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印說》成書時間考及周應願二三事

黃惇先生在其《中國古代印論史》中,根據王穉登(1535—1612)《印說序》:周公瑾著《印說》成,余讀之,順解出入必將一編置笥中,憂至則以代酒,疾至則以代葯,自計安得吐妙詞如瓔珞寶珠,珊瑚琅玕者,妝嚴此說乎。公謹聞之色喜。入對公車不中令,歸過吳門,持一卮壽余曰:「不佞辱不在下第,而在不得王先生序此書。」余輾然謝公謹。

黃先生認為:從王穉登《印說序》中的這段文字可知,周公瑾請王穉登為《印說》作序時尚未中舉。此時他「公車不中令」,「公車令」原為漢代官署名,古代又以「公車」作為應舉的代稱。又說:「不佞辱不在下第,而在不得王先生序此書。」「下第」又稱「落第」,與「公車不中令」一樣均言科舉未中。查《吳江縣誌》載周應願為萬曆十六年(1588)中舉,因此王穉登作序當在萬曆十六年前。

黃先生在這段文字中,由於把幾個名詞的概念解釋混淆了,導致以上判斷是錯誤的。「公車」漢代官署名,衛尉的下屬機構,設公車令,掌管宮殿中司馬門的警衛工作。臣民上書和徵召都由公車接待。所以有「公車上書」一說。漢代曾用公車馬接送應舉的人,後來便以「公車」作為舉人入京應會試的代稱。而「中舉」科舉時代鄉試考中為中舉。所以這裡的「公車不中令」不是指周應願沒有中鄉試,而是指他在已經是舉人的基礎上進京參加會試沒有中第。

筆者在張風翼《處實堂續集》卷之八中見有周應願父親周敬臣的墓表《貢士周敬臣先生墓表》,其中曰:

諱采,字敬臣,別號景川。……乙卯(嘉靖三十四年,1555)丁內艱,戊午(嘉靖三十七年,1558)服闋補試……凡四十有四。……己卯(萬曆七年1579)以貢友太學,為六館諸生所推,復以高等入試,試復不售。……其三子亦隨泣以諫曰,兒輩敢不淬礪,以卒大人志幸大人少休。且時三子皆馳譽藝林,而長亦膺鄉薦矣。

「鄉薦」就是鄉試「膺」為接受的意思,也就是說周應願在萬曆七年就開始考鄉試了。《明史》選舉二:子、午、卯、酉年鄉試,辰、戌、丑、未年會試。鄉試以八月,會試以二月,皆初九日為第一,又三日為第二,又三日為第三。

自元代設立鄉試後,中國科舉完善了等級制度,到了明代鄉試—會試—殿試固定模式。明代的科舉考試周期和時間也都是固定的,每三年一次的鄉試定在子、午、卯、酉年秋季八月,在順天府(北京)、應天府(南京)及各省布政司衙門所在地舉行,所以又稱「秋闈」,考中者稱舉人。筆者在周應願《江左集》卷六中見有《戊子秋八月應試燕山,謬以菲才與叨上第,喜極作詩漫然而成,兼以言志》,戊子為萬曆十六年(1588),「燕山」指的是北京,這就是說周應願經歷了萬曆己卯、壬午、乙酉科的落第,終於在9年的戊子秋闈成為舉人,這和《吳江縣誌》記載相吻合的。

但是「公車」待遇是為舉人參加「會試」而設立的,明代在鄉試的第二年,也就是每逢丑、未、辰、戌年的春季二月份舉行會試,又叫「春闈」,此時各省舉人去京師會試。也就是說,周應願在獲得舉人資格後參加會試才能享受公車的待遇,筆者在《江左集》中見有《王百穀先生六十初度奉詩一百韻》,王穉登六十歲應該在1595萬曆二十三年,也就是說周應願在1595年時還活著。所以他「公車不中令」的時間應該是在萬曆十七年(己丑 1589)、萬曆二十年(壬辰1592)、萬曆二十三年(乙未1595)這三年的春天。而《研寶齋集》卷七中《吳元定印譜序》里記載:

余少時頗雅意此藝,而故所交遊若松陵周公謹、……公謹遂草《印說》一卷,見者往往秘之枕中,未幾公瑾游岱……

劉世教明確說周應願死在了完成《印說》出版後不久,綜合這兩條信息我們可以知道王穉登所講的「公車不中令」當是指萬曆二十三年周應願下第後來給他祝六十初度。所以《印說》成書於萬曆二十三年之前,而不是黃先生所言的萬曆十六年前。

再則,黃先生又以《印說》中提到莫是龍已經死了,並根據傅申的文章所考莫是龍死在萬曆十五年(1587)定《印說》成書時間的上限。這個上限看似正確,的確莫是龍死在萬曆十五年,完全可以標示《印說》成書於萬曆十五年之後,但是這個上限的設立實際上在黃先生的觀點證明中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反而是說明黃先生觀點錯誤的重要證據。

根據此表推算,如果周應願是鄉試不中的話,也應該是在萬曆十三年(乙酉1585),而此年莫是龍還活著,所以是不可能的事情。但也絕對不可能是在萬曆十五年,因為這一年為丁亥年,逢亥之年既沒有鄉試也沒有會試,周應願在這一年怎麼會有落第之事?既然莫是龍死在萬曆十五年,完全可以證明王穉登所講的「落第」肯定是指萬曆十六年之後的會試不中,而絕不會是指萬曆十五年前的鄉試不中。科舉制度應該必須了解的最基本的歷史常識,這種錯誤是研究歷史的人不應該出現的。

筆者見《江左集》卷六中有《宗丈周公瑕先生八十》和《甲午冬日計偕北上承諸名公贈詩相送爰和》,周天球(1514—1595)八十歲為萬曆二十一年(1593)。而「甲午冬日」應該是萬曆二十二年的十一月,但是由於此年的十一月二十一日為公曆1595年的元月一日。王穉登生於嘉靖乙未七月二十二日,那麼他六十初度應該在1595年6月16日,而這是在《江左集》中見到的最後紀年,因此,周應願至少死在1595年6月以後。根據王穉登寫序到《印說》刻成書須有時日,而劉世教說周應願死在成書後不久,所以筆者推測周應願可能死在1596或者1597年。

關於周應願的家世,他自己在《印說》中也有記述:

吾家恭肅公所遺「白川」二字印,扶疏道勁,與沈啟南公「石田」二字印,俱白文,篆法頗類,竟不知誰人作。尋甸公有「二千石印」,家君有「溪上丈人」印名。予兄弟三人曰應願、曰應憲、曰應懿,字曰公謹、曰公章、曰公美,印則以「弘訓堂」,錫予以「懋訓」,「式訓堂」錫予兩弟。俱幼海公篆,少微公刻者。少微又自篆「公謹」印遺予,曰:「爾惟公謹,弘公訓。」予再拜受之。

這和周應願父親墓表中的描述是一致的:

自恭肅公用,始蕃以大。恭肅生尋甸公國南,居爛溪,娶顧孺人,是生先生。先生昆季凡五人,於倫次為季,諱采,字敬臣,別號景川。……卒時萬曆十七年十月二十九日也,去其生嘉靖十年十二月十一日(1532),享年僅五十有九。先生娶卜吏部女,生子三人,曰應願、應憲、應懿。

筆者在李維楨《大泌山房集》卷一百六中見到周應願母親卜孺人墓表,此墓表是萬曆三十一年(1603)應周應懿邀請而寫的。卜氏生於嘉靖十三年(1534),卒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六十有三。墓表中說她是周應願父親姑姑的女兒,十七歲嫁到周家,此時為嘉靖二十九年(1550)周應願父親19歲。這樣我們可以據此大概推斷出周應願的生年約在嘉靖三十一年(1552)前後。

根據《江左集》中有《呈外舅屠公》、《外舅怡曠堂觀妓》、《待外舅屠公飲作》詩作。據《爾雅》「外舅」是岳父的別稱。在周應願母親墓表裡載:「伯應願,鄉進士娶學憲屠公謙女。」可見周應願是屠家的女婿。根據「怡曠堂」和「屠公」,筆者於董醇伯子的《游檇李記》中有載。此記作於明萬曆二十六年(1598),淄院董氏游嘉興曹王廟、石佛寺、屠氏遠市園及煙雨樓等園林後所作。此文附載於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刻《董氏家譜》卷八中:

縱觀屠氏「遠市園」……有曰「芝溪 草堂」;曰「怡曠堂」;曰「荷花館」;曰「觀梅閣」;曰「凝舫」;曰「香玉」;點綴風景,各臻其妙。……若屠氏者,倘所謂結廬在人境,地偏心自遠者耶!既而登「煙雨樓」,四顧湖光,一碧干頃,浩浩蕩蕩,廖廓無涯,瀕湖萬家,鱗次櫛比,誠一方之大觀也。

「屠氏」是指明代一門四代七進士的屠家。屠勛(1446—1516)字元勛,號東湖。天性聰穎,少年時學貫經史,名聞鄉里。明成化五年(1469)中進士,初任工部主事。屠勛在家閑居近十年,於正德十一年(1516)冬病逝於家中。卒後贈太保,謚康僖。屠勛有六子:應塤、應坤、應圻、應坊、應埏、應埈,其中應塤、應坤、應埈俱登進士,「遠市園」是屠應埈徙居嘉興時在城東建的園宅,「怡曠堂」是其中一景。屠應埈(1502—1546)字文升,號漸山。嘉靖五年(1526)中進士,有三子:孟元、仲律、叔方,其中仲律、叔方皆中進士。屠仲律字宗豫,嘉靖二十九年(1550)進士。屠叔方字宗直,號瞻山,萬曆五年(1577)進士。

屠應埈要比周應願的父親周敬臣大三十歲,所以「外舅」不可能是指屠應埈,應該是他的三個兒子中的某一位,極有可能是屠孟元。

周應願還和蘇宣有很好的交情,在其《江左集》中有《蘇生行贈蘇爾宣》、《送蘇子爾宣游越》、《蘇爾宣客江城詩以邀之》。除此之外他和文嘉、周天球、茅一相外甥董伯念都有來往,《江左集》中有《酬董儀部伯念》、《江關雨舟同吳允兆董伯念陸纂甫李白甫家弟公美分得游字》、《寄董伯念儀部》。董伯念也記載了周應願兄弟到吳興走訪,他的《青棠集》卷四中見有:

《周公瑾昆季席上即事》

荀玉故相依,華燈散夕輝。坐憐水月暎,驚看梁塵飛。

天香迷綺閣,空翠上雲衣。靜夜傳杯□,俱沾露氣微。

《雨集周公瑾昆季舟中,即席分賦得侵字》

倚棹湖光暝,開薕霜氣沉。新歡同百斗,豪舉散千金。

細雨寒江滿,繁霜木葉侵。可憐山水調,若個是知音。

董伯念和蘇宣也是好友,他也為蘇宣寫過《蘇生行》。另外目前尚沒有證據證明何震曾向周應願討教之事,黃惇先生根據王穉登的《印說序》在《中國古代印論史》中曰:

《印說序》末尾曾言「主臣以此慚負公謹」,主臣即何震(約1530—約1604),王穉登此言顯然是認為何震儘管印名不小,但是學問則遠不及公謹,故用「慚負」二字。因此也可推測何、周為同時代人,並且何震在印學上討教過周氏,也是有可能的。或許這就是趙宧光稱何震宗周氏的原因。

這個推斷可以說是荒唐的,王穉登所言的「主臣」並不是指何震,而是人們交往中常用的謙虛之詞,在古人書信往來中常常能夠見到,如「主臣!主臣!某某頓首」之類的,而且清代文人書信中也常常出現,那麼是不是可以解釋為清代文人對何震有著無限思念?這裡的「主臣」是「惶恐」的意思,王穉登的意思是說,害怕序言寫的不好而有負周應願期待,怎麼能和何震聯繫在一起?

根據周應願母親墓表中對其子孫後代的記載,筆者發現周應願沒有生育兒女,所以《印說》的卷端標註中只是:「吳江周應願撰,弟應憲、應懿校」。

筆者於台灣中研院傅斯年圖書館中查的周應願《江左集》八卷,首一卷。版本是根據日本內閣文庫影印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序刊本,其中有張鳳翼寫的周應願小傳,還有周應願自序和張風翼的序。這是一部研究周應願的非常珍貴的史料,但是由於遠在台灣,筆者尚不能親眼見到,乃為憾事!他日有機會讀到該書,我當有更多的更新的認識奉獻給大家。

附:周應願家世系表:


作者簡介


推薦閱讀:

[讀書時間]了解世界的十本書
20-30歲,該怎樣用十年時間投資你自己?
從出生時間看你的好壞運!
看到這些美食,就先囤起來,抽時間就學著做給家人吃!
夫妻分居時間長了會怎麼樣?

TAG:時間 |