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圓中寓直——太極纏絲小議

但凡提及太極拳中的勁力,技法大多都強調圓、曲線而避談直線。似乎有了直線就意味著勁路中有稜角,功法就不夠純正了。其實太極拳是圓中寓直的。以纏絲勁為例簡單分析一下。「太極纏法也」陳鑫精鍊的概括了太極拳技法的核心特點。各家太極對於「纏法」都有自己具體解釋和訓練模式,如:纏絲、蠶絲、大圈套小圈、公轉與自轉等。綜合近代各家拳論,無論是「圈」,「纏"還是「轉」總體上看來可以理解為通過一系列的「圓」獲得「螺旋纏繞」運勁路線的方法。這些說法,多少有些像將「推手」叫做「打輪」所造成的結果——就形論形而掩蓋了其本質。習練纏法首先應該明晰的認識到太極「拳」的本質特徵,其用在「打」。在武術中歷來講究「橫敲豎打」並不是只有內家拳或者太極拳才講究用力及化力的技巧。太極拳在實戰中講究「化打結合」在運勁中也始終貫徹者這一指導思想,無論在練習還是實戰中也必須時刻體現。就以「纏絲勁」為例,在運勁過程中「纏」或「圓化」只是在化解來力,也只是完成著第一步而並沒有觸及「打」,因此勁力運行是不完整的,在技法上是無效的。這種缺乏實戰意義的練法對於習練者——不論是用來習武,還是用來健身,且不論技法僅對身體而言,這種運動造成的結果就是「死肩」:肩背僵為一體而毫無「肩」的概念,或肩沉而不松,或松而不活,或活而無力。對於太極拳中的纏絲勁而言正如其名,這個名本就是一種象徵的描述,它以民間纏絲的勞動來比喻了勁力的運行。在實際生活中如果想將一堆絲線理成團,那麼操作過程絕不僅僅是纏和繞(圓)的勞作,更有拉和放(直線),以保障絲線連綿不斷且又保障恆定鬆緊度來纏成可用的線團。整個過程諳合太極拳義:從開始就要感知絲線本身的韌性和混亂纏繞的程度(聽力:明其大小及勁路),而不是生拉硬扯只按自己意願去纏繞線團(無為而治),既要避免將絲線弄斷又要逐步理順亂線成團(不丟不頂,圓化而又棚勁兒不丟)。

這種圓中有直的操作才是纏絲勁的本意,太極拳也是圓中寓直的。在這個意義上公轉與自轉,大圈套小圈等只有圓沒有縱向的說法並不足以體現纏絲勁。至於蠶絲勁則毫無意義:首先絲本就指蠶絲而非棉線、麻線或者線;有些拳論中所說蠶絲勁是指運勁的敏感性同纏絲勁名近而意異。勁走螺旋,力循直線。
推薦閱讀:

太極拳內功心法
芻議太極拳拳理之「主宰於腰」
楊班侯《太極九訣》詳解(下)
楊式太極的「樁」和「步」

TAG: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