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駐德大使:德國媒體涉華報道為何偏見較多

2012年07月09日 11:50來源:瞭望東方周刊 作者:戴聞名

我在德國看過一場中國雜技演出,論演技,絕非國內一流,但經德國人編排、包裝、解說變得妙趣橫生,取得意想不到的好效果。要學會利用外國公關公司,利用外國人的經驗和方式,打造中國文化品牌

《瞭望東方周刊》記者戴聞名報道

《瞭望東方周刊》:德國媒體對中國報道似有非常多的偏見,你如何評價德國媒體對中國的報道?覺得怎樣才能扭轉、改善這個情況?

吳紅波:涉華負面報道在西方媒體是普遍現象,不僅是德國,美、英、法等國也是如此。

德國在1990年統一前曾存在東德和西德兩個國家,實行不同的社會制度,是西方大國中唯一有此經歷的國家。因此,德國人在看中國時往往將中國與前東德比較,這種思維自然也反映到德國媒體上。

2010年我陪同德國總理默克爾參觀西安兵馬俑博物館。恰巧當天是她的生日。當默克爾女士結束參觀走出博物館時,等候入場的數百名中國民眾高喊「生日快樂」!她很感動,直接走入人群致謝。她問,怎麼知道今天是我的生日?大家說,看報紙啦,你訪問西安這天是你的生日。

而德國記者怎麼報道呢?有位記者說,此刻默克爾找到了昂納克(前東德領導人)的感覺。這就將耐心等候入場參觀多時的中國各地遊客自發的生日祝賀,變成了有組織地給領導人「擦鞋」。這明顯是意識形態偏見和誤導。

德國媒體涉華報道偏見較多,「冷戰思維」是一個重要原因。我在接受德國《日報》採訪時,已明確說明了我的觀點。

西方國家與中國社會制度不同,意識形態不同,看待對方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結論往往也不同。因此,西方媒體對華意識形態偏見將長期存在,但我們並非無所作為。

首先,要主動發聲,介紹情況,增信釋疑。他可以不同意我的觀點,但不能聽不到我的聲音。

其次,要及時發布消息,澄清事實,以正視聽。不能讓謠言大行其道,以假亂真。

第三、要改進話語方式,講好中國故事。多用對比、多講事實、以小見大、少說空話,使外國人愛聽、想聽、聽得進去。

第四、要加強雙方媒體的溝通和交流。中國媒體和記者與外國媒體的交流,甚至是交鋒,有利於增進雙方的相互了解,更加準確、客觀地報道對方。

第五、客觀報道不意味著全是正面報道,也應包括提出批評的負面報道。應逐漸習慣批評性報道,要有以平常心面對刺耳批評的胸懷和氣度,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瞭望東方周刊》:對於中國在西方國家形象的改善和軟實力的提升,有什麼建言?

吳紅波:縱觀歷史,先後崛起的傳統大國具有相同和相似的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它們之間更多的是利益之爭。而中國則不同---我們與傳統大國社會制度、意識形態、經濟發展階段均不同。因此,中國形象的樹立和軟實力的增強,所面臨的形勢更為複雜、任務更加艱巨。

要做的事很多,談點自己的感受。首先,要把我們國內的事情辦好。自己的事辦好了,自然在國際上有良好影響;沒辦好,何談在國際上有好形象?中國舉辦的奧運會、世博會,四川抗震救災等等,在國際上產生了巨大的積極影響,大大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形象。

第二,要加強中國文化傳播力。大國應有強大文化感召力。目前,中西文化交流存在極大「逆差」。在西方國家譯成外文的中國文學作品很少,外國公眾了解中國的渠道也十分有限。這不利於外國人了解中國,要努力改變此狀況。

第三,要學會利用「外力」和「外腦」。我在德國看過一場中國雜技演出,論演技,絕非國內一流,但經德國人編排、包裝、解說變得妙趣橫生,取得意想不到的好效果。要學會利用外國公關公司,利用外國人的經驗和方式,打造中國文化品牌。

第四,要提高國民素質。現在中國人在世界各地隨處可見,但有些同胞的表現實在令人擔憂:他們一面瘋狂購物,另一面舉止不雅,給人「發了財的土財主」的印象。這也許是個人習慣,但卻反映了國民素質,影響了國家的形象,切不可小視。

一個國家的國際形象是一個長期塑造的過程,需要全體國民的共同努力。回顧共和國走過的60多年歷史,我們在樹立國家形象和增強中國軟實力方面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但我們的路還很長,中國國家形象和軟實力與我國的政治和經濟實力還不相稱。我堅信,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地努力,中國一定會成為世界軟實力強國。

《瞭望東方周刊》:作為資深外交官,你覺得中國崛起、在世界上地位越來越強之後,應如何給自己在國際體系中定位?如何處理與傳統強國美國和英法德等主要歐洲國家的關係?

吳紅波:我認為,中國是一個具有世界影響的發展中大國。而不少國家包括發展中國家認為,中國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強國,還出現了「中美國」的說法。

簡單地說,我們從人均GDP看中國,而其他國家從綜合實力看中國,這種看法差異會長期存在。我們不能被溢美之辭「忽悠」,要看到我國在經濟、社會、環保等方面與發達國家仍存在的巨大差距,堅持走自己的發展道路。

「國強必霸」是一種慣性思維。傳統大國都有對外擴張和海外殖民史,對於中國等新興大國的崛起既有失落感,也懷有戒心。隨著世界多極化的發展,少數發達國家主宰世界事務的時代正漸行漸遠;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各國利益的交融程度和相互依存度空前提升。在地球村裡,各國已形成了利益共同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因此,中國和傳統大國有需要、也有條件加強合作,推動全球經濟發展,共同維護世界和平。在處理與傳統大國關係時,應該多溝通與交流,增加相互了解,避免誤判;應該求同存異、超越意識形態不同發展雙邊關係;應該將共同利益蛋糕做大,增強經貿合作,使雙方國家和人民受益;應該制定危機管控機制,維護國家關係的正常發展。


推薦閱讀:

美為何嘲笑我國2億買廢鐵?
中國全史百卷本—第028卷 秦漢教育史
中國十大最難懂方言排行榜
「理想圖景」、「世界結構」與「定義中國」
美媒:去年美國80%投資移民簽證給中國人 最低50萬美元

TAG:中國 | 德國 | 媒體 | 偏見 | 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