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信訪督查組遼寧行:權力到位不越位
督查組核對地方報送材料
寒意漸濃的初冬時節,又一批中央信訪督查組出京了。
之所以說「又」,因為這是今年中央信訪督查組第5次實地督查,也是2013年國家信訪局統籌督查機制以來的第9次。
42個督查組,31個省份,322件督查案件……這一連串數字,是中央信訪督查組曬出的成績單。
誰來參加督查組?
11月初,國家信訪局會同國土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相關省市信訪局等組成6個督查組,分赴河北、遼寧、浙江、湖北、雲南、陝西六省,對49件信訪事項進行實地督查,並向全社會公開督查情況。
11月5日,記者跟隨中央信訪督查組遼寧組踏上了前往瀋陽的高鐵。督查組與遼寧省信訪局、國土廳等有關幹部和當地全國人大代表匯合,共同組成「聯合督查組」,對9件信訪事項開展聯合督查。
最初的督查組成員主要來自國家有關部委。然而從2015年1月起,督查組首次吸納新聞媒體全程參與跟蹤報道;3月,信訪系統地方省局官員加入;5月,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加入。
成員結構變化反映了督查思路從單純依靠體制內行政力量,到吸納社會力量「合力共治」的變化。這既是對國家信訪局提出的「陽光信訪」的回應落實,也是基於增強督查實效目的的現實考量。
由於信訪事項多發於涉農、征地、拆遷、環保等民生領域,國土、住建等行業部委專門人員的加入保證了實地督查專業性。此次遼寧組督查的9件信訪事項中,有6件涉及征地拆遷,2件涉及社會保障,1件涉及環保。
地方省局分管信訪督查工作負責人的參與,一方面既可以避免因上下業務關聯帶來的「尷尬」或「人情」,另一方面也為地方省局提供一次實戰業務練兵、對照檢查本省工作的機會。來自國家信訪局的督查組成員認為,「這其實是一舉兩得」。
國家信訪局投訴辦副主任、中央信訪督查組遼寧組負責人王仕科認為,媒體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加入,不僅有利於信訪督查工作的陽光透明,在信訪個案督查中更是不可或缺的監督力量。
記者在11天的督查過程中,親身感受到這個組合較真碰硬的工作作風。
「我們的報告得經得起檢驗」
11月11日,瀋陽市和平區政府某會議室內坐滿了人。室外,前幾日席捲遼寧的那場霧霾還未散去;室內,地方政府有關人員正緊張地回答中央信訪督查組的提問。
「工程什麼時候開的工?」
「……這個……要查一下」,地方政府官員顯得有點猶豫。
「你們的彙報材料里寫明是2015年4月,這個日子準確嗎?」督查組繼續提問。
「……」,官員沉默。
「但根據信訪投訴記錄,信訪人在2014年7月就已經投訴了這個工程未批先建以及擋光擾民的問題……」
隨著督查組出示準備好的信訪人投訴記錄,「……是2014年」,在場的官員尷尬地承認。
類似令官員沉默和冒汗的追問,幾乎發生在記者觀察到的每一個信訪事項處理現場。
實際上,媒體對督查過程的監督和督查結果的網上公開,不僅讓地方政府倍感壓力,也對督查組成員提出了要求。
一位來自國家信訪局投訴辦的督查組成員,曾因征地批文中的數據與地方提供的材料不一致,通宵研究材料,才在眾多案卷資料中理清數據的來龍去脈。
「每個模糊不清的數字背後,都可能藏著問題。必須把數據弄實了,我們的報告得經得起檢驗」,該督查組成員說。
面對可能出現的數據包裝等問題,中央督查組是有備而來。
按照國家信訪局要求,中央督查組必須完成聽取各方彙報、查閱資料、實地查看現場、約見信訪人及相關人員、分析成因和責任、提出督查建議等六個規定動作。每個環節,缺一不可。國家信訪局副局長李皋曾在行前培訓會上提醒:「不迴避矛盾,不怕不同意見,尋找最原始的、可靠的、令人信服的證據。」
國家信訪局投訴辦副主任、中央督察組遼寧組組長王仕科(左)實地查看現場
「依法依規」的信訪事項辦理示範
讓「法治方式」成為信訪工作的基本遵循原則,是中央督查組向地方各級部門傳達的重要信息。督查過程中,信訪事項辦理是否嚴格依法依規,是必查項。
11月6日,第一站朝陽市,督查組第一個問題即指向當地信訪部門在信訪事項辦理中的程序瑕疵,並針對其未能在規定時間內答覆信訪人、答覆意見書不規範等問題提出了詳細改進建議。這種「自曝家醜」、「首先自查」的工作方式,為後續梳理信訪事項其他問題,立下了參照標杆。
「依法依規」,是記者聽到的反饋建議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中央督查組下基層往往會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針對基層信訪工作中可能出現的花錢買平安,強力解決信訪事項的情況,督查組每到一地,都要著重強調信訪事項的解決程序和措施的合法合規性,要求每個政府行為有依據,每個規劃有出處,每項措施有落實。
11天督查行程當中,中央督查組完成了9件事項的辦理工作,基本達到一天一案。其工作方法、節奏、強度和作風,對基層信訪工作部門也是一次直觀的示範。
「權力到位不越位」
信訪人見了中央信訪督查組會不會提高條件,給化解工作帶來困難?這是地方政府最為擔心的問題之一。每次約見信訪人環節,大多數地方幹部都會有顧慮。
實地督查過程,這種顧慮漸漸因督查組「到位不越位」的工作原則而打消。
根據不同情況,督查組會選擇是否跟信訪人見面時亮明身份。針對信訪人提出的問題和要求,也會根據相關政策法規主動解釋,哪些訴求合理,哪些訴求不合理。實際在見到信訪人之後,有些矛盾反而緩和,並加快了處理進程。
王仕科表示,督查的主要工作是梳理問題,提出建議,督促信訪事項的解決,「我們不能代替地方政府去跟信訪人表態,把困難留給地方有關部門」。
在涉及跨市、跨部門等需要協調的信訪事項中,中央督查組不僅需要亮明身份,更紮實推動各方採取措施,壓實各方責任,推動問題解決。
本次遼寧組9件案子中,有一件由遼寧省報送的下崗職工安置案,牽涉原省屬企業及兩個市,時間跨度長達20年,下崗職工上訪多次無果。當地信訪部門曾召開聯席會議確定責任主體,但並未得到落實。中央督查組首次聽取各方彙報時,該市分管負責人也並未出面,督查組當即要求:該市有關負責人必須來面談。 督查組內來自各部門及人大代表也對此事表達了明確的意見和態度。第二日,該市分管負責人主動組織召開與中央督查組的第二次會議,並在後續提出整改落實方案。
督查組約見信訪人代表(右一、右二)並記錄信訪訴求
個別市「整改措施」不到位被打回
在王仕科看來,「督查建議」是六個規定動作中最為關鍵的環節。因為它「既要在政策法規上說得通,也要在實踐中行得通。」
他提到,解決信訪工作難題的訣竅,就是要依靠群眾的力量。人大代表、新聞媒體背後都是民意。是不是站在群眾的角度考慮問題,是不是具有操作性,共同決定了信訪事項是否能夠順利化解。
記者觀察到,在中央督查組提出反饋建議後,遼寧省信訪局有關負責人會立刻表態,把建議轉化成具體要求,要求各有關部門落實執行。
對指出的問題,各地方政府均表示接受批評,認真研究整改落實,但其中也有差別。一些城市的表態非常具體,並明確列出了整改措施,而個別城市的整改措施則顯得模糊籠統,被督查組打回,要求重新提供整改方案。
打造「互聯網+」民生「晴雨表」
記者獲悉,近兩年來遼寧省信訪量下降幅度較大。以遼寧省營口市為例,該市來信來訪量同比下降21.6%,到省走訪量下降10.5%。
這是隨著信訪工作制度改革的深入推進,帶來全國信訪形勢發生明顯趨穩好轉的一個縮影。
值得關注的是,全國網上信訪比重同期呈增長趨勢。截至2015年10月,全國網上信訪量占信訪總量(件批次)的40.5%,進而說明網上信訪日益成為群眾反映訴求的主渠道。作為民生「晴雨表」的信訪數據,其變化從何而來?
記者了解到,隨著依法逐級走訪制度和訪訴分離等改革的推進,信訪形勢產生很大變化;同時,2015年初國家信訪信息系統建成運行,越來越多的群眾通過網上渠道進行信訪。
大力推進網上信訪,是信訪工作制度改革的重要任務,也是國家信訪局推動信訪工作與「互聯網+」融合的新舉措。本次督查將國家信訪信息系統錄入情況列為專題督查內容,是希望將中央在打造「網上信訪主渠道」的決心和政策細節傳到基層,推動基層完善這張「互聯網+」民生「晴雨表」。
督查組發現,一些地方的國家信訪信息系統覆蓋範圍不廣、信訪事項錄入不全,有的是在督查組到達當地前兩日補錄的。部分地方因為不清楚錄入信息是否會列入考核指標,對系統使用存在顧慮。而在一些欠發達地區,基層信訪人員對系統、甚至電腦操作不熟練,也影響信訪數據錄入。
以營口為例,該市被督查事項中的信訪人,實際上兩年前已簽訂息訪協議,但由於此信息未及時錄入系統,導致此次仍被當作積案,列為重點督查對象。
遼寧省信訪局有關負責人因此表示:「以往我們一直重訪、輕網,但這回看到了網上信訪的趨勢,感受到了中央的態度,我們也應該有所轉變了。」(記者唐月衛劉艷丹)
鳳凰遼寧官方微信二維碼
推薦閱讀:
※今年中央首輪巡視反饋完成 13組情況一覽
※南朝中央官制
※中央政府對香港行使的權力源於憲法
※學習四中全會精神中央領導重要文章彙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