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婚姻的三重境界和三個階段,你都會過嗎?
小福說:
婚姻來自於那一茶一飯的歡喜,一話一語的溫暖。
婚姻不是最終歸宿,幸福的婚姻才是真正的目的!
度過婚姻三重境界,走過婚姻三個階段的人最幸福。
婚姻的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和一個自己所愛的人結婚。
第二重境界:和一個自己所愛的人及他(她)的習慣結婚。
第三個境界:和一個自己所愛的人及他(她)的習慣,還有他的背景結婚。
婚姻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蜜月結束時。
第二階段:孩子降生後。
第三階段:中年危機時。
幸福的婚姻需要保養,新年上班第一天,從下列幸福婚姻清單里挑一份為自己的婚姻保駕護航。
每天說一些愛的口頭禪:「謝謝」、「辛苦了」
婚姻的和諧在於日常潤滑。
愛人為你做的一件哪怕很微小的事,都蘊含著對方的愛意,別把愛人為你做的一切當作理所應當,試著每天至少表達一次感激,哪怕對方只是洗個碗、打掃下衛生,都應說一句「謝謝」、「辛苦了」。
這種感謝雖然看似生分、見外,卻是表達支持和肯定的重要方式,也能讓你和伴侶感受到你的愛。
尤其愛人風塵僕僕地下班和準備餐點完畢時,也不要忘了「謝謝」、「辛苦了」這些愛的口頭禪。
重做蜜月期浪漫的事,準備一些意外驚喜
親手為他做點心;
送她一束玫瑰;
在他公文包里塞張示愛的小紙條;
給她寫封甜蜜的情書……
這些戀愛時常做的事在婚姻中顯得格外珍貴,不僅讓人回想起當年的溫馨甜蜜,還能讓感情升溫。
當然也可以給對方一個意外驚喜,做一些與以往不同的事,能使對方體驗新的感受,使愛意重新迸發。
比如平時多半是女人洗碗,那麼某天男人可以爭著去洗;
而如果總是由男人做晚飯,女人則可以抽出一天的時間顯露身手。
做對方的「聊伴「,彼此加強溝通
「戀愛時,我們總是有說不完的話,為什麼現在只剩下了沉默?」
不少夫妻都會有這種感覺,相處久了,自認為很了解對方,慢慢忽略了交流,幸福感也會隨著這份沉默而消失。
夫妻倆需要每天找機會聊聊,每周兩人至少安排1次不少於2小時的交談,促進彼此的溝通。
比如你們可以一起出去吃飯,一起看電影或看戲,手拉手一起步行到某處,邊走邊交談,或做其他一些兩人都感興趣的事,也可以一起制定個家庭時間,談工作、家庭瑣事都行。
多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使用最適合的交流方式,少些抱怨和憂慮,多些鼓勵和打趣,積極正面的態度會讓彼此的壓力得到更好的緩解,言語的交流還能製造心理滿足感。
創造機會雙方共處的同時,也要享受獨處的時光
都說小別勝新婚,找個周末和好朋友見見面、聊聊天,妻子和丈夫分別去看望父母家人或好友,偶爾的離開會使對方更思念自己,也可以讓自己擁有更多的愛的能力。
「獨處」過後,夫妻可以有意製造一些共同行動,比如與對方一起完成家務,一起看電影等,不僅能培養親密感,牢固婚姻關係,還可以製造美好的記憶。
讓對方感受到關心
同時每天早上出門前,問問對方今天的安排,讓對方感受到你的體貼和關心。除了言語安慰外,和對方一起分擔生活中的大小事,包括家務、財務、照顧孩子等,也能讓對方感受到你的愛和支撐,放大其在婚姻里的存在價值。
尊重對方
不論是參加應酬聚會,還是出去逛街買菜,都不要隨便給對方臉色,更不能讓他當眾難堪。相反,應該給對方一個愛的微妙信號。比如走路時牽起他的手,攬著他的肩膀,這些「小動作」都能傳遞夫妻間的愛意和親密感。
別急著給對方下判斷
「你就是甩手掌柜,什麼事都不管」「拖個地都拖不好,你還能做什麼」等類似的總結性語言,說多了會讓自己相信對方確實存在問題。並且,被指責的人心情沮喪,慢慢也會默認這種定論,反而向標籤的方向發展,最終導致家庭氛圍緊張。
愛屋及烏
接納和尊重對方的親人、朋友,是幸福婚姻的一個原則。重要的日子邀請對方的親朋好友出席,在他們需要時伸出援手,都是愛屋及烏的真誠表現,無疑會讓對方更愛你。當夫妻關係出現問題時,還可以向這些親友求助,他們或許能幫忙解開「死結」。
冷靜處理意見不合
夫妻意見不合起衝突時,不要得理不饒人,吵得面紅耳赤;也要避免爭吵發生後,就急著跟對方說「我要跟你談談」,這種溝通會因雙方處於憤怒中而宣告無效。最好的辦法就是冷靜下來,可以邀請對方一起出門散散步,一方面遠離吵架地點,另一方面逐漸緩解激動的情緒,更容易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也鼓勵對方說出真心話,有助於解除誤會。
欣賞你的愛人
談戀愛時,你會覺得對方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人,這種欣賞是你們相愛並步入婚姻的基礎。
但在日復一日的瑣事中,那些曾經欣賞的東西,卻可能成了引發矛盾的導火線。
不能只看到玫瑰有刺,而應看到刺中有玫瑰。
不妨用一種積極的心態,把焦點集中在對方的優點上。
在夫妻生活中要懂得鼓勵對方,只有學會接受並欣賞,才能讓夫妻關係更融洽。
不約束和控制對方
「這個家到底是你說了算還是我說了算?」爭奪家中的「領導權」成了不少婚姻的矛盾引爆點。兩個人組成家庭,應彼此尊重,減少對方的委屈、壓抑感。應該明白對方是一個獨立、自由的人,不要過多約束,不強求對方按自己的喜好改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