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國醫大師程莘農:臨床辨證取穴方略

導 語

程莘農認為針灸療疾,雖不同於藥物,但選穴處方和施術手法同樣離不開中醫診療疾病的基本原則——辨證論治。在辨證方面,程莘農尤其重視據證選穴、壓痛選穴、病證結合選穴、原絡配穴、俞募配穴等。

1. 據證選穴

據證選穴,即審證選穴,是程莘農臨床診治經驗的結晶。他指出,只要證穴相宜,治療常獲良效。他在臨床上總結了許多據證選穴的經驗。如「一竅開,百竅開,竅閉不開取百會」「大凡風證取風池」「迎風流淚,目閉不利取睛明」「頭目昏漲取攢竹」「口苦取陽陵泉,口臭取大陵」「痰中帶血取尺澤」「小兒弄舌取手三里」「經絡閉阻,不通而痛,上肢疼痛取合谷、外關」「下肢疼痛取崑崙、懸鐘」「周身疼痛取曲池、大包」「鎮痛諸穴,刺宜瀉法」「筋脈失其氣血濡潤則攣急,四肢拘攣取尺澤、曲泉、陽陵泉」「手足震顫取手三里、足三里」「足跟疼痛取大鐘」「皮膚瘙癢取曲池、血海」「人之所有者,血與氣耳,合谷調氣,太沖和血,調和氣血取合谷、太沖」「足三里補氣,三陰交益血,補益氣血取足三里、三陰交」「脾約便秘取大橫」「陽虛自汗取內關、足三里以益氣固表,陰虛盜汗取內關、復溜以斂陰止汗」「氣虛則麻,血虛則木,指趾麻木系中風先兆,上肢麻木取外關、後溪,下肢麻木取中瀆、懸鐘」「尿檢化驗出現紅細胞取血海,出現白細胞取大椎、足三里,出現蛋白取陰陵泉、三陰交」。

2. 壓痛選穴

程莘農認為,中醫從古到今對疼痛的認識都比較直觀,主要指癥狀而言,常把身體內外產生的一種難以忍受的苦楚稱作疼痛,雖然有各種不同證型的疼痛,但通稱為痛症。針灸治療疼痛優勢明顯,除各種急性疼痛外,臨床還主要用於急性組織損傷消退後的持續性疼痛,或反覆發作的慢性疼痛,多見於某臟器或某一處軟組織慢性勞損性疾病。程莘農認為這些慢性疼痛多數本身就是主症,也是一種疾病,如關節痛、頸肩痛、腰腿痛、三叉神經痛、偏頭痛等。

(1)按壓痛部位局部選穴

對於疼痛,程莘農按照《黃帝內經》中「以痛為腧」和「在分肉之間痛而刺之」的規律,常常採用壓痛選穴法,分穴位壓痛選穴和非穴位壓痛選穴,前者常用的有募穴、背俞穴及四肢的穴位,如胃痛胃的募穴中脘穴有壓痛,胸痹在心的背俞穴心俞有壓痛,闌尾炎常在闌尾穴有壓痛,等等;後者又稱阿是穴選穴,即壓痛點既是穴位,也是有效的治療點,廣泛用於扭傷、痹證、落枕等病。

(2)按壓痛部位循經選穴

程莘農認為,診治痛症時首先應根據疼痛部位判斷屬於哪一個經絡或臟腑,「經絡所通,病候所在,主治所及」。各經脈病候與其經脈循行特點是密切相關的。只有準確掌握了經絡循行,病候歸經,才能正確辨證,辨別歸經。通過分析,判斷病在何經、何臟(腑),然後再據此進行治療。進行經絡辨證時,除應重視十二經病候規律外,還應注意經脈循行部位或所支配部位的病變,尤其是局部的疼痛、麻木等感覺變化和拘攣、屈伸活動、轉側受限等功能障礙,如脾經通過腹部,故腹部脹滿疼痛屬脾,多取三陰交穴;前頭痛屬陽明經,多取手陽明大腸經合谷穴;偏頭痛屬少陽經,多取手少陽三焦經外關穴;頭頂痛屬厥陰經,多取足厥陰肝經太沖穴;等等,都是依據經脈循行路線進行經絡辨證。

3. 病證結合選穴

程莘農始終主張將辨證與辨病有機結合起來,臨床上首先要做到病證相參,然後再選穴治病。如中風急症昏迷不省,選人中、內關、極泉、足三里、三陰交,益陰扶陽,醒腦開竅,人中刺法需令患者淚出,極泉刺法至肢體活動效佳;口眼斜取睛明、四白、地倉、頰車;胸痹取內關、膻中,振奮心陽,宣暢氣機;癲狂取大陵、神門、內關、百會、四神聰,安心寧神,開竅益智;胃脘痛取中脘、內關、足三里,寬胸降逆,和胃止痛;單腹脹取氣海、公孫、足三里,健脾理氣,散痞消脹;消渴取然谷、腎俞、三陰交,益腎以生津;泄瀉取天樞、中脘、足三里,振奮脾陽,健運止瀉;疝氣取關元、足五里、曲泉、太沖,疏肝理氣止痛;痿證取手、足陽明經腧穴為主,配筋會陽陵泉、髓會懸鐘,通調經氣,補養氣血,濡潤筋骨,本證療程較長,同時配合皮膚針輔助治療,上肢痿證沿手陽明大腸經,手太陰肺經輕打叩刺,下肢痿證沿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輕打叩刺;癔症性癱瘓取足跟赤白肉際足心部,刺法透向湧泉,每收立竿見影之效;流感、猩紅熱、肺結核取大椎,大椎為諸陽之會,殺菌消炎,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為臨床常用穴位;上瞼下垂取陽白、頭臨泣、陰陵泉、三陰交;青少年近視取風池、睛明、四白、合谷、光明、三陰交、太沖;老年性白內障取四白、養老、曲池、太沖;鼻淵取迎香、上星、通天、列缺、合谷,宣肺清熱通竅;偏頭痛取頭維、太陽、率谷、足臨泣,疏解少陽,活絡止痛。

4. 原絡配穴

原絡配穴又叫主客配穴法,原則是以臟腑經絡表裡關係為依據,通過以先病臟腑為主,取其經之原穴,後病臟腑為客,取其相表裡經之絡穴,來運用治病的。如肺經先病,大腸經後病,則肺經為主,取原穴太淵,大腸經為客,取絡穴偏歷。反之,大腸經先病,肺經後病,則大腸為主,取原穴合谷,肺經為客,取絡穴列缺。

程莘農認為,原絡配穴的方法在臨床中可以不必拘泥於原本主客、原絡的含義,需要靈活運用,可收到較好的療效。當表經有病,可以取里經的腧穴治療;里經有病也可以取表經的腧穴治療。臨床診療中,如消渴病可取腎經然谷與膀胱經腎俞;虛勞盜汗可取心經陰都與小腸經後溪;咽喉腫痛可取肺經少商與大腸經合谷。除此之外,程莘農臨床中也常善用奇經八脈中陰陽相濟的配穴方法,如足內外翻、失眠可取陽申脈與陰照海以治,陽痿可取任脈關元與督脈命門以治。總之,人體中陰經與陽經,只有陰陽相濟,才能氣血運行,只有陰陽相貫,方能如環無端。在配穴中,或臟病治腑,或腑病治臟;或引陰氣注陽經,或引陽氣以充陰經,往往都是通過原絡配穴法來實現的。

5. 俞募配穴

程莘農認為,俞募配穴的基本原則是「從陰行陽,以陽行陰」。俞穴是經氣輸轉之部位,募穴是經氣聚結之處所。臨證中,凡是某一臟腑有病,即可同時取對應的背俞穴和募穴進行治療,如胃病常取背部的胃俞、腹部的中脘,膀胱有病常取骶部的膀胱俞、少腹部的中極,等等。除此之外,程莘農還認為,俞募配穴的應用,除了能直接治療臟腑本身的疾病外,還可以間接治療在病理上與內臟器官相關聯的疾患,且在臨床中應用亦較為廣泛,例如肝開竅於目,治目疾可以取肝俞;腎開竅於耳,治腎虛耳聾可以取腎俞;取太陽配風池可治頭風痛;廉泉配啞門可治中風失語;璇璣配大椎可治哮喘;關元配命門可治遺精、陽痿;歸來配次髎可治婦女痛經;等等,這些程莘農的臨證經驗,都是由俞募配穴的原則衍化而來。然而臨床中俞募配穴法治療所需時間較長,為了解決這一矛盾,程莘農也常採取背俞穴或募穴施以快針的方法,同樣收到了良好的治療效果。

版權聲明


推薦閱讀:

易緯易通卦驗【劉霏瑄大師】
「明槍難躲,暗箭亦難防」大師教你如何防範明槍暗箭助你橫財滾滾
風水大師教的一些非常準的招財秘法
宗喀巴大師的智慧
印光大師:佛菩薩也不出因果之外·勸注重因果

TAG:大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