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楊大夫講金匱要略9

適,等等,有是證,用是葯。所以,我們不要去死背方子,而是要明醫理,明藥理,這樣才行。那麼,這個瘧疾持續發展,病人津血日見虧耗,身體沒有溫度了,不發熱,只怕冷了,說明太虛了。無論什麼病,當病人消瘦嚴重,身體溫度不足時,都要考慮鎮肝熄風,消痰,這是大原則。不然,病人一旦肝中無血,肝風之動的時候,會出現角弓反張,抽風的現象,那就很危險了。所以,才出了一個蜀漆散方。這個蜀漆散,雲母,龍骨,都是鎮肝熄風的,寧心安神用的。蜀漆除痰,雲母瀉痰散結。 張仲景治療瘧疾的基本方法,基本上介紹完了。下面呢,他又補充了三個方子,作為進一步的完善。 附《外台秘要》方。下面有三個方子是從《外台秘要》裡面摘錄過來的。 牡蠣湯(治牝瘧)。牡蠣四兩(熬),麻黃四兩(去節),甘草二兩,蜀漆三兩。 這個方子是治牝瘧的,也就是治療病人不發熱了,非常怕冷了的瘧疾。麻黃,甘草,用來強心陽去寒的。蜀漆(常山苗)除痰截瘧,牡蠣軟肝散結,化痰,把肝中積痰化掉,同時能鎮肝熄風。所以,治療牝瘧(寒瘧),其方法還是鎮肝熄風,軟堅散結,化痰,調寒熱。煮葯時,先煮蜀漆和麻黃,煮一段時間後再放甘草和牡蠣。如果有的病人喝後胃中難受,吐出來了,那就不要再喝了,可以改換別的葯,因為此時病人胃氣太弱了,可以改用比較平和的藥物。 柴胡去半夏加栝樓根湯:治瘧病發渴者,亦治勞瘧。如果瘧疾的病人出現了口渴的現象,可以用柴胡去半夏加栝樓湯來治。對於身患瘧疾而又身體非常虛的病人,也可以用此方。 柴胡八兩,人蔘,黃芩,甘草各三兩,栝樓根四兩,生薑二兩,大棗十枚。 ? 病人得了瘧疾,他口渴了,那是因為消化系統津液不足了,並且,因為發熱才會耗津,所以,也說明了病人有熱而不是寒,是溫瘧,而不是牝瘧。本方重用柴胡,它味是辛苦的,辛能發散透表,苦能降瀉,所以,它能退熱。黃芩,清熱燥濕力很強,也起退熱作用。人蔘,甘草,栝樓根,生薑,大棗,這些是和胃生津,大補胃津用的。柴胡湯為何要去半夏呢?因為此時病人口渴,胃中太乾燥了,半夏有燥濕的作用,用了半夏,會更加口渴的。栝樓根,就是現在的天花粉。這個方子煮好後,煮成六百毫升,每次喝二百毫升,一天喝兩次就行了。 柴胡桂薑湯:治瘧寒多微有熱,或但寒不熱。 上面的柴胡去半夏加栝樓湯是治溫瘧的,這裡的柴胡桂姜場是治寒瘧的。 柴胡半斤,桂枝三兩(去皮),乾薑二兩,栝樓根四兩,黃芩三兩,牡蠣三兩(熬),炙甘草二兩。 這裡的柴胡,能疏肝利膽,能散肝膽鬱熱,黃芩清熱,這樣,先把內熱除掉。病人不是寒嗎?把它溫起來,讓人體溫度達到一個平衡狀態,用乾薑溫胃,用桂枝強心溫心肺,這樣,病人怕冷的問題就解決了。炙甘草調和胃氣,才栝樓根補胃津除虛熱,牡蠣化痰,軟肝散結,解肝中毒素,鎮肝熄風,防止病人因虛而頭暈眼花。 這個第四篇,瘧病的證治,我們就學習完了。 用了什麼方法呢?清熱,補津液,疏肝,化痰,軟堅散結,鎮肝熄風定驚,活血化瘀,通調二便,調其寒熱,這些都是中醫最常用而又最常見的方法。 ******************************************************************************************** ? 中風歷節病脈證並治第五現在呢,我們開始學習中風歷節病的防治。 什麼是中風呢?這個病相信大家並不陌生,會常聽說有這樣的病人。證狀呢,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繼而口歪眼斜,半身不遂,偏癱。什麼是歷節病呢?通常是關節疼痛,不能屈伸,關節腫大變型,老百姓常說的關節炎。 《金匱要略》第五篇第 1 條,夫風之為病,當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為痹。脈微而數,中風使然。 夫風之為病,張仲景說,風為虛,人因風而長,風是人體賴以生存的營養物質。夫風之為病,就是說當人體處於營養不良狀態時,就會出現病理反應。當半身不遂。有可能會出現一邊能活動,一邊動彈不了這些現象。或但臂不遂者。有的人會出現胳胳不能活動的現象。此為痹。這個偏枯證,中醫叫故痹證。脈微而數。病人脈象是什麼樣呢?是微而數。脈微,說明津氣虛虧,數,代表更虧虛。中風使然。這個中風的發病原因,因為病人津血不足的緣故。 這個中風病,還沒有發展到身體極度怕冷,所以,還沒進入少陰階段,此時,六經辨證里,屬太陰病。 今天我們就學習到這裡,明天,我們繼續學習,再見 楊大夫《金匱要略》第二十一講(侯氏黑散) 朋友們,大家晚上好,現在,我們繼續學習《金匱要略》。 ? 現在學習的是中風和歷節病的防治。昨天,學習了第 1 條,張仲景說,這個中風偏癱,是因為病人氣血不足才會得這個病。病人平時的脈象是微數的,很弱的。 《金匱要略》第五篇第 2 條,寸口脈浮而緊,緊則為寒,浮則為虛。寒虛相博,邪在皮膚。浮者血虛,絡脈空虛。賊邪不瀉,或左或右。邪氣反緩,正氣即急。正氣引邪,渦僻不遂。邪在於絡,肌膚不仁。邪在於經,即重不勝。邪入於腑,即不識人。邪入於臟,舌即難言,口吐涎。 這一條文,很難看懂的,我們來仔細看一下說的到底是什麼意思。在第一條,張仲景先說了,病人首先有了太陰證,體質很虛弱,氣血不足,脈很微弱,才會得中風。這一條呢,他講中風證是怎麼發展而來的。 寸口脈浮而緊。這個病人沒發病之前是脈微數,比較寒涼體質的,現在呢,不同了,脈象發生變化了,肯定是有原因的,才會發生變化的。現在的脈是浮而緊。浮緊,這是太陽傷寒證的脈象,說明病人受寒了,發熱,怕冷了。寸口脈浮而緊。這個病人沒發病之前是脈微數,比較寒涼體質的,現在呢,不同了,脈象發生變化了,肯定是有原因的,才會發生變化的。現在的脈是浮而緊。浮緊,這是太陽傷寒證的脈象,說明病人受寒了,發熱,怕冷了。緊則為寒,浮則為虛。這裡看上去不太好理解。這裡的意思是,脈緊,說明病人受了寒涼了,病人的脈雖然是浮的,但不象太陽傷寒的浮脈那麼有力,這時的脈浮,脈跳的力度很弱,因為病人太虛的原因。我們一定要搞清楚,太陽傷寒脈浮有力,中風脈浮無力而空虛,這是區別之處。寒虛相博,邪在皮膚。病人本來很虛,又受了風寒,那麼,就會出現外感傷寒,並且這個寒停在皮膚,不容易被驅除,? 因為正氣不足。浮者血虛,絡脈空虛。現在雖然病人有外感傷寒而出現浮脈,但病人氣血太虛,經絡裡面也很空虛,這樣呢,真是正不壓邪了,病人很難自愈,病情就會持續發展下去的。賊邪不瀉,或左或右。由於病人本身正氣不足,不能驅寒於外,這個寒氣就會停留下來,在人體左在來回走竄。邪氣反緩,正氣即急。這個外感寒會不能被驅逐於外,在人體內慢慢來回遊盪,這樣下去,人體就會受到干擾影響,不能進行正常的生理活動,人體正氣就會急劇下降,氣血更加虧耗。正氣引邪,渦僻不遂。正是因為人體正氣日趨下降,外界病毒就會乘虛而入,對人體組織器官造成損傷,病人就會出現口歪眼斜,半身不遂的現象。邪在於絡,肌膚不仁。如果病毒侵入病人的毛細血管,就會出現皮膚肌肉組織瘙癢,疼痛,麻木,或肌膚失去知覺的證狀。邪在於經,那重不勝。如果病毒侵入人體動脈或靜脈糸統,病人就會出現全身困重,屈伸不利的證狀。邪入於腑,即不識人。如果病毒侵入人體六腑之內,病人就會出現體液循環障礙,神經組織得不到正常的營養供應,就會出現暈迷不識人的證狀。邪入於臟,舌即難言,口吐涎。如果病毒侵入人體五臟,五臟是藏血的器官,血液系統就會受到嚴重破壞,病人會舌強不能言語,還會出現口吐涎沫的現象,因為人體多個重要的器官受到損傷,升降功能無法正常進行,所以才會流口水,吐泡沫。這個中風證,是一個非常嚴重的病,正虛,邪實,所以不太好治的。中醫講正氣內存,邪不可干。正氣,不是那麼好扶的,不是短時間可以解決的。現在的病人呢,知道自己有病,總想醫生有什麼秘方能立即讓他病好,這個是不符合現實的,天下沒有秘方。 下面呢,有個侯氏黑散方,不是張仲景所寫的,是摘自《外台秘要》裡面的,我們可以參考借鑒一下,這個是用於治療風癲的。 ? 侯氏黑散:治大風四肢煩重,心中惡寒不足者。 菊花四十份,白朮十份,細辛三份,茯苓三份,牡蠣三份,桔梗八份,防風十份,人蔘三份,鞏石三份,黃芩五份,當歸三份,乾薑三份,芎窮三份,桂枝三份。 我們看一下這個方子,因為病人身體極度虛弱,所以,首先要考慮扶正。桂枝,人蔘,乾薑,白朮,茯苓,防風,這個是取桂枝加茯苓白朮湯之義,扶正用的,其中用到人蔘大補元氣,一般輕證不會用到人蔘的。芎窮,當歸,養血活血行血用的,也算是扶正吧。菊花,疏散風熱,清肝明目,可以止頭痛頭暈目赤。牡蠣,鎮肝熄風,化痰,軟堅散結,這些是疏肝用的。細辛,溫上焦心肺,溫腎,化飲,能去口涎,與乾薑相呼應,把上中下三焦溫暖起來,用來驅寒。桔梗,宣肺化痰,利咽喉,解毒排膿,其利咽作用可用於舌不能語而失音。礬石,化痰。黃芩,清熱解毒,與桔梗相配合,起清熱解毒的作用。 這個中風證,屬重證。凡重證,中醫治法是扶正,解毒,利咽,化痰,養血安神,鎮肝熄風相配合,要綜合調理才行,光扶正也不行,單純去邪也不行,要互相結合,重病人,尤其要注重滋陰潛陽,鎮肝熄風,防止病人暈厥。那麼,這個葯的服用方法也不是一般的湯藥,而是採用散劑,研成粉,一次一湯匙。因為此時病人病情嚴重,湯藥快速作用,可能病人的胃已經無法承受藥力了,所以用散劑。一天也不能吃太多,一次就行了,重病宜採用緩治法,不能速治的。剛開始二十天可以用溫酒調服,千萬不要吃魚,肉,大蒜,平時吃飯不要吃太熱的,如果身體里熱氣旺盛,病毒就會迅速發展,不利於康復,要吃比較涼的飯菜,保持較低的體溫,這樣才不利於病毒的發展。這樣連續吃冷食六十天,可能會出現病人吃不下藥,或吃不下飯的現象,因為胃中太寒涼了,怎麼? 辦呢?可以給病人吃一些熱的飯,胃中熱了,蠕動能力強了,病人就能胃氣下行了,以後還是盡量讓病人吃涼一些的飯,這個樣子持續治療下去。 《金匱要略》第五篇第 3 條,寸口脈遲而緩,遲則為寒,緩則為虛。營緩剛為亡血,衛緩則為中風。邪氣中經,則身癢而癮疹,心氣不足,邪氣入中,則胸滿而短氣。 由於時間關糸,這一條文,我們明天再解釋。今天呢,這個侯氏黑散,治療中風證,我們要明白的是,中風證在六經里屬什麼證候?第一步,病人體虛屬太陰證,然後受寒,轉成了太陰太陽合病了,再發展下去,病毒進入人體了,成了太陰,太陽,少陽合病了。三證合病,用什麼法來治療呢?用少陽法來治療。那麼,少陽證,在證狀很輕淺時,可以用小柴胡湯來解決。但臨床上所見到的病人都是很嚴重的,證情複雜,正虛邪重,這種重證病人,用藥就相對複雜了。養肝熄風,軟堅散結,清熱解毒,化痰除飲,養血安神補津,開胃,通暢大小便,調陰陽平衡,都要考慮進去。 今天就學習到這裡,大家晚安。 楊大夫《金匱要略》第二十二講(風引湯、防己地黃湯) 朋友們,大家晚上好,現在我們繼續學習《金匱要略》。 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侯氏黑散,這個方子不是張仲景寫的方子,結構上也不太嚴謹,我們學習的是它治病的方法。再說呢,張仲景剛把中風的證狀介紹了一下,這個病是怎樣發展來的?還沒有講,突然就一個方子出來了,這不是張仲景的風格,對不對? 昨天講到這個第五篇第 3 條,我們現在開始解釋條文。 ? 寸口脈遲而緩。關於這個寸口脈,說法也不一,有的說是指兩手六部脈象,有的說是指左手寸口,我們不去爭議這個說法。通常呢,張仲景論脈只講陰陽,左手寸部為陽,尺部為陰。寸口脈,一般是指六部。寸口脈遲而緩,就是說病人脈跳又慢又無力,很弱的。正常人脈跳夏天一分鐘 60 次,冬天 75 次。而現在呢,病人脈率達不到正常人這個速率了。遲則為寒,緩則為虛。脈博跳動慢了,說明血不足了,所以就會體寒。脈跳緩,說明陽氣不足,津虧的原因,這也是陽虛的表現。營緩則為亡血。營,就是血,血流緩慢了,說明是缺血了。衛緩則為中風。衛,就是陽氣,陽氣不足了,人體就會很虛的,抵抗力會下降,會有怕風的感覺。因為陽氣不足以守護皮膚毛孔,外界一吹風,毛孔張開了,病毒也會隨之進入人體,再發展下去,就會有中風的證狀。邪氣中經,則身癢而癮疹。如果外界病毒經由皮膚毛孔而進入人體血液循環系統,病人就會有皮膚瘙癢的感覺,嚴重的還會出大小不等的風團塊。心氣不足,邪氣入中。張仲景所說的心,不是指心臟,而是指人體消化系統。如果人體消化系統平時就不太好,那麼,外界病毒進入人體後,第一步就是進犯人體消化系統,這個位置居於中焦,所以叫邪氣入中。則胸滿而短氣。病毒進入中焦,會引起胃腸發熱,胃中熱氣入肺,又引起肺熱肺脹,造成呼吸不順暢,所以才有胸滿而氣短。風引湯:除熱癱癇。 現在呢,出來了一個風引湯,幹什麼用的呢?他說了,病人因為氣血不足,太虛了,虛為風,然後外界病毒侵入人體,引起發熱,氣短。那麼,可以用這個風引湯來治療,虛,一時半會兒解決不了,但這個熱毒是要首先把它解決掉。如果這個熱毒不能及時控制,繼續耗散病人體內津血,病人很有可能會出現半身不遂,中風偏癱,甚至發生癲癇發作。所以,這個風引湯,不但能清熱解毒,而且能控制中風偏癱,癲癇發作。如何組方呢?怎樣的一個? 思路呢?我們看方子結構就明白了。那麼,中風偏癱,半身不遂,口歪眼斜,癲癇,怎樣一個病理機制呢?六經論治里,因正虛而引起病毒進入人體的病證,叫少陽病,此中風證,同樣是屬於少陽證。整個《金匱要略》,就是對《傷寒論》六經論治的進一步解釋。風引湯,就是小柴胡湯的一個變方,原理是相同的。 風引湯方,大黃,乾薑,龍骨各四兩,桂技三兩,甘草,牡蠣各二兩,寒水石,滑石,赤石脂,紫石英,石膏各六兩。 這個方子里,大黃瀉火,清熱解毒,活血化瘀,通行大便,這個用意相當於小柴胡湯里的黃芩,清熱用的,清熱力量比黃芩要強大。龍骨,牡蠣,紫石英,用於重證鎮驚安神,鎮肝熄風,軟堅散結,是針對病情嚴重,起疏肝養肝作用的,相當於小柴胡湯里柴胡的作用。為什麼要用到桂枝,乾薑,甘草呢?這其實是甘草乾薑湯和桂枝幹草湯的合方,桂枝甘草湯復心陽的,甘草乾薑湯復胃肺陽氣的。因為此時,病人本來就脈緩遲,太虛了,又遭受病毒破壞,那就更虛了,很危急了,用這些來回陽用的,也就相當於小柴胡湯里的人蔘了。寒水石,就是石膏,這個方子里已經有石膏了,這裡是重複了,這是版本有誤傳。滑石,為什麼要用它?因為病人太虛,病毒就很狂妄,導致里熱太重,五臟裡面的熱會往六腑擴散,滑石專清六腑熱,把熱毒從小便往外排。為什麼要用赤石脂和白石脂(高嶺土)呢?因為消化系統裡面熱毒很盛,這就會形成嚴重的胃腸炎證,有可能會大便膿血,赤石脂和白石脂都能澀腸止痢,收斂生肌,吸附病理毒素而不被人體吸收,這裡起一個保護胃腸粘膜的作用。為什麼要用生石膏呢?因為消化系統熱毒旺盛,會大量耗散津液,怎麼來補充呢?生薑,大棗,恐怕病人已經不能消化吸收了,所以用石膏來補充津液。這個方子,是治? 療中風的思路,可除大熱,偏癱,癲癇,要臨證根據證狀靈活用藥。但一定要尊守這個思路。 根據歷代醫書記載,本方療效卓著。 防己地黃湯:治病如狂狀,妄行,獨語不休,無寒熱,其脈浮。 這個防己地黃湯,是治療現代醫學精神分裂證的,中醫叫癲癇,證狀是發狂,不識親人朋友,不停地走路,不停地自言自語,不發燒,也不怕冷。但脈是浮的,這個浮,是虛大脈,說明有虛熱,熱入心包,人就會葷不識人,發狂。這個精神分裂證,同屬於中風的範圍,太虛了,生了虛熱,才這個樣子。 防己地黃湯方,防己一踐,桂枝三錢,防風三錢,甘草二錢,生地黃二斤。 這個方子里,葯的劑量寫成了錢,這個劑量不正規,我們臨床上應該按現代劑量標準使用,這個是中醫流傳過程中造成的失誤。防風,辛溫散寒解表,歸膀胱,肝,脾經。能去濕止痛,止痙攣抽搐,是治癲狂要葯。桂枝強心陽,通經脈,甘草調和胃腸。防己,苦寒,能瀉血中濕熱,通經脈,補陰泄陽,是針對脈浮虛熱而用的。重用生地黃,大補陰血,除血中虛熱。這個方子里,用桂枝,防風來強心陽,凡危證,都要考慮強心陽,防止氣上衝心,奔豚的發生。防己和生地黃是專門清血中虛熱用的,補陰用的。所以,本方一陰一陽用藥,上下呼應。用藥方法,生地黃榨汁用,其它的藥用酒浸一個晚上,去滓取汁,分開服即可。 今天就學習到這裡,各位,晚安。 楊大夫《金匱要略》第二十三講(歷節) 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現在,我們繼續來學習《金匱要略》。
推薦閱讀:

中醫古書 王雪華講《金匱要略》31 血痹虛勞病脈證並治第六

TAG:金匱要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