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心—凈空法師發菩提心文

凈空法師發菩提心文

我認識到,能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發菩提心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換句話說,不發菩提心是不能往生的。不但不能往生,念佛也是魔業。為什麼?《華嚴經》說:「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念佛為什麼為魔業? 因為不發菩提心就沒有大智慧、大慈悲、大願力,不能往生。念佛只是修了福報,不出輪迴,不出輪迴就不能脫苦、了生死,所以為魔業。得了福報,在享福過程中,又造惡業,重新進入三途。

  什麼是「菩提心」?「菩提」就是覺悟,要用覺悟的心才能往生,覺悟就是不迷。簡單的說,對於世間五欲六塵、名聞利養還有留戀,就是迷,不能往生。覺悟的心是對於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確實放下了,為了廣度有情眾生,先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大徹悟,這是無上菩提心。只有發無上菩提心,才不辜負佛菩薩的恩德教化。《菩提心義》說:「菩提之心,成佛之本,大事因緣,莫過於是」。「若人求佛慧通達菩提心,父母所生身,速證大覺位」。《菩提心論》說:「此菩提心能包藏一切諸佛功德法故,若修證出現,則為一切導師,若歸本則是密嚴國土,不起於座,能成一切佛事。」

  《華嚴經》說:「以發心故常為三世一切諸佛之所億念,當得三世一切諸佛無上菩提,即為三世一切諸佛與其妙法,即與三世一切諸佛體性平等……悉得法界一切諸佛說法智慧。何以故,以是發心當得佛故。應知此人,即與三世諸佛如來功德平等,得如來一身無量身,究竟平等,真實智慧,才發心時,即為十方一切諸佛所共稱讚,即能說法教化調伏一切世界所有眾生,即能震動一切世界,即能光照一切世界,即能息滅一切世界諸惡道苦,即能嚴凈一切國土,即能於一切世界中示現成佛,即能令一切眾生皆得歡喜,即能入一切法界性,即能持一切佛種性,即能得一切佛智慧、光明」。

  從此可以看出,不但要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還要發無上菩提心才行。眾生之所以成佛,佛在《大般涅槃經》指出二因:「正因緣因。正因者,名為佛性;緣因者,發菩提心。以二因緣得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因為眾生都有佛性,同具成佛之正因,唯有發心有先後,有護持和忘失。所以眾生之能否步入和受持大乘菩薩道,能否成佛,最關鍵的因素,就是能否發大菩提心。

  黃念祖在《心聲錄·凈宗心要》說:「菩提心是大智慧大慈悲大願力三個一體,這樣的心」。發心,就是發出覺悟成佛之大心,發出要普度眾生、要作佛之心。作佛就要以教奉行,做到自己的心與佛心相同,自己的願與佛願相同,自己的行與佛行相同。

  十方一切諸佛的本願,是普度法界有情眾生,都成佛。我要把佛願作為自己的大願,去發心,去落實,落實了自己的大願,就是與佛心相同。

  《華嚴經》上說:「菩提心者猶如慈父,訓導一切諸菩薩故;菩提心者猶如慈母,生長一切諸菩薩故;菩提心者猶如母乳,養育一切諸菩薩故;菩提心者猶如善友,成益一切諸菩薩;菩提心者猶如君主,勝出一切二乘人故;菩提心者猶如帝王,-切願中得自在故;菩提心者猶如大海,一切功德悉入中故」,「菩提心者猶如命根,任持菩薩大悲身故」,「因菩提心出生一切諸菩薩行,三世如來從菩提心而出……若有發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則已出生無量功德,普能攝取一切智道」,「發菩提心為佛王子,智慧清凈大悲勇猛,一切二乘雖百千劫修道行所不能及」。「欲學如來一切智道,先當安住菩提之心,然後修行一切佛法」。

  當代大德黃念祖在《心聲錄》中還說:「大本宗要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發菩提心不僅是凈土宗單獨注重的,任何一個大乘法門,不管你是參禪,你是學佛,尤其是學密宗。密宗之所以殊勝,之所以成就快、成就大,唯一的原因就是特別重視菩提心」。「人們往往是舍本求末。最根本的東西你把他扔了……這個菩提心呀,是成佛之本呀!本源呀!是大事因緣,佛出現於世,是大事因緣……大事因緣沒有再超過發菩提心了……通達了菩提心就可『即身成佛』。父母所生的身,就在這個身中得證大覺果位。禪宗是即心成佛,密宗是即身成佛。即身成佛的關鍵在於徹底通達菩提心。但現在所遺憾的,不管是顯教是密教,真正明白菩提心的人已不多了。尋枝摘葉者多,注重根本者少」。

  《華嚴經》上說:「無菩提心,行即分散,不能成就一切佛法」。「舍菩提心,不能利益一切眾生,不能成就諸佛功德」。省庵大師在《勸發菩提心文》說:「苟不發廣大心,立堅固願,則縱經塵劫,依然還在輪迴,雖有修行,總是徒勞辛苦。」我還認識到,歷來祖師大德,他們的成就都是由於通達了菩提心,才發出了菩提心,由菩提心而得成就。

  我應學發菩提心,落實菩提心,保持菩提心。發心是學佛的關鍵,發心是學佛的慧命,是真正的佛子。要成佛,必定從發心開始。一定要發無上菩提心。早發心早入道,晚發心晚入道,未發心者不能入道。所以我要早發心,早發無上菩提心。

  發心就是發學佛成佛之大覺心,發心普度十方世界所有眾生都成佛,發心受持四弘誓願,發心受持普賢菩薩十大願行,發心廢妄顯真,發心破除我執和法執。發心往生極樂國,普願十方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發心,就要上與諸佛菩薩心相通、見相同、願相承、行相隨;心與十方所有眾生相通融、無二無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覺有情。發心,就要破迷開悟,轉識成智,廢妄顯真得自在。

  發心,要有一定的善根和福德因緣。能發大心乃大德。

  沒有智慧,沒有福德,不能領悟菩提心之重要。能夠通達菩提心,必須植眾德本,有大智慧,要有佛法眼藏。

  因大悲心而生菩提心,無大悲心就不能發大菩提心。經云:「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

  能受持菩提心,是有大福德、大智慧和善根深厚之人。學佛尚未發大菩提心,應有緊迫感,努力精進,植眾德本,爭取早發大心。

  發心,不是發在嘴上,而是發至內心,發心以後,不是一勞永逸,還要用心護持菩提心,永不忘失和退轉菩提心。

  一念者,謂菩提心。菩提心者,名曰大乘。

  發心,要靠行動來體現。要用自己的自覺實踐行持大乘菩薩道。

  菩薩度眾生又心中無眾生。認為菩提屬於眾生。因於眾生而生悲心,因大悲心而發菩提心,因菩提心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以菩薩看眾生是助道之因緣,是善知識,是佛菩薩。

  《梵網經》云:「-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從之受生,當生孝順心,慈悲心。」把一切眾生都視同自己的父母師長、兄弟姊妹、子女,再無親疏厚薄的界限可分,只覺得救度他人是自己應盡的天職與義務。

  慈是真實,非虛妄也。若有人問誰是一切諸善之本,當言「慈」是。經云:「慈即菩提道,菩提道即如來,如來即慈」。「慈者能為一切眾生而作父母,父母即慈……慈者乃是不可思議諸佛境界」,「慈者即是眾生佛性」,「慈即甘露,甘露即慈」,「慈者即是一切菩薩無上之道,道即是慈……慈者即是諸佛世尊無量境界」。「大慈大悲名為佛性」。《法華經》講:「如來室者,一切眾生中,大慈悲心是」。眾生中的大慈悲心就是如來室,說明有大慈悲心,心中就有佛,就是佛境界,就是入佛門。沒有慈悲心就是沒有入佛門,心中沒有佛。

  學佛一定要發慈悲心,因為諸佛菩薩是以慈悲為體。有了慈悲心,才能心與眾生相通融,自利利他覺有情,自覺受持大乘菩薩道。

  我的菩提心愿: 我以至誠之心,向盡虛空遍法界,十方諸佛,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發出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盡未來際,永不失此菩提心。

  我要以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為自己之願。把這四十八願裝臟,還要落實到生活之中。我要願同阿彌陀佛,用大慈大悲之心普度諸有情。心同阿彌陀佛,要天天度眾生,決不作度眾生想。要行同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所宣揚的,就是我決定要做的。阿彌陀佛所想的,就是我要去想去做的。阿彌陀佛,是我的大導師。我要有想時,就想阿彌陀佛;我要用念時,就念阿彌陀佛;我要拜佛時,就拜阿彌陀佛。

  我要堅決地去覺悟宇宙人生的真理,認清自己到底是誰? 恢複本來的菩提道心。看破宇宙萬有之假象,認清真心寂然不動之空相,自己要心不著有、不著空,空有均不著,萬緣放下,連放下也放下。儘管眾善奉行,決不作善想。一定用菩提之心,卻除虛妄之心、執著之心。

  我要向我們的大導師發誓,以至誠之心,快樂之心,要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面見我佛阿彌陀。親聽法音證無生,返入娑婆度眾生。我要專念阿彌陀佛,念到阿彌陀佛永遠在我心裡,我的心也永遠不離阿彌陀佛的心。我念佛來佛念我,我與佛陀成-個。盡虛家遍法界是我體,西方極樂是我肉,法界有情是我心。

  我要一句佛號念到底,儘管念念念,不再生妄念。這叫念而無念。儘管不生妄念,還是念念念。這叫無念而念。又叫粉碎虛空。

  我要用一向專念阿彌陀佛,來落實無上菩提之心,用慈悲之心,去體現菩提之心,如得往生,乘願再來,用普度有情的心去體現無上菩提之心。懺悔自己的業障,來實現無上菩提之心。用禮敬諸佛的心態,去開啟無上菩提之心。

  一定將這個當生成佛的念佛法門,介紹給盡虛空遍法界諸有情眾生。就是大火滿三千,也要衝過去,介紹給他們,使他們早日離苦得樂。往生西方極樂國,共見阿彌陀佛。

  我要在世間修出世之法,自覺地以戒為師。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以教奉行。要做到作而無作,無作而作。

  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以信、願、行為三資糧。堅決相信,自己具有成佛之佛性,只要認真修行,可以當生成佛,未修行之前,是未成之佛。堅決相信,西方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以四十八願攝受我成佛。護佑我往生極樂國。

  願,就是求生凈土、不留戀娑婆、度眾生的心,求覺梧、看破放下之心。永不失此大願,以願導念佛之行,以行念佛,落實求生凈土之大願。

  行,做到行住坐卧,不離佛號。做到不懷疑不間斷不夾雜。爭取萬年一念,一念萬年。

  我要依修三福作為修行的基礎。

  (一)孝養父母、牽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孝養父母:不但行好世間孝,我更要去落實、實現出世間之孝。就是勸導父母發心求生凈土,一向專念阿彌陀佛,乃至直送父母往生極樂國,才是我的本願。

  奉事師長:師長是我的老師,是他教我學會了做人的道理,是他教我怎樣求出世間,是老師親自為我撥亮了智慧之燈。我之所以能夠知道求生凈土,是諸佛、諸聖教我的當生成佛的念佛法門。沒有諸老師,我是水遠也不會知道出離六道的。佛恩難報,師恩難報。我要對現生的老師要尊敬、要供養,對法界諸聖賢老師要敬、要孝、要學,要向老師學習,以教奉行,直到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才能報佛恩、度有情。

  慈心不殺:我要以慈心施於眾生得樂。更不殺害-切眾生。

  修十善業:

  1、不殺生:無量眾生都有佛性,都有成佛的內因,決不能殺害佛子。

  2、不偷盜:-切他人不與,我自不取。

  3、不邪淫:不但夫妻之外不能有生活關係,就連起心動念也不應生。

  4、不妄語:一定講真語、實語,決不去妄語害人。

  5、不兩舌:決不兩舌,挑撥搬弄是非。

  6、不惡口:決不惡語傷人。

  7、不倚語:決不花言巧語,引人邪思邪念。

  8、不慳貪:對眾生常生憐憫心,廣行布施。

  9、不瞋恚:對眾生不生瞋恚之心,不發火,修忍辱。

  10、不愚痴:要發菩提之心,讀誦大乘、用智慧、破愚痴。

  (二)受持三皈,具足戒行,不犯威儀。

  要以戒為師,行、住、坐、卧都要有端莊形象。

  (三)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要發無上菩提之心,相信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菩提心為不同程度的覺悟之心,因眾生根機不同,所發菩提心也有差別。即有發求智慧、覺悟之心,發成佛之心,發度生之心。

  五道十惡之人,臨終地獄火現,聽到凈土法門,至誠衷信,求願往生,勇猛念佛,感佛接引。這就是他的菩提心。

  有些善男信女,努力圓滿「世善」求願往生,這種圓滿世善求願往生的心,就是他發的菩提心。

  持戒迴向求願往生之人,他所持戒求願往生的心,就是菩提心。

  大乘人發的是大菩提之心,是菩薩心、大慈悲心、成佛度生之心。這些人聽聞凈土法門,當即信受奉行,發大道心,一心弘揚凈土法門。這種大願心、大道心,臨終感得上品生的果位。

  另有一些「放下屠刀」的惡人,聽聞了凈土法門,頓時懺悔罪業,棄惡從善,捨身忘家,一生至力於弘揚佛法,弘揚凈土法門,臨終也可感得「立地成佛」的上品生的果位。這全是自己願心大的緣故。這種願心就是菩提心。

  讀誦大乘:我一定讀誦、受持《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

  勸進行者:一定要將極樂世界的種種好處,講給願意聽的人,勸其修行。

  努力學習普賢菩薩十大願,把這大願逐條落實到日常生活中,溶化在血液中;代普賢師祖勞動。言必行,行必果。決不能學在口頭上,而要注入真心之內。

  堅定地運用智慧對治我的「聰明心」,把過去那種輕慢大德、輕慢眾生的心除掉。善護身、口、意三業。時時覺照自己的妄心、假心。不能再認賊為子。要依真實之心,真心不動,真心即在身內,又在身外,不依肉團心為自己。聰明不是自己,依智不依識。大地是自己,眾生是自己,盡虛空遍法界是自己的身體。

  今後的生活指南:是一切隨緣,絕不攀緣。時時覺照「人身」來之不易,不能放逸,勤調五事,即身、口、意、飲食、睡眠。身不做壞事,口不出惡言,意不作顛倒想。飲食不貪,進食要注意七、八分飽。不亂意多睡,抽出時間多用功。早證無上大道。

  抓住綱領,猛烈改造自己、教育自己,實踐佛法。佛法不是空談,不是舌戰爭鬥的工具,是對治自己的法寶。千載難逢,機不可失,抓住機遇,猛干到底,為人類、為眾生貢獻出自己。

  一定搞清宇宙人生的真象,不被虛假的偽法迷惑了自己。善用智慧之眼,辨別正、邪。決不盲目亂學、亂修。要用佛的三法印去檢驗,即「諸行先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不符合這個原則的不是正法。大乘是一法印,即「實相」。不符合實相的不是正法。凡符合這個原則的,無論誰講的,都是佛法。

  一定接受佛的教育,做一個徹底覺悟了自己的人。佛教不是宗教,是對九法界有情的教育,它是世出世間一切法、一切教育中至高無上最圓滿的教育法。沒有一點迷信,它揭示開了宇宙人生的真實形象,為我們破迷開悟指出了方向,為我們離苦得樂開創了一條光明大道。佛陀沒有一時不為我們幸福著想。也沒有一個眾生被佛陀忘記過。只是我們迷得深,不識廬山真面目。不接受教育,而流落六道輪迴。這一次一定要依教奉行、不求神通、作善而不作善想。對人要卑下,善於割除自己的毛病、習氣,隨時覺觀自己,隨照隨覺,前念迷是無明,後念覺是佛性。認清萬法唯心,真心空寂,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真心起用,便是照。萬相是假有,空假不著心,兩面沒有心,便是中道義。中道是真心,真心為清凈。保住清凈心,即是在道中。要保清凈心,萬緣皆放下,諸法沒有我,萬法皆是空。

  悟到此境界,識心轉為智,心量得擴展,轉為法界心。心是平等心,與眾生相通融,想其之所想,急其之所急。眾生之若,是我苦,拔苦為己任,處處菩提心。

  萬里之路,起於足下第一步,沒得到清凈心之前,要快放下妄心、識心、攀緣心、思想心,更不留下元神、識神、真汞、奼女、黃婆坐身中,統稱為妄心,掃凈盡無餘。要用妙明之真心,接人待物,不染塵,真心轉外境,習之久久,如如不動,顯現真心,以牧牛精神,看住妄心,前念迷,後念覺,不使黃牛吃稼禾。不隨波逐浪,在起心動念處,改造妄心。廣修忍辱,保護清凈心。今後要空卻凡心,萬事不放在心上,勤學苦練用真心。真心現,叫天理、自性天、赤子心、無位真人、良知、良能、穀神、玄牡、靈知、本來面目、道心、菩提心、一心不亂、寂照真心、法界性、如來藏、如來、佛、世尊。

  開經偈說:「無量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佛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又說聞而能信,信而能受難中難。在人道的眾生中,能夠信受佛法的,又是很少很少,非常稀有。絕大多數的人道眾生,迷而不覺,無明造業,輪轉六道,受苦煎熬。

  人道直通十法界。人生是輪轉六道、轉凡成聖,修證聲聞、緣覺、菩薩、佛的十字路口。在六道中,人道與其他五道相比,是行善、造惡都方便,都容易。眾生所造之善惡業,主要在人道。

  眾生要轉凡成聖,步入四聖道,主要是在人道中修。人道能修學佛法,背塵合覺,超凡入聖。所以人道是入聖之道,是修持的聖地。是信願持名,往生極樂的人間凈土,是弘法利生、普利群品的神聖道場。所以人道是超凡入聖之道,是弘法利生之大乘菩薩所行之道,是往生極樂之道。我一定要珍惜人生,一定不能錯過人生,尤其不能失去在人道超凡入聖的稀有良機。我要誠懇地向佛祖發願,至心信樂求生西方極樂凈土,一向專念阿彌陀佛,求佛加持於我,護佑於我,我有信心,一定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發願成佛,發願作佛。我要懺悔無始劫的罪業,痛恨我自己,無明造業,我願法界眾生都來指責我、批評我、解除眾生怨恨,我方得以心安。我是淚雨之下,寫成此文,泣不成聲中發出的誓願。請示大導師,阿彌陀佛,護佑於我,大願攝受於我。我痛改前非,直至生到極樂聖地,受佛法化,去十方世界度脫有情。

  我也回頭常看,身後的陷阱,警告自己一定保持頭腦清醒,心地明亮,稍不留意進入魔窟。戒律是護身符,戒律稍失三途有份。對於不知修行、行善積德、持戒修福、精進修道的無明眾生,人道是大染罐,人道是無明造業的迷魂陣,人道是墮落惡道的陷阱,人道是地獄的入口處,人道就是行惡造業的罪惡之道。在此,我向同胞們勸一聲,快醒醒吧!莫再沉睡,靜下心來,再想想,人死之後,思想到底是有還是化為灰燼!再勸三思,莫再迷信。人身難得,失身易,在無始輪迴的漫長劫海中,能得人身如曇花現,只是一瞬間,人身不是常住處,失去人身何處去?不能不知悟,千萬要覺悟。要修學佛法出輪迴,最殊勝無比的法門,就是念佛往生極樂國。

  我以佛菩薩之大願為我願,我再次發願:

  我今迴向諸善根,為得普賢殊勝行,

  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切諸障礙,

  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

  我既往生彼國已,現前成就此大願。

  一切圓滿盡無餘,利樂一切眾生界,

  彼佛眾會咸清凈,我時於勝蓮花生,

  親睹如來無量光,現前授我菩提記,

  蒙彼如來授記已,化身無數百俱胝,

  智力廣大遍十方,普利一切眾生界,

  乃至虛空世界盡,眾生及業煩惱盡,

  如是一切無盡時,我願究竟恆無盡。

  受持普賢十大願行,不但命終往生極樂國,還能普度眾生往生極樂國。

  以上發願,全為菩提心,略述淺解,啟發後學,不得已而發表給大家,本是自心所願,心小量狹,望德者諒之。


推薦閱讀:

凈空法師講《金剛經》二十六
佛教財富觀——凈空法師開示:發財、保財、布施妙法(總彙集)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十)第三集 凈空法師講解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十一)第一集 凈空法師講解
凈空法師:修六度里的前五種如果沒有「般若」,不能稱五度

TAG:凈空法師 | 法師 | 凈空 | 菩提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