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類人易患骨質疏鬆症
正常情況下,人體30歲左右骨量達到峰值,40~50歲左右骨量開始減少,減少到一定程度,就會發生骨質疏鬆症。
臨床發現,許多因素對骨量減少產生影響,通常是由遺傳、種族、性別、運動、激素、年齡、飲食營養、生活方式、其他慢性疾病等多重因素交互影響下的複雜結果。那麼,哪些人易患骨質疏鬆症呢?
一、酗酒、大量吸煙、長期飲咖啡和濃茶者
吸煙的人骨折發生率較不吸煙者大。吸煙使骨質減少的原因很多,一般吸煙者比非吸煙者體重輕,這使他們的危險性增加,此外,鈣的吸收也會減少。吸煙的婦女絕經期會提前,會降低雌激素水平,還會減低婦女絕經後雌激素替代治療的效果,這些因素均可增加骨質疏鬆的風險。
酗酒的人患骨質疏鬆的幾率會增加,因為他們的骨量低,而且骨質丟失的速度更快。這種骨質丟失可能就是酒精對骨質作用的直接後果。酗酒同時增加了跌倒的機會,更容易骨折。
二、疾病
許多內分泌疾病如柯興氏綜合征、糖尿病、肢端肥大症、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等都可能合併骨質疏鬆症存在。腎功能不全、類風濕性關節炎、嚴重肝病等患者患骨質疏鬆的幾率也很大。
三、藥物
糖皮質激素可以導致骨質丟失,是引起藥物性骨質疏鬆的最常見原因。服用糖皮質激素6個月以上的病人,幾乎50%都發生骨質疏鬆。癲癇患者長期服用抗癲癇藥物可導致低鈣血症、高鹼性磷酸酶血症、骨質軟化、骨礦含量降低,部分病人可合併骨質疏鬆症。此類藥物可直接影響腸道和骨組織對鈣的吸收。另外,長期使用巴比妥、肝素等藥物,也會影響骨鈣代謝,發生骨質疏鬆症。
四、絕經婦女和65歲以上的人群
1.老年人由於性腺分泌減少,進食少,鈣攝取少,室外活動少,日照少,維生素D合成不足;
2.老年人肌肉缺乏鍛練,骨骼內血循環減少,骨骼的鈣容易被移出;
3.老年人各器官退變,器質性疾患增多。
五、遺傳
1.白種人較黃種人和黑人更易患骨質疏鬆症;
2.有骨質疏鬆家族史者易患骨質疏鬆症。
六、消瘦、體重指數低者
有研究顯示,髖關節骨折者體重較正常者低3.5千克,脊椎骨折者較對照者體重低4.4千克。歐洲一項骨質疏鬆性骨折研究表明,25歲以後,隨人體體重、體重指數(BMI)的提高,脊椎骨折的發生率顯著降低。
七、過早閉經或卵巢切除雌激素下降者
絕經後,女性由於卵巢停止產生雌激素而發生骨質丟失。除了調節月經周期之外,雌激素還能夠保持骨鈣含量,維持骨質。低水平雌激素是婦女絕經後發生骨質疏鬆的主要原因。絕經通常發生在50歲前後,但也可能更早發生。65歲以上的婦女約有1/4罹患骨質疏鬆症,年老的婦女有1/3罹患脊椎骨骨折,8%的婦女在年老時會發生股骨頭骨折。
八、長期低鈣飲食,營養缺乏者
1.鈣的攝入不足:
鈣是決定骨峰值的重要因素,相關調查發現,牛奶的攝入對人的腰椎、股骨近端骨峰值有明顯影響,每天飲牛奶較不喝或偶爾喝者骨峰值高6.6%。當鈣攝入不足時,機體為了維持血清鈣的水平,就要將骨中的鈣釋放到血中,由此骨中鈣量逐漸減少,易引起骨質疏鬆。
2.維生素缺乏:
由於老年人日晒減少、消化道功能減退等原因,容易導致體內活性維生素D的量不足。維生素D促進腸道對鈣的吸收,提高血鈣水平,有利於鈣化和骨鹽沉著,有效地預防骨質疏鬆。維生素C缺乏時,也會影響人的骨基質形成和使膠原成熟發生障礙,易產生骨質疏鬆。維生素K可促進骨礦化,部分老年骨質疏鬆性骨折患者血中維生素K水平明顯低下,維生素K攝入量長期低下者,其股骨頸骨折的危險性增高。
推薦閱讀:
※一文看懂原發性骨質疏鬆症的病因與預防
※中老年人需要分外警惕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症的癥狀及危害有哪些?
※骨質疏鬆癥狀和表現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