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三伏貼」使用的注意事項
張智龍主任介紹,「冬病夏治」是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的原則,通過內服中藥、以及在人體的穴位上進行藥物敷貼、針灸、拔罐等方法,來溫陽益氣,以鼓舞正氣,增強抗病能力,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冬病」指某些好發於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疾病,如反覆發作的過敏性鼻炎、支氣管哮喘、關節炎等一些免疫功能異常,陽氣虛弱疾病。「夏治」指在夏季外界陽氣旺盛之際,適當內服和外用一些補益、激發自身陽氣的方葯、方法。冬病夏治的時間一般在每年的初伏日(今年7月14日)、中伏日(今年7月24日和8月3日)、末伏日(今年8月13日),共3次,若遇到兩個中伏就是4次,通常需連續治療3年以上。現在,冬病夏治開展的方法很多,比較有特色的治療是採用內外同治,既內服中藥+穴位貼敷。
張智龍主任指出,「三伏貼」與穴位敷貼是有區別的。「三伏貼」只是針對「冬病」,治療疾病範圍較局限。而穴位敷貼治療適應證更加廣泛,效果也更加直接。穴位貼敷療法,是以中醫經絡學說為理淪依據,把藥物研成細末,用水、醋、酒、蛋清、蜂蜜、植物油等調成糊狀,或將中藥湯劑熬成膏,或將葯末散於膏藥上,再直接貼敷穴位、患處(阿是穴),用來治療疾病的一種無創痛穴位療法。
張主任強調,穴位貼敷既有藥物對穴位的刺激作用,又有藥物本身的作用,而且在一般情況下往往是幾種治療因素之間相互作用和相互補充,共同激發經絡的功能,調和氣血,改善血液循環,促進和調整機體的免疫機能,從而達到內病外治的目的。應用穴位敷貼的方法治療哮喘、慢性支氣管炎、各種痛證、體虛感冒、慢性阻塞性肺病、小兒反覆呼吸道感染、面癱、痛經、頸腰椎病、退行性骨關節病變、小兒夜啼、厭食等疾病,療效顯著。
最後,張主任提醒,穴位敷貼並不適合所有患者,如果遇到以下情況,應禁止使用:①貼敷局部皮膚有創傷、潰瘍、感染或有較嚴重的皮膚病者,應禁止貼敷。②糖尿病、血液病、發熱、嚴重心肝腎功能障礙者慎用。③艾滋病、結核病或其它傳染病者慎用。④孕婦腹部、腰骶部以及某些可促進子宮收縮的穴位,如合谷、三陰交等,應禁止貼敷,有些藥物如麝香等孕婦禁用,以免引進流產。
推薦閱讀:
※多場賽事頻繁出現中暑情況,炎炎夏日如何跑步
※夏天吃了個冰激淋被女票說不像男人了,是這樣嗎,男人就不該吃嗎?
※夏季小葉紫檀發烏?不敢盤?教你幾招,高溫多汗再也不怕了!
※糖友夏季常備五汁飲
※聽說 炎熱的夏天會讓人的脾氣變得暴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