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抒己見之——也談太極拳的纏絲與抽絲
陳式、吳式太極拳名家 梅墨生談太極拳的纏絲與抽絲
武禹襄說:「邁步如臨淵,運勁如抽絲,蓄勁如張弓,發勁如放箭。」聯繫上下文,我認為「運勁如抽絲」表述的很清楚,是說運用勁力的時候,要像抽絲一樣連綿、輕柔、均勻、細緻。「纏絲」則是陳鑫在《陳氏太極拳圖說》中講的,他說:「太極拳,纏法也。」並總結出有進纏、退纏;上纏、下纏;順纏、逆纏等等纏絲的方式。在楊家傳的太極拳譜中,還沒有提到「抽絲」這個概念。因此,「抽絲」主要是武禹襄提出來的。而陳式太極拳則特彆強調纏絲。
關於「抽絲」和「纏絲」,我記得在上個世紀60年代初,太極拳界有過爭論,李經梧老師當時也寫過一些文章。他的觀點是:抽絲勁是各個太極拳流派所共有的,纏絲勁則是陳式太極拳比較強調的。
我個人認為,「運勁如抽絲」是太極拳練習的要點。太極拳要慢練,特別是在盤架子時要慢,慢練是為了發動內氣,等待內勁能夠運行到末梢,達到「意到氣到,氣到勁到」。因此,所謂「運勁如抽絲」,就是在運用勁力的時候,必須要如抽絲一樣連綿不斷,要舒緩,節節貫串,這樣才能使內氣運行和動作合拍。這個「抽絲」的比喻特別形象,如果抽快了,絲就斷了。
「抽絲」一般認為不是勁力,而是一種比喻。我個人認為,把抽絲概括為勁力,也是一種形象的比喻。對於「抽絲」是否是勁力,這要看從什麼角度理解。「抽絲」如果是對運勁方式的描述,則不是勁;如果是對勁力性質的描述,則是勁力。我我認為,「運勁如抽絲,蓄勁如張弓,發勁如放箭」這些都是對太極拳勁力運行過程的描述,其他還有「邁步如臨淵」「節節貫串」等,都是要求在緩慢、連綿不斷中,運用太極拳的勁力。太極拳是在緩慢、圓活、連綿中練出的功夫。「運勁如抽絲」是盤架的要求。如果在與對手交手時,肯定不是這樣的。所以,可以認為「抽絲」是勁力,也可以認為不是勁力。這是描述太極拳勁力的運行過程,是先運勁,後蓄勁,最後發勁。這是太極拳勁力的一個運行過程,要求盤架子時,運勁要緩慢柔和,輕靈圓轉,連綿不斷,節節貫串。與人交手,則是要蓄勁、發勁。
再談談陳式太極拳的纏絲和纏絲勁。陳鑫說:「拳者,權也。所以權物而知其輕重也。」這是講太極拳是在纏絲中體現權衡,以我的平衡破敵人的平衡。陳式太極拳的纏法,是即引即纏,如螺絲運行在肌膚之上,這樣無形中形成一種權衡的能力。這種能力,外形是看不出來的,都在裡面,是陰陽變化。實際上,這種權衡的能力,在於內心的感悟,在於身體肌膚的感應。在這種感應過程中,做到即引即纏,做到「諸靠纏繞我皆依」。所以,陳式太極拳的「纏絲」跟「運勁如抽絲」有相近的地方,但也有相異之處。
武禹襄在講運勁時,是與蓄勁、發勁並列來說的,是有遞進關係的,主要在於蓄勁。太極拳的勁力運行實際是從丹田到命門,順夾脊到兩臂,然後到達手上這樣一個蓄勁、發勁的過程。因此,「抽絲」,既要有勁力,還要有形體、身法、手法的配合。所以,「運勁如抽絲」強調的是運勁過程的緩慢、勻柔、圓活、連綿,這是很內在的一種體悟,不在外表顯露出來。而「纏絲」則是外在的一種表現。我們在與對方推手時,要用身體、四肢纏繞住對方,在纏繞中來變被動為主動,控制對手;在纏繞中保持自己的中定,破壞對方的中定,讓對方失去平衡。所以,我認為,纏法是勁力、身法、手法都要表現出來,在外形上顯露的比較多;「抽絲」,是一種體悟,一種比喻,在形體上是不顯露出來的,比較含蓄,是內勁的一種運用方式。當然,「纏絲」也包含著內勁的運用,也包含著身法、手法的運用,比如,陳式太極拳的推手,不僅手要接觸,腿也要接觸,練習周身的纏繞走化。在這種身法的纏繞螺旋中,就包含著內勁的運用——在化對方勁力時,是向里纏的;在得機得勢向外發放時,是向外纏。
總之,抽絲和纏絲,是有一定的關係的。只是由於表述的角度不同,練習者體悟不同,造成了它們之間的差異。但是都是太極拳,又有相同的地方。纏絲是勁力和身法的運動,相對來說外在一些;抽絲是對勁力運行的表述,相對來說內在一些,是內勁從丹田到四梢的運行的感悟。應該說,「運勁如抽絲」包含著纏法,但是不只是纏法,還包括「沾連黏隨」等,都要運用勁力;而「纏絲」相對來說比較具體,是勁力的具體化的運用。
除了陳式太極拳,其他流派都不強調纏絲勁,所以,李經梧老師認為,纏絲勁是陳式太極拳獨有的。當然,其他的太極拳流派也可以用纏法,在推手實際中,這種纏繞在任何太極拳中都是有所體現的。所以,抽絲,是太極拳共性的特點,各個太極拳流派都是如此要求的;纏絲,則是陳式太極拳特彆強調的。陳式太極拳強調纏絲,纏絲的方式有很多,比如上纏下纏、左纏右纏、里纏外纏、進纏退纏、順纏逆纏……等等,但是,我以為,太極拳的勁力實際只有兩個,就是吞吐與開合——吞就是合,吐就是開。吞吐開合就是纏法的順和逆——向里吞,就是向里纏;向外吐,就是向外纏。纏法不是直線,是曲線,像蛇一樣螺旋纏繞。纏法更多的是在身法和手法上來體現。所以,纏法是陳式太極拳特彆強調的。陳式太極拳手型、手法、襠的轉換,都與其他太極拳不同,體現了纏法的特點。
「天下太極是一家」,這話不假,因為大家都遵循了太極陰陽哲理。但是,在總的原理指導下,各個流派又有各自的特點,這是前輩的太極拳家根據自己的體悟形成的。這樣才形成了太極拳百花園的絢麗多姿。
*品味太極 共享智慧投稿信箱:taijiworld@vip.sina.com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