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 哈爾濱的老街,處處皆有典故,步步都是過往

重溫哈爾濱:走過你來時的路哈爾濱,一座印刻著中國近代史的城市。幾個世紀走來,時光在她身上留下了太多的印記。逡巡在哈爾濱的街道上,處處皆有典故,步步都是過往。重溫哈爾濱十條老街,它們或許已經湮沒在歷史的風塵中,或許舊貌新顏,但那份歷史的鐫刻,總不會變。百年老巷——天一街

天一街,舊稱褲襠街,當屬哈爾濱最古老的街道之一。1870年有哈爾濱村民許成謨在此開設當鋪,開始了它的興盛之路。這條街由太古街到褲襠街開始分道,一條通往道外邊的渡口,一條通往道里的兆麟公園、九站,呈「人字形」,由此便有了「褲襠街」的名字。褲襠街兩側居民多為山東人,打魚、跑船、行商、種地。為加強同鄉情誼,互濟有無,聚居在這一帶山東同鄉正式建立山東會館,為山東同鄉謀了許多福利。所以褲襠街兩側山東文化最為濃烈。最具山東特色的小戲館、說書館、茶館、酒館布滿街巷,更顯一派繁榮之景象。如今,天一街早已從市區地圖上消失,但山東人的創業精神、功績將綿延下去……石頭馬路——地段街

哈爾濱的石頭馬路出名,有一年朱自清來哈,曾驚訝地說:「這裡的路都用石塊築成,在街上走從好些方面看,確是比北京舒服多了」。1898年修建中東鐵路,為了溝通道里與南崗、香坊之間的交通,工程局首先在松花江邊與南崗之間修築一條石頭馬路,於1899年建成,它是哈爾濱有史以來的第一條石砌馬路,就是在整個東北,也是獨領風騷。在這條街上,曾先後設有黑龍江省鐵路交涉局、華俄學塾、俄國紅十字醫院、日本橫濱正金銀行分行等十幾家工商企業。經過多次修建,如今早已成為道里區一條繁華的商業街。昔日沼澤——新陽路

1917年俄國「十年革命」爆發後,大批俄人由赤塔、海蘭泡、海參崴逃亡來哈, 1918年俄人著手開發這一地區,建立了「納哈羅夫卡村」。所以也有人說,這裡偏僻荒涼,故稱「偏臉子」。1932年哈爾濱洪水之後,日偽開始籌建貫穿「偏子臉」的大馬路。為實現日本帝國主義長期霸佔東三省的美夢,便以愛新覺羅·溥儀的年號命名這條路——大同路。最初的大同路,是由兩條用方石鋪成的馬路組成的,它東起自現在的新陽廣場,西至現在的康安路。每條馬路路面寬約4米,兩條馬路中間是寬闊平坦的土台,兩邊種植著楊樹,人行道是由方形水泥板鋪成的,靠近路邊也種植著楊樹。解放後,大同路去掉了屈辱的名字,經過兩次改建,新陽路面貌一新,成為哈爾濱同三肇、黑河、大慶、同江等北部邊陲聯接的紐帶。涇渭分明——國境街

國境街就是今承德街。1898年,由於中東鐵路在哈爾濱的修建,將香坊、南崗、道里劃為鐵路租界,所謂「哈爾濱鐵路城」及其美譽「東方莫斯科」、「東方小巴黎」僅限於此區。而將傅家店、田家燒鍋圈出,是「哈爾濱鐵路城」的城外鄉村。在二十世紀一二十年代,俄人與華人以「國境街」為界各設警署,分別治理,得有"國境街"的由來。1926年,中國地方當局收回"哈爾濱自治市"的管理權,才改"國境街"為承德街。燒酒飄香——安埠大街

香坊區最古老的街道,當屬1895年形成的安埠大街。這條街道的形成起因,還要從著名的田家燒鍋說起。相傳大約在1805年左右,山東黃縣的田保輝兄弟6人在其祖父和父親的帶領下,輾轉來到哈爾濱。他們開荒種地,並積年有成,開設了第一家燒鍋。香坊水質好,釀酒有奇香,田家兄弟待客又和善,遂使田家燒鍋遠近聞名。當時路經哈爾濱的人,不喝一口田家燒鍋酒,算是不到哈爾濱啊!漸漸地便走出了一條路。1900年義和團興起,義和團勇土將田家燒鍋奪回並與俄軍展開戰鬥。此事後,此街漸成集貿中心,故取名「安埠」,即有「安定」之意。最初在這條街上,有三聚永、洪發合、永升魁、永聚恆、天增典等雜貨店。後經過幾番改造,這條路逐漸成為了香坊區一條主要的商業街道。龍脊龍背——大直街

南崗,猶如一條巨龍,千百年來靜卧在洶湧的松花江之濱。是一塊興城建都的理想之地,但直到1898年,才受到俄國工程技術人員的賞識。1899年,鐵路工程局首先對南崗進行了重點街道規劃,其範圍北至鐵路街,南到馬家溝河,大直街橫貫南崗區的中心,筆直而寬闊,被稱作「大直街」。在大直街兩側主要是兩類建築,一類是刺破青天的高層建築,如聖·尼古拉大教堂、中東鐵路管理局大樓、中東鐵路俱樂部、秋林公司等;另一類是掩映在榆樹叢中庭院式高級住宅和單元式普通員工住宅,它們主要分布在花園街、夾樹街和民益街兩側。大直街宛如「子午線」將這座「東方小巴黎」一分為二,一半臨江,一半著陸,演繹著都市生活的五彩繽紛。歷史在這裡聚焦——紅軍街

丁字形的中東鐵路的交叉點就在站前廣場。1899年10月,在現在的哈爾濱火車站行李房處設立車站,當時的站舍十分簡陋,臨時搭起一座小房子,作為站長辦公室、電報室和行車人員休息室。車站前這條短短的街道便被稱為車站街,也就是日後的「紅軍街」。可歷史卻似乎格外喜歡這條街道,短短的卻演繹了許多重大事件。1909年10月26日清晨,韓國義士安重根正是在這裡刺殺了伊藤博文。這條街道的建築同樣出彩,新藝術風格的哈鐵招待所,曾經的俄國「軍官克路市(俱樂部)」、俄國總領事館。那座當年赫赫有名的華俄道勝銀行,還有英國領事館……歷史來來去去,車站街迎了又送,直到1945年,蘇聯紅軍來了,才留下了"紅軍街"這條街名。青史照長街——兆麟街

和許多街道一樣,兆麟街的由來也是基於實用性的需求。19世紀末,中東鐵路工程局為了解決哈爾濱機務段供水塔的水源,在街北臨江處,修建了鐵路水源地,並將這條街取名水道街——這就是兆麟街的前身。在這條街上,修建了哈埠第一座市場——道里區八雜市;1923年,哈爾濱廣益中學建立(今哈爾濱第一中學);二十年代末,英商滙豐銀行哈爾濱分行建立(今哈爾濱市教育局處);三十年代初,修建了當時道里區最大的飯店之一——宴賓樓飯店。自此水道街樓宇漸起,規模初具,日漸繁華。1946年春,李兆麟將軍壯烈得犧牲在其創辦的領導的中蘇友好協會。喪禮後,水道街正式命名為兆麟街,道里公園改為兆麟公園,井在李兆麟將軍的遇難處懸掛一塊「民族英雄李兆麟將軍遇害地」匾額,以資紀念。滄桑巨變——中山路

在100年前,中山路原是田家燒鍋通向南崗的鄉間無名小路,大約於1890年左右形成。那時路兩側多為荒草野地,一派草莽初辟的景象。1898年6月9日,一艘汽船的長笛打破了這條鄉間小路的寧靜.一隊騎著馬馱著器材的「洋人」出現在這條小路上,在路的盡頭田家燒鍋安設了修築鐵路的大本營。為儘快溝通香坊與南崗的交通,中東鐵路工程局首先拓寬鋪墊了這條路。那時的中山路僻靜、粗放。沿路兩側是一抱多粗的大桷樹,枝葉參天,綿延數里,蔚為壯觀。1946年5月18日,哈爾濱市人民政府成立後,為紀念孫中山先生,將這條街改為中山路。從這以後,這條街迅速發展起來。如今的中山路,沿街高層建築拔地而起,已成為哈爾濱政治經濟的中心和都市風格的象徵。洋味十足——中央大街

哈爾濱最富有「洋味」的街道當屬中央大街。1898年,哈爾濱開始大規模地修築鐵路和城市建設,運送鐵路器材的馬車,在泥濘中開出一條土道,這便是中央大街的雛形。當時稱為「中國大街」,但兩側多為歐式建築,商業也多為外國人經營,猶如外國城市一般。1924年5月,由俄國工程師科姆特拉肖克設計、監工,中國大街鋪上了方石,頓時顯得華貴起來,當時中國大街上的外國商店、藥店、飯店、旅店、酒吧、舞廳不計其數,其中道里秋林分公司、馬迭爾旅館在整個遠東地區也是頗有名氣的。在這條哈爾濱最時髦的街上,各國商品一應俱全,不亞於一個國際商品博覽會。1928年7月,中國大街正式改稱「中央大街」。現在的中央大街北起江畔的防洪紀念塔廣場,南接新陽廣場,仍保持原光滑的方塊花崗石鋪砌的路面。近年來,中央大街更是富麗堂皇,成為哈爾濱最著名的最富有特色的商業一條街。
推薦閱讀:

【轉載】大門吉凶
[轉載]不可交的面相
龐鶴鳴老師:太極拳系列講座之一(2009-11-11 09:54:49)轉載
平淡是真,是福(轉載)
【轉載】中醫治療牛皮癬 銀屑病治療 如何治療牛皮癬 牛皮癬治療復方克癬

TAG:哈爾濱 | 典故 | 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