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沒有原則,往往是一種傷害
作者:微嵐(爸媽內參主筆)
上周末,我和同事去飯館吃飯。
我們剛坐下就進來一家人:一對夫妻牽著一個約莫9歲的小男孩,還有兩位老人。他們就坐在我們對面桌。
我看到服務員把菜單遞給媽媽後,小男孩一把從媽媽手裡搶了過來,他一邊看一邊嚷嚷著說:「我要吃魚和螃蟹。」
「好好好,都點陽陽喜歡吃的菜。」媽媽寵愛地回應著小男孩。
爺爺奶奶笑意盈盈地摸著小男孩的頭:「我們陽陽最喜歡吃魚和螃蟹了。」
一會兒,菜上來了,小男孩把所有的菜都挪到了自己面前。四個大人看上去習以為常,只是看著小男孩笑。
吃魚了,四個大人又爭先恐後地挑魚刺,把魚肉堆在小男孩碗里。奶奶一邊喂小男孩魚肉一邊柔聲說:「不用急,慢慢吃哦。」
小男孩愜意地享受著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寵愛。過了一會,爺爺大概是餓了,想夾菜吃飯,小男孩卻不讓。
爺爺只好放下筷子,直到小男孩吃飽了,四個大人才端起碗來吃飯。
我默默地看著這一幕,心裡不是滋味。悄悄地和同事嘀咕一聲:「現在的孩子哪!都寵溺到什麼程度了?」
顯而易見,這名小男孩的家庭地位在眾人之上,享受「獨食」,好東西先供他一人享用完畢才輪到其他人。
也許小男孩的家長覺得孩子小,給孩子特殊的照顧和待遇,才能表達出對孩子的那份深愛。
可是這樣毫無原則地愛之下養出來的孩子大多性格自私,唯我獨尊,缺乏對人對事的同情心。
那大人們對孩子的這份過度溺愛,就演變成了對他人格長成的傷害,熊孩子就這樣養成了。
讀《伊索寓言》里《小偷和他的母親》故事。
一個小偷被抓住判處了死刑,三天後執行。他在臨死前和母親話別。
當他母親來到他面前,他輕輕地說:「告訴你一件事。」小偷的母親聽不見,就走近些,他又輕聲說一遍。
母親還是沒有聽見,於是她將耳朵貼得更近些。兒子突然咬住母親的耳朵,差點把耳朵撕了下來,周圍的人都驚呆了。
「這是對她的懲罰,」小偷惡狠狠地說,「我小時候小偷小摸,把偷到的東西拿回家時,她不但不懲罰我,反而笑著說『別讓人看見。』就是因為她我才落得了今天這樣的下場。」
這位母親,聽了兒子的話必定懊悔難當。彼時彼刻她或許痛心疾首悔不當初,但是,後悔有什麼用呢?這個世界上,從來就沒有後悔葯賣。
母親發現孩子拿東西回家時,對孩子說的話竟是「別讓人看見了」,她這是以自己的言行助長孩子在錯誤的泥潭中越陷越深啊。
可以這麼說,兒子從小偷小摸發展到放火打劫罪不能赦,全因這位母親在兒子小時候犯下小過失的時候,無原則地寬容,甚至默許孩子的錯誤行為,在這份毫無原則的愛里,致使兒子在歧路上越陷越深,最終斷送了年輕的生命。
父母三觀不正,必然難以教養好自己的孩子。
說到底,父母教養孩子是一場修行,只有先修鍊好自己,建立起良好的個人素養,才能以積極正確的人生態度去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前段時間有一則新聞:南京六朝博物館尋找一名小觀眾。
3月底這個孩子跟著班級春遊到博物館參觀時,悄悄拿走了展廳里用於布展的兩塊鵝卵石,幾天後他又帶著道歉信和鵝卵石回來承認錯誤。
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不僅原諒了他,還想表揚孩子身上「知錯能改」的勇氣精神,並授予他「名譽小館員」的稱號,卻沒有孩子及其父母的聯繫方式。
博物館工作人員從監控視頻中發現,這名送道歉信和鵝卵石的孩子是媽媽騎著電動車送來的,媽媽一個人在門口的人行道上等著,讓孩子自己進去說。
此新聞一出引發廣大網友熱評「媽媽三觀正,孩子以後歪不了。」「沒有熊家長就沒有熊孩子。」「這樣母親教育出來的孩子肯定是懂事的兒子。」「家庭教育做得好。」
同樣是拿了東西回家(雖然只是兩塊小小鵝卵石),但孩子在母親的諄諄教導下,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寫下了一封樸實而又飽含誠意的道歉信以及送還東西。
孩子沐浴在母親神聖的愛的光輝里,即使偶有犯錯,他們也能順利走過那條成長的泥濘小路。在這種愛滋養下長大的孩子,必定是一個樸實善良有溫度的人。
每個孩子成長的路上,總是避免不了犯這樣那樣的小錯誤,面對孩子的錯誤,父母的教養態度決定了孩子成長的走向和人生軌跡。
每個熊孩子的背後,往往都有三觀不正或教育缺失錯位的父母;而每個好孩子的背後,必然有著良好的家教家風。
當孩子一起玩耍發生爭執時,你是為保護自家孩子,一味去怪責別人家孩子還是站在客觀公正的立場去幫助孩子分析對錯?
當孩子不小心摔跤時,你是怪責孩子腳下的地還是提醒孩子走路要當心?
當孩子哭鬧著提條件要東西時,你是無條件地滿足還是在心裡分析後才作出理智的決定?
當孩子悄悄地拿了別人的東西回家時,你是若無其事甚至說「不要讓人看見」還是對孩子循循教導「便宜莫貪,勿以惡小而為之」呢?
一樁樁,一件件,父母的教養態度就這樣滲透進孩子日常生活的點滴中滋養著他們成長。父母怎樣的態度就養育出一個怎樣的孩子。
聰明的父母,應當是三觀端正、善良有愛的父母,他們有規矩有原則地去愛著自己的孩子。
那些毫無原則底線去愛孩子的父母,他們的愛往往很多時候變成了一種傷害,既傷害了別人也害了自己,甚至成了一輩子無法彌補的痛悔。
真正愛孩子的父母,他們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首先會身體力行做好孩子方方面面的表率;其次,他們在教導孩子學會生活的同時,更注重培養孩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最後,孩子犯錯,他們不會放任自流,甚至縱容包庇,而是及時疏導,指引孩子改正,始終智慧地引領他們走在一條健康的成長道路上。
作者簡介:微嵐,70後女子,愛生活愛讀書關注孩子成長,與孩子結伴在文字里溫暖成長。寫家教育兒、童話、成長小故事,文章散見《琴童》《學生家長社會》《愛你成長》雜誌。本文首發爸媽內參(ID:shenduwenhua)
推薦閱讀:
※「故意傷害」解析
※離婚是怎麼傷害孩子的 | 家事
※【文化觀察】惡評真能傷害電影產業嗎?
※付洪波故意傷害案
※扯淡貼:一夫二妻傷害了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