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詩的語言特點的全新解讀,各體文學論文

  一、前言

  宋歐陽修說:「文工者詩也。 」格律詩,則是工中之極巧者。格律詩,亦稱近體詩或者今體詩, 形成於唐精巧於宋, 千百年來傳唱不衰,讓「味之者無極,聞之者心動」。 前人的論述極多,卷軼浩繁,有些問題也各抒己見,莫衷一是。

  下面, 我們對格律詩的語言特點從全新的角度作一探討。

  二、種類、名稱

  (一)按「言」分類

  一般來說,格律詩按照「言」分類,比如「七言絕句 」「五言絕句 」「七言律詩 」「五言律詩」「五言排律」「七言排律」等。

  (二)律詩、絕句

  近體詩主要包括上面所說的律詩和絕句,律詩即是格律詩,絕句亦稱截句、斷句,律詩,總計八句,絕句是其一半,為四句,「截句、斷句』即從此而來;超出八句的律詩稱為長律或者排律, 六句律詩偶爾出現, 稱為三韻小律;律詩、絕句,有五、七言之分,排律詩的規定必須超過八句,多則不限,以偶數為標準,十句亦可,三百句也無妨,要求一韻到底,押平聲韻,韻腳固定不變,每句都有嚴格的平仄要求,除了首尾聯句以外,要求全部對仗。 排律詩因此增加了難度,以是之故,古今以來,排律詩,尤其是優秀的排律詩寥若晨星。

  三、押韻的規則

  眾所周知,詩歌是押韻的,一切詩歌概莫能外,格律詩尤其嚴格。 但是,古今的語言特點不同,古代詩韻和現在的普通話不一致,有時產生誤解。我們以舉世聞名的一首詩做例。

  《望天門山》

  李 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我們讀起來,感覺不是很押韻,原因是,回的韻母是 ui,來的韻母是 ai,但是按照古代的語言發音卻是合乎標準的,都屬於「上平十灰」韻,押韻非常嚴格。隋唐時代,從口語中甄選近似音做韻腳字,隋唐之後,產生了專門的韻書,比如最通行的《平水韻》和後人以此修訂的《佩文詩韻》。

  四、平仄格式

  (一)平聲、上聲、去聲、入聲

  一首詩歌,音節響亮,朗朗上口,抑揚頓挫,讀完余香滿口,滿室散馥,意猶未盡。除了上面所說的押韻外,就是平仄格式的緣故。漢語有高低長短的特點,古人將之分為平聲、上聲、去聲、入聲。 古代自有其語言特點,其平聲,相當於現代的陰平和陽平,上聲去聲古今相當,古入聲,已經消失無存;平聲、上聲、去聲、 入聲協調搭配, 形成了格律詩的平仄格律。 「平,平聲也;仄,上聲、去聲、入聲也」。 格律之嚴,至堪重要。

  (二)詩以意境勝

  但是詩律之工遠不如文字之工, 詩最終以意境勝,李白見崔浩黃鶴樓詩後,題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黃鶴樓不協律之多有目共睹,而天下無出其右者。 「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可見詩的意境與規律並佳更能是無暇寶璧、光照千秋了。

  (三)七言律詩有四個基本的句式

  七律有四個基本句式:平平仄仄平平仄(最後兩字是平仄,稱為平仄腳);仄仄平平仄仄平(最後兩字是仄平,稱為仄平腳);仄仄平平平仄仄(最後兩字是仄仄,稱為仄仄腳);平平仄仄仄平平(最後兩字是平平,稱為平平腳)。

  (四)調平仄的的一些要求

  1.避孤平。 像這樣的句子: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中間有單獨的平聲字,即為孤平;像第一句的例子,本來應該是「仄仄平平仄仄平」的,於此不合,即為失誤;如果沒有其他字可以代替, 就要補救。 要說明的是,仄收的句子,即便是中間有單獨的平聲字也是可以的,稱為拗句。

  2. 一三五不論 ,二四六分明 。 對於初學者,這個口訣簡單實用,實際上,不能概括律詩的平仄的調配變化。在平收的詩句里,常常會失誤。

  3.拗救。 字要合平仄,如果前面該用平聲的地方因為內容需不得已用了仄聲, 後面應補上一個平聲,叫「救平」,但注意補救的字不能在句末。 凡經過拗救的句子,就算合律。

  五、對仗要求

  現在的文學語言,很少涉及對仗的問題,而格律詩的創造,對仗時時處處存在,不可或缺。

  對仗,兩兩相對,整齊排列,看起來醒目精神,讀起來乾脆利落,格律詩的對仗,不僅僅是簡單的修辭,更是嚴格的格律要求。絕句隨意,可對仗可不對仗,律詩之間的兩聯必須對仗,排律,則除了首尾兩聯要全部對仗。

  對仗有一種講究,就是避免合掌。我們看下面的詩。

  《望薊門》

  祖 詠

  燕台一去客心驚,笳鼓喧喧漢將營。

  萬里寒光生積雪,三邊曙色動危旌。

  沙場烽火侵胡月,海畔雲山擁薊城。

  少小雖非投筆吏,論功還欲請長纓。

  這首詩的中間兩聯, 組成的情況完全相同,都是名詞性片語對名詞性片語,動詞對動詞,頷聯和頸聯的組成、構造一模一樣,沒有區別,像人的手掌相合,稱之為「合掌」,合掌是律詩大忌,因此,合掌詩很少出現。

  六、重字的問題

  現在的語言,重字不重字,沒人關注。 古代紙張稀少,詩人們惜墨如金,對重字的出現是非常忌諱的。

  七、修辭手段

  格律詩在修辭方面, 有其獨特的語言特點。

  (一)省略

  一首絕句, 短短二十來字, 必然高度凝練,否則言之無物了。 所以,有些能省略的都做省略,力求最少的字表現最多的內容。我們看下面的例子。「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李商隱《無題》。完整地說,應該是相見時難別時亦難,但是,格律有要求,字數有規範,只能在此省略,而讀者也心知肚明。

  (二)互文

  互文是省略的一種,格律詩屢屢見之。比如「秦時明月漢時關」,如果沒有了解省略之功能,則此詩難以理解。沒有省略的話應該如是「秦漢時明月秦漢時關」。

  (三)倒裝

  倒裝有好幾種, 有字的倒裝, 有詞的倒裝,還有整個句子的倒裝,詞語的倒裝比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首聯「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倒裝原因,有遷就主題有所強調,有為了押韻,不勝枚舉。 此句為了突出城闕、風煙而倒裝;句子的倒裝,比如溫庭筠《蘇武廟》 中的 「回日樓台非甲帳, 去時冠劍是丁年」,先言回日,再說去時,倒裝是很明顯的。

  此外,尚有借代、雙關、重疊、排比、拆字、曲喻、反襯等等,不一而足,難可俱陳。

  八、結語

  格律詩是我國文學長廊里的一道靚麗的風景,其格律嚴謹,字少意豐,修辭琢句,賅博絕倫,意蘊深厚,微描細摹,情感豐富。這是一筆十分豐厚和優秀的文化遺產, 是世界人民的寶貴財富。 本文全盤考慮,去繁就簡、去粗取精,略談其要,權衡輕重,疑義相析,敬請匡誤扶正。


推薦閱讀:

水滸傳中七十二地煞中地飛星指的是誰?
「唐初四傑」分別是哪幾位詩人?分別有哪些代表作?
杜甫的詩是什麼風格呢?
《童年》簡介是什麼?

TAG:論文 | 文學 | 語言 | 解讀 | 格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