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無法解決的倫理問題,讓武則天臨死前無奈將國號改回「唐」
孔子曾說:「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父親包庇兒子、兒子包庇父親,這才是正當的行為。我們從中可以看出,重視人倫關係的儒家其實是認可「親親相隱」的行為。
對於秉持儒家之道的皇帝們來說,在禮法規則之下的忠誠,比違反人倫的大義滅親更值得褒獎。
但武則天違反了這延續千年的潛規則。
在她統治期間發明了「舉報箱」,鼓勵人們往裡面投舉報信。她還重獎告密者,凡是告密的人,每天都由國家供應米面酒肉,好吃好喝好招待。被告發的人如果不承認,就要受到酷刑逼供。受不過酷刑的人光招供還不行,還必須去告發更多的人。結果是全國冤案橫行,只要有一點風吹草動,那些酷吏就像獵狗一樣撲上去,一場案件動不動就牽連出幾百條人命,嚴重破壞了社會秩序。
大臣們也無法容忍她長期這麼搞下去,所以武則天到了晚年,終於承受不住各方面的壓力,只能承認告密和酷刑政策的錯誤,下令誅殺了酷吏,宣告法家政治的失敗。
當然,作為一個偉大的政治家,武則天本人也明白其中的道理,她也想回到儒家統治的傳統道路上來。特別是在她登基以後,政策一直在努力從法家往儒家轉。
但遺憾的是,武則天和儒家禮教的矛盾是最基本層面上的,只要她以女人身份當皇帝,這個矛盾就始終無法繞過去。
武則天的困境說起來也很簡單:女性當皇帝,和整個儒家制度在本質上是對立的,就像一架精密的儀器,核心部件換掉後,雖然機器還能開動,但實際運轉起來每處地方都不順暢,感覺很彆扭。在幾乎所有問題上,武則天都面臨著或大或小的難題。
比如說傳位問題。武則天終結了李唐王朝的統治,建立了武姓的大周朝,可她的皇位傳給誰呢?如果傳給自己的兒子,可是兒子姓李啊,往後一輩輩傳下去也都姓李啊,這是武家的天下還是李家的天下呢?
如果說傳給姓武的人,那武則天就不能在自己的後輩中找繼承人,得去娘家裡找,比如找娘家裡的侄子繼承皇位。問題是,這些人和武則天的血緣關係太遠了。因為按照中國的傳統觀點,女性的身份要依附在男性的身上。女子嫁到男方家裡後,就是丈夫他們家的人了,丈夫家是「自己人」,娘家反倒是「外人」。說個現實點的問題就是,從武則天的侄子那裡往上捯家譜,這個家譜是人家侄子的爸爸、侄子的爺爺這麼一溜,這裡面可沒有武則天的位置。你把皇位給了侄子了,你武則天又算什麼呢?
在歷史上,武則天還真試圖找自己的侄子繼位,有大臣就發話了:您是皇帝,您去世之後繼位者得給您立太廟,可您見過侄子給姑母立廟的嗎?——按照儒家的規矩,人家應該祭祀的是人家的爸爸和爺爺,人家誰祭祀你啊!
中國人有祭祖的傳統,用來供奉祖先牌位、舉行祭祖儀式的地方,叫做「宗祠」或者「宗廟」。皇帝的宗廟,就是「太廟」,在古代是極為重要的場所。
中國古人迷信,相信死後有靈魂,會在宗廟中接受後代的供奉。武則天能不能進太廟,關係到她死後的靈魂享用什麼樣的「待遇」。對於一個迷信的老年人來說,這是不得不考慮的大事。
還有一種辦法,武則天讓自己的兒子繼位,然後讓兒子改名姓「武」,延續武家王朝,這不就兩全其美了嗎。實際上,武則天的兒子怕母親弄死他,還真的主動把自己的姓改成了「武」。可是,這事也就是武則天活著的時候這麼辦,等武則天一死,她的兒子繼位,人家還會繼續姓武嗎?因為天下本來就是人家李家的啊,人家放著堂堂正正的李家皇帝不做,人家神經病啊還要改姓武!再說你一輩子跟媽媽姓,你不讓群臣笑話死嗎?所以毫無疑問,只要是武則天的兒子繼位,天下肯定還是姓李的。
換句話說,武則天想要把自己的大周王朝傳下去,這倫理關係怎麼都理不順。你也許會說,在今天這不是什麼大問題吧,兒子跟著母親的姓也不少啊。但在儒家體系里,這件事肯定是非常彆扭的。而武則天又沒有強大到可以徹底推翻整個儒家體系,怎麼辦呢?
政治的魅力,在於妥協。
除了武家外,整個文官集團、貴族集團都懷念李唐王朝,抵觸武則天的法家統治。在武則天晚年的時候,群臣發動了「神龍政變」,逼迫武則天傳位給李家人——也就是武則天的親兒子。武則天知道自己馬上就要壽終正寢,再也不可能改變天下大勢,於是同意了群臣的要求。而且索性人情送到底,她還下令把國號改回「唐」,自己不再是皇帝,身份變回李治的皇后——她知道,就算她不改,未來的李家人也會反攻倒算。還不如此時以退為進,自己在死後沒準還能保住皇太后的身份。
就這樣,武則天建立的武周王朝曇花一現,武則天成為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女皇帝。她的王朝雖然只持續了一代,但是以後的李唐皇帝都是她的親生子孫,這也讓後來的唐朝皇帝們在批判她時多了一絲尷尬。武則天任用酷吏,對待官員殘忍恐怖,但是她在處理國事上卻頗有建樹,唐朝的經濟在她治下繼續發展,終於在她的孫子李隆基的時代達到了頂峰,這就是「開元之治」。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