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芳華》剪輯、關於長鏡頭的秘密,這一篇全了!|剪輯師專訪13期
《芳華》的上映充滿了周折。作為2017歲末的一部現象級大片,電影公映13天,引發全民熱議,票房逼近10億,刷新了馮小剛導演個人職業生涯單片票房最高記錄。
故事講述的是1970至1980年代部隊文工團里一群正值芳華的年輕人,經歷著各自迥異的人生際遇。這部年代題材的電影,主創也多為行內資深的「老炮兒」。與第五代大導演御用的編劇嚴歌苓、作曲趙麟,與馮小剛導演合作多部影片的美術指導石海鷹,攝影指導羅攀。而同為影片主創之一的剪輯指導,小剛導演卻大膽啟用了一位年輕的剪輯師張琪。
這僅僅是張琪第二次參與電影正片的剪輯工作,上次是姜文導演的《一步之遙》。值得一提的是,在《芳華》之前,張琪在業內更為人所知的身份是電影預告片剪輯師。幾年間,他為姜文、馮小剛、周星馳、徐克、陳凱歌、王家衛、吳宇森等華語名導的作品打造預告片。2016年,張琪為《我不是潘金蓮》剪輯預告片與小剛導演結緣。他也因此獲得導演賞識,出任《芳華》的剪輯指導。
剪輯,是電影工業中最神秘,也是距離觀眾最近的一道工序。好的剪輯師,讓電影的語彙豐富多變、充滿魅力的同時,使影片的節奏有如自然呼吸,徐徐流動——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時候你感覺不到剪輯師的存在。我們與《芳華》的剪輯指導張琪聊了聊,這部馮小剛導演從影以來「醇度」最高的個人表達之作,為剪輯工作帶來了怎樣的機遇與挑戰。
影視工業網:與其他幾位電影主創不同,你的年齡讓你和《芳華》這個故事有著天然的距離。你自己是如何理解故事的?
張琪:老實說,剛剛接到這個工作時,我是有些擔憂。劇本里描述的年代我並未經歷過,我不確定自己能不能在剪輯上把握好電影的整體氣氛和細節處理。看完劇本之後,我發現《芳華》里的青春和蓬勃,生命中的激情時刻,還有對於過去或美好或傷痛的回憶,這都是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經歷過的。一部好電影,往往很難簡單地用一兩個詞去定義和概括。它應該像是一個人,每個人都是複雜的、矛盾的、多面的。
影視工業網:馮小剛導演對剪輯《芳華》提出的目標是什麼?
張琪:在《芳華》的剪輯工作開始前,導演提了一個想法,他問我能不能在《芳華》的單場戲裡,不出現同機位,景別重複的鏡頭。熟悉剪輯的人都知道,做到這個並不容易,因為即使是完成剪輯對話常用的「正反打」,都需要前期精心設計和後期反覆調整。當時我聽到他這個想法一下就興奮了,這是很大的挑戰,也意味著你不可能再用傳統的技法,必須有新嘗試。大家現在看到的《芳華》,鏡頭總是處於變化之中,但觀感卻是流暢的。這部電影的時長有135分鐘,比正常院線電影要長。但我幾次在電影院留意到,大部分觀眾並不覺得《芳華》長,看得意猶未盡。我們基本上實現了最初定的目標。
影視工業網:在剪輯上,你通過哪些做法去營造這種「意猶未盡」?
張琪:《芳華》是一部文藝片,故事娓娓道來,所以剪輯過程中,我們不去對事件本身做戲劇化的剪輯,反而是去弱化事件,強調每次事件產生的餘波,即人物對於事件的反應。
具體做法是,我們會有意識地弱化每個事件的過程,刪減事件的步驟。剪輯是取捨的藝術,並不是交代得越多越好,有時你剪掉一些戲,反而能傳遞出更豐富的信息。讓故事有些空隙,也更能激發觀眾的想像力。
影視工業網:我們知道《芳華》由眾多長鏡頭構成,剪輯點的選擇採取了怎樣的策略?
張琪:電影中剪輯點的選取主要有兩種常見做法。一種是把剪輯點放在關鍵節奏點上,比如可以放在音樂的重音,或是對白的間隙中。這是一種強化的效果,觀眾可以明顯覺察到剪輯點的存在。另一種是把剪輯點隱藏起來,使影片更流暢。
在《芳華》中我們結合了這兩種做法。電影開始的階段,我們更多把剪輯點放在音樂重音上,這種感覺和那個年代的氛圍相符,一種整齊劃一的集體感。而從鄧麗君的部分往後,影片開始進入抒情段落,我們就儘可能將剪輯點隱藏起來。
影視工業網:長鏡頭拍攝對剪輯有什麼影響?
張琪:在拍攝前夕,馮導已經考慮到了許多問題。比如說一場戲,他既打算用長鏡頭來拍,同時也準備了備選方案。這些不同方案的素材所提供的可能性,對我們的剪輯工作而言就格外重要。此外,即使用了長鏡頭的方式,我們在剪輯中還是要去完善敘事節奏,對故事中的關鍵信息做調整。
影視工業網:到剪輯環節,哪些鏡頭呈現與劇本,或是與在拍攝現場的設想是不一致的?
張琪:舉一個例子,在最初順剪的版本當中,開場的歌舞是一個重場戲,也是導演很喜歡的段落。在這個歌舞段落里,每位主演都有鏡頭。但在後期剪輯中,考慮到觀眾可能無法一下子分辨出那麼多新面孔,我們做了很大的改動。現在看到的開場著重展現何小萍和劉峰。在歌舞段落,跟著何小萍的視線,我們又認識了蕭穗子,因為軍裝事件,我們認識了林丁丁、郝淑雯。在胸罩事件里,我們認識了小芭蕾和卓瑪。人物一個個亮相,也讓觀眾一點一點進入她們的世界。
影視工業網:電影上映後,網上也流出了一些刪減片段,觀眾說法不一。比如像「何小萍的高原獨舞」,「宿舍里林丁丁拉劉峰的手」,這些細節在上映的版本中都被刪掉了。
張琪:林丁丁拉劉峰的手,這個細節在電影上映時被刪掉了。如果留下來,有些觀眾可能會覺得之後劉峰擁抱林丁丁的原因是因為瞬間的衝動和刺激,原因就非常明確。但導演最終和我們討論還是剪掉了這個細節,因為我們認為劉峰的感情在那時已經是被壓抑了許久,而不只是這一瞬間一個指頭勾了一下。我們希望保留更為豐富的解讀性。
何小萍高原獨舞的戲,導演和我們做了很長時間的取捨。拍攝時的順序是何小萍裝病拒絕表演,她拗不過只得上台表演,之後領導才知道她是裝病,把她發配到前線。在後期剪輯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如果先讓領導發現她在裝病,然後堅持讓她上台表演,把她當成楷模來對待,再揭穿她,把她發配到前線,更能強調何小萍在集體中被孤立,這種身不由己的悲涼。如果是原先劇本的順序,那麼重點就落在何小萍歌舞段落的呈現上,而後一種順序的重點則是何小萍上台前領導的宣講。這也是一個微妙的取捨。
影視工業網:在開始剪輯《芳華》之初,你做了哪些準備工作?
張琪:《芳華》改編自小說,但我並沒有去讀小說,包括前期也盡量避免去拍攝現場。因為對剪輯師而言,我們需要保留對素材最直觀的感受,否則就容易陷入情感的取捨中,失去對素材公允的判斷。
我的工作習慣是,在開始剪輯前反覆地閱讀,甚至背誦劇本。這樣我在開始剪輯時,不必回去查看劇本。因為開始剪輯後再老去翻劇本,剪輯師容易被文字限制住,而忘記了最應該做的是直面素材本身。剪輯中我會不停地看素材,看素材時盡量擺脫一切雜念,把拍的每一條素材從頭到尾看完,每條素材中演員的狀態是什麼樣的,表演方式是怎麼樣的,都先記下來。最後我幾乎把素材全背誦了下來,哪個素材從哪段到哪段,我都一清二楚。
之前我在剪輯《一步之遙》的時候,素材量非常之大。我會在AVID裡面把所有素材排列成圖形,一場戲我把它組合成一個形狀,然後我根據形狀去背誦每一條素材的內容。
影視工業網:《芳華》剪輯工作中,你和馮導是怎麼溝通的?
張琪:《芳華》是一部馮小剛電影,充滿了導演的個人表達。我認為電影就是導演的視點,所以對剪輯師來說,最終目標就是準確呈現導演的風格。
馮導本人非常懂剪輯,在拍攝時他對鏡頭組接已經有很多的考慮。我們的工作方式是,我會先剪一版,然後我們就這版去討論。溝通過程中,我會記錄下他的想法,然而隨時做調整。
影視工業網:你如何與聲音、音樂部門合作?
張琪:《芳華》的聲音指導溫波和我是多年的好朋友,很有默契。前期工作中,聲音部門會不斷地給我們提供各種素材來豐富剪輯的節奏,我們也會從節奏的角度給聲音的創作提供建議。
電影中每一場戲自身都是有節奏韻律的。一場戲如果剪得好,它的對白、聲音、鏡頭等所有信息都會形成一種「樂感」。剪輯時先把創作者的感受捋順了,再跟導演一起確定代用音樂。你會發現,音樂一放進去,所有的點都對了。
影視工業網:《芳華》正片前後剪了多久?你怎麼搭配助手?
張琪:電影是4月8號殺青,4月18號我們就剪完了初版,邊排邊剪,總共在三個月左右。現在很多電影都是邊拍邊剪,這是效率比較高的方式,但同時也對前期預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我有兩個助手,一個做技術相關的工作,像合板,素材的整理分類,聲音和畫面文件的匹配,還有一系列文件的準備,和DIT部門的銜接等等,都需要技術助手來配合。另一個是創作協助,主要是協助完成電影粗剪。他們都非常出色。
影視工業網:作為經驗豐富的預告片剪輯師,這次《芳華》的預告片也是你的公司幻星文化製作的。同時剪輯電影正片和預告片,有什麼體會嗎?
張琪:通常來說,電影預告片都會把情緒高點的鏡頭組接到一起。但在剪輯《芳華》正片的過程中我們發現,最讓我們感動的是事件發生後產生的漣漪,這是我們對這部電影最強烈的感受。所以在第一支「青春版」預告片中,我們選用的都是每一個鏡頭情緒高點的尾聲和餘波,營造青春的印象,一句對白都沒有。剪輯電影正片加深了我們對電影的理解,這對剪輯預告片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
影視工業網:這次《芳華》用的是什麼剪輯軟體?
張琪:Finalcut Pro 7。對我來說,用哪個軟體是取決於不同電影的剪輯工作方式。比如,強調故事情節邏輯性的電影,或是涉及到幾位剪輯師合作的情況,就會用AVID。而Finalcut Pro 7的特點是,時間線很靈活。有時你會非常意外地組接出全新的可能性。
推薦閱讀:
※關於楊廣
※關於知足常樂的名言大全_知足常樂的哲理名言
※關於伊斯蘭教落後的原因探析 - 【聖道雜談】 - 蘇菲論壇——中國伊斯蘭聖傳真道正統派聖行...
※到底要放多少茶?!一個關於投茶量的吶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