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你根本就不懂中國人

  你根本就不懂中國人

  世界更需要了解中國

  中國對世界越來越開放,越來越融合,越來越了解,可是,世界對中國卻並不是那麼了解和認同,很多西方人仍然帶著很大的偏見來看中國。主要原因當然是與文化差異有關,與信仰體系和價值觀有關,與社會制度有關係。但是,我個人認為,一個很大的原因是在文化交流溝通中在文化品格(文化性格)語言涵義上存在鴻溝。

  你根本就不懂中國人

  國人在生活細節上的不拘小節從某個角度說是活得自在、隨和,受佛教的普世精神和道教的無為思想影響。中國文人的個性,如李白、陶淵明等都是狂放不羈和不修邊幅的,追求清淡寡慾和洒脫本真的天性,那是一種生活態度,與人的品性和素質無關。在這個問題上,你難說哪一種生活方式更文明。紳士風度有紳士的優雅,但老百姓有老百姓的自在,不要動不動就用蔑視和侮辱性的辭彙來總結中國人在舉止上的微小缺點!

  我本人就是一個不拘小節的人,在外經貿部門工作了多年,見的外國人也不少,我發現大多數的外國人對中國人很友好,也不太拘泥細節。宴會期間我們能暢所欲言,隨和到摟抱取笑的程度。恰恰是那些假洋鬼子們和部分官僚們,專愛挑剔國人的細節毛病,骨子裡就仰視著看洋人,心裡發怯,把自己貶低到奴才的地步,又怎麼不自賤自損呢!

  我不敢說自己能代表大多數的中國百姓,但我感覺中國人的自然率性絲毫不存在有辱形象的地步。我並不是護短,他們說的些許現象也確實存在,可是,在美國就沒有么?其他國家就沒有么?為何偏偏單獨來罵自己的祖宗?你到信仰佛教和清真教的國家去走走看看,他們的簡樸和邋遢,哪裡有超出中國人的地方,你敢說他們就是劣等民族?生活方式和理念不同罷了。中國人的人生哲學和理念他們還真的不懂,孔孟的那套過於繁瑣的禮教早在五四時期就被國人和世界給批判否定了,西方貴族們的禮儀正是從孔子那裡學來,現在喊人性解放。

  被誇大了的國際外交禮儀

  我們一直在強調,外交無小事!近年來,我感覺中國的官方機構過分誇大了國際禮儀在外交事務中的作用。所謂的尊重對方,從某種角度說其實是有意拉大不同國家之間的這種文化差異,是在人為隔閡。為何大家在會談中感覺生分,感覺有距離?是把外交禮儀看得太重了,動不動就上升到國家主權、尊嚴的地步,不能以朋友的身份進行零距離地溝通,這樣的外交禮儀,我看有時就是在逼迫人遭罪——是把中國人的禮教傳遞傳染給了外國人。我們一再喊「地球村」概念,提出要「求大同,存小異」,可是,在外交事務禮儀中,越來越中國化——也就是繁瑣化,在座次、排序、敬酒、發言等本來屬於形式上過於講究,哪裡還有地球村的感覺,純粹就是人為劃定州界,各自為了自己的利益集團(投票),這樣的國際合作會議,能會有好的效果?我真的對此懷疑!

  中國人冷漠么?

  有人一再說中國人冷漠,他們最愛從陌生人見面後是否微笑和打招呼說起。我可以告訴大家,中華民族是一個含蓄的民族,喜怒哀樂不喜形於色罷了。是文化個性(品格)的不同而已,是幾千年形成的習慣,恰恰需要尊重之。注意,我並沒有否定我們諸多細節上存在的問題,但我為某些人無端的猜測國人的所謂自私心理感到羞辱。請問,美國人的高傲就可取么?你敢對美國的黑人說這些么?說你種族歧視是算客氣了,若和你較真論人權我看你是要挨難堪的。

  一個不愛自己祖國的人誰都看不起他

  西方人所以對中國存在很深的偏見,另一個重要原因是,部分從中國走出去的人——漢奸或假洋鬼子或西方鸚鵡們,對母國的詆毀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最近從博友那裡看到了一篇羞辱中國人的文章,點擊率很高,是一個根本就算不上是精英的中國人寫的,儘管作者在一開首強調無意「辱華」或「崇洋媚外」,但字裡行間分明是拿出一副美國式的高傲和說教的態度,以上等人般的優越感,對國人生活細節中小毛病進行誇大和嘲弄,雞蛋裡面挑骨頭,甚至進行小人般的主觀臆測,哪裡還有一點民族感情?

  我想對假洋鬼子們說,真正的美國人是很鄙視那些看不起他的祖國且罵他祖國的人。當年,辜鴻銘正是因為尊崇國學,嬉笑怒罵那些所謂的西方高等人才被西方人尊敬的。

  我不客氣地對他說,中國人並不像你們想的那樣!你不配做中國人!我嚴重鄙視你,因為你並沒有站在客觀的友好的角度去分析問題,而是一派無知和自大。

  我的自白

  承認自己的缺點是一種高尚和紳士的風度,報復心重的人是渺小的,我鄙視的和駁斥的只是那些假洋鬼子般的小人,我批駁的都是原則性問題,是站在文化角度,極少進行人身攻擊。我對大多數美國人的優雅和開放、豪爽是很敬佩的,我駁斥的是那些假洋鬼子和敵視中國人的人。一個生活在香港多年的叫「下午茶」的博友說的不錯:中國有自己的國情,自己的價值觀,只要他們覺得快樂就好了。中國人多,大多數是為生存而奔波,而不敢奢談享受生活,你能讓他怎麼紳士呢!

  從和海外橋樑的交流溝通看中美關係的重要性

  最近和「海外橋樑」女士一直在探討中美文化差異及中美間如何溝通的問題。與海外橋樑的和海外橋樑的認識交流過程和辯論中,我發現,很像是中美關係的發展過程和規律:從認識、認同到交流合作到發現差異產生辯論再到求同存異、共同協作。是一個曲折的過程。正如海外橋樑女士所說,她不習慣辯論,她擅長交流(更確切說叫溝通),可是,習慣了思辨的我總是不自覺地就把話題扯到了中美文化和價值觀的差異及辯論中,以至於有時候搞得氣氛很尷尬,把本來是國家之間的文化差異和價值觀矛盾弄成了兩個人之間的矛盾。好在她是一個溫文爾雅的女士,一個坦蕩、真誠、豁達的女人,我們很快就能從差異中找到兩國文化的共同點,彼此從異域文化中學了更多的東西——從不同的思維方式中探討如何形成溝通。我認為,爭議並不損害彼此的友誼,友誼也無法阻止大家的爭議,就看個人的素養和理解力了。

  海外橋樑女士是美籍華人,美國註冊會計師、美國管理會計師。她曾獲過聲望很高的美國學術金獎如National Dean』s List (全國學院優秀學生名單)、Distinguished Scholar (優秀學者)等。現在伊利諾伊州註冊會計師協會的財務與資金管理委員會服務,同時在一個「朋友永遠不嫌多」的關係團體里擔任這個組織的秘書長。她的先生是一位地道的美國人,家庭愛情甜蜜,在美國生活了近20年,美國烙印很深。即使這樣一個中國血統很重的人,我發現我們之間就常因為辭彙上的差異做不少解釋,何況是和一個地道的美國人交流呢!


推薦閱讀:

昨天中國人在紐約幹了一件大事!震驚世界!
六個中國人吃西餐最常犯的毛病
中國人學哪門外語最容易|大象公會
為什麼勤勞的中國人去了加拿大就不工作了?
一聊 | 中國人的十二時辰

TAG:中國 | 中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