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認為,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

古人認為,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強調順四時而適寒溫,服天氣而通神明,並且提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具體原則,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養生一定要遵循天地陰陽的運動變化規律。春夏季節陽衛之氣外宣,人體津液消耗量大,營陰之氣消耗不大,體內、體外溫差不大,飲食以清淡素食低糖為主,防止體內熱量充足,形成脂肪堆積。秋冬季節陽衛之氣內斂消耗不大,但營陰之氣消耗較大,體內、體外溫差較大,需要積極補充含糖量高的食品,補充營陰之氣護住臟腑元氣。故而民間有冬病夏治,夏病冬治的說法。人之出生,自然有天賦之氣,秋冬生人陰氣較足,不懼寒涼,因此日常飲食,要注意避免寒涼之物,否則,陰氣過甚,必會導致脾胃不和,禍及肝腎。春夏生人陽氣較足,不懼炎熱,日常飲食注意多食用涼溫之物,否則,陽氣過甚,必會導致胃火上竄,禍及心肺。而且一旦五臟中部分臟器功能受損,天長日久,必然會影響整個系統功能的發揮。(三)四方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人的生命活動跟所處的周圍環境息息相關,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氣候特點,具有不同的生物多樣性,具有適應當地氣候環境的各種食材,而這些食材的本質屬性又會對人體生命機能產生重要的影響作用,所以,尊重各地的飲食習慣,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食療養生文化尤為重要。飲食文化推廣的過程中一定要尊重各地的既有文化的傳承與發揚,否則,簡單的飲食文化擴張,帶給其他地區的人或許就是一種人道主義災難。不同地方的人都會有明顯的地方病,這些地方病的發生,與所處的生活環境和飲食習慣密切相關,近年來隨著區域性環境污染加劇,這種現象更加突出。所以有久治不愈的慢性地方病的朋友可以考慮進行異地療養,改變一下生存環境和飲食習慣,或許有更好的療效,不過這一定要建立在對病症有個準確的判斷之上。江南土地卑弱,多濕熱,其民腠理疏鬆,體格瘦削,多虛熱之質,北方地高陵居,多燥寒,其民腠理緻密,體格壯實,多寒實之體。瀕海地勢平坦,多濕潤,痰濕體質比例較多。人隨著居住環境的變化,有時候身體會出現適應性的病變,但是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就能逐漸適應。人的社會地位、職業特點、年齡性別,生活習慣,興趣愛好、社會環境,競爭環境,科技環境、社會地位變化等不同,也會誘發或者出現相對應的一些常見疾病,所以中醫採用(望聞問切)的辦法全面了解病情,把疾病的原因、部位、性質、治病因素以及機體相互作用的反應狀態概括起來,然後細緻的分析研究,從而做出正確的診斷結論。這種診斷方法體現了人與自然對立統一的關係,這是要徹底治病的節奏。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反季節蔬菜種植成為解決菜籃子的主要途徑,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土特產品隨著種植地域的擴大化,其原有的功效會大打折扣,所以要想食療有效果,就多採用原產地的產品來進行身體的調理,否則,以次充好則會事倍功半。(四)四則中醫養生要遵循四個基本原則:1. 天人相應,順乎自然天人相應的整體觀念,是中醫養生的指導思想,大自然是萬物賴以生存的基礎,是人類生命的源泉,氣候、晝夜、日月運行都會帶給人不同的生理或者病理反應,所以人們必須掌握自然界的變化規律,並且順乎自然界的運動變化來進行護養調攝,與天地陰陽保持著協調平衡,這樣才能有益於身心健康。一年四季有春溫、夏熱、秋涼、冬寒的更迭變遷,萬物隨之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變化,人體的氣血運行也會有相應的改變。春夏氣溫較高,陽氣發泄,故血易瀉,氣易行,天寒日陰,則人血凝泣而衛氣沉。所以春夏應該早點起床到室外活動,舒展形體,使陽氣更加充盛。秋冬時期,風氣勁疾,陰氣收斂,人們必須要注意防寒保暖,適當調整作息時間,以避肅殺之氣,使陰精潛藏於內,陽氣不致妄泄。2. 身心合一,形神共養形神共養是重要的養生原則,主要指形體與精神都要調養,形指人的臟腑、皮肉、筋骨、經脈、氣血津液等,神指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思想狀態,精神面貌。形乃神之宅,只有形體健康才能產生正常的精神活動。神是形之主,只有精神調暢,才能促進生理健康。所以無形神無以附,無神則形不可活,兩者相輔相成,不可分離。中醫非常重視形體與精神的整體調攝,提倡形神共養,做到養形調神,守神全形,使得形體強壯而精神健旺。中醫講,精氣是人體的基本物質,是立命之本,精食氣,氣歸精,精盈則氣盛,氣充則精足,精氣是生命的源動力。形體攝養首先要調養臟腑之精氣,固本培元,保精固氣,才能體健神旺。具體方法非常多,常見的有調飲食、節勞逸、慎起居、避寒暑、勤鍛煉。在調養之前要對自己的身體狀況有一個科學的認識,要針對個體差異,選擇一整套適合自己的方法,不要人云亦云,生搬硬套,以免適得其反。精神攝養首先以養心為首要任務,所謂悲哀愁憂則心動,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心不擾則神不疲,神不疲則氣不亂,氣不亂則身泰延壽。調神攝生可以從多方面入手,主要是思想上保持安定清凈的狀態,心境坦然,淡泊名利,不貪慾妄想。同時做到精神愉快,心情舒暢,喜怒不妄發。也可以培養興趣愛好、陶冶情操,修性怡神。也可以習練氣功,意守入靜,以神御氣。由於神是人體生命活動的主宰,起著主導作用,只有神明方得形安。所以,形神共養,當以調神為先,只有接受正規的教育,提高自己的認識、認知能力,才能在社會活動中實現自我價值,學會自我減壓,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才能避免心理失衡,出現偏激行為與器質性病變。3.動靜結合,協調平衡動與靜是自然界物質運動的兩種形式,兩者互為其根,不可分割,有動才有靜,無靜無所謂動,動中包含著靜,靜中蘊伏著動,只有動靜相互為用,才能保持人體陰陽、氣血、臟腑等生理活動的協調平衡。形屬陰主靜,是人體的物質基礎,營養的來源。氣屬陽主動,是人體的生理功能,動力源泉。五臟藏而不瀉,六腑瀉而不藏,藏為靜,瀉為動,只有維持臟腑的相對動靜,才能氣血和暢,百病不生。養身莫善於動,養心莫善於靜,只有身心動靜結合才能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靜主要指精神上的清凈,其次指形體活動的相對安靜狀態。由於神是一身之統領,任萬物而理萬機,具有易動難靜的特點,所以清靜養神就尤為重要。心靜方能氣清,氣清方能神凝,神凝方能心定,如此神藏而不妄耗,才能有助於身心健康。如果心神不定,過於躁動,神不內守,擾亂臟腑,耗血傷精,容易招致疾病,使人早衰短壽。現代醫學表明,心理活動失衡,容易讓人產生恐懼、憂慮和焦灼兼而有之的焦慮情緒反應,進而出現交感神經功能亢進的失眠、多夢、眩暈、頭疼等一系列的癥狀。當然清凈不是飽食終日無所事事,而是要摒棄雜念,心無妄用,精神專一,心無旁騖,正常的思考用心能夠產生智慧,對強神健腦大有裨益。當然條件具備的朋友可以利用氣功調息法,提高情緒的穩定性,控制自己的心境、感情、消除疲勞,達到對機體「調整、修復、建設」的作用。動包括勞動和運動兩方面。人身流暢,皆一氣之所周通,氣流則形和,氣塞則形病。人如果有適當的活動,則五穀之氣易消,血脈疏利。所有運動養生之法,大都是通過導引之術,行氣血,利關節,辟邪氣。使得氣機通暢,氣血調和,肢體舒展,身體靈活,延緩衰老,抗禦病邪,克享遐壽。總之,勞動要適度,防止超過身體負荷,過度疲勞;運動要適量,防止超量運動,過分勉強。要防止把錯誤的運動、勞動習慣當成一種生活常態而長期堅持,損害身體健康。尤其是中老年朋友或者想通過運動改變慢性疾病的朋友,更要注意動養方式的科學性。久視傷血,久卧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因此,動養不至大疲,靜養不至過逸,心體互用,動靜結合,協調平衡,才能維持身心健康,符合生命運動規律。4、攝養臟腑,脾腎為先臟腑是人體內組織器官的主要部分,五臟是核心內容,人體經絡血脈,五官九竅、四肢百骸,都是以五臟為其功能的主宰。臟腑功能強健,則陰陽協調,精氣充盈,血脈流暢,生命活動旺盛,如果臟腑功能衰退或者失常,人的精神、氣血隨之而耗減,導致防病抗邪能力降低,引起疾病纏身,甚至於早衰夭亡。所以攝養臟腑是中醫養生學的重要原則。人的生命過程就是人體內氣血陰陽對立統一,五臟六腑互相協調的過程,而臟腑功能的正常維持又要取決於腎的作用。肺氣之治節,心氣之運行,脾氣之轉輸,肝氣之疏泄,莫不由於腎陽的溫煦和腎陰的濡養,所以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水火之宅,是元氣陰精的生髮之源,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是生命活動的調節中心。腎中精氣陰陽盛衰,與人的生長發育以及衰老過程有著直接而密切的關係,腎氣充足,精神健旺,身體健康,壽命延長,腎氣衰少,精神疲憊,體弱多病,壽命夭短。所以說,腎元盛則壽延,腎元衰則壽夭。脾為後天之本,有運化之能,水谷精微必須依靠脾的吸收和轉輸,才能營養各臟腑,維持臟腑的功能活動。臟腑得到營養物質的充養之後,又分別輸精於皮毛、肌肉、筋骨等組織器官,以維持這些組織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故脾為氣血生化之源,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皆賴之以養。人出生以後,脾的消化吸收功能健全,才能不斷供給周身的營養物質,才能滿足人體的生長發育的需要,所以生命活動的根基在腎,生命活動的保證取決於脾功能的正常發揮。所以,後天培養者,壽者更壽,後天斫削者,夭者更夭。所以人出生以後,只能依賴脾這個後天的立命之本。所以,腎與脾,先天與後天,二者相互資助,相互促進,在人體的生命活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先天不足,如果能得到後天的保養,就可以彌補先天的不足而增壽,如果先天充足,後天反加斫傷,也難延長壽命。所以,先天責任在於父母,後天責任在於教育。為人父母不僅要保證把最好的遺傳信息傳遞給後代,要做好良好的胎教工作,讓胎兒有良好的先天條件,還要在孩子出生之後,精心哺育餵養,給孩子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使其茁壯成長。所以古語云,為人父母必懂醫,只有這樣才能有能力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健康的人!所以養生保健,調攝臟腑,首先要立足於兩個根本,以脾腎為先,先保護好腎臟,又要調理好脾胃,這樣精髓足以強中,水谷足以御外,才能使人各臟腑功能強健,氣血陰陽充足,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五、五行辯證法(一)心肝脾肺腎
推薦閱讀:

張愛玲是一個怎樣的人?
古人怎樣預防自殺?
说钱——古人那些惊人的金融智慧
古人所謂的八字合婚是一派胡言,誤人姻緣,還是確有其事
古人送禮裝逼指南

TAG:古人 | 陰陽 | 認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