八七六億人民幣,兩市合計三九八五億人民幣,若換算成新台幣竟高達一.九三六七兆元,單是這一天成交量就超過台股八月新台幣一.八七兆元的總和。這個現象很值得我們重視,因為中國股市一天交易量已抵過台股一整個月的交易量,從股市交易已可看出台灣的邊緣化危機。
若以九月三日同一天交易量來算,港股恒生當天成交一○○四.七八億港幣,國企成交二一三.五億港幣,單單是香港恒生的一天交易量,換成新台幣就有三八七八.五億元,台灣股市在九月三日的交易量是八九二億元,當然是慘輸,台股交易量只有港股三分之一,這也是值得正視的警訊。
從成交量與價的變化可以看出,中國深滬股市及香港股市都明顯出現量價齊揚的景象,尤其是蟄伏了六年的深滬股市開始出現多頭攻堅的態勢,在滬港通之後,會受到更多資金的青睞,相對來看,台股漲勢已進入第三年,加權指數漲抵九五九三.六八點之後,台股已在相對高基期,近兩個月,台股從最大成交量一五○八億縮到七、八百億元,量能顯著縮水,股價自然很難再上一層樓,加上明年十億條款的證所稅及富人稅衝擊,明年台股將出現可怕的大調整。
**兩岸三地股市將出現大規模融合**
既然滬港通開啟了新時代,台灣的投資人必須正視滬港通帶來的新衝擊,首先是兩岸三地的股市將出現大規模的融合,香港是資金匯流的重鎮,會是最大受益的市場,但是中國股市,尤其是A股一直與世隔絕,現在開了一扇窗,正式與外界接軌,這是外資大力挺進中國A股的大機會,今年外資加碼印度、台灣都逾百億美元,到了一五年外資可能砸巨資建立A股部位,這對外資在亞太的布局勢必帶來重大影響。
**上海、深圳股市成為投資人探索新市場**
再來是上海與深圳股市會成為全球投資人積極探索的新市場,目前在上交所上市有九六○家企業,深交所有一五七七家上市公司,目前上交所總市值人民幣十七.一七兆元,深交所人民幣十一.一四兆元,深交所上市家數比上交所多,但市值卻少了三成,原因是中國的銀行、鋼鐵、石化等重磅股都在上交所掛牌,這些重磅股過去股價跌多漲少,造成目前上交所本益比只有十.七三倍,而深交所高達二十九.一八倍的現象,滬港通之後,將來至少會有八八五家市值十億美元的大市值企業進入這個中港融合的大市場,中國的大型股會得到更多資金青睞。
三是中港兩地股市融合後,過去香港國企股H股與A股的股價也是一個調整的方向,A加H的公司可能受到不同的衝擊。像是長期折價的H股可能出現補漲現象,最明顯的是浙江世寶(一○五七.HK),過去浙江世寶股價只有港幣兩元左右,今年卻大漲到十一.五港幣,原來浙江世寶的A股仍在二十.五人民幣,造成H股對A股折價五○%以上的景象。
這種H股較A股折價很大的公司,最近股價都有很大變化,例如山東墨龍(○五六八.HK)A股九.一二人民幣,H股四.三九港幣,大約折價一半,最近幾個月,山東墨龍股價就從一.八五大漲到五.一五港幣。再如東北電氣(○○四二.HK)A股是四.五三人民幣,H股原本只有○.七六港幣,最近漲到二.六四港幣,股價半年大漲二.五倍。另一檔是經緯紡織(○三五二.HK),A股是十.八人民幣,最近H股從四.一六大漲到八.一九港幣。
這種大折價的H股最近都有大表現,其他如山東新華製藥(○七一九.HK)從一.七漲到五.○二港幣,大大縮短了與A股的六.五人民幣的價差,目前仍處在折價狀態的H股,如晨鳴紙業(一八一二.HK)、麗珠醫藥(一五一三.HK)、東江環保(○八九五.HK),本來都有調整股價的機會,折價愈大的像浙江世寶補漲力道最大。
但是也有一些長期H股比A股溢價的,像濰柴動力(二三三八.HK)的A股二十.一五人民幣,但H股一度漲到三十四.九港幣,最近就跌回三十一港幣,若A股拉不上來,H股還有往下修正空間。其次如華安鋼(○三四七.HK)A股是三.三七人民幣,H股是五.五五港幣,這些A股長期低於H股的個股,像是海螺水泥(○九一四.HK)、中國人壽、中國神華、青島啤酒、中國鐵建、中國中鐵等,尤其是金融股普遍都是H股高於A股的現象,將來滬港直通之後,中國的銀行股,像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農業銀行的A股可能比H股更具吸引力。
大型國有銀行、大型國企、股份制銀行,高速公路及鐵路及基建股,長期以來都維持著H股比A股貴的現象,在滬港通後,港股長期以來的溢價將縮減。而這些長期比H股折價的A股可能成為海外資金青睞的目標,A加H股個股存在的價差,會成為滬港通之後第一個調整目標。
另一個滬港通的效應,要看國際資金青睞的對象,未來重量級的藍籌股一定跑不掉,這次滬港通未開跑,大家已經看到中國移動、長江實業、聯想集團等藍籌股股價領先大漲,未來港交所角色格外重要。
**可能加速台灣邊緣化**
在中國A股的大型銀行股、大型國企股、大型基建股也都有得到青睞的機會。滬港通之後大家仍可從中國產業獨特性去尋找值得追蹤的個股,像是代表中國品牌的個股,例如,網路的騰訊,智能產品的聯想,電器通路的國美,知名食品品牌的蒙牛、旺旺、康師傅、統一、伊利、光明乳業,雙匯,汽車的一汽、大眾、華晨、長安,或者是金飾業的周生生、周大福、六福等,而在中國A股,還可以找到茅台、古井貢、洋河、張裕、五糧液、青海青粿等名酒品牌。
對台灣的投資人來說,滬港通之後,兩岸三地的產業會更加速融合,例如,這次江蘇長電要合併新加坡的星科金朋,未來長電會與矽品、日月光比價,台灣的手機產業鏈,也會與中國的手機供應鏈發揮比價效應,像是大立光會與舜宇光學,在觸控面板,台灣的TPK宸鴻、勝華對上的是歐菲光電、信利國際,在機殼廠,台灣的可成、鴻准、鎧勝可能對上巨騰、嘉瑞、比亞迪電子,電池模組的新普、順達科要對上德賽電池,整個電子產業鏈會形成另一個競價效應。
另一個更大衝擊是可能是加速台灣邊緣化的開始,過去西進的資金完全是企業,這次會變成個人,還有台灣特殊的新稅制,會加速驅離台灣有錢人的資金,未來台股逾千億元已是天量,重量級的個股表現不易,小資金適合中小型股及低價股表現,這是台灣必須面對的宿命!
注: 1.專欄作者老謝--謝金河,為《今周刊》發行人兼財訊文化事業執行長。
2.以上評論不代表路透立場。
推薦閱讀:
※成功的機會在哪裡:3個關於機遇的真實故事
※感測器搶灘登陸,智能汽車給供應商的機遇幾何?
※拒絕變化等於拒絕機遇
※3年內如何從職場小白變成年薪50w的總監
※出生這幾月的人,18年元宵節後,橫財運旺盛,抓住機遇,定能大發
TAG:機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