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成功的教師必須具備的三張名片
06-03
一個成功的教師必須具備的三張名片廣漢中學 王小槐 一個成功的教師必須具備以下三張名片:善於思考、勤於研究、樂於奉獻。第一張名片:善於思考 善於思考,是一個教師成功的必備條件。作為教師,在教育這塊土地上不但要善於「舌耕」「筆耕」,更重要的是善於用「心」去耕耘,用「心」去思考,因為成功的機遇常常青睞於善於思考的人。 怎樣思考? 從宏觀來說,我們應該思考我國教育的昨天、今天、明天,思考我國教育的現狀,思考中外教育的發展,通過比較,尤其是反思,我們可以發現這樣幾個令人震驚的問題。 1.為什麼百年的中國教育,只有「洲際性」名人,而無「全球性」偉人?百年的中國教育界,稱教育家雖然車載斗量,但我認為:從某種意義上講,稱得上真正教育家的可能只有蔡元培、陶行知兩人,他們對亞洲的教育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算得上亞洲級教育家,還算不上世界的第一流教育家。為什麼中國培養不出愛因斯坦、弗洛伊德、杜威這樣的影響整個世界的偉人?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國的教育,尤其是新中國成立後的五十多年的教育。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初到六十年代中期的十餘年,我們的教育完全是照搬前蘇聯的凱羅夫的教育理論,而凱羅夫的教育理論是「十月革命」的產物,打上了鮮明的階級鬥爭烙印,重視教師的「教」,忽視了學生的「學」,忽視了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早在五十年代的前蘇聯,這套教育理論的缺陷就日益明顯,隨後贊可夫、蘇霍姆林斯基、巴班斯基的教育理論的興起,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凱羅夫的不足,進而取代了他的教育理論。而我們呢,還依舊全盤照搬凱羅夫的理論。六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中期,人家教育日新月異,一日千里。而我們則在大反「封資修」,大搞文化大革命。「十年內亂」,國外先進的教育理論、我國傳統教育的精華竟然被全盤否定,教育處在崩潰邊緣。八十年代,我們從香港引進了標準化考試,而香港只採用了一年就基本廢棄,我們卻如獲至寶,至今還樂此不倦,各種考試都離不開標準化。原因何在?值得思考。 2.目前的新課程改革,雖然吸取了全世界教育理論精華,但依然有生搬硬套的痕迹。如高、初中語文教學就存在著兩大尖銳矛盾:一是新課改的教學注重多元解讀,而考試注重一元解讀,答案標準化。二是初中新課改的語文教材,雖然重視了人文性卻忽視了工具性,學生學得雖然趣味盎然,但「字、詞、句、語法」,尤其是文言文知識的掌握卻慘不忍睹;而高中語文教材雖然重視了工具性卻忽視了人文性。因為高考,師生們不得不在「字、詞、句、語法、文言文知識」的苦海中掙扎,什麼情感體驗蕩然無存。教與考、教與評矛盾尖銳。「分、分、分」,老師學生的命根,抓分數才是硬道理;考試成績才是生命線,分數才是評優選先、晉職晉級的關鍵。如何解決這兩大尖銳矛盾?值得思考。 3. 當前的中國教育,實行的都是班級授課制,而班級授課制是捷克誇美紐斯在17世紀提出的一種授課制度,優點在於適應了工業經濟時代的需求,缺點在於用大工業批量生產的辦法來管理教學,抹殺差異,企圖把學生都變成一個模子里鑄造出來的標準件。可是新課改卻要求以人為本,發展學生的個性,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但現在的學校動輒八九十、甚至百來人一個班,發展學生的個性,以人為本,談何容易!怎麼辦?值得思考。 思考我們的百年教育,不是生搬硬套,邯鄲學步;就是全盤否定,民族虛無。人家的長處既沒有學到,又丟掉了自己的精華。一句話,忽左忽右,沒有自己的東西,造成我國教育與國外發達國家的教育差距越來越大。因此,改革我國現階段的教育體制,探索出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教育路子刻不容緩。 以上現象,只要思考,我們就會發現,我們的教育已經不能擔負起提高整個民族素質的重任了,已經嚴重落後於時代了,落後就要挨打,尤其是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就是經濟,知識就是財富、知識就是地位,知識就是國家的綜合實力。2005年我在網上看了一則比爾蓋茨微軟公司第四季度的財務報告,人家一季度收入是110多億美圓。當時我算了一下,摺合人民幣是990億,一秒鐘人家就收入12731元。想想是何等地耐人尋味!這些,難道不值得我們深思嗎?我們肩負著民族振興的重任,任重道遠!所以,我們必須迎難而上,主動出擊,殺開一條血路,突出重圍,方能立於不敗之地。 從微觀來說,我們應該思考我們的教學,思考我們在現有的具有嚴重缺陷的教育體制下,在戴著鐐銬的情況下,如何把教學這個「舞」跳得好一點。怨天尤人不能解決問題,大環境我們雖然不能改變,但小環境我們可以改良,例如現階段的新課程改革,下學期我們怎麼教學?我們必須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如何適應課程改革需要,有利於初中一二年級和高中起始年級的教學,並使學生在進入高一時順利實現初、高中知識的順利銜接,學習方式(方法)的有效轉變,我們應該思考。 2.從學生角度來說,下屆高中新生,是我市初中全面實施新課程後的學生,他們在初中學習的是依據新課程標準編寫的初中新教材,他們的知識體系、能力結構、思維理念、學習方式都與以前的學生大不相同,我們高中教師應該採用怎樣的方式去教學,按照過去的方法肯定不行,我們應該思考。 3.從教材角度來說,由於依據新課程標準編寫的初中新教材與原有的舊教材在知識點和能力點的構建、教學的方式、教學理念存在很大的差異,更與依據教學大綱編寫的高中教材在知識體系、思維方式、教材教法和學習方式等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區別。這為高初中處理教材,特別是初中一二年級和高中起始年級的教材處理提出了一個不能迴避並亟待解決的新課題,我們應該思考。 4.從我們自身角度來說,學生知識體系、能力結構、思維理念、學習方式發生了根本變化,教材的編排體例、知識板塊、能力層次、教學目標發生了根本變化,教學理念、教學方式、課堂模式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如果不研究學生的具體情況,我們不研究他們「變」在哪裡,不研究應對的策略,我們的教學質量就會大幅度的滑坡。這些問題我們也應該思考。 在思考中發現問題,找出應對的辦法,我們才可能在未來的個人發展中搶佔戰略制高點,把握戰略主動權,才能高屋建瓴,勢如破竹,獲得成功。 如何應對?下面談談我的「一管之見」,以求拋磚引玉。這就是第二張名片,勤於研究第二張名片:勤於研究 勤於研究,是一個教師成功的關鍵。分以下六個研究。 1.研究自己,做到「知己」 就是研究自己在教學中的優勢、劣勢有哪些?以便確定適合自身所長的研究方向,有效地獲得研究成果。我們不妨作這些思考。 ①自身總的知識結構如何?除本學科專業知識之外,還有哪些知識領域是自已所了解的、熟悉的、愛好的和能對學生施加影響的?②自身的專業知識結構如何?哪些專業知識是自己的所長,研究較深的,指導起來得心應手的,並已獲得成功的?③自身特長如何?這些特長如何在教學中得到發揮?如何使自己的特長在教學中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這些特長可以是專業的、外顯的:例如語文老師的書法、朗誦、表演.... 數學老師講幾何,不用圓規能隨手畫出標準的圓……; 也可以是專業的、內顯的:如語文老師長於哪些文體,哪種文學樣式的教學;還可以是非專業的、外顯的:諸如體育、藝術、電腦.....;也可以是非專業的、內顯的:如擅長音樂、組織管理、作思想工作.....。④自己不足的方面有哪些?怎樣去及時「充電」?什麼時間去「充電」?用什麼方式去「充電」? 這些研究,利於充分挖掘自身的資源,施展個人魅力,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能使自己分析受到學生歡迎的原因和思考研究教學問題,在教研活動中揚長避短、揚長補短,從而使新研究的問題切合自身實際,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 2.研究學生,做到「知彼」 重點研究學生學習本學科的規律。我們提倡研究學生,不但提倡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理論研究學生各階段的生理和身心的特徵,研究學生的個性差異、興趣愛好和知識狀況,更要研究他們學習的認知規律。從認識論角度講,學習的認知規律是一種認識活動的過程。可把它概括為「通讀、質疑、理解、積累、運用」這五大環節。即認真讀書,提出問題,分析研究、歸納總結、掌握知識、運用實踐,如此反覆進行,便能獲取豐富的知識,品味到本學科的所涵蘊的審美情趣和濃厚的人文韻致。由此看來,研究學生,是從知彼的角度,在因材施教中發現有價值的教育問題,進而上升到科研範圍,以解決迫切需要解決的教育問題。 3.研究教材,做到「知書」 即對新《課程標準》和新教材研究。新課程標準和新教材是素質教育的產物。其「新』在觀念,著眼於學生,強調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重視學生的學習體驗。特別是「突破學科中心」「改變學習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尤能突出其新,也給我們教師實施課程計劃提供了廣闊天地,有利於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和個性特長,因地制宜地進行教學實踐。正因其新,值得研究的東西就多,解決切合學生實際的問題就越有價值。一是研究《課程標準》,就要觀察日常教育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知識接受和情感體驗的情況,看其是否有探究興趣、是否主動參與,教學是否體現了素質教育的理念,看學生在不同程度上是否有所提高。尤其注重評估學生在一定階段是否達到了《課程標準》的要求,真正在「自主性發展」。同時更要審視教師自身的觀念是否改變,因為教師觀念上的變化必然會帶來教法上的改進,探索性、自主性、研究性學習的先進經驗,教師就會主動去學習,在教學中就會真正為學生的終身發展負責。二是研究新教材,首先要從客觀上把握新教材的指導思想,比較新舊教材在知識體系、編排體例和學習方式等方面有哪些異同,要作到心中有數。其次,要研究各課之間、單元之間、各冊之間的知識點、能力點有哪些?它們之間有什麼聯繫?研究如何突破重、難點,研究如何在本學科體現新課程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三維」目標。再次,現在的新教材有哪些不足。如初中語文,對「字、詞、句、語法、文言文知識」的不負責的刪削,我們在高中必須對此補課,不然我們高中教學質量就會一落千丈。這些我們也要做到心中有數。 4.研究教學,做到「知法」 (1)如何把握一堂好課的標準。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是「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新的學生觀要求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注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因此一堂好課不重在看教師在課堂講得如何神采飛揚,吹得如何天花亂墜;而是重在看教師能否能「惜口如金」,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的各個環節之中去,是否能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通過學生自己動口、動手、動腦去獲取知識,獲得成功的體驗。這方面我們要花大力氣去研究其教法。 (2)如何處理「惜口如金」與「潑墨如雲」的關係。在處理教師「教」與學生「學」的觀念上,我們的老師有待進一步明確。我們認為:作為一個優秀教師必須弄清兩講三不講的原則:(三不講要做到息口如金)①文本中的知識,學生已經具備的不講。②文本中的知識、學生還沒掌握但通過自學能把握的不講,教師重在引導學生自學把握。③文本中的知識,教師講後學生也不能把握,不講。要敢於「捨得」有「舍」才有「得」。(兩講要做到潑墨如雲)①知識的難點,因為難,不講學生便難於理解,所以教師必須講。②知識的重點、關鍵之點教師不講學生便不能把握,老師必須講。這「兩講」,作為教師必須講深、講透。如果「不講」分數要下降嘛!評職、晉級一票否決嘛!「講」與「不講」,是辯證的統一,不要以為說到新課程就一概否定「講」,該講的還是要講,關鍵在於教師如何正確地把握如何掌握「該講」與「不該講」的標準。這裡給大家推薦一篇文章:楊振寧2004年在10月6日發表在《教育文摘》上的一篇文章:《灌輸式未必不好,啟發式未必全好》,這篇文章深刻地闡述了教師講與學生學的辯證關係。這方面我們同樣要花大力氣去研究其教法。 (3)如何理解新課改的「三維目標」之間的聯繫。新課改強調的「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是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和生髮點。所謂人文素養是指一個人的學習生活所達到的一種境界和修養。它的支柱就是「三維目標」。有人曾打過比方,「人文素養是學生學習旅程的目的地,知識和能力是完成旅程的車船,過程和方法是車船行進的行道,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則是車船行進所需的燃料」。實施「三維目標」,我們在教學時應該研究既要「忠實教材」還要「不拘泥於教材」;要「用好教材」,還要「跳出教材」。「突破學科中心」「注重學科之間的滲透」,就是「以教材為例子」,為學生髮展創造條件,發掘出更多的學科教學資源,形成自身的學科教學特色。 5.研究考試,做到「知考」 考試,是我們教師的生命線。有以下幾個研究。 (1)研究《考綱》與「考題」的關係 ①《考綱》是指揮捧,是高考命題的依據,是高考命題者必須遵循的綱領性文件,高考試題不能越過這一「雷池」;②《考綱》決定著高考命題的範圍、內容,決定著試題的難易度、標高;③《考綱》決定著每個知識點在考題中的所佔的比例、分值。可見:《考綱》、與「考題」的關係是「綱」與「目」的關係,「綱舉」才能「目張」。從近十年的高考試題看,都是嚴格按照《考綱》命制試題,從沒超出《考綱》。而《考綱》每一年的變化極其微小,高三上期的複習,新《考綱》尚未公布,研究上一年的《考綱》,也算一種有效的辦法。因此,高考複習必須把握以《考綱》為綱來研究高考語文試題。 如何把握研究《考綱》?作為複習備考,尤其是教師,務必重視研究《考綱》,這是搞好當年高考複習的關鍵。對《考綱》的研究,至少得弄清以下問題:①《考綱》規定的知識點、能力點有哪些;②難點、重點有哪些;③考試的題型有哪幾類、各類題型分值分布的比例怎樣;④《考綱》的例題示例是「活樣板」,必須認真分解,從難度、形式等方面弄清楚;⑤新《考綱》公布後,應把新《考綱》與上年的《考綱》逐詞逐句對照分析,看有哪些變化,增了什麼,刪了什麼,從中可以推斷今年的高考命題走向是什麼。以上幾點,作為教師必須認真分析、細細體味,做到瞭然於心、爛熟於胸,然後把《考綱》印出來,指導學生認真學習鑽研,讓師生皆做到胸有成竹,其複習的盲目性便自然降低了,針對性便自然增強了,有效性便自然提高了 如何運用《考綱》?我們認為:①在備考複習的整個過程中,應自始至終扣緊《考綱》,並以《考綱》統率複習全過程;②認真分解《考綱》的各個部分,尤其是各條要求,把其中包含的知識點、能力點認真加以分解、發掘,使師生皆做到心中有數;③根據《考綱》所分解、發掘出的知識點、能力點,逐點逐條地加以複習,夯准、夯實、夯出序列,前後勾聯,綴網撈珠,形成複習的整體網路。這樣既可避免與高考無關的無效勞動,又可減輕師生負擔。其好處不言自明。 如何研究「考題」?縱觀近十年的高考試題,可以這樣說,都處於「穩中有變」的狀態。每一年「穩」是主要的,「變」只是稍作微調。所以研究「考題」,至少將近3~5年的全國高考題逐題加以分解,認真分析,並與當年的《考綱》對照,弄清每一道考題涉及到《考綱》的哪一點,考題是怎樣命制的。同時,通過對近幾年的高考題的分析,弄清哪些知識點、能力點是高考的必考點、常考點;弄清哪些知識點、能力點是當年《考綱》的新增點;弄清高考試題「穩」在哪裡,「變」在何處;弄清高考的命題規律;下一年可能會從哪些方面命題;與之對應的措施有哪些。作為教師, 只有這樣研究「考題」並根據這些要點來組織高考複習,才能提高複習效果。 (2)研究「讀、練」與「評、講」的關係。 「評、講」是教師的教,是對教師「教」的研究;「讀、練」是學生的學,是對學生的「學」的研究。二者為教與學的關係。如果「評講」得當,「讀練」得法;「評講」「讀練」有機結合,「教」與「學」相得益彰,高考複習便會時省效宏。例如高三語文的教學。「讀」,即指導學生學會閱讀。教師引導學生利用早自習、課餘時間、每周給學生一節時間讀書。一讀教材。例如語文:A、文言文:篇篇弄清,重點虛、實詞,句式應過手,課下重點注釋應把握。B、應背誦的二十餘個文段應注意熟讀成誦,名言名句應一字不錯地默寫出來(中心句,主旨句、論點含成語的句子)C、現代文:指導學生理解文意,了解文章的要點、把握作者的思想,以便作為作文的寫作材料,解決學生寫作材料貧乏、難為無米之炊的病痛。二讀老師的講義。老師講授的知識點要認真細讀,尤其是重點、難點、易混知識的區別點,應反覆研讀,反覆品味。三讀各種練習題。尤其是反覆出錯的試題,應反覆閱讀,弄請為何出錯的原因,怎樣克服、減少錯誤。四讀課外資料。《博覽》、《青年文摘》、《黨員文摘》、《南風窗》、《知音》、《雜文報》上的有欄目以啟迪心靈,開拓視野。為現代文閱讀和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要求:讀記結合,注意勾劃批註。 練:即督促學生認真完成練習。練習分以下幾種。①單項練習:每複習完一個或幾個知識點設計的練習,現炒現賣,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彌補。②階段練習:即複習到一定時間,把若干知識點串在一起設計的練習,以溫故知新,鞏固加深。③專項練習,即專門針對學生複習時易出錯的、反覆錯的知識點設計的練習,有針對性地訓練,這種練習尤其重要。④摸擬練習:按照高考的題型、分值,知識點、能力點設計的練習,進行綜合訓練。以上四種練習應交叉進行,通過嚴格訓練,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知識網路。從而達到掌握知識,提高複習效率的目的。要求:讀練結合,注意前後聯繫。 評:即老師對學生練習的點評。在同學們完成練習後,教師通過抽查或批改學生練習,對學生普遍易錯的知識點、能力點,普遍易錯的試題,老師要作重點評,及時評講而且必須講解明白。做到以下幾評:評出錯誤,評出錯誤之因(是學習態度、學習方法、試題偏難等等原因),評出得失,評出解題思路、方法、技巧,評出糾錯補差的辦法。要求:思練結合,注意糾錯補差。 講:即老師對高考知識點、能力點的講授。在同學們通過自學仍難掌握的知識點、能力點,教師必須講授。教師的講授必須做到「三著重」:一是著重講清知識的難點、重點、必考點。二是著重講清易混知識的區別點。三是著重講清解題的思路方法、規律技巧。三個方面做到一個「精」字,注重遷移能力的形成。要求:聽思結合,注意三個著重。 6.集體研究。要進行集體研究,形成教研組特色 新課程標準和新教材給每個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就是有準備的教師,也會難以迅速適應這些新變化。新出現的問題繁多,靠單兵作戰很難解決其中的一些問題了。例如,適應新標準,達到新標準,用什麼方法去實施,用什麼來檢驗,就讓人「模糊」;使用新教材,用什麼方法、用什麼手段,用哪些資源,也讓人費解。什麼是適用的,我們需要學生來回答,需要同事來評判,更需要大家集體鑽研。本地教學資源有哪些可供語文學科「開發」,本校有何條件實施「大語文」教學,本組哪些教師能解決什麼問題,教師所長體現在什麼地方……諸多問題,必須靠群策群力才能辦到。用什麼教育理論指導本組的教學實踐,用什麼教學方法才是務實求真,抓什麼矛盾才會使本組教研工作再上台階……長期研究問題,能使人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形成集體智慧的結晶。個人也才能得到充分發展。第三張名片:樂於奉獻 樂於奉獻,是一個教師成功的基礎。樂於奉獻,是一種無私、無怨、無悔的愛的奉獻。目前教師這個職業,是一個高風險的職業,特別是以前教育的市場化傾向,給教育帶來了不少負面效應。師生的關係在某種程度上形成買和賣的關係,學生是顧客,顧客是上帝。加之一些媒體的不負責任的宣傳,學生的確難教,教師的確難當!同時,看看社會的某些部門,工作輕鬆,待遇優越、風險不高;想想自己,兩眼一睜,忙到熄燈;待遇不高,責任不小!的確心中難以平衡!那麼,作為當今的教師,尤其是要想成為一名成功教師,就必須具備樂於奉獻、愛崗敬業的美德。因為樂於奉獻、愛崗敬業是社會主義師德文化體系中的核心內容,是一個成功教師在自己的教書生涯中所必須體現出的一種優良品質。 樂於奉獻就應該淡薄名利、甘守清貧。雖然人們讚譽「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但是,教師卻是清苦貧寒的。甘守清苦貧寒方能愛崗敬業、無怨無悔,方能在金錢與名利的誘惑面前,在行業不正之風的侵蝕和社會偏見的壓力面前,堅守崗位,不受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全心全意地為社會造就人才、貢獻力量。老師們:想想我們教育的現狀吧,的確令人扼腕嘆息!想想我們的某些孩子吧,的確令人痛心疾首!想想我們民族的未來吧,的確令人擔憂不已。作為一個有責任感的公民,既然我們入了這一行,如果不想當一個平平庸庸一輩子而被社會看不起的教師,就應該像陶行知那樣「捧出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把樂於奉獻作為教師的行為準則。 樂於奉獻就應該把學生當作子女一樣關愛,全身心地投身到教育事業之中。因為要完成構建受教育者健全人格的系統工程和艱巨任務,離不開我們的樂於奉獻的精神。有了這種精神,方能感染、影響、促進學生健康向上的人格素質的形成。只要我們真正做到「以人為本、以生為本」,對學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做到全身心的愛學生,在生活上關心他們,在學習上關懷他們,在品德上關愛他們,讓他們真正感受到老師的愛,他們就會「親其師,重其道」,師生之間就會「其樂融融」,這樣,我們就會感受到了成功的樂趣。這方面我們身邊就有許多鮮活的事例。 要知道:「舍」與「得」是辯證的統一,有「舍」才有「得」。作為一個真正的教師,雖然我們捨棄了很多東西——金錢、名譽、瀟洒、輕鬆;但是只要我們奉獻了,付出了,關愛了,就可以收穫到社會的尊重、家長的擁戴、學生的愛戴,享受到其它部門享受不到的快樂,這種快樂,就是成功的快樂。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不知道從何時開始,懶惰成為親戚朋友炫耀的資本了?
※你人生的最壞結果,也不過是大器晚成
※這樣約女生,成功率高達99.99%
※什麼樣水平的人可以算精通python?
※25歲,別人身價上億,你卻還在實習,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