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八旗,大清帝國最精銳武力的衰落之謎

八旗制度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創建的一種耕戰合一的社會組織形態,是軍政合一的最高一級單位,創立於明萬曆二十九年。

初建時設四旗:黃旗、白旗、紅旗、藍旗。1614年因「歸服益廣」將四旗改為正黃、正白、正紅、正藍,又將四旗加上邊框,增設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四旗,合稱八旗。

後來又將被滿洲人征服的蒙古、漢人編為蒙古八旗、漢八旗,連同滿洲八旗一共三八二十四旗,但其核心還是滿洲八旗。

那麼,早期的八旗,各位旗主又是誰?

上三旗為「天子自將」,多歸皇帝自領,地位最高,人多勢眾,成為核心。分別為正黃、鑲黃、正白,守衛皇城。

正黃旗,旗主努爾哈赤統領;

鑲黃旗,旗主努爾哈赤統領;

正白旗,旗主努爾哈赤第八子皇太極統領;

鑲白旗,旗主由努爾哈赤十二子阿濟格統領。

正、鑲紅旗旗主由努爾哈赤次子代善統領。

正藍旗,旗主由努爾哈赤侄子阿敏統領。

鑲藍旗,旗主由努爾哈赤第五子莽古爾泰統領。

滿清八旗的戰鬥力究竟如何?為何明軍打不過它們?

就冷兵器兵械而言,滿洲軍方面在薩爾滸戰爭後,進步非常,在皇太極時期冷兵器無論工藝還是技術都超過了明軍,甚至在遼東還可能形成了兵工廠的雛形。

雖然早期明軍大面積裝備了火器,但是,那時候的火統耗資昂貴、效率不高,無法形成壓倒性的對騎兵優勢(長筱之戰是武田家的敗家子號召的自殺式衝鋒便宜了織田桑),還要受到氣候、質量和彈藥的影響。

而在整個士氣方面,漢人在靖康之變以後幾乎喪失了好戰傳統,我們如羊待殺,敵人卻是來屠城。

八旗是一個很跨時代的發明,純粹的軍事化管理制度,放到現在都是一個很高效的戰爭機器,如果不考慮武器差別的話。

然而,八旗的衰落與清朝的衰落幾乎同步

入關後建立的旗餉制度,斷絕了旗人務農經商等其他謀生來源,日久遂成為一個完全信賴朝廷豢養為生的寄生階層。清中葉以後政府有限的財力又無法供養日趨繁衍的八旗人口,從而產生了清朝特有的「八旗生計」問題。

直省八旗駐防是清朝八旗兵力中最薄弱的一個環節,卻又在太平天國事件中首當其衝,損失極為慘重。杭州、江寧和河北滄州等處駐防均遭覆滅,其他諸處也因損失兵力過半而大大削弱。

而八旗制度的解體之日,也是清朝的滅亡之時,二者如影隨形。

作者:張楚卿,北京大學校友圈自媒體「未名湖是個海洋」歷史主編。

本文系「未名湖是個海洋」授權發布,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推薦閱讀:

民國時的八旗子弟有多慘敗盡家產饑寒而死
努爾哈赤與八旗制度
為什麼隆科多不姓佟?
滿洲與准格爾蒙古的戰爭參加軍隊主要是八旗還是綠營?
清朝八旗軍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TAG:滿清 | 八旗 | 帝國 | 武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