琺琅彩瓷的拍場升值軌跡(圖)
清宮琺琅彩瓷是中國瓷器中的絕世名品,僅康雍乾三朝宮中有少量生產,專供皇室御玩,存世極為珍罕,目前所知海內外公私機構收藏的總數僅400餘件,流落到民間收藏者手裡的鳳毛麟角。因此,偶有精品出現拍場,即會遭到公私收藏機構、收藏者的激烈搶購。其市場價格一直居中國瓷器之首,早在1989年,精品的拍賣成交價就已經超過千萬元——當年香港蘇富比秋拍,一件雍正的琺琅彩花鳥紋題詩杯以1650萬港成交。2005年,香港蘇富比秋拍的乾隆御制琺琅彩「古月軒」題詩花石錦雞圖雙耳瓶,更將琺琅彩瓷的價格抬到了億元之上,以1.5148億港幣成交。2006年香港佳士得秋拍,張宗憲舊藏的乾隆御制琺琅彩杏林春燕圖碗也以1.5132億港幣成交。
清乾隆御制琺琅彩「古月軒」題詩花石錦雞圖雙耳瓶" HKD151,480,000"HK蘇富比2005-10-23
乾隆琺琅彩瓷居拍場首位 據筆者統計,中國市場歷年拍賣成交價超過百萬元的39件(不計重複出現品)清代琺琅彩瓷,乾隆製品數量最大,17件。康熙製品10件,雍正製品11件。排名前十中,乾隆器佔6件,成交價過億元的兩件都出自乾隆朝。 康雍乾時期,在三朝皇帝直接過問和重視下,由督窯官臧應選、郎廷極、年希堯、唐英等幾位督窯官的直接管理下,景德鎮御窯廠的瓷器生產達到了歷史巔峰。康熙中期琺琅彩料在瓷器上的使用,為清代琺琅彩瓷的製作奠定了基礎,此後雍乾兩朝將琺琅彩瓷的製作推向了頂峰。琺琅彩瓷由當時景德鎮的御窯廠燒制素瓷胎,然後送進清宮造辦處,再繪畫紋飾二次入窯低溫燒成,其數量受嚴格的限制,傳世精品多數收藏在台北故宮博物院,北京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等國內大型博物館收藏的數量較少,民間收藏更是稀罕。因此,琺琅彩瓷一直是瓷器收藏者夢寐於求的瓷中珍品。 康熙琺琅彩瓷多數為色地彩瓷,少見白地彩瓷,常見花卉紋飾,民國時期仿製品曾一度盛行。2007年香港蘇富比春拍法國藏家舊藏的一隻康熙黃地琺琅彩花卉紋「萱壽延齡」圖碗,以897.68萬港幣成交,是拍場上最貴的康熙琺琅彩瓷。這種黃彩色地花卉紋琺琅彩碗存世數量極少,僅台北、北京故宮有類似品。 雍正燒制琺琅彩瓷的工藝較康熙時更進一步,彩料的品種增多,清宮造辦處開始燒煉琺琅料,清檔記載中新出現的彩料有9種之多。這一時期琺琅彩瓷多繪在素白器上,少色地彩瓷,紋飾仍以花卉為主,山水、人物較少,此時流行在瓷器上題寫詩文,講究詩書畫印的結合。2002年香港佳士得秋拍3252.41萬港幣成交的題詩過牆梅竹紋盤,就是雍正琺琅彩瓷中最為名貴的品種。2007年北京匡時國際秋拍中,一件雍正琺琅彩藍地纏枝牡丹紋「萬壽長春」碗以728萬元成交。 乾隆一朝早期的琺琅彩瓷製作精美,與雍正時期製品難分高下,但後期製品略粗,晚期造辦處基本停燒。當時宮廷內的「啟祥宮」、「如意館」以及頤和園、怡親王府都燒制琺琅彩瓷。與雍正時的典雅雋秀相比,乾隆琺琅彩瓷富麗華美,紋飾豐富,流行色地開光風格,動物、山水、人物紋飾較前兩朝數量大增。 琺琅彩瓷的拍賣最早出現在上個世紀80年代的香港地區,隨著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方面的迅猛發展,特別是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以後,琺琅彩瓷的拍賣成交價格也迅速上升,其大致經歷了以下三個發展階段。
清乾隆御制琺琅彩杏林春燕圖碗 HKD151,320,000HK佳士得2006-11-28
20世紀80年代:琺琅彩瓷拍賣多數以百萬元成交 內地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形成以前,香港、台北是中國市場文物藝術品拍賣交易的主要市場,特別是香港地區,由於國際拍賣巨頭蘇富比、佳士得的進駐,使香港地區成為了中國文物藝術品交易的重鎮,許多重要的文物藝術品的拍賣天價都產生於此。 最早進入香港舉辦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的是蘇富比,早在70年代,中國瓷器、中國書畫即已經是該公司在港拍賣的重要品類。據筆者所掌握的資料,整個80年代,中國藝術品在香港地區的拍賣也僅是處在一個起始階段,上拍的數量和成交的價格皆不高。有據可查的成交價超過百萬元的琺琅彩瓷僅數件,一件是1985年5月21日成交的乾隆琺琅彩花鳥紋題詩碗,當時估價70萬至100萬港幣,最終以110萬港幣被張宗憲競得。這隻碗的拍賣開啟了清代琺琅彩瓷高價成交的序幕,為此後琺琅彩瓷屢創天價奠定了市場基礎。21年後的2006年11月,當這隻碗再次出現在香港佳士得的拍場時,定名為「清乾隆御制琺琅彩杏林春燕圖碗」,被張永珍以1.5132億港幣競得,成為迄今為止中國瓷器拍賣中最昂貴的碗,21年時間增值了130餘倍。 這隻碗直徑11.3厘米,高5.7厘米,造型秀美,白釉溫潤,碗底為雙方框「乾隆年制」藍料款。有專家認為應是圓明園遺物。碗外壁一側以琺琅彩繪一幅杏林春燕圖,弱柳扶風,杏花盛開,雙燕飛翔其間。另一側為行楷御題詩:「玉剪穿花過,霓裳帶月歸」。詩首押「佳麗」朱文印,詩尾押「先春」「旭映」兩方朱文印。御題詩來源於明代詩人申使行的《應制題扇》,其原詩為:「群芳爛熳吐春輝,雙燕差池雪羽飛。玳瑁梁間寒色瑩,水晶簾外曙光微。輕翻玉剪穿花過,試舞霓裳帶月歸。一自銜恩金屋裡,年年送喜傍慈幃。」 英國倫敦大維德基金會藏有與此成對的另一隻碗,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有一對雍正時期的對碗,繪畫內容和詩句與此相似。此碗先後被美國、英國的數位知名藏家收藏,1971年7月曾現身於倫敦蘇富比的拍場。後流入香港收藏家戴福保之手,於1985年5月再次現身香港蘇富比戴福保收藏專拍,當時因碗內傷痕明顯,僅估價70萬至100萬港幣。 1987年香港蘇富比春拍,再次高價成交過一對乾隆時期的琺琅彩竹紋題詩圖盤,成交價187萬元港幣。對盤極為少見,公私收藏中類似者不多,直徑皆為13.3厘米,原為趙從衍舊藏。盤外壁一側以琺琅彩繪四株翠竹,另一側墨彩題詩「雨洗娟娟凈,風吹細細香」。題詩出自唐代詩人杜甫的《嚴鄭公宅同詠竹》,其原詩為:「綠竹半含籜,新梢才出牆。色侵書帙晚,陰過酒樽涼。雨洗娟娟凈,風吹細細香。但令無剪伐,會見拂雲長。」詩首尾分別押「翔采」、「彬然」「君子」3方朱文印,盤底為雙方框「雍正年制」藍料款。當時估價100萬125萬元,被香港藏家練松柏競得。 1989年,香港蘇富比的拍場上出現了成交價超過千萬港幣的琺琅彩瓷。11月14日該公司的秋拍中,一件直徑8.1厘米的雍正琺琅彩花鳥紋題詩杯估價300萬至400萬港幣,最終被台灣收藏家張秀政以1650萬港幣競得,後轉手台灣藏家陳德福。此杯1946年曾現身於倫敦蘇富比春拍,杯的外側以淺褐、深綠、藍、紫色繪石塊、芙蓉、蘆葦及野雁,4隻野雁姿態各異,描繪細膩。畫面空白處題詩「風喧蘆葦自飛鳴」,詩首尾押「仁詠」「四方」「清宴」3方閑章,杯底落「雍正年制」宋體藍料款。
清乾隆琺琅彩錦地開光式「西洋人物」圖貫耳小瓶 HKD36,318,384HK蘇富比2007-4-8
20世紀90年代:琺琅彩瓷拍賣價格邁向千萬元 進入20世紀90年代,受改革開放和經濟、文化的高速發展,內地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在1994年正式形成,從而更進一步的促進了中國市場文物藝術品拍賣的繁榮。但由於內地的經濟發展狀態與香港地區相比仍然有相當大的距離,大部分文物藝術精品仍然集中在香港拍賣、交易。 據筆者統計,這一時期在香港地區拍賣成交價超過百萬元的琺琅彩瓷約6件。與80年代有明顯區別的是,成交價格急速上升,基本穩定在千萬港幣左右,成交價最高的一件已達1784萬港幣——1999年香港佳士得春拍的清雍正琺琅彩月季綠竹詩意小杯,被香港藏家莊紹綏競得。小杯直徑僅6.4厘米,敞口,深弧腹,卧足,杯外側一面以深淺綠色繪數株綠竹,以濃淡的琺琅紅彩料繪三朵月季花,清新秀麗。空白處題詩「數枝榮艷足,長佔四時春」,詩末押「翔采」閑章,卧足內落「雍正年制」藍料款。台北故宮收藏有與此類似的乾隆製品,但畫面上增添了石塊,印章為「佳麗」「四方」「清晏」3方。此杯原為香港藏家徐展堂收藏,最早為美國藏家收藏,1971年曾由倫敦蘇富比拍出。該公司的同場拍賣中,雍正時期的胭脂紅地琺琅彩花卉紋酒杯及杯托也以94.4萬港幣成交。 1997年香港蘇富比秋拍,編號1353的清乾隆琺琅彩花鳥紋題詩圖膽瓶以992萬港幣成交。膽瓶高20.3厘米,主題紋飾繪牡丹、菊花及一對雉雞,風格類似郎世寧的西洋寫實畫風。雌雄雉雞描繪生動逼真,雄雉雞一足獨立與老枝之上,全身的羽毛鮮艷奪目,色調淡雅的雌雉雞蹲伏於側。瓶頸部題詩「朝朝籠麗月,歲歲占長春」,詩首尾押「佳麗」「四時」「長春」閑章3方,卧足內為「乾隆年制」藍料款,極為少見。 值得一提的是,1998年秋拍,香港蘇富比、香港佳士得分別成交了3件康雍琺琅彩瓷。香港蘇富比成交2件,康熙琺琅彩胭脂紅地牡丹紋碗以717萬港幣成交,此碗的胭脂紅地子凝重而熱烈,琺琅彩所繪的牡丹花茁壯大氣,具有典型的康熙風格。康熙時期的琺琅彩瓷,有一部分採用「反瓷法」,色彩和紋飾風格極似銅胎琺琅器。另一件是雍正時期的一對琺琅彩胭脂紅地梅花圖小杯,以486萬港幣成交。香港佳士得上拍的清康熙黃地琺琅彩荷花紋酒杯以662萬港幣成交,小杯高僅5.4厘米,小巧精緻,小中有大。但造型周正,器壁斜收,卧足,胭脂紅濃艷,梅花色彩則淡雅,對比強烈。
清雍正琺琅彩題詩過牆梅竹紋盤 HKD32,524,100HK佳士得2002-10-27
21世紀:琺琅彩瓷拍賣的億元時代 2000年以後,亞洲經濟逐漸得到恢得,中國市場的文物藝術品拍賣價格開始穩步上升。琺琅彩瓷的拍賣價格出現了直線上漲,據筆者統計,僅2000年至2004年的5年里,拍賣成交價超過百萬元的即超過14件,市場仍然以香港為主,但內地也出現了一件——上海崇源2003年春拍,雍正琺琅彩花卉紋碗以134.2萬元成交,打破了內地市場無琺琅彩瓷拍賣的局面。此碗直徑14.2厘米,外側一面以褐、黃、綠、藍、紅色繪山石及月季、桂花、海棠、罌粟、菊花,以工筆技法繪飾的圖案艷麗精湛,另一側題詩「枝生無限月,花滿自然香」,押「佳麗」「四時」「長春」3方閑章,碗底落「大清雍正年制」六行青花楷款。 這5年中,成交價超過千萬元的3件,最高的一件是香港佳士得2003年秋拍的雍正琺琅彩題詩過牆梅竹紋盤,3252.41萬港幣。此盤直徑17.2厘米,底落「雍正年制」藍料款。主題紋飾為琺琅彩繪過牆梅竹圖,由盤外壁底部過盤口延伸至盤心,畫面布局疏朗,畫工精細,色彩艷麗,立體感強。盤心右上角題詩「芳蕊經時雪裡開」,押「佳麗」「古壽」「清香」閑章,集詩書畫印一體。「過牆枝」也稱過枝紋、過牆花紋,流行於清三代,多見於盤、碗、瓶等彩瓷上,有過枝牡丹、過枝菊花、過枝梅花等,過枝紋有長治久安之寓意。乾隆以後,也見有過枝瓜果紋飾。香港蘇富比這一年秋拍的清乾隆御制古月軒琺琅彩內佛手果子外花石紋題詩碗以2918.24萬港成交,碗直徑11.8厘米,碗心內繪折枝佛手,外壁一側繪山石及各式花卉,另一側題詩「迎風似逐歌聲起,宿雨那經舞袖垂」,押「佳麗」「翠輔」「霞映」閑章,碗底落「乾隆年制」藍料款。第三件是2004年香港佳士得春拍的雍正琺琅彩暗鳳藍料山水圖碗,1686.375萬港幣成交。碗直徑9.4厘米,外壁通體以琺琅藍彩繪通景山水畫。據專家考證,雍正皇帝對畫家鄒文玉的這種淡雅細潤的藍料通景山水畫極為欣賞。北京故宮和台北故宮藏有類似製品,台北所藏的口徑14.3厘米,題詩為「一江綠水浮嵐影,兩岸青山夾翠濤」,北京故宮所藏的口徑10.9厘米,題詩為「翠繞南山同一色,綠園滄海綠無邊」。 2005年之後,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進入到了一個新的階段,不僅中國古董,當代藝術也呈現出了行情飆升的態勢。2005年至2007年三年間,中國瓷器的拍賣最明顯的一個變化是,隨著內地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海外收藏的歷代瓷器精品開始大量迴流。成交價超過千萬元的天價官窯名品在內地市場逐年增多,2005年,北京翰海春拍的永樂青花折枝花卉八方燭台以2035萬元成交,南宋官窯琮式瓶以1650萬元成交,秋拍的成化青花纏枝蓮花紋瓜棱瓶以1595萬元成交;2006年,中國嘉德春拍的乾隆粉彩開光八仙過海圖盤口瓶以5280萬元成交,北京翰海的永樂青花寶相花綬帶葫蘆扁瓶以1540萬元成交;2007年更是精品雲集,中貿聖佳的乾隆琺琅彩榮華富貴燈籠尊奪得年度成交價之最,遼寧國拍秋拍的嘉靖五彩魚藻紋大罐以2970萬元成交,中國嘉德春拍的雍正綠地粉彩描金鏤空花卉紋香爐2643.2萬元成交,北京翰海春拍的乾隆粉彩霽藍描金花卉大瓶以2408萬元成交。 琺琅彩瓷方面,中國市場三年間成交的件數超過16件,內地成交的已佔6件(中貿聖佳、北京翰海、匡時國際、北京華辰等公司都出現了琺琅彩瓷精品)。香港市場2件流傳有序的乾隆琺琅彩瓷精品的成交價格已超過了億元,排名第一的御制琺琅彩杏林春燕圖碗1.5132億港幣,第二名是御制琺琅彩「古月軒」題詩花石錦雞圖雙耳瓶,1.5148億港幣成交。 錦雞圖雙耳瓶高16.5厘米,主題紋飾及繪畫風格與1997年香港蘇富比成交的乾隆琺琅彩花鳥紋題詩圖膽瓶相似,皆為花卉雉雞圖,應是乾隆帝親自參與設計燒制而成的。雙耳瓶「撇口,細頸,垂腹,圈足,造型小巧秀麗,頸部飾以卷草形雙耳,垂肩處的如意紋雅緻婉麗。瓶身腹部繪主題圖案『花石錦雞圖』,錦雞又名金雞,是雉類中最為漂亮的種類之一,也是我國獨有的珍貴品種。錦雞棲立於樹榦之上,側旁以粉紅花卉、玲瓏洞石相襯,另一面空白處墨彩題詩『新枝含淺綠,曉萼散輕紅』,題詩與畫面相得益彰」。詩首尾押「佳麗」「翠輔」閑章,瓶底落「乾隆年制」藍料款。有專家考證,「琺琅彩瓷器中,花鳥圖案的等級最高。花鳥圖案中,又以錦雞和孔雀為極品,因為這兩種鳥的羽毛色彩豐富而艷麗,不但燒制難度大,而且觀賞性也最強。同樣的琺琅彩瓶世界上還沒有見到,只有台北故宮博物院有一隻類似的器物,但圖案和形狀都稍有區別。」天津藝術博物館收藏有一件與此瓶繪畫風格類似的乾隆琺琅彩錦雞花石圖玉壺春瓶,此瓶1975年首次現身於倫敦佳士得春拍會時,以1.6萬英鎊被香港藏家競得。2005年秋拍再次出現在香港蘇富比時,以8500萬港幣起拍,後被香港經紀人翟建民代內地藏家以1.5148億港幣競得。 2007年,中國市場共7件琺琅彩瓷成交價超過百萬元,香港地區成交5件,北京地區成交2件。香港蘇富比春拍的乾隆琺琅彩錦地開光式「西洋人物」圖貫耳小瓶3631.8384萬港幣,康熙黃地琺琅彩花卉紋「萱壽延齡」圖碗以838.4萬元成交。秋拍的乾隆琺琅彩「西洋仕女出遊」圖筆筒以2384.75萬港幣成交。香港佳士得春拍,康熙御制琺琅彩折枝蓮紋碗360.01萬港幣成交,雍正御制琺琅彩月季海棠圖碗288萬港幣成交。
清乾隆御制古月軒琺琅彩內佛手果子外花石紋題詩碗 HKD29,182,400HK蘇富比2003-10-26
琺琅彩瓷的鑒別及市場前景 世界範圍內的清宮琺琅彩瓷存世總量有限,大致統計公私收藏僅400餘件(雍正和乾隆時期的各佔200餘件,康熙時期的數量較少),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最多。內地僅少數博物館有少量收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琺琅彩·粉彩》一書發表的琺琅彩瓷約40件,上海博物館收藏有十幾件,首都博物館已發表的有3件,天津藝術博館收藏有1件,南京博物院藏有1件,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有2件。 有專家認為,海外公私收藏的琺琅彩瓷,一部分是清代宮廷賞賜皇親國戚及王公大臣而流落出去的,一部分則是清末英法聯軍及八國聯軍侵略中國時掠奪走的,也有的是末代皇帝溥儀偷盜賣出故宮的。英國倫敦大維德基金會收藏有21件,美國佛利爾美術館藏有3件,美國波士頓藝術博物館藏有2件,法國吉美博物館藏有1件,瑞典斯德哥爾摩遠東藝術博物館藏有1件,日本國立博物館收藏有數件,日本東京永青文庫藏有1件。海內外私人收藏的因流動性太強,很難詳細統計。 有研究專家指出,「數量的稀少決定了琺琅彩瓷鑒別的難度,可以說除了海內外博物館的專業研究人員之外,即便是資深的瓷器收藏者和經紀人,也很難集中見到琺琅彩瓷實物,大部分人都是從出版的圖錄上了解和研究。清末民國,北京地區的古玩商曾仿製過相當數量的琺琅彩瓷,水平較高的幾近亂真。所以,對於琺琅彩瓷的鑒定研究,長期僅限於專業研究群體。對於拍場上的出現的琺琅彩瓷,如果缺乏可靠的來源和著錄,必須提高警惕,以免上當受騙。既便是歷年拍賣成交價超過百萬元的高價琺琅彩瓷,也不一定都是真品!」 「琺琅彩瓷清三代宮廷生產數量非常有限,存世器物中,很少發現有兩件完全相同的琺琅彩瓷,這一條應該列為鑒別的第一依據。」有專家指出,「琺琅彩瓷由宮廷限量生產,瓷胎修整細薄精美並且非常規整,大部分為小件器,造型多碗、盤、瓶等小件觀賞器。釉面細膩潔白,琺琅彩料品種多樣,色彩鮮艷,一件器物上常見七八種顏色,甚至更多。繪畫多為工筆畫,康熙時的常見色地器,紅、黃、紫、胭脂、藍、綠使用較多,紋飾主要以花卉為主,與雍乾時期製品比較,略顯粗糙。雍正時期琺琅彩的工藝成熟,彩料也豐富,色地器較少,流行白地器,紋飾風格清麗典雅,已出現山石、山水、花鳥、人物圖案,注重詩書畫印的結合。乾隆時期延續了雍正的風格,但紋飾風格開始趨於繁密華美。款識方面,常見『康熙御制』、『雍正年制』『乾隆年制』、『大清乾隆年制』款,各個時期所寫的款識顏色、書體也有變化,需要對比分析。」 琺琅彩瓷由於其獨特的產生背景及高貴的「皇家血統」,清代以來就一直是瓷器藏家的夢寐以求之物。拍賣市場上交易的價格一直高居不下,特別是2000年以來,價格可謂年年上升,精品的價格更是成倍增長。即便是中等品,其價格的漲幅也遠高於其他品種的瓷器,比如2007年北京匡時國際728萬元成交的雍正琺琅彩藍地纏枝牡丹紋「萬壽長春」碗,2002年香港佳士得秋拍時僅以403.41萬港幣成交,5年時間,增幅達0.8倍。再如2007年香港蘇富比春拍3631.8384萬港幣成交的乾隆琺琅彩錦地開光式「西洋人物」圖貫耳小瓶,2000年10月類似拍品成交價僅796.475萬港幣,7年時間增幅達4.5倍。 「存世數量的稀少,決定了琺琅彩瓷的價格成倍增長。」有業內人士認為,「二十餘年來,琺琅彩瓷精品的拍賣交易一直以香港市場為主,但隨著內地經濟的高速發展和拍賣市場的成熟,琺琅彩瓷的拍賣未來有可能會轉移到內地。依據藝術品市場的經濟規律來判斷,琺琅彩瓷的稀缺度,將進一步抬高其市場價格。明清佛像、古代書畫、當代藝術在內地拍賣價格高漲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但有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是,雖然內地不缺少資金雄厚的收藏機構和收藏家(比如乾隆御制琺琅彩「古月軒」題詩花石錦雞圖雙耳瓶、乾隆琺琅彩榮華富貴燈籠尊皆由內地藏家購買),但是對於琺琅彩瓷這類高端的藝術精品而言,內地仍然缺少有一定欣賞水準和識別能力的鑒賞家及收藏群體,還需要一段時間的市場培育。」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