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乙三丙四丁三引教證釋心外無佛之義(《達摩大師血脈論通解》釋照光法師傳講 )

乙三丙四丁三引教證釋心外無佛之義(《達摩大師血脈論通解》釋照光法師傳講 )已有 24 次閱讀2012-5-4 09:49 |個人分類:達摩大師《血脈論》| 達摩大師, 釋照光法師

丁三引教證釋心外無佛之義

【故經云:眾生應知佛性本自有之。】

此段是引證經典之語來說明一切眾生本來自具圓滿的佛性。佛性是宇宙萬法的本體,一切萬法也都擁有這個本體。凡是宇宙間的事物都具足宇宙本體之空性,此本體空性中既然能現起一切有情眾生,因此它也必然是空而靈明的。而空性中所具足的明智,即是經中所言之覺性。所以一切有情眾生的見聞覺知皆是此覺性在起作用,並不是物質身體能產生的。

中國人都知道一句『心中有佛』的話,但是人們卻不知道這句話的真正含義,有人認為只要自己心中承認有佛,或者認為自己信佛,就是心中有佛,其實這是完全錯誤的。心中有佛是指每一個眾生皆具足佛性,這是普遍意義上的。但若是一個修行者所講心中有佛,則是指時時照見佛性而不昧,此為心中有佛之義。

其實,心中有佛這個境界是佛弟子都應該做到的,但是大部分的佛子不能相應而做到,也就是說大部分的佛弟子不知道如何覺悟自己的佛性,因此他們雖然修行,但根本不知道真正的佛是什麼。所以要想做到心中有佛就要覺悟自心真佛,然後念念間安住在本心之中而不昧,如是則為真實的佛弟子。

佛性本自有之,因此當向自心中觀照,觀照日常中能起行住坐卧見聞覺知的是誰,若了知是自心作用,則進一步觀察自心是實有非實有,有無生住滅處,如是觀察了知心本無生,體即畢竟空,具此覺悟後當行無修之修任運保養聖胎。所謂之自心本性非空非色,故《金剛經》云:「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不以任何執相之心觀照自心是為正觀。禪宗有這麼一句話:「日日向東行,回頭就是西,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所謂的日日向東行,就是指我們面對眼耳鼻舌身所起的種種妙用時,起種種的執著,攀緣塵境而生迷惑顛倒。其實我們只要在日用見聞覺知當中,不起見聞覺知想,不起執著,令心如虛空般的安住,這就可以了。

【迦葉只是悟得本性,本性即是心,心即是性,即此同諸佛心。】

迦葉當年得佛祖讓其半座,乃至於最後得佛祖傳衣缽,他到底獲得怎樣殊勝的修證呢?其實也沒有什特殊的,他只是悟得了自己的本性,因此而獲得了釋尊的賞識,將佛法脈傳給了迦葉。迦葉並不是從外在獲得證悟的,而是悟得心即是佛,一切諸佛以及有情眾生同本一心。就心性本身而言,凡夫及佛並無差別。

綜合前面諸文義而言,三世諸佛弘法布教,只為眾生明心見性而說無邊教法,故一切佛法皆為明眾生本心而設施。因此若佛弟子不明本心,則未究竟入於佛門,故明心者無論是凡夫外道皆是佛子,若不明心者即使是皈依佛門之人亦是教中外道。

【前佛後佛只傳此心,除此心外,無佛可得。】

這句話告訴我們三世諸佛所傳的惟是眾生之本心,一切佛法皆依明心而建立。除明心見性之外,諸佛無別法可說。一切眾生成就佛道,也只是成就本心的修證而已,除此心外無佛可得。

【顛倒眾生,不知自心是佛,向外馳求,終日忙忙。】

縱然三世諸佛以無量經教闡明此心,但顛倒的凡夫眾生,不向自心體悟佛法,不知自心即是佛。雖有無數人在探索宇宙人生起源之真理,但不悟自心本真,縱經無數劫探索尋覓終不能得證。

凡夫眾生不知自心本來是佛,每天向外馳求。【馳】是指我們現前的分別心不停的隨著外境變化。凡夫之人貪著五欲,終日為求得五欲而忙忙碌碌。世人認為獲得快樂的途徑就是獲得五欲的滿足,因此他們不停的貪著五欲,但世人雖如是忙忙碌碌的造作,卻始終沒有獲得過真實的快樂,不僅如是,而且還生起了無數的煩惱,也由此造下了很多的罪業,由罪業牽引而投胎到三惡道中受苦無量。

其實,一切不快樂不自在皆是來源於不悟自心的緣故,若能明悟自心則一切煩惱當下解脫,因此經雲解縛從心。」這即是說,解脫的快樂來自於自心,而為煩惱束縛不自在的苦也是來源於自心,此之二者,前為悟自心而快樂,後為迷自心而起妄執生諸煩惱。

所以,凡為佛弟子者皆當善於修心。如何修心呢?密宗大成就者華智仁波切這樣講過:「恆時應具有三種,身體恆時應有心,床第恆時應有身,心中恆時應放鬆。」因佛法是心地法門,故一切修行當以觀照自心為主,令自己的心關閉在六根之中不向外攀緣,於六根門頭去體悟自心,所以應當身體恆時應有心。為獲得究竟之證悟,斷除習氣垢障,故當恆時精進,令身不離床座而精修禪定。所謂『修心』當行無勤之道而修之,令自心不染著一切法相,不起任何攀緣分別,任心性自然顯現,故當心中恆時應放鬆。若行者不會放鬆自心,而有所造作,如是則不能相應自心,也難以得悟自心本體。故修行只需要在無思無慮中體悟自心即可,如《楞嚴經》裡面說過:「狂心頓歇,歇即菩提。凡夫眾生不明自心就因為時刻向外馳求,認物為己而生顛倒,若能息滅造作之心,在無作之中自心本性自然會顯露出來。

修行要做到:「眼觀形色內無有,耳聽塵勞絕是非。」或如古德云:「雖見諸色而如盲,雖聞聲塵而如聾,雖有見聞覺知性,卻無見聞覺知人。」雖然五根對境一切法依然現起,但當不昧明然覺性,任其覺受諸法,而不起攀緣顛倒即可。能如是行,則已應《金剛經》所言之:「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念佛禮佛,佛在何處?不應作如是等見,但知自心,心外更無別佛。】

信佛之人皆念佛禮佛,但若真實觀之,請問我們所念所禮之佛是實有嗎?若是實有,則佛在何處?若佛實有則應有實有之相,請問佛之實有相是什麼樣的?凡具正信的佛子都知道,佛是無形無相的,若有一個實有的佛可念,可禮拜,則是為謗佛,如《金剛經》云:「若有人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得見如來。

所以,此段是要說明一切諸佛無不在自心中具足,不得以有為執取之心而執佛實有。念佛禮佛皆是度化眾生之方便,此等所行皆是為令眾生究竟了悟自心是佛而做的鋪設。以是之故,諸佛子不應對佛生實有執著,當於念佛禮佛之時,安住於清凈本心之中起如夢如幻之修持即可,不得起實有執著。

而念佛一般亦是指憶念諸佛之功德智慧慈悲,並不是念一個有相之佛。由此憶念而令自己的行持相應於佛的功德、智慧和慈悲,這個叫念佛。與佛陀相應才是真念佛。真正的禮拜是內心以無比的恭敬心與佛陀相應,而證悟自心本來是佛,如此則是最究竟的禮佛。

雖然不明真理相似的念佛禮佛也會有利益,但是並不是真正究竟的功德,只是世間的福德而已。法界中一切法皆非實有,這也包括佛也是非實有的,非實有不等於斷滅,所以不得以斷滅心來觀待非實有。

作為佛弟子不應該以實執之心念佛禮佛,故說【不應做如是等見】。

在我們佛教的經論中有很多地方勸眾生念佛禮佛,但各位要知道這是一種度生之方便,並不能因此就認為佛是實有的。佛陀即是宇宙萬法的本體,非局限於任何形相和方位處所的,因此佛是遍一切處的空性。

在漢地有一位法師說:「念阿彌陀佛就必須面朝西方,念藥師佛就要面朝東方。」他這樣的說法並不是究竟的,如果稱念佛菩薩的聖號就要有固定的方位,那麼若念地藏菩薩的名號是否要趴下來念呢?地藏菩薩為度眾生而入地獄,地獄在我們世界的下方。若以稱念佛名不必要非得執著一個方位或者實有,稱念佛名是清凈自心的方便,自心清凈即是現見諸佛。

因此,凡佛弟子皆當了知,除自心之外別無有佛,若在自心之外執著有佛,如是之人不能獲得佛法之真實利益,落入邪見坑中,不見諸佛。

雖然佛教當中有《萬佛名經》、《千佛名經》等,此諸經典中說十方世界有無數的佛,但這並不代表佛是實有的。一切佛皆是同一自性,乃至一切眾生亦復如是。

愚僧早就給大家講過,我們既然生存在宇宙當中,一切萬物以及各種生命,皆是依宇宙無形無相的本體而顯現的,如此則證明我們都具足這個宇宙本體。雖然眾生有無量無數,但本體卻都是同一個。若你們認為自己的本體和其他眾生不一樣,那麼請問你是不是不在宇宙當中?既然我們同在法界當中,那麼所有法界當中的眾生,不管有情還是無情所具足的本體皆是一個,不會有兩個的。就如同一棵樹上的果子,其形狀雖有很多差別,但都是同一樹體。一切眾生同一本體,那麼三世諸佛也是和我們一體的,因為佛即是宇宙本體之故。

愚僧在沒有學佛之前,認為因果報應以及佛菩薩等皆是不存在的,因此自己造惡業時,一點也不害怕。但是在學佛後了解到了,佛即是宇宙萬有之本體,而此本體亦是自己所具足的,那麼自己所做所想的諸佛菩薩都會知道,因為佛即是我們的自性本體,那麼自己的一切思想和言行,都是瞞不了自己的本性的。經云:「法界中無邊眾生之心念,諸佛皆悉知悉見。」當我對這一點有所認識的時候,感覺有任何不好的念頭的時候,都會比較害怕。因為三世諸佛皆是自己的清凈本心,因此自己不管想什麼都會被佛知道。所以佛在自心,因果等亦在自心。

其實前面也已經講過心外無佛的道理,只要善加參悟就不難了知這個道理。達摩大師在《破相論》中說:「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佛性不從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時。」這句話道破了禪宗真正的修行竅訣。修行佛道的人,尋覓自心而求證悟,殊不知自心本來清凈圓滿,離生滅增減垢凈,心性長明迷人不覺,非是心性不顯,因此故說心自持。求證自心不得有任何造作,不得以造作分別心求,當行無勤無作而求之。佛性非從外來,不從心外而得,故若起造作心而尋求,則是為墮入顛倒之中,一切是非因果由此而生起,故說心生便是罪生時。也就是說修行佛法不得離心而外求,亦不得以求著之心而求證悟,當於日常施為中契證自心,以自然任運而保養道胎,正如愚僧偈頌云:「笑空有離真俗,當下是何處覓,嬉笑中怒罵事,何處禪何處散?狂心息自性顯,赤裸裸明明然,寂如如清清然,了瞭然是見王。任其然無修整,寂而照是修王。不對治不破立,照而寂是行王。無執取無修證,功德空業果滅,遍處顯一如寂,萬德備是果證。所以修行者欲成就無上菩提道者,當證悟自心。若欲知諸佛境界者,當證悟自心。欲通達一切真理,當證悟自心。如經云:「游心法界如虛空,則知諸佛之境界。」又《華嚴經》云:「若人與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從諸經論中皆能證明,若離自心求證佛法而成就佛道者,無有是處。《大乘起信論》亦如是說:「眾生真心與諸佛體平等無二,眾生真心即諸佛體,更無差別。」禪宗的論著之《禪宗止章》中說:「若能悟空而不墮斷見,知有而不落常見,即是無妄真心。」悟自心本空無相,心不起執著,而又明然覺照諸法,如是即為不落斷常邊見之中道正見,如是即是現量現前之真心,亦即是真佛。所以《大方廣佛華嚴經》中說:「自心念念常有佛成正覺,何以故?諸佛如來不離此心成正覺故。」十方諸佛皆是我等現前心性本具,故於此心性中念念間皆有成就正覺果位之佛。因此,三世諸佛非心外而有,《十地經》云:「眾生身中有金剛佛性。猶如日輪體明圓滿廣大無邊,只為五陰黑雲之所覆,如瓶內燈光不能照輝。丁三引教證釋心外無佛之意竟。


推薦閱讀: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六之一
易玲大師教你如何化解犯太歲
風水大師告訴你怎樣請最靈驗的貔貅
那些錯過諾貝爾文學獎的大師們
家裡有屬雞屬狗屬豬進來看看,大師給出好運符,轉後走大運30年!

TAG:大師 | 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