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崆峒隱蹤門功法:樁功修鍊

樁功修鍊

一、開合膏肓:

1、平心靜氣,調身、調息:雙腳站穩,與肩同寬,雙臂前伸,雙手掌心朝上向後擴胸三十六次(註:身體放鬆、肩背肌肉放鬆,雙臂盡量伸長,力達指尖,胸前凸,肩甲骨明顯外露,自然呼吸)

2、雙手放於兩腿前,手臂向上向後45度展拉三十六次(掌心相對,手指上拉提至將骨拉至有縫不疼為止),呼吸自然。

3、雙手置於大腿兩側,掌心向上,向後展體三十六次(上展不要用力太大,易拉傷肌肉),呼吸自然。

功法效用:

隱蹤功法開合膏肓為貫穿整個體系的基礎功法,習練者經長期練功,能使臂、胸、背肌肉堅實有力,也可改變體型,使上部肢體更加靈活,便於應戰。

開合膏肓在習練、療疾方面效果比較顯著。(1)膏肓是人體經絡穴位,人體足太陽膀胱經,在人體背部肩甲骨內,該穴位不能扎針,藥力也不能到達,是影響臟腑的重要穴位。長期練開合膏肓功法能夠使內氣達到膏肓穴,使內氣滋養臟腑,起到強壯五臟六腑的特殊功效。對身心更加有益健康、(2)練習開合膏肓功法,能使多條經絡暢通,對肩周炎、支氣管炎、肺心病、腰背疼、頸椎病都有很好的療效。

二、孩兒蹬身

1、平心靜氣,面帶微笑,雙腳與肩同寬,呼吸勻稱,渾身無任何牽掛,口鼻吸氣(細勻深長)將氣提到咽喉部,雙腳平行平行蹬下,緊隨將氣運至下丹田,隨之提襠、縮肛、縮下陰,如忍大便狀(氣達尾椎及腳掌)。

2、雙手抱膝,頭頸微向上,小腹緊貼在大腿上,背柱呈半月狀,口鼻吸口鼻呼,腳後跟抬起、落下,但始終腳跟不落地,心裡默默記數字,一上一下為一次,共計三至五百次,初練者可以以一百次為宜,慢慢增加次數。

3、練完計數後站起,做一次深呼吸,雙腳與肩同寬,手後背,站穩後,腳跟抬起後顛七次,雙手合十,掌心相貼,搓手36次,左右手臂各36次,搓面36次,拔左右腰肌各一次,以響為度,再深呼吸一次,收工。

功效:孩兒蹬身是隱蹤門貫穿始終的功法,其功法簡單,易學易練,且效果明顯。練功者對下肢力量有快速提高的效能,能使練功者內氣鼓盪,氣行帶脈,強壯腎臟的特殊功效。

孩兒蹬對腰肌勞損、腰疼、坐骨神經痛、腰鍵盤突出及腿靜脈曲張等都有良好的療效,其功效有待練功者自身體驗為妙。

荷葉樁

荷葉樁為隱蹤門重要功法之一。其練法如下:

雙腳平行站立:與肩同寬、平心靜氣、心無雜念、面帶微笑:人若一株春發荷葉立與平靜的水面之上,無所呼吸,無視他人他物,雙手抬起置於胸部,氣即提至胸部,而後雙手放下至於大腿根部,隨之身體向前方45°處轉動,身體重心在左腿上,頭正、頸直,下巴微收,舌抵上顎,眼觀口鼻,口鼻觀心、心想風吹小荷,激起巨浪,沖毀一切,而小荷只在微動之中,(小荷即我身、我身即小荷),我身向前浪起,向後及身後浪起,一前一後為一次,共八十一次,內氣行於上下丹田之中,上身平行前後運動。結束後左轉45°,如此做八十一次。期為第一勢,風吹小荷。

接上一勢,身體如前狀,右轉前方45°角,身體重心在中,一切如前勢「風吹小荷」身體肩部著力,腰帶肩向內往左旋轉,轉時提襠,縮陰,腳趾抓地,一圈為一次,共行八十一次,行完八十一次身體向左前方45°行動,如前,其為「風擺荷葉」。

接上一勢:面正前方,身體要求如前雙手扶在兩大腿前面,先將身體重心轉移至右腿,左右轉移為一次,共行八十一次。

接上勢,雙手扶在兩大腿前面,面正前方,身體重心在中,將背部往後拱,雙手向前畫圓,右手畫左圓,左手畫右圓,背部往後肘,激起巨浪,共計八十一次,其勢為荷桿弄水。

以上各八十一次做完後,全身放鬆將氣提到咽喉部位,然後帶聲咽下至丹田,收功。

要求:在練荷葉樁時,要求頭正、勁直,下巴微收提襠,縮陰,腳趾抓地,沉肩,垂肘、舒腕、挺指、該要求在該功法中貫穿始終。

功用:該功法能使練功者周身柔和,氣機通暢,氣感氣場強烈,能使練習者通過輕柔慢行氣練功,在不知不覺中達到通身,既是手的應戰狀態。

荷葉樁能使許多病症在練功中得到痊癒,如:勁椎、胃炎、腸炎、肩周炎、心臟病等,都有較好的療效。

四:佛手是隱蹤門前輩在三教聖地崆峒山修鍊時,觀佛門坐禪時參悟的一套優秀功法:練法如下:站立,面正前方,雙腳與肩同寬,先調、調息、符息暢心無雜念,面帶微笑,雙手合十,勢(1)左手下移至丹田處,右手變掌心朝前如佛祖坐蓮式,口鼻吸氣至中穴,右手隨呼氣時向前方印出,吸氣收回,內氣鼓盪,用內勁將右手噴射而出,而此時左手抓緊,腳趾抓地,胸、腹、背、腿、臂各部肌肉繃緊,收襠收陰,舌抵牙,下巴內收,右手回收時變立掌,一收一放為一次,共八十一次,變左手和右手一樣行動八十一次,其勢為「佛祖印手」左手各八十一次;

勢(2):接上勢:左手抬至胸前三十公分處,右手變掌移至左手上雙手掌心相對呈十字形合在一起,吸氣時右手翻成立掌印在左手上呈合手十字狀共八十一次,左手勢如右手十一樣各八十一次,一切要求如前勢,其勢為「十字降魔」;

勢(3)接上勢,左手抬至胸前,掌心朝前,吸氣時左右手均朝內翻轉,呼氣時掌心朝外,朝前翻出,指尖向上,出掌時勁不必外泄,沉肩垂肘,舒腕挺指,含胸拔背,其勢為「佛手拔方」;上勢做完待氣暢,雙手相搓,三十六次、搓面三十六次,搓頭三十六,而後周身輕鬆,拍打數遍後收功。

功效:佛手功,雖為佛門功法,但能傷人在翻手之間,全身內氣鼓盪,可用於應戰,長期練習可使練功者雙手可發內氣,為他人調理治病。如五臟有疾可用氣攻之,可在練功中病情減弱或痊癒,使練者內壯。

五:玄鶴手:為隱蹤門重要功法之一,其練法獨特,較為難,平心靜氣,調身,調息,內視周身無牽無掛,氣定神閑之際。

雙腳拼攏,腳後跟抬起,雙腳掌著地,腳趾抓地,用口鼻輕吸氣,細勻深長雙手從左右兩側抬起,雙手掌心相對,指尖朝上,雙掌心相距20CM,然後雙臂做上下推拉八十一次,腳不變,上推時口鼻呼,下拉時口鼻吸,頭頂百會和會陰成直柱狀:初習者應從三十六次開始,切不可貪多,此勢為「雙鶴衝天」

接上勢,雙手從上往下上提至前胸部,吸氣滿,雙手指如鶴嘴狀,下插呼氣,上下為一次,共計八十一次,此勢為「雙鶴戲水」。接上勢,不變:雙手左右分開,掌心朝下,掌指朝前,垂肩、沉肘如仙鶴飛翔狀,左右伸縮,縮時吸氣,伸時呼氣,計八十一次,此勢為「仙鶴飛翔」。接上勢不變,雙掌收於胸前,左掌在上,掌心相對,以腰為軸轉至左吸氣,轉至右為呼氣,左右為一次,計八十一次。此勢為「雙鶴嬉戲」,接上勢不變,從胸前十字相交,而後上抬,轉身左側,上身左轉90°時,左右手從上至下向左手左後方,右手後前方分開划下,右手一樣,左右為一次,計八十一次,此勢為「鶴舞九天」。

功用:該功法為本門功法較難練得一套功法,從頭至腳要求在一跳線上,對筋骨病、關節病及其它都有較好的效果,練習該功法,能使練習者身輕體健,延緩腿腳衰老,提高練功者抗擊打能力。(註:練功時,要保持腳跟抬起姿勢,頭正頸直、腰部放鬆,收縮腰部,腳趾抓地)。

道家易筋經

易筋經分為內外,只有崆峒道家隱蹤門,世界只知道有少林易筋經,而無人知道有道家易筋經,佛門所練易經是用力拉動筋骨,使之改善經絡、筋骨、肌肉、筋膜,使氣血暢通與體表、達到健康祛病等功效,而崆峒道門易筋經是用到家陰陽輪為基礎,用意、氣、勁使周身氣血流暢,和佛門易經達到同樣效果。

練法如下:調身調息調神,身如枯樹掛破衣、風吹咧咧著響,此時左手心扶到下丹田、右手扶左手背上,目光內視,默數八十一次鼻吸鼻呼、自不聞聲,接上勢,雙手成半握拳,從前後丹田延帶脈貼在後面,雙拳面緊貼雙腎,吸氣至喉部,頭、頸、胸、腹同時後仰至半月狀,腰放鬆、目內視,氣行任脈行至會陰,順腎脈往上運行,數心跳八十一次,雙腳趾抓地,提襠收陰,呼吸自然。

接上勢,雙手抬至背部,吸氣至膛中,雙肘後引使前胸如後背狀,及是反抱月狀,引導行氣於任督二脈,要求如上勢,接上勢,雙拳貼於腰際,吸氣、導引、行氣、腹鼓起、要求如前。

身不動:雙手從後移至前面,扶丹田上、身體經腰部及帶脈放鬆,沉腰、沉肩、垂肘、使背部呈半月狀,要求如前,雙拳抬至膻中、沉腰松胯,垂肘沉肩,頭頂、引領勁直、意停大椎穴,要求如上勢。

放鬆、頭正、勁直、目光平視、含胸拔背、沉肩垂肘、雙指尖向前、掌心朝下、雙腳與肩平行,精神內鼓,氣沉丹田、呼吸自然,靜觀眼前、內外合一。

功效:練習該功法,能增強內臟功能、促進血液循環,能拔骨伸筋,對一切骨病和內臟病都有一定的功效。

能增強抗擊打能力,增加應變能力,增加內勁,是本門弟子的必練功法。

力士樁:預備式:在調身、調息,做到身心無牽掛,目光內視,頭正勁直,舌抵上顎,下巴微收,舒腕挺指、沉肩垂肘、提檔、雙腳分開與肩平行,腳趾抓地。

行動:兩腿微曲,雙手掌心抬至胸前30CM處、雙手翻轉成掌心向下,掌根向前方用勁,待勁力未吐完時雙手撐起,掌心朝下,劃成豎狀、周而復始、共計八十一次,雙掌向下時呼氣,腹內收,掌上抬時,吸氣肘腹鼓起。

二、身體不變將左右手抬至胸前,掌心向下、左手掌指朝前,沉肩、垂肘、舒腕、挺指,右手掌指朝左方向、和左手掌呈丁字型,左右手定型後,要求:身體左轉時,右手跟上,身體右轉時,左手跟上,呈丁字型,左右為一次,計八十一次。

三、身體不變,左手從左側旋轉(四指併攏、虎口要圓)穿出至身體中心線,在左手掌剛往外穿出時,左手按原穿出路線,收回原處,左右手一收一出呈對拉狀:左右手一收一出為一次,計八十一次。

四、身體不動:上身從左往右側身漫旋呈蓋掌狀,右式同左式:左右各一次:計八十一次。

五、身體不動,吸氣,同時收復,使背部如同弓狀,呼氣時雙手從腰際推出;雙手掌心相對,勁存掌根,雙手撐在一吸一呼間呈一進一出,計八十一次。

功用:促進氣血循環,調節臟腑功能,對肩周炎、腰肌勞損,均有療效。

註:該功法由內練何外練兩種練法。

佛塵手

要求:調身、調息、頭正、勁直,舍抵上顎;下巴微收,鼻呼吸,雙腳與肩同寬,沉肩、垂肘、舒腕、挺指、提檔,雙手半握拳存於下丹田。

上身左轉:左手隨身體左轉同時,如同鞭子一樣,向左抽出,吸氣時左手收回,右手至於下丹田不動。一吸一呼為一次,計81次,右手如左手一樣。

雙手放丹田,雙手相對,呈上下前後狀,虎口撐圓,向左前方45度角崩出,呈向前滾動之圓形,呼氣向前向上蹦出,吸氣時雙手向前下方收回,計81次呼吸,右手如左手一樣。

身體如前,雙手抬起,掌心相對,與肩同寬,與胸同高,距胸前35CM處,上身引肩臂肘手向右後方帶動,左手行不過中線,上身帶動左右肩臂肘呈8字狀運動,左右為一次,計81次。

接上勢,雙手抬起,用雙臂畫劃圓,掌心右下向上81次,然後掌心向上劃圓81次。收功。

混元樁

調身、調息、頭正、勁直、沉肩、垂肘、舒腕、挺指、提檔、腳趾抓地,目光內視,呼吸自然,自聞、自不聞,身無牽掛,如枯樹掛破衣,任風烈烈。

抬雙手至胸前三十公分處,兩掌心相對,掌指朝前,虎口撐圓,如抱石球,目不視耳不聞,腳踩大石球,手抱小石球,與敵周旋,為第一步,心動期。

上式不動,手抱大石球,腳踩小石球,與敵周旋,為第二步,意動期,

上式不動,手抱小棉球,腳限於爛泥中與敵周旋,為第三步,氣動期,

上式不動,手抱太極,腳踏陰陽,看敵跳動、與敵周旋,等敵出手,為敵四步,為力動期。以上四步功為隱宗門混元樁所獨有的練法,其它門只是站樁,並無心法,對外不許傳。

五形調元樁

1、調身、調息、頭正、勁直,自然站立,雙手捂在丹田上,默數八十一次。

2、雙手合於當胸,舉手過頭,雙手向左右兩側分開成拖狀物,(調身、調息、頭正、勁直、沉肩、垂肘、舒腕、挺指、提檔)默數八十一次。

3、雙手上舉垂直與雙肩,手指朝上,雙手掌心相對,八十一次。

4、雙臂下手,雙手掌心相對頭頂,雙手指尖相對,默數八十一次,要求如前。

5、雙手從頭頂分開,至左右兩側,呈一字形,雙手掌心朝前如迎大風狀,默數八十一次。要求如前。

6、身體不動,雙手向內合攏,指朝前、掌心相對:如抱大樹狀,感知大風吹動樹的感覺,默數八十一次,要求如前。

7身體不動,雙臂內合:掌心相對,指朝前,如扶一株樹,感知該樹被風雨吹打左右搖擺的動態,藉此動態身體各部隨機發力。心動身不動,默數八十一次,要求如前。

8、雙手收回放在丹田,默數八十一次,要求如前。

調身、調息、雙腳分開和肩齊平,呼吸自然:

(1)雙手抬起至胸前,掌心相對,而後半握拳,雙拳拳峰相對,身體向左旋轉,帶動左右雙拳向左,而後向後,左右為一次,計八十一次。

(2)雙手不變,雙腳平行里收約一腳之寬,行左右擺拳。(3)雙手不變,雙腳平行里收約一拳之寬,行左右擺拳。

(4)雙腳併攏,雙臂伸直,拳眼朝上,雙拳相對,行左右擺拳,2-3-4和1一樣,練法如前,要求如前。

(5)雙手合十於胸前,身不動,心在動,默數八十一次,收工。

柔指

一、柔指功一

柔指功及指點定身法,為崆峒道家隱蹤門直傳功法:

1、點煙一支,人立於煙前,全以去空動作,以指端距煙一尺處,不限次數,用勁向煙點去,指點煙滅則功成:(30分鐘)

2、左右手一樣(早5點——晚11點計兩次)

3、練功時宜靜,心平氣和。

二、柔指功二

1、床上懸一線,線端系一銅錢,人仰卧於床上

2、右手指尖對準銅錢,左手屈於腰間,右手用力向銅錢指出,左手如此,不拘次數達到手指點出,銅錢已出、即成:

三、柔指功三:

備小凳、小布袋:內包鐵砂、將鐵砂包放在小凳上,人立凳前,右是向前伸出半步,左手叉腰,右手中指(二指)伸直,全身之氣力,慣於二指,向沙包直插,不限次數,邊練邊增,每日5-6次,每次20分鐘,左手一樣,忌心煩意亂。

五形梅花手

1、預備式:雙腳平行左右開立,松腰,頭正頸直,沉

肩,垂肘,睡簾,鼻吸,鼻呼,一任自然,自無撐持,雙手托起至下丹田,右手掌貼在丹田上,左手掌在右手上,目左視、左手隨目左視同時左撐出,此時要沉肩,垂肘。舒腕,挺指,隨之左掌再右拉回,一左一右為一次,共計八十一次。左右手掌一樣:

2、左手右手做完後,身體及要求不變,左手掌上招和

左肩同高時,左手掌掌心朝下,指朝前,用勁往下壓,兩掌行至臍交時,左手掌在往上撐,提:左手一上一下為一次,計八十一次,右手掌動作與左手一樣,要求不變。

(1)身體及要求不變,左手招至腰際,右手變拳放丹田

處,左手握拳,吸氣,呼氣同時,左拳從腰際旋轉往身體前後旋出,吸氣時收回左拳收回時也要用勁旋轉收回,一前一後為一次,計八十一次,右手拳動作和左手拳一樣:要求不變。

(2)身體及要求不變,雙手招至胸前,呈抱球狀,左眼

往左現的同時,雙手往左運勁撐出形如抱球,而後往後撐出,雙手形如抱球,一左一右為一次,計八十一次。

(3)身體及要求不變,雙手上招至肩高時,運勁下拉,

拉至臍下,雙手如抓物再運勁上提至肩高,上招時身體略展,下站肘身體略弓,一上一下為一次,計八十一次。

(4)身體及要求不變,雙手握拳吸拳,呼吸同時,雙拳從腰際往身體區前後運勁旋轉打出,吸氣時雙拳隨吸氣運勁旋轉往後收回置於腰際,一前一後為一次,計八十一次。

(5)身體及要求不變,待氣定後,搓手三十六次,臉、

頭、耳各搓三十六次:深吸氣一口,運至喉部,身體下蹬片刻後,站起,結束。

十二段錦總訣

閉目冥心坐,握固靜思神。

叩齒三十六,兩手抱崑崙。

左右鳴天鼓,二十四度聞。

微擺撼天柱,赤龍攪水津。

鼓漱三十六,神水滿口勻。

一口分三咽,龍行虎自奔。

閉氣搓手熱,背摩後精門。

盡此一口氣,想火燒臍輪。

左右轆轤轉,兩腳放舒伸,

叉手雙虛托,低頭攀足頓。

以侯神水至,再漱再吞津。

如此三度畢,神水九次吞。

咽下汩汩響,百脈自調勻。

河車搬運畢,想發火燒身。

舊名八段錦,子後午前行。

勤行無間斷,萬疾化為塵。

以上總訣,要依次序、不可缺、不可亂、先要記熟此

訣,再祥練,自無差錯。

一、閉目冥心坐,握固靜思神

盤腿而坐緊閉雙目,冥亡心中雜念,凡坐要豎起脊梁,腰不可軟弱,身不可倚靠,握固者,握手牢固,可以閉關卻邪也。靜思者靜息思慮而存神也。

二、叩齒三十六,兩手抱崑崙

上下牙齒相叩作響,宜三十六聲,叩齒以集身內之神使不散也。崑崙即頭,以兩手十指相義抱住後,頸即用兩手掌緊掩耳門,暗記鼻息九次,微微呼吸不宜有聲。

三、左右鳴天鼓,二十四度聞

計算鼻息出入各九次畢,即放所義之手,移兩手掌擦耳,以第二指疊在中指上作力,放下第二指重彈腦後,要如擊鼓之聲,左右各二十四度,兩手共彈四十八乃放手握固。

四、微擺撼天柱,天柱即後頸,

低頭扭頸向左右側視,肩亦隨之左右招擺各二十四次。共四十八次。

五、赤龍攪水津,鼓漱三十六

神水滿口勻一口三分咽龍行虎自奔。赤龍即舌,以舍頂上齶,又攪滿口內上下兩旁,使水津自生,鼓漱予口中三十六次,神水即津液分作三次,汩汩有聲吞下,心暗想目內視,所吞津液直送至臍下丹田,龍即津虎即氣,津下去氣自隨之。

六、閉氣搓手熱,背摩後精門

以鼻吸氣閉之,用兩掌錯擦極熱,急分兩手磨後腰上兩邊,一面徐徐放氣,從鼻出。精門即後腰兩邊軟處,以兩手磨二十六遍乃收受握固。

七、盡此一口氣,想火燒臍輪

閉口鼻之氣,以心暗想,運心頭之火,下燒丹田,覺似有熱,乃放氣從鼻出,臍輪即丹田。

八、左右轆轤轉

彎曲雙手,曲小臂,先以左手連肩圓轉三十六次,如絞車一般。右手即如此法,此為單轉轆轤法,而後雙臂同時轉轆轤,三十六次。

九、兩腳放舒伸,義手雙虛托

放所盤兩腳,平伸向前,兩手指相義,反掌向上,先安所義之手予頭頂作力上托,要如重石在手托上,腰身俱著力上聳,手托上一次又放下,安手頭頂又托上共九次。

十、低頭攀足頻

以兩手向所伸兩腳底作力扳之,頭低如禮拜狀,十二次乃收足盤坐,收手握固。

十一、以候神水至,再漱再吞津

如此三度畢神水九次吞咽下潺潺響百脈自調勻。再用舌攪口內,以候神水滿口,再鼓漱三十六,連前一度,此再亮度共三度畢。前一度作三次吞,此兩度作六次吞共九次吞,如前咽下,要潺潺聲響,咽下三度,百脈自周遍調勻。

十二、河車搬運畢,想發火燒身

舊名八段錦子後午前行勤行無間斷萬疾化為塵。心想臍下丹田中,似有熱氣如火,閉氣如忍大便狀,將熱氣運至轂道即大便處升上腰間背脊,後頸腦後頭頂止,又閉氣從額上兩太陽耳根前兩頰,降至喉下心窩肚臍下丹田止。想是發火燒通身皆熱。

神仙起居法

行住坐卧處,手摩脅與肚。心腹通快時,兩手腸下踞。踞之徹膀腰,背拳摩腎部。才覺力倦來,即使家人助。行之不厭頻,晝夜無窮數。歲久積功成,漸入神仙路。

導引訣

擇機高極潔之地,取之清之和志氣,由鼻息入,沖入丹田,由口入者,沖於脹腹,或三或五,或七皆可,最忌地之不潔,氣之不清,慎之慎之。

以上數條,不拘時數,行動時以自然為主,不可傷氣,稍稍傷力,如意行氣最妙,意到氣到,氣到血行久而無聞,功效自生,能卻病延年。

老祖睡功

道家睡功,世人不學、不懂,經千年傳承,保留至今,實屬不易。我輩發揚,不能讓其失傳。

1、仰卧床上:調身、調息,鼻吸鼻呼,目光內視,行周天功18次。

2、身體往右,右耳在下,右手托右臉,屈肘、娶左膝,右腿伸直,左手握拳曲於背後左腎部位。閉目內視,呼吸如前式,吸氣時收古道,縮陰,吸氣時用鼻翼收縮吸入,氣行夾背。呼氣時氣行任脈,全身放鬆,將心臟部心肌柔和拉開。身體往右為青龍式。身體往左,要求和往右一致。往左為白虎式。青龍、白虎二式行完後身體復原成第一仰卧式。

功效:調理脾胃,安神,對失眠、健忘、神經衰弱有特殊療效。

五行把

1、雙腳分開同肩寬,虛領頂勁,沉肩垂肘,下額微內收,雙目平視,圓襠、圓虎口,五指微微撐開,雙手置於大腿外側(無極式),雙膝微曲,如坐高凳。

2、雙手掌心向上,拇指肚相對,如托重物,緩緩上提至中脘穴即雙手內轉掌心向下下按至小腹前,雙膝下蹲成馬步,身微右轉,雙手上提左右掌心相對,手指超前至中脘部位向左前上方堋出,同時身向左轉,重心在右側,隨即身右轉,雙手收回身前轉向右前上方棚出,重心在左側。

3、身向左轉,重心在右側,雙手收回身前掌心朝上,由右至左向左前上方上托。

4、身微向右轉,重心仍在右側(註:再向右,基本在右腳),雙掌心向下從左向右下按並收至身前。

5、身微向左轉,雙手變立掌(掌心朝前)由身前向左前上方緩緩推出,重心仍在右側。

6、身向右轉,雙手收至身前,掌心左右相對,手指朝前向右前上方棚出,重心變化至左側,身隨即左轉,雙手收至身前向左前上方棚出,重心略偏右側。

7、8、9同3、4、5(註:左右方向變換)

10、雙手收至身前,兩腿合併,同時雙手掌心向上從左右兩側上升至頭部,轉而變掌心向下,五指相對,沿身前身體中心線下按至丹田部位收功。

三盤手

三盤手:由道家重手盤折變化而成,其式簡效宏,易學易練,出功很快,為道家隱蹤門重要功法之一。

1、起式為無極式:身體微下蹲,膝蓋不過腳尖,雙腳平行與肩同寬,腳趾微微抓地,腳心空,圓襠收穀道,松腰,虛領頂勁,沉肩垂肘,舒腕挺指,含胸拔背,目光內視,舌抵上鄂,鼻吸鼻呼,雙手垂於身體兩側呈一圓形,氣若綿綿,無思無視;

2、雙手旋轉手心相對,手指朝下,以臍為中心,雙臂呈一大圓,雙手在小腹前呈一小圓,以肚臍為心,雙臂呈一大圓。雙手捧圓不變往上行至胸口,呈捧平圓狀。用綿勁如捧千鈞大石球,向左旋轉,以腰為軸。此時手捧圓球已無限放大,再行右轉。

3、手捧圓球左右旋轉時,身體從腳到頸、到頭同時旋轉,如捧一大型石球。鼻吸時身體左轉,鼻呼時身體右轉,一左一右為一次,行81次為準。

4、雙腳相同時往中間靠攏,中留一橫腳之寬距離。上、下肢要求不變,雙手呈大圓形,如捧大石球狀,呼吸不變,要求如上式。

5、雙腳併攏,內踝骨相靠,膝微屈,上下肢體要求如前式,雙手呈一小圓圈,頭頂百會與下體會陰呈一垂直線,雙手如捧一小石球行左右旋轉,呼吸如前,計81次。

6、行功三個月後,改捧小石球開始,腳距不變,呼吸不變,一切要求不變,慢慢雙手捧石球由小變大或有大變小,常行變換,半年後,手捧石球定型為中。

註:1、雙腳寬度:騎馬樁,與肩同寬,雙腳併攏。

2、雙手捧石球:大—中—小,小—中—大。

3、頭頂百會與會陰始終呈一垂直線。

4、如視無物,氣若綿綿,全身放鬆。

功效:柔筋潤脈,調五臟、和氣血,對各種頸椎病痛及肩椎、腰肌有很好的療效。

竹影搖紅

竹影搖紅為隱蹤門內功中用於訓練手法、勁力、鞭梢與彈、抖勁的一種功法。其功法動作簡單易學,難練、難精。但其內容豐富,要求極其嚴格,對於初入門弟子,不宜習練此功法,謹記。

1、無極式站立:調身調息,鼻呼鼻吸,出入綿綿;吸氣時,氣行夾背,此時雙手抬至中脘穴處,雙手手心朝上,指尖相對,虎口圓,掌心陷入,在臍上呈一橫圓,左右肩、肘、手呈一大圓。提襠、收穀道,襠要圓,頭頂旋,百會和會陰呈一垂直線。此時雙手小圓破,雙手往內旋轉,當掌心旋轉至下時,身體隨手掌旋轉呈45度角,向左前身體重心轉移到右腳上,雙手呈下按狀。此時,頭正、頂旋、頸直、含胸拔背、沉肩垂肘,舒腕、挺指、掌心向下,手指朝前,開腋、保持百會和會陰呈一條垂直線。

2、左手抬起,手掌旋轉,掌心向內,呈照鏡狀,雙眼看左手食指,食指直對鼻尖,右手掌扶按在下丹田上。左手掌繼續向外轉,轉至掌心朝前,食指對鼻尖,目視食指。食指由有上挑勁,虎口圓,氣沉丹田,全身放鬆,呈入靜狀態,身體重心居中。

3、此時全身上下無一處有凸處,無一處有凹處,雙目神光外泄,左手向前抖,右手同時向後按拉丹田,雙肩向相反方向,腰同時跟進旋轉,膝、腳同時向右擰旋。2—3要求行功81次,左手和右手相同。

4、按以上要求,左手掌外旋至立起,掌心向右,手指向前,用同樣方法左掌向外掤(bing)出,行功81次。

5、按以上要求左手掌向右用勁,意在掌根,行功81次。

6、按以上要求,左手掌心向下,手指朝前,意在掌心、手指尖,行功81次。

7、按以上要求,掌心朝下,手指朝前,手掌向下用勁,意在掌心,氣行下沉,身體隨之下沉,沉肩、垂肘、舒腕、挺指。

8、右手和左手練法要求相同。

要求:練功時要心靜、安靜,精神飽滿,氣力充足。一動則周身無處不動。

功效:對手臂麻木、無力、肩周炎、肱骨周圍炎症有較好的療效。

神光照七星(七星式內煉部分)

神光照七星為隱蹤門拳術七星式的第二段,為內練部分,七星為道家推崇至上的星宿,將天上七星附於人體,即:頭、肩、肘、手、膝、足和玉環穴(會陰)。神光者,就是觀想,內視人身這七個部位,就會自然產生動感,故此該功法為崆峒道家隱蹤拳門不傳之秘術。

1、身體成無極式,心靜、身舒、體松,二目內視,目光照看一穴(陰後、肛前一寸之圓),待氣機發動,同時輕提襠、吸氣、躬身、屈膝、提氣、騰身、腳掌著地。此時左手接對方手臂或腿,往右前方上抬,右手跟進,使對手重心不穩,對方手臂被控制,左腳快速進步,用右肩或雙手擊打對方腋下,胸前的空門位置,用右肩扛頂對方右腋窩空門處,腰腿運整力將對手摔出,隨即身體向後回蕩。狀如背部肘部將水激起大浪。

2、身體要求如前,目光照看頭內中心,顱內圈。此時頭頂旋,身體正直,百會和下部玉環穴呈一垂直線。成無極式,沉肩、垂肘、舒腕、挺指,鼻吸鼻呼,舌抵上顎,微收襠部,氣行夾背,此時,手指相對,小臂手掌外旋,掌心朝上,掌指各向左右狀,身體呈微蹬狀,目視前方。此時,當對方來拳或腿,我用雙手掌彈挑對方手臂,將我手移至對方雙肘部上抬,出左腳或右腳,雙掌順對手肘部下滑至對方腋部、胸腹部位,雙掌掌根部位用力,或用頭部直接頂撞對方胸部,使對方受傷。身體發力後,呈弓腰狀,向後用勁,狀如將水激成大浪。

3、二目神光照足心湧泉穴,身體呈無極式,要求如前,待對方出手或出腿時,我隨時上抬雙手,用小臂外棚,纏抓對方臂、腿、頸部同時用右腳踢擊對方三陰交和鬼眼穴,或鎖跪對方膝部,將對方摔倒,同時將重心落在左腿上,雙手置胸前,背呈弓狀,目視前方,身體要求如前。

4、神光照肩部,當對方打我時,我上抬雙手,將對方肩接住,用腰帶雙肩,上頂其大臂,或肩打對方胸部,或用滾臂將對方摔出,身體要求如前。

5、神光照看肘部,我身體呈無極式,對方用腿或手擊打我時,我雙手呈抱石球狀,用腰帶動手,用肘旋轉擊打對方胸肋或上抬擊打對方頭部,我仍呈抱石球狀,身體要求如前,身體各部要放鬆。

6、神光照看膝部,當對方用腿或拳擊打我時,我用雙手上纏或下裹對方臂或腿部。我順勢旋腰,用膝撞擊對方腹、胯或對方腿內側部位,我身體重心放在左腿,呈弓背狀,雙手抱球。

7、神光照看雙手心,我身體呈混元樁,抱球,目視雙手,當對方擊打我時,我雙手小臂向外旋轉,呈掌心向下,手指朝前,搶佔對方中門,雙手根重擊對方鎖骨或乳根部,或擊打對方左右太陽穴,或強抓對方頸、喉部位,或用頭、肩、肘、腳、膝、手將對方摔倒或擒拿,使對方無法抵抗。

神光照七星是用意念灌注於七星,使其意到氣到,氣到勁到,勁到力到。長期訓練照七星能使習練者反應靈敏,制敵於抬手間,平時睡覺時,在床上心平氣和,用心去演練,待功法純熟後,再用身體實際操練,功成後能一招制敵。望本門弟子謹記,切不可人前賣弄、鬥狠傷人,更不得外傳。


推薦閱讀:

形意拳樁功要領:無極樁、太極樁和兩儀樁
太一樁功(轉自小舟博客)
秘傳武當混元一氣樁功
大成拳樁功與技擊

TAG:修鍊 | 樁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