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遊戲與區角課程

第一節幼兒園區角遊戲活動的概述

一、幼兒園區角遊戲的概念與內容

區角遊戲是幼兒在遊戲區(或稱活動角、活動區)中所進行的某

種特定活動。

區角遊戲的區域包括角色遊戲區、積木區、玩沙玩水區、語言圖書閱讀區、音樂表演遊戲區、美工區、科學發現區、自然角、益智區、操作區。

二、區角遊戲的設計與指導的原則

區角遊戲的設計與指導應遵循以下三個原則。

(一)適宜性原則

區角遊戲活動的安排、設計,環境的創設,材料玩具的提供,要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考慮其已有的生活經驗及能力,使幼兒在原有基礎上得到發展。例如,小班幼兒在遊戲中常常從事平行遊戲,即幼兒各人玩各人的,彼此玩的遊戲是相同的。加上小班幼兒生活經驗貧乏,接觸社會的範圍小,教師在設計小班的區角遊戲時,要根據孩子的特點,可在一個區角內多放幾套相同的材料;在指導方面也應以具體的示範、參與指導為主。

(二)發展性原則

發展性原則是指區角遊戲的設計與指導應體現層次性和循序漸進性。例如,小班幼兒活動的目的性較差,主要依靠客體的生動性、新穎性和顏色的鮮艷性吸引他們進行活動。而到了中、大班,幼兒活動的計劃性、目的性逐漸明確,活動的結果成為吸引他們進行活動的主要原因。因此,在進行積木區活動時,小班幼兒積木的顏色要豐富,形狀可少些,但數量要充足。在指導方面則著重於幫助他們學會獨立的構造物體,並能表現物體的主要特徵。而對於中班幼兒,積木的形狀可以增加,還可以提供一些輔助材料。指導方面則要求他們會有目的有計劃地構造。到了大班,可以提供更多形狀的積木和豐富的輔助材料,要求幼兒學會通過協商共同構成一個複雜的大型結構物。假若一套積木從小班玩到大班,小班是搭小房子,到了大班還是搭小房子,這是不可取的。

(三)整體化原則

整體化原則是指將整個活動室的遊戲環境作為一個動態系統,發揮整體優化功能。例如,娃娃家的「爸爸」可以到「建築工地」上班,美工區可以為表演區製作道具等。由此可以衍生出許多遊戲的情節,促進幼兒創造力和想像力的發展。但是,這個動態系統要建立在幼兒自覺自愿的基礎上,要由幼兒創造,教師只是為他們創設一定的環境,並引導他們想像新的遊戲情節,而不是由教師指定他們的行動。

第二節幼兒園區角遊戲活動的設計與指導

一、角色遊戲區

(一)角色遊戲區的教育作用。

1.幫助幼兒了解人際關係。通過不同角色身份學習扮演適當的行為方式,發展幼兒的社會性。

2.幫助幼兒學習友好交往的技能。如輪流、分享、協商、互助、合作等。

3.培養幼兒大膽表達個人意願、情感、見解,能相互溝通,發展語言交流能力,實踐和嘗試幼兒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

4.發展表徵能力。如能以物代物,激發想像力及能創造性地反映現實。

5.學習適度表達個人情緒,了解他人情感。能自我控制,調整與夥伴間的相互行為關係。

(二)角色遊戲區的設計

1.活動的內容

幼兒最熟悉的地方是家庭,最先接觸和了解的勞動就是家務活。因此,無論是在哪個年齡班,娃娃家都是角色遊戲的中心主題。並由此擴展出以反映社會生活為主題的活動,如餐廳、超市、醫院、郵局、工廠、圖書館、火車站、博物館等。小班的角色遊戲區的主題以家庭生活為主。到了中班,角色遊戲區就出現了以反映社會生活為主題的活動。大班的角色遊戲區的主題則更加的豐富多樣。

角色遊戲主題應從幼兒的生活中來,要求是幼兒熟悉、了解和接觸過的或是感興趣的。也可以結合平時的教育教學活動組織幼兒參觀、遊覽,從中產生新的主題。例如,「和書交朋友」的主題。參觀了圖書館,在角色遊戲區內就可以產生「圖書館」這個遊戲活動。

在產生一個新的角色遊戲以前,不妨與幼兒共同討論,聽聽他們的想法。也許一位幼兒剛剛去吃過自助餐,就會提出開一家自助餐廳;也許一位幼兒在街上看見過禮品店,就會提出開一家禮品店……這樣,角色遊戲區的活動將越來越豐富有趣,幼兒在玩的時候也會很投入。

2.材料的提供

(1)娃娃家。傢具,如床、小型桌椅等;娃娃、娃娃用品,如各式服裝、奶瓶、各種飾物、梳子、毛巾等;家用電器,如電視機、電冰箱、鐘錶、電話等;廚房用具,如爐灶、鍋、碗、鏟、勺、碟、壺、杯子、筷子;各種食物,如蔬菜、食品、水果等。

(2)醫院。主要材料有白大褂、醫生帽、護士帽、處方單、病曆本、聽診器、體溫表、藥品、注射器等。

(3)超市。主要材料有各種食品、用品的包裝盒,收銀機,錢幣等。

(4)銀行。各種面值的錢幣(卡片)、取款單、存摺等。

3.場地的設置

「娃娃家」是一個長設的區角,因此它的位置應相對固定。其他的角色遊戲區角則應設在與之相鄰或相近的地方。

角色遊戲適宜與積木區相鄰。

(三)各年齡班角色遊戲活動的指導

對於角色遊戲的正確指導,主要在於幫助幼兒按自己的願望和想像自由地開展遊戲,充分發揮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使幼兒能夠極有興趣地毫不勉強地努力在遊戲中進行學習,發展情感與培養能力。

不同的年齡階段,幼兒的發展水平也不相同,角色遊戲的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從無目的到事先計劃好,從由老師帶著玩到自己提出遊戲主題、裝扮遊戲角色再進一步發展到帶領別人玩,從擺弄物品、旁觀遊戲到單獨遊戲、平行遊戲再聯合、合作遊戲。教師應充分了解幼兒的發展水平,在指導他們遊戲的時候才可能做到有針對性,貼近幼兒的實際情況;才可能促進幼兒在角色扮演、遊戲內容、遊戲技能和遊戲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及組織能力等各方面得到提高發展,才能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1.小班

小班幼兒對角色遊戲是很感興趣的,但他們常常會忘掉自己的角色。所以,對於小班幼兒的角色遊戲的指導應著重於增強他們的角色意識。教師可以通過提供角色的標誌物,比如媽媽的頭巾,爸爸的手機,醫生的白大褂、聽診器等,讓幼兒明確自己的角色。也可以通過語言的啟發和自己的加入來提醒他們。例如,娃娃家的「媽媽」跑到別的地方玩去了,這時教師可以對她說:「你的寶寶一個人在家哭呢,你快回家去看看吧!」並啟發她出門可以帶著「寶寶」一起走或者作為「客人」去她家作客,使「媽媽」回到角色中來。

在小班的角色遊戲中;教師還應該通過指導、幫助,啟發幼兒回憶已有的感性認識,豐富他們的角色行為和語言,逐步充實遊戲的內容和主題,培養幼兒獨立遊戲的能力。例如,一位幼兒到娃娃家當爸爸,可是他在娃娃家裡東摸摸西摸摸了半天,也不知道可以做些什麼。這時,老師走過去對他說:「嘿,你想想,你的爸爸在家都做些什麼呢?」他想了想說:「寫字、看報紙。」老師又說:「那你也可以做這些事情呀!」這位幼兒聽了老師的話,開心地跑走了,坐到了娃娃家的小椅子上,拿了一本書看了起來。後來這位幼兒又在老師的啟發下,去幫娃娃家的「媽媽」燒飯,還幫「娃娃」洗澡。

小班幼兒在遊戲中往往同時扮演相同的角色。例如,一個娃娃家也許有2~3位「媽媽」,或好幾個「爸爸」。這是由幼兒年齡特點所造成的,教師不用去干涉,應順其自然。

2.中班

中班幼兒常常是一邊遊戲一邊想下面的情節,還沒有具備事先計劃、商量、設計出遊戲過程的能力。因此,對於中班幼兒角色遊戲的指導應側重於加深他們對角色的理解,要求幼兒能較正確地反映出角色特有的行為和語言,並能創造性地表演。例如,「在醫院」的遊戲中,一開始「護士」只知道給「病人」打針、發葯、測體溫。後來老師啟發他們想一想護土應該是怎樣對待病人的呢?他還可以怎樣照顧他們呢?於是護土便想到去攙扶病人,叮囑他們吃藥,陪病人檢查等遊戲情節。

在遊戲中,教師還應鼓勵幼兒共同遊戲,啟發幼兒創造與固定角色有關的其他角色,並通過活動加強各主題角色與角色之間的交往與關係,從而增加角色遊戲的集體性和互動性。例如,在「幼兒園」的角色遊戲中,除了有「老師」、「小朋友」以外,還可以有「廚師」、「保健醫生」等角色的加入。

3.大班

大班幼兒對於角色遊戲的經驗較豐富,反映的主題也較多樣化,遊戲的內容充實、有新意,角色較多,能體現一定的社會性,且獨立遊戲能力強,在遊戲前能自行設計遊戲情節,通過彼此的商量、協調分配角色。因此,大班幼兒角色遊戲指導的重點就應放在激發幼兒角色遊戲的創新意識,以及培養幼兒在遊戲中自己解決問題、矛盾的能力上。

在大班的角色遊戲中,可以鼓勵幼兒為開展遊戲自己製作玩具。例如,為郵局製作信箱、郵筒、郵包、郵票、印章,為圖書館製作卡片、借書證,為照相館製作相機、相片等。

二、積木區

(一)積木區的教育作用

1發展幼兒的建構能力,學習建構技法。

2.發展幼兒的空間知覺,認識基本形狀、數量關係。

3.學習嘗試各種不同的建構材料、方法、設計,激發幼兒的創造力、想像力。

4.幼兒之間能分工合作,共同設計、建構,共同遊戲。

5.培養幼兒的社會性,發展幼兒與人交流、表達的能力,以及掌握自行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積木區的設計

1.活動的內容

積木區可以建構高樓大廈、立交橋、公園等。還可結合基本技能確定搭建內容。如,小班主要學習鋪平、延長、圍合、蓋頂、加寬等構造技能,所以他們在積木區多構造馬路、圍牆等簡單物體。而大班則要求幼兒學習整齊勻稱的構造,並會選擇使用輔助材料,因此他們多建造結構複雜、裝飾精巧的建築物或建築群。

積木區可以結合教學主題和角色遊戲設計。如,在進行「各種各樣的橋樑」的教育教學活動時,積木區就可以專門搭建各種橋樑。

積木區還可以和角色遊戲區、音樂表演區相結合。如為「博物館」建造「博古架」;為「娃娃家」造「傢具」;為「火車站」建造「站台、鐵軌、候車室」等。積木區搭了個「舞台」,音樂表演區的幼兒就可以到「舞台」上來演出。

2.材料的提供

積木的種類繁多,在幼兒園一般適合提供木製的本色實心積木、木製的彩色空心積木、塑料的彩色積木等。

在小班,適合提供體積中等,顏色鮮艷,份量較輕,以三角形、長方形、圓形等為主的形狀簡單的空心積木。中班則可以豐富積木的種類、形狀,增加積木的重量。到了大班,木製的本色實心積木就可以成為積木區的主角了。它的形狀可以達到三十餘種,數量可以達到一百多塊,能充分的滿足大班幼兒構造的需求。

根據幼兒的需要,積木區還應提供一些輔助材料,如人物模型、動物模型、房屋高樓模型、花草樹木模型、交通工具模型、信號燈、指示牌、家庭用品等。

積木區的積木應分類擺放,必要時還可以貼上標籤,以便於幼兒使用、收拾和整理。小班的積木可以按形狀、質地、顏色分類擺放;中班的積木可以按照形狀大小、高矮排序擺放;大班則可以按形狀分合形式進行擺放。

3.場地的設置

積木區的場地應較寬敞、平整。因為積木區的活動是具有一定的連續性的,也許上午沒有搭完的東西下午還要繼續搭。所以,積木區應靠牆設在一個固定的角落。一方面,給幼兒提供可以充分利用的空間;另一方面,可以避免來回走動破壞搭建的物品。

(三)各年齡班積木區的指導要求

小班幼兒的搭積木是無意識無目的的。他只對搭的動作感興趣,而不在乎搭出什麼,也不會利用積木開展遊戲。

在小班,應先引導幼兒認識積木,引起他們對積木遊戲的興趣。比如,教師可以對幼兒說:「我們的餐廳還少幾張桌子,讓我們一起為餐廳搭幾張桌子吧!」或「讓我們為小兔子搭一座小房子吧!」等,由此激發他們搭建物體的熱情。

對於小班幼兒,教師應該積極鼓勵他們在自己的操作中探索學習建構技法,鼓勵他們獨立地建構形狀簡單的物體,並能表現其主要特徵,如門、桌子、床等。

從小班起,就應該建立搭建積木的規則,如輕拿輕放,不亂扔,玩後應該收拾整理等。並教給幼兒收拾整理積木的方法。

2.中班

教師應該增加中班幼兒造型方面的知識和訓練,如會選擇高低、寬窄、厚薄、長短不一的積木搭建不同的物體,並可以嘗試提供積木構造圖,請他們按圖搭建。

對於中班幼兒,可以要求他們有目的有計劃有順序地搭建,並學習與同伴合作,共同完成一個物體的搭建。比如三個幼兒合作搭建一個公園。

3.大班

大班幼兒已經有一定的獨立建造能力,事先能進行一定的設想和規劃,並能通過分工、合作完成一件較為複雜的工程。

因此,對於大班,教師就可以引導幼兒玩大型積木建構遊戲了。例如,幾個幼兒在一起搭高樓,一個幼兒提議要在樓房旁邊搭個花園,於是他和另外一名幼兒搭花園。老師走過去問:「你們在搭什麼?」他們回答:「花園!」那幾個在搭樓房的幼兒已搭好了樓房站在那兒看。老師就說:「你們搭好樓房了嗎?」他們回答:「好了。」老師又說:「接下來你們要幹些什麼呢?」他們回答:「我們想搭個停車場。」於是老師鼓勵他們開始動工。他們就在花園和樓房中間搭了個停車場。遊戲結束後,教師組織班上幼兒參觀他們的作品,並進行了討論評價。許多幼兒覺得還可以再搭一些東西,組成一個住宅小區。結果這次的積木建構遊戲前後用了三天才全部完成,幾乎全班幼兒都參與其中。幼兒充分發揮了想像力、創造力,以及集體觀念和團隊精神。在這樣的遊戲中,教師可以直接參与其中,及時肯定他們的創造性想法,幫助他們克服困難,為他們提供所需的材料。

三、玩沙玩水遊戲區

(一)玩沙玩水遊戲區的教育作用

1.幫助幼兒認識自然物的性質。

2.滿足幼兒擺弄物體和好活動的願望,激發他們的探索精神,培養他們的自主性。

3.在沙水遊戲中,區別乾濕、冷熱、粗細、多少、深淺等不同的概念。

4.活動後的收拾整理,培養幼兒清理、打掃的技能與習慣。

(二)玩沙玩水遊戲區的設計

1.活動的內容

玩沙遊戲主要有揉、鏟、造型、堆沙和挖沙的活動,也可以設計玩沙的創造性活動,讓幼兒探索沙的性質。比如體驗沙的質感,用手在沙上畫畫,用沙堆成山、圍牆,用沙塑造橋樑、房屋,用模具塑造圖案,挖山洞、隧道等。

玩水遊戲主要是讓幼兒自由地玩水。如用勺舀水進容器,把水在容器中倒來倒去,用水轉動水車等。還可以啟發幼兒利用水做些科學小遊戲,比如「物體的浮沉」、「水往哪裡流」等。

2.材料的提供

玩沙工具:小桶、勺子、鏟子、模具等。

玩水工具:小桶、勺子、瓶、水車、噴水壺等

輔助材料:玩沙可準備動物、植物、人物、交通工具等玩具模型。玩水可準備一些鐵制、木製、塑料的玩具或物品。

3.場地的設置

玩沙玩水區應靠近水源,便於為沙池、水池加水,便於幼兒洗手和收拾、整理、清潔材料。

(三)各年齡班玩沙玩水區的指導要求

玩沙玩水遊戲一般沒有固定的玩法,通常是幼兒自由的活動。教師只需要細緻地觀察幼兒的活動,在適當的時機啟發、指導幼兒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1.小班

小班幼兒在玩遊戲時一般都是平行遊戲,自己玩自己的。玩沙時,他們喜歡用小鏟子挖沙、堆沙山,也喜歡用模子裝沙,做出一些造型。根據此特點,教師可以指導他們玩體驗沙的質感的遊戲。

玩水時,小班幼兒也只做些把水舀進容器再倒出來,和把手泡在水裡這樣的動作遊戲。根據此特點教師可以引導他們感知水的流動與水的容器。

在小班主要培養幼兒玩沙玩水的規則。如,玩沙玩水時不把沙和水灑得到處都是;玩沙玩水後不能亂摸東西,也不能往身上擦;遊戲結束後要把玩沙玩水的玩具洗凈擦乾收好,並把手洗乾淨。

2.中班

中班的幼兒開始能幾人合作進行遊戲了,玩沙和水的方法也豐富了,開始出現創造性的玩耍。玩沙時,可以反映出山和路,還會挖山洞,也會使用一些輔助材料。在中班,教師應著重激發幼兒的創造力和想像力,豐富他們玩沙玩水的技能,使他們能把想到的表現出來。

3.大班

教師應鼓勵大班幼兒建造大型的有新意的主題,如立交橋、城堡等,並啟發他們創造性地使用材料。在玩水遊戲中,可以進行一些科學小實驗、小遊戲。

四、語言圖書閱讀區

(一)語言圖書閱讀區的教育作用

1.練習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養成聽、說、讀、寫的良好態度和習慣。

2.培養閱讀興趣,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3.在看、聽、讀的過程中,通過對圖書中的故事情節的感受、進行的模仿、學習和欣賞,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審美能力。

4.學習運用語言表達個人情感、需求、意願和觀點。

5.促進幼兒之間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相互學習、相互了解。

(二)語言圖書閱讀區的設計

1.活動的內容

在此區角內以圖書閱讀為主,配有一些語言遊戲,如接龍拼圖,拼貼講述,連詞句,編故事,討論談話等。

2.材料的提供

語言圖書閱讀區的活動主要為正規教學活動服務。因此,語言遊戲可以是正規教學活動中遊戲的重複或延伸,教師應為幼兒多提供一些小圖片、卡片等可操作的材料。

圖書閱讀活動則應為幼兒提供豐富多樣、數量充足的圖書,可以提供的圖書種類有:

①故事書。如有關家庭、幼兒園生活的故事,動物、植物的故事,童話故事,科學故事,人物故事等等。

②雜誌、畫報。如《看圖說話》、《幼兒智力世界》、《小朋友》、《小青蛙報》等等。

③知識書。如《幼兒十萬個為什麼》、《熱帶魚圖片大全》、《看圖識字》、《交通工具大全》等等。

④自製圖書。幼兒結合平時的教育教學活動,自己繪製的圖書。

若有條件,語言圖書閱讀區還可以提供與限制人數相同數量的語言復讀機或隨身聽(帶有耳機,可以避免相互干擾),以及錄有與圖書內容相關的磁帶(可以是老師自己錄製的)

小班幼兒閱讀的圖書要畫面簡單,顏色鮮艷。以家庭生活、幼兒園的生活、小動物的內容為主。情節不宜複雜,篇幅不宜太長。

中班幼兒可以閱讀一些有關日常生活和人物方面的圖書。圖書的篇幅可以有所增加。

大班幼兒則可以閱讀配有簡單文字的圖書,圖書內容的科學性可有所增加,可以提供較多的知識書和一些寓言故事。

3.場地的設置

語言圖書閱讀區應該是所有區角中最安靜的,並且應有充足的光線。因此,適合靠窗而設,遠離音樂表演區、角色遊戲區等較為嘈雜的地方。

在語言圖書閱讀區地上可以鋪上漂亮、柔軟的泡沫墊,在桌上鋪上美麗的花布等,為幼兒營造一個輕鬆、舒服的閱讀環境。

(三)各年齡班語言圖書閱讀區的指導要求

1.小班

對小班幼兒,教師多採用直接指導的方法,通過語言示範、啟發提問、具體講解等手段,培養他們的聽、說、讀、寫技能和語言表述能力。要求幼兒在語言遊戲中能大膽講述、學習傾聽別人的講話,培養他們愛聽故事、愛看圖書、會安靜閱讀的良好習慣和對語言活動的興趣。

2.中班

對中班幼兒,要求能用較完整的句子比較連貫地講述,能獨立閱讀感興趣的圖書,理解畫面的內容。能有禮貌地傾聽別人講話。

3.大班

能認真傾聽別人的講話,能連貫地講述事情和幾幅圖片,能與同伴共同創編詩歌,對書上的文字感興趣。

五、音樂表演遊戲區

(一)音樂表演遊戲區的教育作用

1.學慣用動作來表現音樂,按照音樂的內容、節拍進行有趣的遊戲情節,加深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2.在演唱和表演的過程中,培養幼兒辨別聲音高低、強弱、快慢變化的能力,以及傾聽、跟從節奏指令的能力。

3.發展動作,使動作準確、優美、富有節奏感和表現力。

4.加深幼兒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和記憶,對周圍事物養成正確態度和良好的行為習慣,發展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5.培養幼兒活潑樂觀的情緒,陶冶他們的情操,以利於幼兒感受力、理解力、表現力、審美力、創造力的發展。

6.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和獨立性,促使幼兒協調助於培養幼兒的集體觀念。

(二)音樂表演遊戲區的設計

1.活動的內容

音樂表演遊戲區活動豐富多樣,可以設計舞蹈表演、音樂遊戲、打擊樂演奏、幼兒扮演角色的故事表演、操作玩具表演角色的桌面故事表演、用木偶和皮影進行表演的木偶戲和皮影戲等。

音樂表演遊戲區應選擇內容健康、有教育意義、符合幼兒生活經驗、容易為幼兒理解又適於他們表演的音樂、文學作品。音樂作品要節奏明確,曲調優美。文學作品情節應生動活潑,角色的性格應鮮明,有特徵。角色語言較簡短。

2.材料的提供

音樂表演遊戲區首先要有一個給幼兒表演的舞台。舞台可以用布、屏風或彩色紙條來表現和裝飾,不需要投入太大的人力物力。

音樂表演遊戲區的基本材料包括:

(1)錄音機。錄音機的電源要遠離表演場地,一定要在幼兒摸不到的地方,最好是用乾電池。

(2)錄音磁帶。可以錄兒歌、歌曲、音樂、故事等,並根據磁帶所錄的內容貼上標記,便於幼兒使用和整理。還可以提供一些空白磁帶,把幼兒自己的歌聲、演奏、朗誦錄進去。

(3)樂器。碰鈴、響板、鈴鼓、三角鐵、木魚、鑼、鼓等。

(4)服飾。少數民族服裝、小動物的服裝等;動物、植物、人物的頭飾、面具、手環、頭環、彩帶、項鏈等。

(5)道具。紗巾、扇子、木偶、皮影等。

教師應吸引幼兒參與音樂表演遊戲的場地布置和材料準備。幼兒在遊戲中最關心的是自己的角色語言和動作,他們的表演並不受道具、場地和時間的限制。因此,道具不必追求齊全、逼真。

3.場地的設置

音樂表演遊戲區最重要的就是要為幼兒提供一個寬敞的活動場地。場地的布局要合理,觀眾坐在哪裡和演員在哪裡表演,都要有一個明顯的分隔標記。

(三)各年齡班音樂表演遊戲區的指導要求

音樂表演遊戲區中的唱歌、舞蹈、打擊樂和音樂遊戲,以教學活動中所教授的內容為主。對於這方面的指導就不多說了。這裡主要來研究對故事表演的指導。

1.小班

小班幼兒選用表演的故事主題應簡單,角色要少,對話、動作重複要多。例如,《拔蘿蔔、》、《雪花》、《三隻蝴蝶》等。

小班幼兒不太會玩表演遊戲,因此在小班幼兒剛開始玩表演遊戲的時候需要教師的具體示範。教師可以帶幼兒一起學習所要表演的故事,並在表演前和幼兒一起回憶故事的內容、主要情節和角色特徵。在表演過程中,教師可以給幼兒做示範表演,然後讓他們跟著學。也可以由教師一邊提示內容和指導幫助,幼兒一邊表演。在他們已學會一兩個表演遊戲後,教師就可以放手讓他們自己發揮想像力進行表演了,只需在適當的時候給予指導和糾正。

小班幼兒由於缺乏主見,所以在角色的分配上需要教師的幫助。但教師在幫助他們分配角色的時候要注意尊重幼兒的意願和選擇。

2.中班

隨著年齡的增長,在小班表演遊戲的基礎上,中班幼兒的表演質量逐步提高。應該鼓勵他們自願地自由地玩表演遊戲。

在表演前或表演過程中,教師可做一些提示。如適當提醒幼兒遺忘的台詞。但注意不要隨意打斷幼兒的表演或在一旁指揮幼兒的表演,以及強求幼兒服從自己的指揮。

3.大班

到了大班,幼兒的表現力、想像力、創造力都有了極大的豐富。因此,在表演遊戲中,他們常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自編自演的創作活動。教師應支持他們的想法和創作,並給予鼓勵和指導。在大班,可以組織幼兒觀看和討論表演,提高幼兒的表演水平。

在角色的分配方面,大班幼兒已能自己決定,並通過彼此的協商來完成角色的分配。教師只需要在他們發生矛盾的時候給予適當的調解,通過討論、分析的方法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六、美工區

(一)美工區的教育作用

1.學習觀察和感受周圍事物,並用美工材料表達個人情感和思想。

2.提供接觸各種材料的機會,使幼兒了解各種材料的特性,學習利用工具進行立體造型活動。

3.發展創造力、想像力和不拘一格的表現力,體驗成功。

4.訓練小肌肉,手眼協調,發展操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美工區的設計

1.活動的內容

在美工區內可以進行平面造型,如繪畫(彩筆畫、水彩、水墨畫手指畫、刷畫、拓印畫等)、自然材料(沙、樹葉、蛋殼等)的剪貼、撕貼等;立體造型,如捏泥、和麵糰、紙、粘土等;自然材料造型,如豆畫、石畫等;廢舊材料製作,如紙盒、易拉罐、紙杯等;以及結合節日活動製作裝飾物,如彩環、燈籠等。

小、中、大班的幼兒在觀察力、表現力、想像力和創造力方面,以及使用工具和材料的能力上,都有著一定的差異。因此,在設計活動的內容和提供工具、材料時必須注意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能力。

美工區的活動必須具有趣味性,包括選材、活動方式等都應考慮是否能引起幼兒的興趣,能否吸引幼兒積極地參加美工活動。

2.材料的提供

各種紙、彩筆、顏料、剪刀、漿糊、橡皮泥等是美工區必備的材料,但不是惟一的材料。美工區的活動是豐富多彩的,美工的材料也是廣泛而繁多的,需要教師花費時間與精力去收集、準備、提供,務求充實、充分。

3.場地的設置

美工區是一個以操作為主的區角,需要設置在有充足光線的地方。另外美工活動中常常用水,因此也應接近水源,便於幼兒在活動中使用。

美工區是一個相對安靜的區角,適宜與語言圖書閱讀區相鄰。

(三)各年齡班美工區的指導

與正規的美術教育活動相結合,美工區的活動更重視幼兒操作的過程和參與的意識。在美工區內應著重於鼓勵、指導幼兒發揮想像力,進行創新。但讓幼兒發揮創造力,不等於不進行技巧方面的指導。熟練準確地使用工具可以讓幼兒更好地發揮創造力。

1.小班

小班幼兒的小肌肉發展尚未成熟,因此他們的美工活動多圍繞感知運用色彩進行。教師不應苛求他們做到畫面整潔、塗色均勻,這樣會使他們畏手畏腳,不敢大膽地繪畫與創造。對他們的指導應著重於萌發他們的繪畫興趣和大膽作畫的信心,以及教給一些使用工具、材料的方法與技巧。教師在這一時期需要進行一些直接的指導與示範,幫助幼兒掌握正確的操作方法與技能。

2.中班

中班幼兒已經掌握了一定的使用工具、材料的方法和表現的技巧,這時教師應著重指導他們如何充分使用工具、材料和發揮技巧,減少直接的指導,並積極鼓勵他們發揮想像力,創作出與眾不同的作品。

3.大班

大班幼兒的操作能力、表現能力、創造能力都有了較大的提高。在此階段,教師應放手讓幼兒自己活動。當有一種新的活動內容出現時,教師不要急著教幼兒應如何如何做,而應先讓幼兒自己去探索、嘗試,教師只以輔導者的身份觀察幼兒的活動,在適當的時候給予支持和幫助。

七、科學發現區

(一)科學發現區的教育作用

1.激發幼兒對科學現象的興趣,學習運用多種感官感知事物的現象,發展觀察力。

2.活躍思維,培養分析、判斷和推理能力。

3.提供嘗試、探究和實驗的機會,實地操作,認真解決問題,獲得知識,形成概念。

(二)科學發現區的設計

1.活動的內容

科學發現區中可以設計以下活動:

(1)感官的活動。如摸不同質地的物品,聞不同的氣味,嘗不同的食物,分辨相似的聲音等。

(2)聲的活動。如聲的傳播,聲音的產生,不同的聲音等。

(3)光的活動。如鏡子的反光,萬花筒,哈哈鏡等。

(4)電的活動。如連接簡單的電路,拆裝手電筒等。

(5)磁的活動。如探索哪些物體可以磁化,利用磁鐵的特性製造指南針,各種磁鐵遊戲等。

(6)力的活動。如「蹺蹺板」、「天平」的活動,物體滾動的實驗等。

(7)水的活動和空氣的活動等。

科學發現區的活動要結合正規的科學教育活動。在正規科學教育中進行的活動,可以在科學發現區中延伸。如在「各種各樣的剪刀」的教育活動之後,教師可以將各種剪刀和材料提供到科學發現區中,讓幼兒繼續操作、探索。

2.材料的提供

科學發現區的材料應根據具體的活動內容來提供,注意材料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

3.場地的設置

科學發現區適於設置在光線充足、接近水源的地方。

(三)各年齡班科學發現區的指導

1.小班

在小班,科學發現區以發展幼兒的感知覺為主要目標。因此,教師的指導著重於引導幼兒去感知,並引起他們參加科學活動的興趣。例如,在感知味覺的活動中,教師為幼兒提供酸、甜、苦、咸等各種豐富的食物。為了鼓勵幼兒大膽嘗試,教師可以做一次示範,拿一樣食物嘗一嘗,並做出表情,讓幼兒猜猜老師吃到的是什麼。這樣,幼兒的興趣就調動起來了,他們會覺得很有趣,樂於自己也嘗試。

中班幼兒對科學發現活動已有了一定的興趣,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也有提高。因此,在中班,教師的指導重點就應放在鼓勵幼兒表達出操作的結果。

3.大班

大班的科學發現活動,以幼兒自己的探索活動為主。大班幼兒對科學活動有著濃厚的興趣,對於操作的材料有著忍不住摸一摸、動一動的渴望。這時,教師應放手讓幼兒自由操作,在指導上著重於讓幼兒將操作中的經驗轉化為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

八、自然角

(一)自然角的教育作用

1.將周圍環境和廣泛的自然物有選擇地、集中地、分層次地著地展示於幼兒的眼前。

2.培養幼兒細緻觀察的能力,使幼兒自由地操作和探索,彌補集體活動時觀察探索的不足。

3.開闊幼兒的眼界,培養幼兒對大自然的積極情感和態度,以及愛護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

(二)自然角的設計

自然角的內容,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教育教學的需要、季節的變化及其他條件進行設計。

應選擇生長快、漂亮、芳香、易於成活、有果實、無毒的植物。例如三色堇、石竹、月季、風仙、米蘭、夜來香等花卉;毛豆、辣椒、茄子、蔥、蒜、芋頭、絲瓜、西紅柿等蔬菜;葡萄、枇杷、李子等水果;以及紅豆、綠豆、花生、玉米等。

在自然角中,還可以飼養一些沒有危險、便於飼養、幼兒喜歡的較小的動物。例如巴西龜、金魚、螺螄、蝌蚪、蝦、蠶、蟈蟈、小雞等。

利用蔬菜、水果等製作的各種玩具,如水果娃娃,蘿蔔燈等;各種貝殼、珊瑚、樹葉等物品都可以陳列在自然角里。

(三)自然角的管理與指導

自然角中物品的擺放應整齊、美觀、乾淨、安全。各種物品應分門別類地擺放,植物和在水中生活的動物應擺放在離水源較近的地方,便於幼兒觀察和管理。

自然角的內容和材料應根據幼兒的認識水平來提供。例如,小班幼兒觀察能力和認識事物的能力較弱,因此,小班的自然角可以提供一些形態簡單,容易認識、觀察和管理的事物。如養金魚、種大蒜等。而中、大班則可以增加自然角的內容,豐富種植和飼養活動,指導幼兒自己澆水、鬆土、清掃、餵食、整理。

各班之間可以相互交換自然角的物品,或者相互參觀,互通有無,實現「資源共享」。

對於自然角的布置和管理,教師應與幼兒共同討論,聽取他們的意見,指導他們自己布置和管理。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在假期當中,可以請幼兒把自然角中的動植物帶回家去照顧。其他物品則收藏妥當,待新學期開始再重新布置。這樣,不但保證了自然角中動植物的生存,還培養了幼兒的責任心。

九、益智區

(一)益智區的教育作用

1在擺弄、操作的過程中發展了幼兒的感知覺,調動了幼兒充分運用五官進行觀察比較,感受物體形狀,識別物體顏色,比較物體大小、長短、高矮、粗細,理解形體的等分等方面的慾望。

2.在拼擺遊戲、造型遊戲中,幼兒的思維力、想像力、創造力得以充分的發揮。

3.在棋類遊戲中,幼兒的分析、綜合、推理、概括能力得到發展。

4.在活動中激發幼兒探究的興趣和求知的慾望,以及細心和專心做事,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益智區的設計

1.活動的內容

(1)數學的內容。有計數、計算、分類、排序、等分、測量等。

(2)構圖造型。有圖形片構圖,形體拼折構圖,皮筋、回形針拼圖等。

(3)棋類和撲克牌等。

2.材料的提供

(1)數學的材料。如計算器、排序板、分類盒、計數卡、式題、尺、筆等等。

(2)構圖造型材料。如七巧板、幾何拼圖、皮筋構圖等等。

(3)棋類。如斗獸棋、飛行棋、跳棋、象棋、圍棋等。

(4)撲克牌等牌類。

3.場地的設置

應選擇相對安靜的地方,適宜與語言圖書閱讀區、美工區相鄰。

(三)各年齡班益智區的指導

益智區內的活動包括了數學的內容,這部分的內容是正規教學活動的延續,對它的指導與正規教學活動的指導基本相同。

棋類和撲克牌等遊戲具有一定的玩法和規則,對它們的指導是一個教和學的過程。

1.小班

小班幼兒尚沒有一定的規則意識,在遊戲中需要教師不斷地提醒。這時,教師應做較為詳細的講解和示範,提高他們的規則意識。但要注意,講解要生動、簡單、形象,過多的講解會使幼兒失去遊戲的興趣。

2.中班

對於中班幼兒,教師在遊戲的過程中應注意觀察他們對規則的掌握和執行情況。要鼓勵幼兒關注遊戲的結果,加強他們的規則意識,讓他們了解不按規則遊戲贏了也不光榮。

大班幼兒已有獨立遊戲的能力,並有強烈的競爭意識。教師可以要求他們嚴格遵守遊戲規則,爭取好的成績。

十、操作區

(一)操作區的教育作用

1.學習運用五官,發展感知覺。

2.訓練小肌肉,手眼協調,手指動作靈活。

3.訓練思維能力和了解事物之間相互的關係。

4.激發求知慾,培養探索的興趣。

5.培養專心、堅持、克服困難、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操作區活動的設計

1.活動的內容

在操作區內可以安排的活動有:

(1)手指配合的活動。如給娃娃餵食物、穿珠、系紐扣、編塑料管、小物體的鑲嵌活動、玩具的拼插等。這種配合較為簡單的活動適合小班和中班上學期幼兒進行。

(2)手指、手掌、手腕配合的活動。如擰螺絲、開瓶蓋、系扣繩子、系解蝴蝶結、系紐扣、系鞋帶、繡花、編織、用筷子夾物品、翻繩、使用鎚子釘釘子等。這種配合活動動作較為精細,有一定的難度,適合中班下學期和大班幼兒進行。

2.材料的提供

根據安排的具體活動內容提供相應的材料。

操作區的材料要分類擺放,便於幼兒使用、收拾、整理。

材料的投放要有一定的計劃性,要由易到難,由簡單到複雜,由操作需要時間短到需要時間長。

3.場地的設置

操作區應設在光線充足的地方,適宜與語言圖書閱讀區、美工區、科學發現區等較安靜的區角相鄰。

(三)各年齡班操作區的指導

1小班

小班幼兒由於小肌肉動作尚未發展到靈活自如的程度,因此,在進行操作區的活動時,只是專註於嘗試運用和使用工具材料的方法,並不在乎結果。教師的指導也應從他們的實際情況出發,以激發他們的操作興趣為主,讓他們在看似無目的的隨意擺弄過程中,熟練、精細他們的動作技能。

2.中班

在小班的基礎上,中班幼兒的操作活動可以增加難度,提高要求。同樣是物體的鑲嵌,小班可以只要求按簡單的輪廓線鑲嵌物體,而中班則要求可以用物體鑲嵌出圖案。同樣是拼插玩具,小班幼兒不要求拼插出形象的物體,而中班幼兒則鼓勵他們關注拼插的結果。

3.大班

大班操作活動的難度較大,幫助幼兒克服和解決操作過程中的困難是教師的指導重點。在大班,教師應讓幼兒有大顯身手、大膽操作的機會。當他們遇到困難時,以一個參與者而不是教授者的身份與他們共同操作、探討,嘗試解決的方法。

[複習思考題]

根據區角遊戲的設計與指導原則,編寫教案。

1.小班角色遊戲活動的教案。

2.大班積木遊戲活動的教案。


推薦閱讀:

生命的起源之胚胎實驗室揭秘【在線授課,一起聽哦】
中科院物理所《固態量子信息與計算基礎》開課通知
【英國留學】如何選擇A-Level課程
在思維特色課程中完成幼小銜接的學習習慣培養
上師課程——【入行論】連載(二十五)

TAG:幼兒園 | 遊戲 | 幼兒 | 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